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外媒报道「拜登撤销对 TikTok 及微信禁令」?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外国媒体关于“拜登政府撤销对 TikTok 及微信的禁令”的报道,无疑是近期科技和国际关系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态。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看看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撤销禁令”的背景和实质。 这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决定。之前的特朗普政府,出于国家安全和数据隐私的担忧,曾试图禁止美国用户下载和使用 TikTok 和微信。这些禁令在法律层面经历了一系列拉锯战,虽然特朗普政府出台了行政命令,但这些命令在执行过程中面临了巨大的法律挑战,并且被法院多次阻止。

所以,拜登政府这次的“撤销禁令”,更像是一种政策上的调整和修正,而不是从零开始。之前的禁令并没有完全落地生效,拜登政府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将之前那种激进但执行困难的策略,转化为一种更具策略性和审查性的方法。他们并非直接宣称 TikTok 和微信在美国完全安全,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处理潜在的风险。

那么,拜登政府的实际操作是什么呢?根据报道,他们采取了一种更广泛的审查方法,来评估与中国相关的软件和技术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如 TikTok 或微信)进行“一刀切”的禁令,而是建立一个更系统的、基于风险评估的框架。如果这个框架下的评估认为某个应用程序确实存在不可接受的国家安全风险,那么采取限制措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会通过更合法、更审慎的程序来进行。

这就好比,之前特朗普政府是想直接把门关上,而拜登政府是说,“我们不马上关门,但我们会派一个安保团队来仔细检查所有进出的人和物,评估有没有危险品。”

那么,这一转变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对 TikTok 和微信自身的影响:

短期内的喘息和运营空间的恢复: 对于 TikTok 和微信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在美国市场的运营可以暂时恢复稳定,不再面临迫在眉睫的下载禁令或使用限制。这对于其用户基数增长、广告收入以及整体业务规划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尤其对于 TikTok 而言,其在美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活跃的社区,禁令的解除避免了用户和内容创作者的流失。
更加持续的审查和潜在的长期风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拜登政府建立的新的审查机制,可能会比之前的禁令更加持久和深入。一旦审查结果指向它们存在“不可接受的国家安全风险”,那么新的限制措施依然有可能出台,而且这次的程序可能会更加扎实,更难被推翻。这意味着,TikTok 和微信必须在数据安全、算法透明度、内容审核以及是否与中国政府有信息往来等方面,做出更积极的回应和改进,以争取获得美国政府的信任。
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对于微信而言,其在美国市场受到限制会影响其全球化战略,但更多人使用微信是在中国和华人社群中。美国的政策对微信的“核心业务”影响可能不如 TikTok 那么直接,但其在美国被频繁提及的“安全问题”可能会影响其在其他一些国家的接受度。

二、 对中美科技关系的影响:

缓和紧张关系的可能性: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缓和中美科技竞争和紧张关系的方式。之前的禁令被视为一种强硬的对华科技政策,而撤销这些直接的、象征性的禁令,可能意味着拜登政府在对华科技策略上采取了更为务实的、基于证据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对抗性的措施。
但竞争的本质并未改变: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中美科技竞争会显著降温。拜登政府的策略调整,更像是从“直接打压”转向了“系统性评估和精准打击”。其核心担忧——中国科技公司的数据安全、潜在的间谍风险以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并没有消失。这种担忧仍然是中美科技竞争的根本驱动力。
对其他中国科技企业的影响: 这种更广泛的审查机制,也可能成为未来美国政府评估和处理其他中国科技公司(例如华为、中芯国际等)潜在风险的模板。如果审查结果显示存在风险,那么其他公司也可能面临类似的限制措施,只是启动的方式和法律依据可能有所不同。

三、 对全球科技监管趋势的影响:

“风险评估”模式的推广: 拜登政府的这种做法,可能为全球其他国家在处理外国科技应用带来的风险时,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模式。相比于简单的禁令,基于详细的风险评估来制定监管政策,可能更具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对数据主权和隐私的关注: 这也再次凸显了全球范围内对数据主权和个人隐私的日益增长的关注。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平衡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与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对算法和内容透明度的要求: 随着对 TikTok 等社交媒体平台审查的深入,未来对算法的透明度、内容审核机制的公平性以及平台在信息传播中的责任,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公司,也可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趋势。

四、 对美国国内舆论和政治的影响:

