问题

如何看待外媒报道《刺客信条》新作「王朝」很有可能为中国明朝背景?基于明代会有哪些可能的剧情设定?

回答
关于外媒报道《刺客信条:王朝》很有可能设定在中国明朝,这无疑是让许多玩家,尤其是中国玩家感到兴奋的消息。毕竟,《刺客信条》系列一直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对不同文明的细腻刻画而著称,而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朝代,无疑蕴藏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场景。

为什么明朝会是一个绝佳的背景?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明朝确实具备了成为《刺客信条》新作背景的诸多优越条件:

辉煌而复杂的时代背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经历了近三百年的统治。它既有开国皇帝朱元璋荡涤乱世的铁血,也有“永乐盛世”的辉煌;既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丽,也有海禁政策下的保守;既有内阁政治的权谋,也有宦官专权的阴影。这种复杂性和多层次的矛盾,为游戏的剧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独特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明朝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皇权至高无上。但同时,宦官集团、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的崛起,又为权力的运作和阴谋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这些机构之间的制衡与对抗,以及它们对社会各层面的渗透,都非常符合“刺客”与“圣殿骑士”这种暗中对抗的设定。
丰富的文化和艺术: 明朝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期,文学、艺术、哲学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小说、戏剧繁荣,绘画、书法、瓷器闻名遐迩。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极大地丰富游戏的视觉风格和沉浸感,例如在游戏中可以探索精美的园林、华丽的宫殿、充满市井气息的街巷,感受明朝独特的审美。
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从靖难之役的皇室权力斗争,到土木堡之变,再到后来的倭寇侵扰、农民起义,明朝充满了戏剧性的事件。同时,像朱元璋、永乐大帝、于谦、海瑞等一系列极具争议或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也为游戏的剧情扮演和互动提供了可能。
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 虽然明朝在海禁政策下有所收敛,但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科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这种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也可以成为“前文明”的线索,或者影响刺客与圣殿骑士在全球范围内的博弈。
“潜行”与“隐藏”的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隐藏身份、暗中行事一直有着特殊的描写和理解。武侠小说中层出不穷的侠客、刺客组织,以及官场中的权谋斗争,都具备了与《刺客信条》核心玩法相契合的基因。

基于明朝的可能剧情设定:

如果新作真的以明朝为背景,那么可以设想出多种引人入胜的剧情走向:

核心冲突设定:

最直接也最符合《刺客信条》模式的,便是将刺客(Assassin Brotherhood)与圣殿骑士(Templar Order)的千年战争带入明朝。

圣殿骑士的目标: 在明朝,圣殿骑士可能会以各种形式渗透到权力核心,他们的目标可以是:
“秩序”的绝对统治: 企图通过控制皇权、军事和经济来建立一个绝对集权的、没有异议的帝国,以实现他们对“进步”的定义。
对异端思想的压制: 利用皇权和特务机构,压制任何可能挑战他们既定秩序的思想,例如对民间宗教的打压,对新学说的扼杀。
控制信息与科技: 试图垄断明朝对外贸易和技术发展,阻止可能威胁他们控制的技术传播,或者秘密收集和利用“前文明”的遗物。
利用“特务体系”: 圣殿骑士可能就隐藏在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情报机构的深层,操纵这些机构的行动,监视和清除刺客的成员。

刺客的角色与使命: 明朝的刺客可能由一群致力于维护自由意志,反对绝对专制的人物组成,他们的使命可能是:
保护思想自由: 阻止圣殿骑士利用皇权镇压思想的传播,保护文人学士,维护言论的独立性。
揭露权力腐败: 揭露圣殿骑士在朝堂上的阴谋,清除他们安插的爪牙,甚至直接挑战腐朽的皇权。
维护民间疾苦: 介入社会不公,帮助受压迫的民众,例如对抗贪官污吏,或者在倭寇侵扰时,组织民兵抵抗。
寻找“前文明”遗物: 在明朝的某个角落,可能隐藏着能够改变世界走向的“前文明”遗物,刺客需要抢在圣殿骑士之前找到它们。

可能的剧情分支与支线:

1. 靖难之役的阴影:
设定时间点: 可以选择发生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前后或期间。
剧情展开: 玩家扮演的刺客可能卷入这场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但叔叔燕王朱棣对其心存不满。圣殿骑士可能支持其中一方,试图通过扶持傀儡来控制明朝的走向。刺客则需要决定是支持合法的继承人以维护稳定,还是借机铲除潜伏在皇室中的圣殿骑士势力。
具体任务: 潜入皇宫窃取情报,暗杀支持敌对阵营的官员,保护重要的皇室成员,甚至可能参与到实际的战场中,但以刺客的方式进行干扰和渗透。

2. 宦官专权与特务机构的黑暗:
设定时间点: 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力膨胀,特务机构(如锦衣卫、东厂、西厂)横行。
剧情展开: 圣殿骑士可能早已渗透并操控了这些特务机构,利用它们来实施自己的阴谋,监视百姓,清除异己。玩家扮演的刺客将如同黑暗中的幽灵,在这些森严的特务体系中穿梭,刺杀其中的关键人物,获取证据,最终摧毁圣殿骑士的控制网络。
具体任务: 潜入锦衣卫指挥使的府邸,窃取揭发朝臣罪证的卷宗(这些罪证很可能是圣殿骑士伪造的);潜入东厂的诏狱,解救被冤枉的无辜人士,同时搜寻圣殿骑士在此期间隐藏的秘密;利用市井中的眼线和线索,揭露官员的罪行,引发民变,从而动摇圣殿骑士的根基。

