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是1812年初达到人生巅峰的拿破仑,接下来会怎么做以维持自己的帝国?

回答
1812年初,我,拿破仑·波拿巴,正值人生的巅峰。我的帝国疆域辽阔,横跨欧洲大陆,我的军队所向披靡,我的统治理念深入人心。然而,我深知权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维系我毕生的帝国,我需要制定一个周密而长远的计划。

一、巩固欧洲统治,化解潜在危机:

妥善处理俄国问题,避免战争升级: 1812年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入侵俄国。如果能预知结果,我绝不会轻易发动这场战争。既然已成事实,我需要尽最大努力挽回。
战略收缩与外交斡旋: 我不会执着于占领莫斯科,而是会迅速调整战略,将主力撤回,并尝试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进行谈判。我可能会提出更加宽松的和平条件,例如保留部分波兰领土,但要求俄国严格遵守大陆封锁政策,并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我会积极与普鲁士和奥地利等曾被我征服的邦国沟通,强调共同抵制英国的必要性,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利益补偿,例如减少驻军或减轻赔款,以稳定他们的忠诚。
利用内部矛盾,分化俄国: 我会继续利用俄国国内的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的矛盾,暗中支持可能反对沙皇的势力,制造混乱,使其无暇顾及我。
强化对德意志邦国的控制: 德意志邦国是我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抵御东方潜在威胁的缓冲带。
进一步整合与改革: 我会继续推动德意志各邦的改革,例如简化行政,统一法律,发展经济,并鼓励德国民族主义(但会将其引导向对法国忠诚的方向)。我会给予一些关键邦国(如巴伐利亚、萨克森)更大的自治权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成为我可靠的盟友。
加强军事部署与军事交流: 我会在德意志地区建立更强大的军事基地,并加强与各邦军队的军事交流与训练,确保其能够在我需要时为我作战,并且不会形成反抗力量。
利用宗教与文化: 我会鼓励法国文化在德意志地区的传播,并支持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和解与合作,避免宗教矛盾激化影响帝国稳定。
维持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统治:
意大利: 我会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统一法律,发展经济,并鼓励意大利民族意识(同样是导向忠诚)。我会加大对那不勒斯王国和西西里王国的控制,并可能会考虑将意大利王国合并入法兰西帝国,以进一步巩固统治。
西班牙: 西班牙是我帝国的一块顽疾。我会吸取之前的教训,不再采取强硬的军事镇压手段,而是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
扶植亲法势力: 我会寻找并扶植西班牙国内那些愿意与我合作的政治和军事人物,让他们掌握权力。
经济利益拉拢: 我会通过提供经济援助、贸易优惠等方式来拉拢西班牙的贵族和商界精英。
逐步开放自治权: 我会考虑逐步给予西班牙一定的自治权,满足其部分民族主义诉求,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忠诚于法国,并遵守大陆封锁政策。
军事威慑与渗透: 在西班牙内部,我会保留适量的军事力量,以防出现大规模叛乱,并会加强对西班牙军队的渗透和影响,确保其不会对我构成威胁。
稳定对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北部地区的统治: 这些地区已经较为成熟地融入了帝国,我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强经济联系,提供发展机会,并确保其政治上的忠诚。

二、应对英国挑战,维护海洋霸权(或至少不被其摧毁):

