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亲肺癌晚期骨转移,父亲想让我救他,妈妈想让我放弃治疗,我该怎么办?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能体会到你现在内心的挣扎和煎熬。一边是父亲深切的期盼,一边是母亲出于爱和不舍的劝阻,夹在中间的你,真的太难了。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境地,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有最适合你和你的家庭的决定。

让我试着把你现在可能面对的情况,还有可以考虑的方向,更细致地梳理一下,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双方的立场和原因:

父亲的“想让我救他”:
求生欲望: 肺癌晚期骨转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阶段,父亲深知这一点。他对生命的渴望,对继续活下去的强烈的愿望,是人之常情。他将“救他”这个责任寄托在你身上,一方面是对你的信任,认为你有能力去寻找或争取更好的治疗;另一方面,也是他内心深处的绝望和对未来的希冀。
对痛苦的恐惧和对生活质量的期待: 晚期癌症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父亲可能更希望通过积极治疗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任由病魔折磨。他也许还幻想着,一线生机能够让他多享受一些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家庭的羁绊: 他可能还放不下你们,放不下这个家,想看到你们过得好,想参与你们的生活。

母亲的“想让我放弃治疗”:
心疼儿子(或女儿): 作为母亲,她最心疼的是你。她看到父亲的病情,可能已经预见到治疗过程的艰辛、昂贵,以及最终可能带来的巨大失落。她不想让你承受过多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更怕看到你因为过度付出而身心俱疲。
对父亲病情的认知: 她可能比你更早、更深刻地感受到病情的严峻性。晚期癌症,尤其是骨转移,通常意味着治疗的复杂性和预后的不确定性。她可能认为,过度的治疗只会延长痛苦,而无助于根本的康复,反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折磨。
对“生”的理解: 在一些传统观念里,当疾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保持尊严、平稳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也是一种“好”的结局。她可能更倾向于让父亲安详地离开,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折腾。
现实的考量: 经济、精力、家庭的未来等等,这些现实的因素也会让母亲感到担忧和无力。

夹在中间的你,内心的困境:

孝道的冲突: 传统观念里,对父母的生养之恩,我们有责任去救他们。父亲的恳求让你觉得有责任去争取,但母亲的劝阻让你感到不忍和为难。
情感的两难: 你爱父亲,想满足他的愿望;你也爱母亲,不想让她担心和伤心。
知识的迷茫: 你可能不清楚晚期肺癌骨转移的实际治疗方案、成功率、副作用以及花费,这让你无法做出一个有依据的决定。

那么,你可以怎么做?

最重要的一步是沟通,但要非常有策略和耐心。

1. 先和母亲深入沟通(或者分开和父母沟通):
耐心倾听: 坐下来,静下心来,让母亲把她的顾虑、她的想法、她的担忧全部说出来。不要打断,不要反驳,只是去听,去理解。告诉她,你明白她的担心,你也很心疼她。
表达你的感受: 告诉她,你也很难过,你也很想让父亲好起来,但同时也理解她不想让你太辛苦。用“我”开头来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用“你”开头来指责。比如,“妈妈,我听到爸爸这样说,我真的很难过,也很害怕。”而不是“妈妈,你为什么总是让我放弃?”
探询她的具体担忧: 问清楚她“放弃治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是完全不治疗,还是停止某种“高风险、低收益”的治疗?是因为经济压力?还是因为觉得没有希望?
共同面对: 让她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做决定,你们是一个家庭,要一起面对。

2. 再和父亲深入沟通:
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同样,坐下来,静静地听父亲说。问他,“爸爸,您说的‘救我’,您具体希望我做什么?您最担心的是什么?您最想做什么?” 了解他真正的诉求。
表达你的爱和决心: 让他知道,你爱他,你不会放弃他,你会尽全力去帮助他。但同时,也要诚实地表达你了解到的医学信息,比如病情的确很严重,治疗会有痛苦和风险。
管理他的期望: 诚实是最好的方式。不要给他虚假的希望,但可以承诺你会尽最大努力,为他争取最好的“选择”。