3. 倭寇侵扰与海禁政策下的抵抗:
设定时间点: 明朝东南沿海长期受到倭寇(实际成分复杂,包括日本浪人、中国海盗等)的骚扰。
剧情展开: 圣殿骑士可能在幕后操纵倭寇的侵扰,他们一方面想要扰乱明朝的经济和统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寻找某个与海洋相关的“前文明”遗物,或者试图通过控制海贸来扩张自己的势力。刺客则需要与那些不满于海禁政策的沿海居民或渔民合作,共同对抗倭寇,同时也揭露隐藏在倭寇背后的圣殿骑士。
具体任务: 潜入倭寇的据点,刺杀他们的头目;组织沿海的守备力量,帮助他们击退大规模的入侵;与海盗或走私犯合作,获取情报;在某个被倭寇占领的岛屿上,寻找圣殿骑士隐藏的秘密基地或遗物。

4. 学术思潮的交锋与思想的禁锢:
设定时间点: 明朝王阳明心学、李贽的思想等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但同时也受到程朱理学的官方推崇者的打压。
剧情展开: 圣殿骑士可能支持那些保守、强调纲常伦理的学派,以维护他们所认为的“稳定秩序”,并利用这些学派来压制新兴的、具有颠覆性的思想。刺客则可能与那些倡导思想自由、人性解放的学者联系,保护他们免受迫害,并在暗中传播新的思想。
具体任务: 保护一位被指控为“异端”的学者,帮助他逃脱圣殿骑士的追捕;潜入书坊,暗中印刷和散布被禁的书籍;通过辩论或暗杀的方式,削弱圣殿骑士控制的官方学派的影响力。

5.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设定时间点: 晚明时期,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等来到中国。
剧情展开: 圣殿骑士可能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在中国传播他们的教义和思想,试图在中国建立他们的影响力。刺客则需要警惕这种渗透,或者与那些真正希望促进文化交流的传教士合作,从中发现圣殿骑士的阴谋。甚至有可能,圣殿骑士本身就来自于西方,他们将目标放在了中国的古老文明和潜在的“前文明”遗物上。
具体任务: 与利玛窦等传教士接触,了解他们在中国的影响力;揭露某些传教士背后隐藏的圣殿骑士身份和目的;在某个地方发现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前文明”科技或知识,而这些知识又被圣殿骑士所掌控。

玩家扮演的角色:

身份: 可以是一位曾经的锦衣卫,对特务体系的黑暗感到厌倦而选择加入刺客;也可以是一位出身民间,身怀绝技的侠客,因目睹不公而与圣殿骑士为敌;或者是一位被流放的皇室成员,利用刺客的身份复仇并阻止圣殿骑士的阴谋。
武器与技能: 除了经典的袖剑,可以加入一些符合明朝特色的武器,例如各种暗器(飞镖、弩箭)、腰刀、长剑、甚至可能是一些基于当时的科技发展,但被刺客改良过的冷兵器。技能方面,除了潜行、攀爬、战斗,还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中国传统武术的元素,例如轻功、点穴等。

总而言之,《刺客信条:王朝》如果真的能以明朝为背景,将是一次令人期待的文化之旅。这个时代丰富的历史细节、政治斗争、文化内涵以及社会矛盾,都为游戏提供了绝佳的创作土壤,能够让玩家在熟悉的《刺客信条》框架下,体验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扣人心弦的刺客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刺客信条剧情是这样的,戴斯蒙他父亲威廉(刺客大师)和走投无路的蕾拉(改进了Animus的Abstergo叛逆员工)接触,蕾拉选择了和刺客合作,但是还没有加入刺客组织。两人决定前往亚历山大,起源剧情到这里结束。

下一部剧情如果承接起源的话,明显应该是蕾拉和威廉互动啊,亚历山大是一个伏笔,不过这个伏笔可能会一笔带过。

另外,巴耶克发现的伊甸神器是苹果,下面的剧情可能会继续追踪这个神器,但是在设定里面,此神器没有跑到中国来。

所以下一代作品如果剧情承接起源的话,最可能的地点就是罗马帝国。

除非再“起源”一次,否则蕾拉和威廉跑到中国来说不通。

——————

更新一下

在设定里面,圣殿骑士和刺客围绕伊甸神器展开争夺,在11世纪的地图上,神器总数是48个,中国有一个神器。

中国的这个神器,可能是“第四苹果”。但是第四苹果一出场就是在美国特斯拉和爱迪生的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中,后来爱迪生夺走了第四苹果。

(所以现代中国应该已经没有伊甸神器了)

刺客信条起源出现的这个应该是“第一苹果”,后来被拿破仑夺走。第二苹果就是阿泰尔拿的那个,后来被英国拿走,最后被摧毁。第三苹果是美国拥有的。第五苹果是阿波罗计划从月球回收的。第六苹果是艾吉奥那个。

所以如果剧情发生在中国,讲述的很有可能是中国的这个第四苹果是如何被偷走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