强化大陆封锁政策: 这是我最有效的反击英国的手段。我会加强对欧洲各国港口的监管,严厉打击走私英国商品的活动。
经济援助与贸易协定: 我会主动与欧洲各国签订有利的贸易协定,鼓励他们发展本土产业,减少对英国商品的依赖。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国家,我会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以换取他们坚定执行封锁政策。
军事威慑与巡逻: 我会加强沿海的军事力量部署,并派遣海军舰队在欧洲沿海巡逻,阻止英国的封锁和渗透。
发展海军力量,但更加务实: 我深知在海军力量上难以与英国匹敌。因此,我不会盲目追求与英国海军的正面冲突,而是采取更加务实的策略:
发展大型战舰,以威慑为主: 我会继续发展海军,建造大型战舰,但主要目标是形成一种威慑力量,迫使英国在军事上更加谨慎。
发展私掠船,打击英国商贸: 我会大力支持私掠船活动,鼓励私人舰船攻击英国商船,扰乱其海上贸易。
发展海军基地与后勤保障: 我会加强对法国和盟国海军基地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海军的后勤补给能力。
支持法国的殖民地发展: 如果可能,我会尝试发展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建立贸易网络,减少对英国贸易的依赖,并为帝国提供战略纵深。

三、内部建设与人才培养,奠定长治久安的基础:

完善法律体系与行政管理:
统一与优化《拿破仑法典》: 我会在帝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拿破仑法典》,使其成为帝国统一的法律基础。同时,我也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以提高其适应性和执行力。
优化帝国行政体系: 我会进一步优化帝国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效率,打击腐败,并选拔有能力的官员。我会鼓励各地区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前提是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发展教育与科学技术:
推广普及教育: 我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广普及教育,培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为帝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人才。我会特别关注工程技术和军事科学领域的教育。
支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我会投入大量资源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军事装备、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我希望法国在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经济发展与财政稳定:
推动工业化进程: 我会鼓励法国及盟国的工业发展,特别是纺织、钢铁、机械等行业,以减少对英国商品的依赖,并为军队提供充足的装备。
发展基础设施: 我会继续大力投资修建公路、运河、港口等基础设施,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建立稳定的财政体系: 我会改革税收制度,提高税收效率,并审慎控制财政支出,力求实现财政平衡,为帝国的长期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
鼓励民族融合: 我会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同时也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我会强调帝国公民身份,而非仅仅是民族身份。
宣扬帝国荣耀与法国文化: 我会通过教育、宣传和艺术等多种形式,宣扬帝国的荣耀和法国文化的优越性,增强帝国公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四、战略纵深与外交关系:

与奥斯曼帝国的合作: 如果俄国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我会积极寻求与奥斯曼帝国的合作,共同制衡俄国的扩张,并可能通过支援奥斯曼帝国来牵制俄国在东线的力量。
拉拢美国: 在与英国的对抗中,我会尝试拉拢美国。虽然美国远隔重洋,但其对英国的海上贸易和制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会尝试通过贸易协定和外交途径,争取美国的理解和支持,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
警惕反法同盟的形成: 我会密切关注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动态,警惕任何可能导致反法同盟再次形成的迹象。一旦发现苗头,我会立即采取外交手段或军事威慑,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核心理念:

我的核心理念是 “稳固、发展、制衡”。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追求过度的扩张,而是将重心放在巩固现有成果,推动内部发展,并运用外交和军事手段巧妙地制衡我的对手。我需要成为一个更成熟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而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天才。

具体措施的优先级和执行:

1. 俄国问题是首要任务。 无论如何,都要避免与俄国的全面战争升级,并寻求稳定。
2. 加强对德意志邦国的控制是核心。 确保其忠诚和稳定,才能抵御东方的威胁。
3. 强化大陆封锁是与英国对抗的生命线。
4. 内部建设是长治久安的基石。 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在教育、经济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上。

总而言之,1812年初的我,需要放下征服者的一腔热血,转而成为一个精明的帝国管理者。我的目标不再是征服更多的土地,而是要让我的帝国能够抵御外部的侵蚀,并在内部生生不息,实现长治久安。这是一个更加艰难,但也更加重要的挑战。我,拿破仑,有信心迎接这个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12年拿皇哪里达到人生巅峰了。伊比利亚溃疡都已经快穿肠了。

