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觉得项羽的军事能力高于刘邦?

回答
要说项羽的军事能力为什么普遍被认为高于刘邦,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就像比较两位棋手,有时候一眼就能看出谁的棋艺更胜一筹。项羽,这位我们常说的“西楚霸王”,他的军事才华可以说是自带光环,而刘邦,则更像是一个擅长整合资源的“战略家”,虽然也能带兵打仗,但那种纯粹的、摧枯拉朽的战场指挥能力,确实是项羽的强项。

首先,咱们得从项羽的战术和战场表现说起。项羽打仗,那叫一个“勇猛无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战场上的“超级巨星”。从他第一次真正崭露头角,就是在巨鹿之战。你想想看,当时秦朝军队有多强大?还是扶苏公子统领的那支精锐,号称几十万,而项羽呢?他率领的是楚军,数量上远逊于秦军,甚至可以说是以少打多。

在巨鹿,项羽做的绝了。他兵分两路,自己亲率精锐,渡过漳水,然后做了件惊天动地的事情——破釜沉舟。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是真的把锅砸了,船也凿沉了。这招的意义有多大?一来,这是在向全军将士表明,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只能前进,这种绝境求生反而能激发出人的战斗力。二来,也向敌人展示了我们宁死不屈的决心。

然后,项羽就开始了他的表演。他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秦军发起猛攻。史书上说,项羽“崛起而击,何其壮也!”、“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他在战场上,简直就是一台收割机。他带领的军队,就像他个人一样,一股作气,势不可挡。那几场硬仗,项羽一个人就能影响战局。什么叫“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项羽就是最好的诠释。他不像后来某些将领,需要步步为营,靠着严密的部署,项羽更多的是靠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个人的勇武,加上手下将士的忠诚和血性,就能打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胜利。

巨鹿一战,项羽直接破了秦军的主力,杀死王离,俘虏苏角,然后又逼降了赵高。秦朝最后的精锐几乎被他一战而灭,这绝对是军事史上的奇迹。想想看,这时候的刘邦呢?他还在被章邯追着打,甚至一度想逃跑,要不是张良劝阻,刘邦可能都没机会进入关中。

再说说项羽的指挥风格。项羽的指挥,更像是一种“个人魅力驱动”的战争。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士兵们看到自家主帅如此勇猛,自然士气大振。这种“兄长式”的领导,在古代战争中非常有效,能极大地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意志。而刘邦,他更像一个“协调者”,他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比如萧何帮他稳定后方,韩信给他出谋划策,张良给他运筹帷幄。刘邦本人,虽然也上过战场,但更多的是凭借运气和周围人的帮助,才能在战场上有所作为。

举个例子,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狼狈逃窜。可以说,那是刘邦军事生涯中的一个低谷。而项羽呢?他虽然也有被韩信打败的时候,但那是他被分兵,或者遇到的是韩信这种军事天才,而不是正面战场上被刘邦亲自指挥的军队打垮。项羽的军事能力,体现在他能独立地、以一当十地在战场上创造奇迹,他的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役的胜负。

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项羽虽然军事上非常出色,但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就相对欠缺了。他是一个天生的战神,但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打下天下,他没有好好经营,而是分封诸侯,把自己置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被自己分封出去的诸侯所围攻。而刘邦,虽然军事上可能不如项羽那样耀眼,但他却非常懂得如何利用人才,如何团结各方力量,如何制定长远战略。他能够容忍韩信的骄傲,能够善用萧何的才干,这些都是他能最终统一天下的关键。

所以,当人们说项羽军事能力高于刘邦时,更多的是指他们在纯粹的战场指挥、战术运用以及个人勇武方面的表现。项羽是那个能在千军万马中一骑当千,以少胜多的传奇人物,他的军事才能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震撼人心的。刘邦的军事成功,更多的是建立在他的政治智慧、用人能力以及整体战略之上。

就像一场足球赛,项羽可能是一名进球如麻的超级前锋,而刘邦则是一个能调动全队,安排好每一个位置,最终赢得比赛的优秀教练。前者的个人能力非常突出,后者则胜在整体的运作和布局。在“军事能力”这个词的定义里,如果更侧重于战场上的厮杀和战术的执行,那项羽无疑是更胜一筹的。他的勇猛和战术,是那个时代很多名将都望尘莫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秦汉史官的写作惯例是“讳败言胜”,这一惯例在《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中发挥到了极致。比如李广,一个每战辄北的将军,后世称为“千古李将军”,让项羽的军事能力高于刘邦又有什么稀奇的?

