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种赠予有效吗?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这种赠予是否有效”,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但具体情况需要您提供更多细节才能给出准确的判断。不过,我可以先从赠予的法律角度,帮您梳理一下影响赠予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尽量详细地解释。

理解赠予的法律基础

在中国,赠予属于民法上的合同行为,其效力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调整。《民法典》关于赠予的规定,核心在于“赠予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赠予合同的成立要素

一个有效的赠予合同,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赠予人和受赠人之间存在赠予的意思表示: 这意味着赠予人明确表示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无偿地给予受赠人,而受赠人也明确表示接受。这个意思表示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2. 赠予的财产是赠予人所有: 赠予的财产必须是赠予人合法拥有并有权处分的财产。如果是他人财产,或者被查封、扣押的财产,赠予是无效的。
3. 赠予是无偿的: 这是赠予的本质特征。赠予人给予财产不求任何回报。如果赠予附加了条件,并且这个条件是以受赠人的给付为对价的,那么这可能就不是纯粹的赠予,而是带有一定附加条件的赠予,或者可能构成其他类型的合同。
4. 赠予的财产是特定或可特定化的: 赠予的财产必须是确定的,或者是能够被确定下来的。比如,“我给我儿子两万元人民币”是特定化的;“我把我所有的股票都送给我女儿”需要明确是哪家公司的股票,并且在赠予时是赠予人实际拥有的。

影响赠予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需要您提供信息来判断)

现在,我们进入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影响您提到的“这种赠予”是否有效的具体因素。我需要您补充一些信息,比如:

赠予的是什么? 是钱、房产、车辆、股权、公司股份,还是其他物品?
赠予是如何进行的? 是口头约定?还是有书面的赠予协议?如果是房产或车辆等需要过户登记的,是否已经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
赠予是发生在什么时间? 有没有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
赠予人是什么人? 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有没有精神疾病?
受赠人是什么人?
赠予有没有附带条件? 比如,“我把这套房子给你,但是你必须照顾我直到我去世”这样的赠予。
赠予有没有受到胁迫或欺诈?

基于这些可能的因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1. 形式要件:

口头赠予: 对于一般的动产(比如现金、首饰等),口头赠予也是有效的。但是,一旦赠予人表示撤销赠予,受赠人主张赠予的,如果受赠人没有“实际受领”赠予的财产,那么口头赠予就可能难以实现。也就是说,赠予人已经把钱给了你,或者东西给你了,那么就很难再收回了。
书面赠予: 对于价值较大的财产,或者像房产、车辆、股权等需要过户登记的财产,强烈建议采用书面形式。一份明确的赠予协议,写明赠予人、受赠人、赠予的财产名称、数量、价值、赠予时间和双方的签名或盖章等信息,可以有效避免争议。
公证赠予: 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赠予,比如房产、大额现金等,经过公证的赠予协议会更具法律效力,也更能证明赠予的真实性和明确性。

2. 赠予物的性质与过户登记:

不动产(如房屋): 赠予房屋属于赠予合同的一种。在《民法典》生效前,有一种说法是“赠予的房产在办理过户登记前赠予人可以撤销”。但根据《民法典》的最新规定,除非存在法定情形,赠予人一方在赠予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原则上不能撤销赠予。然而,对于不动产来说,其权利的转移通常以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登记为准。也就是说,即使签订了赠予协议,如果房产还没有办理过户登记到受赠人名下,赠予人仍然有撤销赠予的权利(除非是经过公证的赠予合同,或者已经实际交付)。所以,未办理过户登记的不动产赠予,其效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赠予人是有可能反悔的。
动产(如汽车、金银首饰等): 对于汽车、名牌包等动产,如果赠予人已经实际将物品交付给了受赠人,那么赠予的效力通常就比较稳固了。车辆虽然有登记,但法律上通常认为所有权随交付而转移(或至少在赠予关系中,交付是一种重要的履行行为,使得赠予人难以撤销)。
金钱: 银行转账、现金交付都可以视为赠予的完成。只要是明确的意思表示,且款项已经转移,那么赠予就生效了。

3. 赠予的撤销:

赠予合同的效力并非一成不变,在一些情况下,赠予人是可以撤销赠予的。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八条规定,赠予人在赠予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予。

但是,有两种特殊情况不能随意撤销:

经过公证的赠予: 如果赠予合同经过了公证,那么赠予人就不能随意撤销了,除非受赠人有法定情形导致赠予人可以撤销(比如受赠人侵害赠予人或者赠予人的近亲属)。
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予: 这类赠予一旦作出,也通常不能撤销。

此外,还有法定撤销权的情况(《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予人可以撤销赠予:
(一)严重侵害赠予人或者赠予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予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予合同约定的义务。
即使是经过公证的赠予,或者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性质的赠予,如果出现了上述法定情形,赠予人也可以行使撤销权。

4. 赠予是否附有条件:

如果赠予附带了“义务性条件”(即受赠人需要为赠予人做某件事作为交换),那么这就不再是纯粹的赠予,而更接近于一种“附义务的赠予”。这种赠予的效力需要看具体的条件是否合法,以及受赠人是否履行了该义务。

例如,“我把房子给你,但你必须照顾我到老”。这涉及到人身照料的义务,合同的效力可能会复杂一些,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如果受赠人确实履行了义务,赠予自然有效。如果受赠人未履行,则赠予人可能可以撤销赠予。

5. 赠予人的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未成年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精神病人), 如果其赠予行为没有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赠予的财产明显不当,可能会影响赠予的效力。比如,一个十岁的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给朋友买了一个昂贵的玩具,这可能就需要家长同意才能算有效。
成年人 在赠予时,如果被证明是精神错乱、受到欺诈或胁迫,其赠予行为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

简单总结一下,要判断“这种赠予”是否有效,我们需要知道:

赠予的标的物是什么? (房产、车子、钱、股份?)
赠予的形式是怎样的? (口头、书面协议、还是已经完成过户登记?)
赠予人当时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自愿? (是否存在欺诈、胁迫?)
赠予人是否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赠予是否附带了未履行的义务性条件?

所以,请您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才能更精准地帮您分析。

例如,如果您说:“我爷爷把他的存款10万元通过银行转账给了我”,那么在没有其他特别情况(比如爷爷当时神志不清)下,这笔赠予是有效的。

如果您说:“我爸爸口头说要把他的车送给我,但车还在他名下,他还没把车钥匙和行驶证给我”,那么这笔赠予在赠予人未撤销且未实际交付前,存在赠予人撤销的风险。

期待您的补充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没有效取决于双方的证据,和法庭上的说辞。

甲男如果老实坦白,放弃继承权是为了防止变为夫妻共同财产,放弃继承权行为会被判无效。

甲男如果编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放弃继承权(比如听说爸爸有巨额债务,比房子价值还高,继承了反而更亏,再或者是知道弟弟家境不容易,想接济弟弟等),如果乙女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甲男撒谎,法官可能会判有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