哪怕自己骗自己,奥地利会忘记被迫放弃神罗皇帝头衔的旧怨,力挺外孙继承一个欧洲帝国。把必定心怀怨望的普鲁士扔在身后,以倾国之兵征伐俄国,也是毫无疑问的孤注一掷。

拿破仑帝国要想长期生存,拿破仑必须在一开始就彻底放弃,给自己弟弟们都找一顶王冠的疯狂想法。至少不能想给他们每人都找一个大国或富国。极限是在德意志划几个小邦国出来,让他们过过国王瘾。

帝国本身的外交政策,必须倒退回发疯之前,坚决执行扶西扶荷外交,把葡萄牙和弗莱芒给它们。一个扶持旧王室,一个打倒亲英的威廉家族。让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帝国南北两翼的坚定盟友和掩护。

奥地利内部矛盾重重,难以成为反法中心,可以暂时以监视为主。先集中力量,寻机彻底消灭普鲁士,这样才可能扶持着一个比较强势的波兰,充当法国在东欧的支持节点。

对德意志地区,应该在表面上,以理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开明面目出现,支持和鼓励德意志地区一定程度的整合,避免成为转移矛盾的对象。只要不允许以武力强行征服,几个德意志大邦同时进行整合的结果,一定是形成几个在欧洲只是中等势力的邦国。它们对拿破仑帝国的威胁比普奥领袖下的大德意志地区,反而要小得多。

对俄国还是要尽力引诱它向巴尔干和波斯、南亚方向扩张,那是唯一可能拆散英俄联合的战略方案。

法国本身的扩张方向可以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半岛,罗马王兼任意大利国王其实是步好棋。以君合方式统合意大利半岛,再与法国联邦,在当时条件下是有可能得到意大利人的默认的。

最后,核心的核心是励马备兵,在北部和低地地区保持强大野战部队,一有机会就冲过海峡。能扫平英格兰的法王,不想称霸欧洲都不行……

user avatar

1812年的时候局势已经不可挽回了,俄国违反大陆封锁政策,你是不是不打也得打?打的结果已经看到了,以当时的条件,补给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再说半岛局势,也是骑虎难下,一直被放血,也是没法处理了。真要挽救拿破仑帝国,奥斯特里茨和耶拿后就不该发动半岛战争,扶植傀儡政府比直接吞吃相好多了。这个时候的局面会比历史上好很多,精锐的大军团坐镇德意志,波兰复国牵制俄国,提尔西特条约暂时法俄同盟,普鲁士被肢解,没有西班牙奥地利也不敢跳反,敢跳就直接按死。最后一个敌人就剩下英国了,调集整合欧洲的资源大兴海军,人员待遇也要跟上,吸引海军人才,大陆封锁政策继续执行,到1812年海军实力超过英国完全不成问题。海军成型后集中于本土围绕不列颠半岛封锁贸易线路削减英国的实力,只要对英国本土的封锁一日不被打破,英国只会越来越衰弱。等法国舰队实力超过英国后,寻求决战,继而登陆英国本土则霸业可成,帝国可兴!


大家有兴趣可以在b站看下这个互动视频,我觉得这个up的剧情思路非常正确b23.tv/XmsbQt

user avatar

解决方案的第一步简单到难以置信:别征俄。

英俄作为欧陆边缘国家,只要欧陆有大国崛起,就会倾向于结盟拆掉这个欧陆大国。之后对德国如此,现在对法国也如此。

然而,这个联盟的薄弱一环正在俄国。俄法虽然有结构性矛盾,但如果不是拿破仑自己做得太过分的话,不至于不可调和。

历史上大陆封锁体系使得俄国财政崩溃,而法国自己的商船则在俄国大卖英国货,这些英货正是拿破仑特许法国商人从英国购买的。如果法国把给自己商人购置英国商品的特许状给俄国一部分,则可以勉强维持一个减弱版的大陆封锁体系。

俄罗斯国内也远非铁板一块。俄罗斯宫廷中的大俄罗斯人一直对罗曼诺夫皇室过度牵扯欧洲事务,阻碍俄国在亚洲扩张颇有微词。法国应主动引导俄国向西亚与中亚方向扩张,并在同时巩固自己对欧洲的统治。