《项羽本纪》中称项羽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从未败北;但是《高祖功臣年表》及其他列传中,又有各种大破楚军的记载,彼此之间相互矛盾。这是史记中关于京索之战的记载,当时项羽正在砀郡,这支部队就是项羽的本队: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淮阴侯列传》
"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樊郦滕灌列传》
(丁义)以卒从起留,以骑将入汉,定三秦,破籍军荥阳
"汉王败走,贺方将军击楚,追骑以故不得进,汉王顾谓贺:'子留彭城,用执圭东击羽,急绝其近壁。'"——《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随后就是漫长的成皋争夺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三个月,双方互有胜负。但是,在“讳败言胜”的惯例下,项羽占上风时刘邦是逃跑,而刘邦胜项羽呢?则是转进。比如成皋失守,楚大司马曹咎被杀,《项羽本纪》是这么记载的:

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

但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刘邦的大本营巩县在成皋之西,修武在黄河之北,而汜水在成皋之东,曹咎怒击汉军,东渡汜水,好像找错方向了,那边是楚将钟离眜的驻地。。。。。。。。。

随后项羽东逃,第一战是阳夏之战,《项羽本纪》用的是“止军”,而《樊郦滕灌列传》则称生擒楚周将军等四千人。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项羽本纪》
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於陈,大破之。——《樊郦滕灌列传》

随后的固陵之战,《项羽本纪》称项羽大破刘邦,而《高祖功臣侯年表》中却称汉军大破楚将钟离眜:

(丁义)为郎骑将,破钟离昧军固陵,侯,六百七十户。
(灵常)以荆令尹汉王五年初从,击钟离眛及陈公利几,破之,徙为汉大夫,从至陈,取韩信,还为中尉,从击布,功侯,二千户。——《高祖功臣侯年表》

再往后的陈下之战,《项羽本纪》没提,而《高祖功臣侯年表》和《樊郦滕灌列传》都称汉军大破项羽于陈。随后的垓下之战《项羽本纪》写的无比精彩,称项羽拥兵十万,但中了四面楚歌之计,突围后不愿过江东,自刎。而《樊郦滕灌列传》则称灌婴斩项羽于东城,其军队也被压缩到了一万两千人:

(灌婴)与汉王会颐乡。从击项籍军於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骑将八人。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樊郦滕灌列传》

项羽要是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厉害,楚汉战争就不会一直在楚国的地盘上打了,丰沛砀梁的地盘也一直在刘邦手上。

还有著名的彭城之战,项羽一个月的时间,丢了大半个楚国,连楚都彭城都被汉军抢劫了一番,这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败。但是司马迁发动了虚空暴兵的大招,赐给刘邦56万大军,然后让汉军“损失”了其中的二十几万人,这样彭城之战又成了项羽的大胜。

