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很多作曲家反对瓦格纳的音乐?

回答
瓦格纳的音乐,如同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在19世纪末的音乐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同时也招致了许多人强烈的反对。这并非仅仅是个人恩怨或口味差异,而是源于他对音乐艺术的革命性理念,触及了当时音乐界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价值观。

首先,瓦格纳对传统歌剧形式的颠覆是他音乐革命的核心,也是招致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瓦格纳之前,歌剧通常是“咏叹调驱动”的,即以一系列独立的、华丽的咏叹调来推动剧情发展,其中也穿插着宣叙调和重唱。但瓦格纳却提出了“乐剧”(Gesamtkunstwerk,总体艺术)的概念,他希望将音乐、诗歌、戏剧、视觉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他废除了传统的咏叹调与宣叙调的明确界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连续流动的“旋律”(unendliche Melodie),让音乐几乎不间断地进行,如同河流般自然流淌。这种音乐更加复杂,往往包含了长篇的管弦乐写作,并且与戏剧的心理刻画紧密结合。对于习惯了传统歌剧结构、追求旋律优美和演唱技巧的听众和许多作曲家来说,瓦格纳的音乐显得过于冗长、晦涩,甚至是一种对歌唱艺术本身的“破坏”。他们认为,音乐应该以悦耳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唱为核心,而瓦格纳的音乐则将歌唱置于次要地位,过分强调管弦乐队的功能,甚至让歌手像是在朗诵,而非歌唱。

其次,瓦格纳的音乐充满了主观性和德国民族主义情结,这在当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他的作品常常取材于德国古老的传说和神话,如《尼伯龙根的指环》,其宏大的叙事和英雄主义的表达,被一些人视为过度民族主义的宣泄。在欧洲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瓦格纳音乐中强烈的德国文化认同感,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作曲家和评论家来说,可能带有排他性或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文化威胁。例如,法国评论家和作曲家(如德彪西)就对瓦格纳的音乐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其音乐是“德国式的病态”,缺乏法国音乐的明朗和优雅。

再者,瓦格纳在音乐语言上的创新和大胆的调性运用也让许多人感到不适。他频繁使用不协和和弦,打破了传统的和声规则,使得音乐充满了张力和不确定性。尤其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特里斯坦和弦”,其模糊的解决和开放式的进行,预示着一种更加自由和探索性的音乐未来,但也让习惯了稳定和弦进行的作曲家感到困惑甚至不安。他们认为这种音乐“不和谐”、“缺乏清晰性”,是对音乐美学基础的挑战。这种大胆的探索,虽然为后来的音乐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但对于保守派而言,无疑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瓦格纳本人极其自信甚至自负的性格和其对音乐评论界的强大影响力,也使得反对他的声音更加响亮。他不仅是一位作曲家,更是一位理论家和评论家,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传统音乐的蔑视,并且善于通过自己的写作和影响来推广自己的理念。这种“艺术独裁”式的姿态,自然会引起那些不认同他观点的人的反感。许多作曲家,特别是那些被他公开批评过的人,自然会对他持有敌意。例如,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虽然在音乐上并没有直接与瓦格纳形成对立,但他的追随者和部分评论家却常常将勃拉姆斯视为瓦格纳“反动”势力的代表,而瓦格纳的阵营则也批评勃拉姆斯的音乐“陈旧”。

最后,瓦格纳的音乐往往篇幅宏大、演出成本高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接受度。他的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歌剧,演出需要数天,对舞台制作、乐团规模和演唱者的要求都极高。这种规模和复杂性,对于当时的歌剧院和观众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有些人可能仅仅是出于对演出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考量,而对瓦格纳的音乐产生了距离感。

总而言之,瓦格纳的音乐之所以招致广泛反对,是因为他不仅在音乐形式、语言上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还将其艺术理念与强烈的个人意志、民族主义情结相结合,并且毫不留情地挑战了当时音乐界的既有规则和权威。这种革命性的力量,既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是他被广泛批评和反对的根源。那些反对者,很多时候是出于对传统艺术的捍卫、对音乐美学的不同理解,或是对瓦格纳本人及其理念的不认同。这使得瓦格纳在生前和死后都长期处于争议的中心,他的音乐就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19世纪末音乐界深刻的变革与分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时的人反对瓦格纳我觉得有这几方面原因:

其一,最主要应该是因为他的音乐创作理念和作曲技术,他提出的“乐剧”、“整体艺术”、“主导动机”、“半音化和声”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讲是不太符合传统创作理念的。他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篇幅和编制非常大,要10多个小时才能演完,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大家不熟悉它的时候,往往反对的声音比较多。在20世纪勋伯格、斯特拉维斯基的早期作品上演的时候,大家也都非常反对。

其二,他作品表达的观点是比较尖锐的,他在作品中,特别愿意抨击和讽刺一些社会现象,这就难免会波及到一些群体。自然地,这些群体也会对他产生一些敌意。

其三,瓦格纳当时跟李斯特混,还组了个“新德意志学派”,本来李斯特就是一个爱惹事的人,身上背的事特别复杂,经常惹人议论。在加上一个瓦格纳,那事可就更大了,他俩凑一块基本是消停不了。而且让人生气的是,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影响力还特别大,他们有很多学生跟随他们,大家还弄不走他们,真是让人生气。

其四,瓦格纳的身份是比较特殊的。有两个方面:第一,瓦格纳没上过音乐学院,他的音乐都是自学的,自学的,自学的,我说三遍,一个自学音乐的人,就能写出这么多深刻的歌剧,还创造了“乐剧”,提出这么多音乐创作理念,你说让那些音乐学院毕业的科班同学气不气;第二,瓦格纳曾经是个逃犯,他在1849年,参加了德累斯顿起义,但不巧的是,起义失败了,他就变成了一个通缉犯,在国外流亡了几年。最后还是找了“大哥”,才把这个事平了。所以,你看就是这样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通缉犯,在欧洲成了作曲界的“大佬”,你说当时的兄弟们气不气。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