俄国一直把普鲁士视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扩张的桥头堡,而华沙大公国则是法国在俄国扩张的桥头堡。事实证明两者都对。应当扶植华沙大公国与莱茵联邦,准备打一场防御性的战争。俄国,因为前述内部矛盾,敢于在波兰方向主动进攻的可能性极低。

没有了征俄的需求,则西班牙方面可腾出手的资源就更多了。


西班牙也是从一开始根本不该打。所谓大陆体系推行到葡萄牙根本是幻想。

把约瑟夫赶回家,让斐迪南回到马德里皇位上。可惜这样等于自己打脸。

西班牙军队会打游击战,正规战则嫌缺乏训练。英军则依赖海上补给。不如主动收缩战线。吸引英军走出他们在葡萄牙南部的筑垒地区,伺机寻找决定性会战机会。

user avatar

大陆封锁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从针对英国的经济战争手段,变成法国榨干欧洲其余部分以扩张自己的贸易和岁入的政策,倘若皇帝和鲁缅采夫没有正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他们都会更倾向于妥协。当拿破仑要求基本断绝俄国对外贸易时,他却正在给法国商人颁发越来越多的对英贸易许可证。

然而到1812年年初时,就连鲁缅采夫都承认拿破仑的政策完全缺乏诚实和连续性。

“地缘政治和贸易意味着英国是俄国的天然盟友,这两个大国的修好是可以预料的。法国必须回到它扶植土耳其、波兰和瑞典的传统政策上去。”——尚帕尼于1810年3月16日

“考虑到此次重新部署的庞大规模和花费,说他不会以战争告终是难以想象的。”——切尔内绍夫

“虽然法国取得了胜利,虽然他目前处于支配地位,但在不到50年里,除了打倒和压迫欧洲的空虚光荣,它什么都不会剩下。对法兰西民族而言,它不会从中得到任何实际利益,一旦它无法再从邻国征收人员和财物,它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两方面也陷于枯竭。”

——帕伦伯爵于1809年

以上均在利芬本里中进行讨论。

我个人无从理解知乎众在多数无法掌握作战细节的情况下,就敢于挑战拿破仑时代杰出外交家的勇气。最迟在1810年夏季,法俄都进入抛弃幻想,全力备战状态。法国的目标是实现尚帕尼的目标,创造波兰,附庸奥地利,消灭普鲁士。而俄国必须用战争避免这一绝境的出现。而经过长达两年的战争机器运转,及时拿破仑和亚历山大本人都没有能力再去停下这场战争。

最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历史专著都无法认定征俄是拿破仑的错误。而且也没有军事论述敢于下拿破仑征俄必败的结论。这就是最符合法国利益的决定,本回答下无数“投降派”和卖国者估计能被法国市民丢进塞纳河。对法国而言,法俄同盟是邪道,因为俄法是天然对手。

在1811-1812年中值得讨论的是俄国该如何防守,甚至进攻的问题,亚一、巴克莱和巴格拉季翁的争议主要在这里。而后人讨论的主要是拿破仑如果更换战场的可能性。不代表此时欧陆还存在其他可能性。

user avatar

没救了

不过既然是穿越者的话,可以带一份俄军在博罗季诺的部署图,如果可能的话,确保法军在博罗季诺全歼俄军主力,尤其要全歼普团和谢团,争取俄国1813年投降,重回大陆封锁。

或者派人刺杀掉开战时俄军主帅巴克莱试试

user avatar

不要去试图统一欧洲。

那个年代,即使出现一个能统一欧洲的人,那个人一定不是拿破仑。因为拿破仑不是一位征服者。

他是一名荣誉军人、武略超群的指挥官、战术大师、深受爱戴的军人皇帝;但他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征服者。