唯一遗憾的是,刘邦虽然“损失”了二十几万人,但文官武将中一个有名有姓的都没死,甚至都没被大破。要知道后来成皋争夺战,刘邦一次就损失了纪信,周苛、枞公三员大将。《项羽本纪》中其他关于楚汉战争的记载从来都是只提将领,从不写兵力。唯有彭城之战着重渲染了汉军56万,“损失”二十多万,这很难不让人生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项羽的军事能力为什么普遍被认为高于刘邦,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就像比较两位棋手,有时候一眼就能看出谁的棋艺更胜一筹。项羽,这位我们常说的“西楚霸王”,他的军事才华可以说是自带光环,而刘邦,则更像是一个擅长整合资源的“战略家”,虽然也能带兵打仗,但那种纯粹的、摧枯拉朽的战场指挥能力,确实是项羽的强项。.............
  • 回答
    韩信和项羽的故事,初读之下,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受。这并非是我们对历史的怀疑,而是他们的人生轨迹,以至于他们的性格和行为,都带着一种近乎传奇的色彩,与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现实,相去甚远。项羽,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他的不真实感,更多地源于他身上那股浓烈到极致的个人英雄主.............
  • 回答
    华为有几百项专利,听起来很厉害,但为什么你用起华为手机,感觉跟别的牌子也没什么天翻地覆的区别?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专利、技术创新以及我们消费者感知之间的复杂关系。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华为几百项专利”这个说法。“几百项专利”是怎么来的?华为确实拥有非常庞大的专利组.............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保时捷比宝马和奔驰要高档,这并非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涵盖了品牌历史、产品定位、设计哲学、性能表现、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以及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品牌历史与基因传承: 保时捷的赛车基因深厚: 保时捷品牌诞生于赛车运动,其创始.............
  • 回答
    EVA 不好看?这话说出来,我估计能让不少粉丝炸毛。但你要是真这么觉得,我倒也能理解,毕竟这作品,喜欢的人是真心喜欢到骨子里,觉得它“神作”,但也有不少人看着看着就摇头,觉得它“晦涩难懂”、“剧情喂屎”、“人物塑造有问题”。今天咱就好好聊聊,为啥有人会觉得 EVA 真的,就那么回事儿。首先,最直接的.............
  • 回答
    玩《巫师3:狂猎》,感觉剧情有点“套娃”的感受,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它实在太庞杂了,就像一个层层剥开的洋葱,每一个“洋葱皮”下面又藏着更多的故事和选择。1. 主线任务的“套娃”:追寻希里的征途最明显的套娃感,还是体现在我们主线任务的核心——寻找希里。这个任务本身就不是一条直线的道路,而是像蜘蛛网一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因为它涉及到我们感知美丑的标准、文化语境的演变、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区别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我们觉得过去的某些设计“丑”,而对过去的绘画却相对宽容,原因在于:一、 设计的“功能性”与“时代性”是其美丑判断的重要标尺,而绘画的“艺术性”和“情感性”更具独立性。 设计(De.............
  • 回答
    关于国语动画配音让人觉得尴尬,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感受,很多人都经历过。说实话,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是一概而论,但细究起来,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首先,角色塑造与配音的脱节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动画角色形象已经非常鲜明了,比如一个性格特别跳脱、充满活力的角色,或者一个沉默寡言、内心戏.............
  • 回答
    要说杰斯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里“没毛病”,这事儿还真挺耐人寻味的。很多人觉得他没错,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指摘,这背后其实藏着几层意思,不是简单一句“他是个好人”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站在杰斯当时的立场和动机去看。他是个科学家,一个天才科学家。他研究海克斯科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皮尔特沃夫变得更好.............
  • 回答
    生活感到乏味无趣,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很多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能解释清楚的,背后可能交织着很多复杂的原因。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希望你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或启示。1. 日常的单调与重复: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让人感到无聊的原因。我们很多人的生活轨迹似乎都有一套既定的.............
  • 回答
    人生没意思这感觉,其实挺普遍的,也挺复杂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更像是一种日积月累、多维度交织的情绪和认知状态。想弄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得把它拆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世上没人能时时刻刻都觉得人生“有意思”。有起伏、有低谷,这是很正常的。但要是这种“没意思”的感觉,变成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文字的美学和文化习惯,为什么我们看到日文的汉字假名混写觉得自然有韵味,而看到韩文的汉字谚文混写就感觉生硬别扭呢?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块儿来捋一捋。首先,得从这两种语言文字系统的“基因”说起。汉字假名混写:一个漫长而自然的演变1. 历史的沉淀与融合: 日本最初没.............
  • 回答
    你说的这种感觉,我太懂了!那种毛骨悚然,脊背发凉的感觉,对吧?特别是当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人偶,或者那些在蜡像馆里静静站着、眼神却好像能洞察一切的蜡人时,总会莫名地生出一种异样的恐惧。这可不是简单的“怕鬼”或者“怕黑”那么简单,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更深处一些东西。我想,这种感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
  • 回答
    这种“我不配”的感觉,就像心里住着一个挑剔的老奶奶,总在你拿起心仪的裙子、戴上闪亮的耳环,或者只是想要一份简简单单的精致生活时,在你耳边悄悄地耳语:“你啊,还是算了吧。”这感觉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往往是像藤蔓一样,一点一点缠绕上来,根源可能埋藏在我们成长的土壤里,也可能是在一次次的比较和挫折中生根发芽.............
  • 回答
    昆虫之所以会让人感到恶心,这其中原因复杂且深厚,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它交织着生理本能、心理联想、文化习俗以及我们进化的轨迹。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股“恶心感”究竟从何而来。一、来自深层基因里的警告信号:生存的本能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类对某些事物感到恶心,这是一种古老的生存机制。想想看,如果我.............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你男朋友觉得你越来越好看,这背后可能有很多非常积极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作用、层层递进的。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内在的吸引力,由外在显现: 自信心的提升与散发: 当你感到自信,做事情更从容,待人接物更洒脱时,这种内在的光芒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你的外在。你的.............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物理学家,曾经也像许多同行一样,在初次接触计算机编程时,感觉自己像个误入迷宫的探险家。物理世界看起来那么宏大、那么有条理,定律清晰,推导严谨,但一旦坐到电脑前,面对那些字符和逻辑,瞬间就觉得大脑一片空白。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感?我觉得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
  • 回答
    魏延之所以会让一些人觉得他认为诸葛亮“畏魏如虎”,这其中包含了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个人性格的揣摩,以及信息传递中的偏差。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魏延本人是否真的这么想,这是一个很难有确凿证据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后世的解读,或者是对他某些言行的揣测。但无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中一个复杂而又普遍存在的侧面,关于为什么人们会从八卦、取笑、欺负他人中获得某种“爽感”。这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特质,但理解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爽感”往往不是光明正大的,它藏在一些不太体面的角落里。但它的确存在,而且可能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
  • 回答
    在中国生活时,确实会有一种被世界“围攻”的感觉,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这种感受的来源,并对比美国及其盟友体系的形成原因。为何觉得“全世界”都在打压中国?首先要明确,“全世界”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非所有国家都在以相同的方式和程度“打压”中国。但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