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很多作曲家反对瓦格纳的音乐?

回答
瓦格纳的音乐,如同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在19世纪末的音乐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同时也招致了许多人强烈的反对。这并非仅仅是个人恩怨或口味差异,而是源于他对音乐艺术的革命性理念,触及了当时音乐界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价值观。

首先,瓦格纳对传统歌剧形式的颠覆是他音乐革命的核心,也是招致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瓦格纳之前,歌剧通常是“咏叹调驱动”的,即以一系列独立的、华丽的咏叹调来推动剧情发展,其中也穿插着宣叙调和重唱。但瓦格纳却提出了“乐剧”(Gesamtkunstwerk,总体艺术)的概念,他希望将音乐、诗歌、戏剧、视觉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他废除了传统的咏叹调与宣叙调的明确界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连续流动的“旋律”(unendliche Melodie),让音乐几乎不间断地进行,如同河流般自然流淌。这种音乐更加复杂,往往包含了长篇的管弦乐写作,并且与戏剧的心理刻画紧密结合。对于习惯了传统歌剧结构、追求旋律优美和演唱技巧的听众和许多作曲家来说,瓦格纳的音乐显得过于冗长、晦涩,甚至是一种对歌唱艺术本身的“破坏”。他们认为,音乐应该以悦耳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唱为核心,而瓦格纳的音乐则将歌唱置于次要地位,过分强调管弦乐队的功能,甚至让歌手像是在朗诵,而非歌唱。

其次,瓦格纳的音乐充满了主观性和德国民族主义情结,这在当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他的作品常常取材于德国古老的传说和神话,如《尼伯龙根的指环》,其宏大的叙事和英雄主义的表达,被一些人视为过度民族主义的宣泄。在欧洲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瓦格纳音乐中强烈的德国文化认同感,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作曲家和评论家来说,可能带有排他性或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文化威胁。例如,法国评论家和作曲家(如德彪西)就对瓦格纳的音乐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其音乐是“德国式的病态”,缺乏法国音乐的明朗和优雅。

再者,瓦格纳在音乐语言上的创新和大胆的调性运用也让许多人感到不适。他频繁使用不协和和弦,打破了传统的和声规则,使得音乐充满了张力和不确定性。尤其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特里斯坦和弦”,其模糊的解决和开放式的进行,预示着一种更加自由和探索性的音乐未来,但也让习惯了稳定和弦进行的作曲家感到困惑甚至不安。他们认为这种音乐“不和谐”、“缺乏清晰性”,是对音乐美学基础的挑战。这种大胆的探索,虽然为后来的音乐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但对于保守派而言,无疑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瓦格纳本人极其自信甚至自负的性格和其对音乐评论界的强大影响力,也使得反对他的声音更加响亮。他不仅是一位作曲家,更是一位理论家和评论家,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传统音乐的蔑视,并且善于通过自己的写作和影响来推广自己的理念。这种“艺术独裁”式的姿态,自然会引起那些不认同他观点的人的反感。许多作曲家,特别是那些被他公开批评过的人,自然会对他持有敌意。例如,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虽然在音乐上并没有直接与瓦格纳形成对立,但他的追随者和部分评论家却常常将勃拉姆斯视为瓦格纳“反动”势力的代表,而瓦格纳的阵营则也批评勃拉姆斯的音乐“陈旧”。

最后,瓦格纳的音乐往往篇幅宏大、演出成本高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接受度。他的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歌剧,演出需要数天,对舞台制作、乐团规模和演唱者的要求都极高。这种规模和复杂性,对于当时的歌剧院和观众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有些人可能仅仅是出于对演出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考量,而对瓦格纳的音乐产生了距离感。

总而言之,瓦格纳的音乐之所以招致广泛反对,是因为他不仅在音乐形式、语言上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还将其艺术理念与强烈的个人意志、民族主义情结相结合,并且毫不留情地挑战了当时音乐界的既有规则和权威。这种革命性的力量,既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是他被广泛批评和反对的根源。那些反对者,很多时候是出于对传统艺术的捍卫、对音乐美学的不同理解,或是对瓦格纳本人及其理念的不认同。这使得瓦格纳在生前和死后都长期处于争议的中心,他的音乐就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19世纪末音乐界深刻的变革与分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时的人反对瓦格纳我觉得有这几方面原因:

其一,最主要应该是因为他的音乐创作理念和作曲技术,他提出的“乐剧”、“整体艺术”、“主导动机”、“半音化和声”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讲是不太符合传统创作理念的。他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篇幅和编制非常大,要10多个小时才能演完,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大家不熟悉它的时候,往往反对的声音比较多。在20世纪勋伯格、斯特拉维斯基的早期作品上演的时候,大家也都非常反对。

其二,他作品表达的观点是比较尖锐的,他在作品中,特别愿意抨击和讽刺一些社会现象,这就难免会波及到一些群体。自然地,这些群体也会对他产生一些敌意。

其三,瓦格纳当时跟李斯特混,还组了个“新德意志学派”,本来李斯特就是一个爱惹事的人,身上背的事特别复杂,经常惹人议论。在加上一个瓦格纳,那事可就更大了,他俩凑一块基本是消停不了。而且让人生气的是,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影响力还特别大,他们有很多学生跟随他们,大家还弄不走他们,真是让人生气。