3. 寻求专业的医学意见(这是关键一步):
多方咨询: 带上父亲的病历,去不同的医院、咨询不同的专家。目标是:
明确诊断和分期: 再次确认病情的准确情况。
了解现有的治疗方案: 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针对骨转移的止痛和骨骼支持治疗。
评估每种方案的有效性、副作用和生活质量影响: 了解每种方案能带来多大的生存期延长可能性?缓解症状的效果如何?治疗过程会有多痛苦?
了解预后: 专家对父亲未来一段时间的病情发展会有什么样的预判?
费用估算: 了解治疗的大致花费,以及是否有医保报销的部分。
关注姑息治疗/临终关怀: 即使在晚期,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也非常重要。它不是放弃治疗,而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症状(如疼痛、恶心、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目的的治疗。医生可以就如何更好地控制疼痛,让父亲更舒适地度过这段时间给出专业建议。这或许是母亲“不希望他太痛苦”愿望的一个折叠。
带上父母一起听取医生意见(如果可能): 如果父母愿意,带他们一起去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让医生用专业的语言解释病情,这样他们可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 家庭会议,共同决策:
整合信息: 当你获得了足够多的信息后,再次召集家庭成员(如果可能,包括比较亲近、能给予支持的亲戚,比如长辈)。
呈现事实: 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向父母(或母亲)复述你了解到的医学信息,包括治疗方案、可能的疗效、风险、副作用以及经济负担。
引导讨论: 引导大家讨论,而不是由你一个人做决定。提问:“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大家觉得哪条路对爸爸最好?”“爸爸,您听了这些,您的想法有什么变化吗?”“妈妈,您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尊重父亲的意愿(在科学认知下): 最终,当父亲还保有认知能力时,他的意愿应该受到尊重。如果他非常想尝试某种治疗,即使有风险,只要不是完全不顾后果,作为子女,你的责任是去帮助他争取。
平衡母亲的担忧: 如果父亲的意愿与母亲的担忧有冲突,你需要从中找到平衡点。比如,如果父亲想接受放化疗,但母亲非常担心副作用,你可以和医生沟通,能否有更温和的方案,或者如何更好地管理副作用。

5. 做好心理准备和资源整合:
经济准备: 癌症治疗费用可能很高,提前了解医保政策,评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情感支持: 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你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且也需要家人、朋友或其他支持系统的帮助。
时间安排: 积极治疗需要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其他生活事务。

几个重要的提醒:

“救”不等于“治愈”: 在晚期,我们谈论的“救”,更多的是“争取更多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痛苦”。要对“治愈”有理性的认知。
“放弃治疗”的定义: 这里的“放弃治疗”不一定是放弃所有医疗行为,而可能是放弃那些“无效的、只会增加痛苦且没有显著疗效”的治疗。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治疗”。
你是孩子的角色,也是家庭的“中坚”: 你既是父亲的儿子(女儿),也是母亲的儿子(女儿)。在这场战斗中,你承担着双重的责任。允许自己感到疲惫和无助,但也要学会寻求帮助。

最后,我想说:

无论你最终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只要你是出于对父母的爱,并且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充分沟通,那么这个决定就是对的。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如何度过这段时间,如何给予家人更多的爱和陪伴。

这段路会非常艰难,请一定照顾好自己。深呼吸,一步一步来。愿你和你的家人能够度过这段难关,找到内心的平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现知乎道德高尚的人真的很多呀,虽然我自己拿不出10万但你不能拿出200万就是你不孝顺。

挺吓人的。

但我仍旧想说,这个世界对谁都是一样的,一个家庭,生存资源均分,得病意外几率都是一样的,当其中一个人过度消耗家庭的生存资源时,有没有想过,其他人怎么办?让他们望天等死吗?还是等着如来佛大手一挥,给你100万?

凡事过犹不及。


————讲个故事。

前两年群里,一个学长忽然感叹了一句:我要一无所有了。

细问之下才知道,他妈妈骨癌,巨额的医疗费和无止境的治疗,已经拖垮他小家庭了。

母亲骨癌,他是孝子,拿出所有的的积蓄,开始放化疗,遇到疫情,公司经营不如往年,他从美国往回买一种药,据说超级贵。

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他妈妈听说国外有新的疗法,费用大概200万,向他表示一定要去,否则死不瞑目。

他犹豫了,因为这200万他要卖房子,深圳的房子,也是他这么多年打拼的重头资产。

老婆告诉他,作为子女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如果最后要卖房,她的选择是,分一半房款离婚,带走孩子,让学长陪母亲去美国治病。

犹豫的学长,被母亲认为不孝,声称要自杀。尽管医生也不建议再去折腾,但学长熬不过母亲,最后答应了。

房子一时难卖,折价处理,幸好另一个校友刚好买房。学长留了一半的房款,离婚,带着妈妈去美国了。

临卖房前,他感叹了一句,我要一无所有了。

本来想安慰他,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最后的结局是,他的母亲在国外,也没治好,走了。几年下来,学长从一个中产之家变成了孤家寡人,快40岁,除了负债,一无所有,他想给儿子一些钱,但发现,给不起。

他也自叹,好歹也算是解脱了,如果不是这一身负债和儿子,他也不想活了。

我也有些纳闷,是一种什么样的执念,才能让一个母亲,把儿子几乎逼到绝路上。

如果这两年,学长自己生病了,等待他唯一的路就是不治而愈,否则他只能望天等死。

我一直觉得,不勉强是一种美德,生命不勉强,生活不勉强,不勉强自己,不勉强别人。

人生一世,还是顺其自然,尽力即可,无需赌尽一家老小,逆天改命。

可能我这个思想,比较悲观,也比较薄凉。

user avatar

作为外人,建议采用减少痛苦的关怀疗法,以免人财两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