两党政治的博弈: 对华强硬在美国两党都有一定的共识,但具体策略上存在分歧。拜登政府的策略调整可能会受到一些党内人士的质疑,认为其不够强硬;也可能得到一些人的赞赏,认为其更加理性和有效。
科技行业和消费者: 对于美国科技公司、尤其是那些依赖 TikTok 和微信进行营销和推广的企业来说,政策的稳定是一个积极信号。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使用习惯不会被突然打断。
国家安全辩论的持续: 无论如何,关于中国科技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的辩论,在短期内不会平息,反而可能会因为这种政策调整而变得更加聚焦于具体风险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 拜登政府撤销对 TikTok 及微信的禁令,并非意味着完全放任自流。这更像是一种策略上的“战术性调整”,从“直接围堵”转向了“系统性审查和风险管理”。这种转变可能为中美科技关系带来一些缓和,但其背后的国家安全关切并未消失,只是以一种更隐蔽、更持续的方式存在。对于 TikTok 和微信而言,短期内经营环境得到改善,但长期的挑战依然严峻,它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并证明自己的合规性。而这次的调整,也可能成为全球科技监管领域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话要说完整,拜登是撤销了对抖音和微信的单独禁令,但取而代之,要求商务部设计一套新的针对中国等“竞争对手”的软件的方案。

白宫要求商务部制定涉及由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外国对手拥有或控制或受其管辖的人设计、开发、制造或提供的可能对美国和美国人民国家安全构成不适当或不可接受的风险的软件应用程序

这就是把制裁的范围扩大了

原先特朗普禁止抖音,完全是出于抖音粉丝在图尔萨演讲的时候搞了他一把之后的个人报复,属于公报私仇、完全没有章法;

现在拜登政府属于把所有制裁方式用法律的方式制定并调理清晰的完善。

可以想见,60天之后商务部可能提出的方案会有;

1、所有app不得由可能“侵犯人权”(特指新疆的那个谣言)的政府或与其有关联的公司开发,否则一律下架;

2、所有app不得由可能与“破坏民主”(特指香港、台湾问题)的政府或与其有关联的公司开发,否则一律下架;

3、所有app不得由可能与中国官方及政党相关的公司开发,否则一律下架。

出海的公司们,赶快做好下一步预案吧。

user avatar

其实主要是这个禁令就和上学时候有些校规校纪一样。

就摆在那儿好看而已,实际上人们该干啥干啥。

反正不废除也没啥用。废除了还能卖个面子。

虽然我觉得外媒报道拜登撤销对tiktok的禁令这件事,比对tiktok的禁令本身要有意义的多。

因为反正他也是废纸一张,摆着也不会有啥影响。

当然这件事也证明了美国的年轻人压根儿不吃那一套。

其实细细想来,近一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因为年轻人扭转了局势。

最近的就比如英国的公投。远了说比如近代史的一些事情。

(后面就不敢多说了)

总的来说,这回依然是两国之间的博弈。但在明显两边已经剑拔弩张的今天,废除一个废除不废除区别并不是很大的禁令。想必后面是会有下一步动作。

不管是试探,示好,还是会有更严格更有用的禁令。我想我们说再多也都只是分析或者预测。

反正我们的年轻人可比他们的棒多了,就算这么耗下去,还不一定谁怕谁呢。

user avatar

拜登是撤销了一个实际没用的发令,签署了一个可执行性更强的发令。而且,立功了也是我的,和前朝无关,一箭双雕。

为什么要撤销特朗普的命令?那是因为特朗普的命令根本就没有人执行。

回忆一下特朗普下令封杀微信的时候,美国国内企业的反应。

禁令发出后,10多家美国大型跨国企业在与白宫官员举行了电话会议,参加电话会议公司有:苹果、福特汽车、沃尔玛、华特迪士尼公司、宝洁公司、英特尔公司、大都会保险、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联合包裹服务公司、默克公司和嘉吉公司。这次通话的目的之一是试图搞清楚特朗普上周签署的行政命令的确切含义。该命令禁止美国人进行“任何与WeChat有关的交易”,这些企业对特朗普针对WeChat的行政令可能涉及的范围以及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

最终该行政令受到多家法院的抵制,所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而撤销后,拜登签署新的行政令,指示商务部对应用程序进行新的安全审查。

而这个安全审查主要是针对可能会造成美国人敏感数据出现风险的应用程序,可执行性更强,打击面更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