其四,瓦格纳的身份是比较特殊的。有两个方面:第一,瓦格纳没上过音乐学院,他的音乐都是自学的,自学的,自学的,我说三遍,一个自学音乐的人,就能写出这么多深刻的歌剧,还创造了“乐剧”,提出这么多音乐创作理念,你说让那些音乐学院毕业的科班同学气不气;第二,瓦格纳曾经是个逃犯,他在1849年,参加了德累斯顿起义,但不巧的是,起义失败了,他就变成了一个通缉犯,在国外流亡了几年。最后还是找了“大哥”,才把这个事平了。所以,你看就是这样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通缉犯,在欧洲成了作曲界的“大佬”,你说当时的兄弟们气不气。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瓦格纳的音乐,如同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在19世纪末的音乐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同时也招致了许多人强烈的反对。这并非仅仅是个人恩怨或口味差异,而是源于他对音乐艺术的革命性理念,触及了当时音乐界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价值观。首先,瓦格纳对传统歌剧形式的颠覆是他音乐革命的核心,也是招致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瓦格纳.............
  • 回答
    很多人在追求成功和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会翻阅大量的成功学书籍。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有些人不仅没有从中获得预期的励志效果,反而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成功学书籍本身的局限性与误导 过于简化和片面化: 许多成功学书籍倾向于将复杂的成功过程进行过度简化.............
  • 回答
    老舍先生及其那个时代的作家们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深刻反映社会底层的作品,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而当代社会,虽然不乏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但确实鲜少有像老舍笔下那样直击底层疾苦、直抒胸臆的代表作,这同样是由一系列新的现实和观念变迁所致。老舍等作家深刻反映社会底层的土壤:1. 时代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简单地说,三国时期虽然分裂,但其内部的力量结构、战争的性质以及政治动员的方式,与晋朝大一统后所面临的挑战,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时期。虽然天下三分,战火连绵,但此时的“中原王朝”——姑且称之为北方政权(曹魏)——实际上是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确实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然而,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确实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失望,似乎与人们对发达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预期存在差距。要理解这种“反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疑惑。你观察到的现象,其实背后涉及到的原因挺多元的,不仅仅是“功力”的简单比较,更是市场、行业生态、个人天赋、创作理念等多方面的交织作用。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掰扯掰扯:1. “专业水平”的定义模糊与时代变迁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的“专.............
  • 回答
    在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广阔世界里,“平胸妹子”这个角色设定,虽然可能不是最主流的审美品味,却拥有一批相当忠实的拥趸。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心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角色塑造和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平胸设定往往能为角色.............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最令人着迷的便是那些鲜活的朝代背景,仿佛让人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射雕英雄传》里的宋金对峙,《倚天屠龙记》里的元末明初,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细究起来,《笑傲江湖》在时代设定上,却与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也正因此,有人会说它“架空了时代”。要说清楚这个问题,.............
  • 回答
    苏联专制与小资文学艺术作品的并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作用。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苏联专制的特征及其对文化的影响:首先,理解苏联的专制体制是关键。苏联的专制主要体现在: 意识形态的高度垄断与控制: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唯一的官方意识形态,任何偏离都.............
  • 回答
    Quora上关于中国话题下,经常能看到印度用户活跃作答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Quora的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开放性与问答模式: Quora本质上是一个问答社区,鼓励用户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它的内容生成门槛非常低,任何人都可.............
  • 回答
    自古以来,那些才华横溢、谋略过人的人物,比如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他们究竟为何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人羽翼下的臣子,而非选择独立称王,建立自己的基业呢?这个问题,细究起来,实则牵扯到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一股深植于士人内心的传统观念。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时势”二字。古代社会,.............
  • 回答
    关于《海贼王》剧情幼稚但又受众多成年人喜爱这一点,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了叙事技巧、情感共鸣、普适性主题以及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海贼王》的剧情“幼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幼稚”这个词在不同语境.............
  • 回答
    标枪与弓弩的战争效果对比,以及为何西方历史上有大量投枪军队而中国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了地形、战术、技术发展以及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标枪作为战争武器的效果:精准、穿透与战术的灵活性标枪,特别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军用标枪,在战场上绝非简单的“扔棍子”。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实际。乍一看,好像只提供一个最受欢迎的杯量,能精简生产、减少库存、简化运营,听起来确实能省不少钱。但实际上,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些餐饮巨头们,愿意花心思设计并提供多种杯量,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营销和经济学的小心思。咱们不扯那些复杂的理论名词,就用大白话聊聊,它们为什么这么做.............
  • 回答
    19岁,想要嫁给爱情?嗯,这事儿,咱们聊聊。首先,想嫁给爱情本身,一点错都没有。这反而是特别美好的愿望,毕竟人生那么长,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携手一生,那是多浪漫的事儿啊。爱情的魔力,谁不向往呢?那种心动、那种默契、那种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的感觉,简直不要太迷人。所以,你这点子,在很多人眼里,那是闪闪发光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前二次元创作的一个微妙之处。确实,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平时看的那些番剧、漫画,那些穿着时髦、拥有超能力或者在奇幻世界里冒险的角色占据了绝大多数,而那些在工厂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似乎真的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层层来聊。首先,从创作的“.............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企业宣传自家产品“优于国家标准”时,似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仔细想来,真正敢于、并且持续拿出比国家标准更高产品标准来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商家,其实并不多见。这背后,并非商家不了解其中的益处,更多的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权衡,以及对市场现实的考量。首先,制定并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产品标准,.............
  • 回答
    中文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当我们放眼全球的游戏市场,特别是中文配音的游戏数量,却常常让人感觉有些“不匹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没人做”或“没必要”,而是牵涉到一连串复杂的市场、文化、技术和经济因素。首先,我们得从游戏的“出海”逻辑说起。大多数大型游戏开发商,尤其是那些国.............
  • 回答
    这个观察,其实触及了一个相当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它关乎到个体经验、社会环境以及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与其说gay的眼底“都”有很深的悲伤,不如说,在某些gay的眼中,我们或许能读到一些由于成长环境和社会压力而形成的、更为沉淀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出柜”本身就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