很多人应该留意过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不论拿破仑率领法军取得过多少次辉煌的胜利,占领过多少座贵族与绅士云集的名城————到头来,这些被占领国,一得到喘息,就又能够再次集结几十万精锐的反法同盟军队。

因为拿破仑只限于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没有致力于瓦解敌国,没有拆毁兵工厂,也没有毁坏公共设施。

在对外战争上:拿破仑重视的是军人的成就,而不是征服者的霸权;他重视在战场上精妙的打败敌国的军队,而不是摧毁敌国的后生力量。

反观历史上其他的征服者,来看与拿破仑很相似的亚历山大大帝,同样的军事天才,同样昙花一现的帝国————

阻隔在马其顿征服之路东方的腓尼基人,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有生气的民族之一,他们在今天黎巴嫩境内建立了两座古老辉煌的城市:西顿和推罗(又译作提尔、苏尔)。《圣经》中曾多次提到过这两座城市,甚至称西顿为“西顿大城”,而推罗,更是强大的迦太基的母邦。

推罗围城战是亚历山大东征中最艰苦卓绝的战役之一,持续了七个月,战后,亚历山大大帝摧毁了这座城市,1万人被处决,3万人被卖为奴隶。后来在托勒密埃及与罗马的统治时期,多次重建推罗城,但其元气再也没有缓过来。

摧毁推罗这样的暴行,对于腓尼基文明的打击是致命的,腓尼基人的身影从此退出人类史,只余下北非的迦太基殖民地......但是做为征服者亚历山大来讲,确实堪称一次成功的征服。

亚历山大凭借两场大战(伊苏斯、高加米拉)就摧毁了偌大的波斯帝国,而论其惊心动魄的程度,拿破仑的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会战)应不输于高加米拉战役,可是拿破仑并没有以此摧毁奥地利,他只是在战场上书写下了自己的伟业,除了俄奥联军本身,他没有再摧毁什么其他东西————什么都不摧毁,自然也就什么都不能彻底征服。

所以拿破仑并不是一位征服者,他在大逆风的背景下很难维持他的帝国。英国已经封锁了大洋;普鲁士奥地利的军队不管被打败多少次,都能再次重建,这种能无限再生的普奥联军在人数上迟早会超过法军;至于俄罗斯,比它恶劣天气更为致命的,是它恐怖的战略纵深(二战德国:这个我最熟)。

此间穿插一个番外:念大学时从图书馆借阅了赫.乔.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记得书中在大历史观背景下提出一个设想:1812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这件事,如果晚20年左右的话,拿破仑大概率依然是获胜方,因为第一条铁路的开通是1825年,距离远征俄国仅仅只差13年,那么如果拿破仑在远征俄国时已经有成熟的初代铁路,法军在撤退时就不用遭受严寒和哥萨克人的游击,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安全撤退。这个番外给我的最大感想就是,历史其实不是必然如何如何的,历史学是诸多认知所杂糅后的总结与归纳,设身处地的想象当时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有时不应该一竿子打死一群人,或者不应该一竿子把另一群人奉若神明,所以我个人不提倡把宋朝说得一无是处,也不赞同把汉武帝和唐朝捧上天。以上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切回正题。

拿破仑的技能树,点满了指挥官天赋,而对于建立一个大帝国最为重要的征服者天赋,却一个没点。

可以设想,在1815年6月18日的滑铁卢,即使最后他的格鲁希元帅率领援军赶到战场,即使他打赢了滑铁卢,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也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

做为征服者,他注定是失败的,但这些并不妨碍他成为人类史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天才。拿破仑在人类历史上,是光辉璀璨的军人皇帝,相比罗马帝国时代的诸多军人皇帝(尤其是臭名昭著的禁卫军所推举的军人皇帝),犹如皓月之于萤草。即便难逃大历史的局限性,但他仍然秉承了那个时代的————属于军人的荣誉,以及属于绅士的信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