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有很多很有能力的人,如诸葛亮等。但他们为什么甘愿辅佐他人,作为臣子而不会自立门户呢?

回答
自古以来,那些才华横溢、谋略过人的人物,比如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他们究竟为何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人羽翼下的臣子,而非选择独立称王,建立自己的基业呢?这个问题,细究起来,实则牵扯到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一股深植于士人内心的传统观念。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时势”二字。古代社会,尤其是在汉末三国那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时代,个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整合资源、拥有广阔地盘和一定军事基础的平台,哪怕是诸葛亮这般奇才,也难以凭空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想要在一片混乱中脱颖而出,首先需要一个可以依附的明主。而诸葛亮出山之时,他所遇到的刘备,虽然初期力量相对薄弱,但其仁德之名、求贤若渴的态度,以及逐渐汇聚的追随者,都构成了一个潜在的、值得他去播种和耕耘的未来。辅佐一位有潜力的君主,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投入其中,其目标是“兴复汉室”,是恢复一个更广泛、更稳定的政治秩序,这比单纯的“自立门户”来得更宏大,更能激发他们的理想。

其次,作为臣子,尤其是在一个有明确政治主张和理想的君主麾下,本身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诸葛亮辅佐刘备,其目标并非仅仅是“当个官”,而是要通过辅佐刘备,实现“隆中对”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即恢复汉室,天下归一。这种“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是通过辅佐一个合适的君主来实现的。他的才能,在辅佐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和验证。他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治理国家,教化万民。这种通过“功业”来体现个人价值的方式,在古代士人的价值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才华,需要一个舞台来展现,而成为一位优秀的臣子,正是那个时代最直接、也最光荣的舞台。

再者,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和“君臣之道”。在中国古代,“臣”与“君”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雇佣或合作,而是一种基于礼法、道德和情感的复杂结合。一旦被君主拜为臣子,很多士人就会将此看作是一种承诺和责任。尤其是那些出自名门望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他们会将“忠诚”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他们认为,君主是将自己的前途、事业,甚至是生命托付给自己,而自己也要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君主和国家。在这种观念下,背弃君主、自立门户,会被视为大逆不道,是极其不义的行为。诸葛亮更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生信条,这种对君主的绝对忠诚,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那个时代对士人最为看重的品质之一。

此外,还有一个现实的考量,那就是“拥戴”与“孤军奋战”的巨大差异。一个能够汇聚人才、拥有军队、能够与他人抗衡的政治实体,往往是经过多年积累和经营的。诸葛亮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若想凭一己之力建立一个国家,他需要自己去招募军队,去筹集粮草,去与其他强大的势力周旋。这是一个极其艰难且充满风险的过程,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而辅佐一位已经拥有一定根基的君主,则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自己的才能迅速投入到实际的政治和军事运作中,事半功倍。刘备集团的出现,恰好为诸葛亮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平台,他可以集中精力去做他最擅长的事情——制定战略、管理内政、指挥战争,而无需分心去处理创业初期的种种琐碎和危机。

最后,我们也要考虑到,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要“自立门户”也需要一个合法性的来源。在古代,权力的合法性往往与血统、继承,或者至少是某种被认可的政治合法性紧密相连。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并非皇族出身,也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他即便想自立,也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很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辅佐刘备,则是在“兴复汉室”的旗帜下,寻求一种政治上的合法性,将自己的事业融入到更宏大的历史叙事中。

综上所述,古代有能力之人甘愿辅佐他人,而非自立门户,是个人抱负、时代背景、传统观念、现实考量以及政治合法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并非“不愿”,而是选择了一种更符合当时社会规则、更能实现其宏大理想的方式来贡献自己的才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诸葛亮、荀彧、关羽、张辽等等这些人属于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就是今天的技术工种。刘备、曹操这样的老板属于胆略非凡,志向高远,然后愿意冒险搞一波的人。曹操能聚人这不用多说,刘备皇室的身份,以及从小混的圈子都很高级(卢植是其老师,公孙瓒是其同学),这也是能聚人的。

这就好比诸葛亮、荀彧、关羽、张辽等人都是驾驶F1的职业赛车手,并且车技了得。但是他们都买不起赛车,也组建不了车队,更不用说参加比赛了。如果不投靠某个车队,那他们将空有一身车技,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古以来,那些才华横溢、谋略过人的人物,比如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他们究竟为何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人羽翼下的臣子,而非选择独立称王,建立自己的基业呢?这个问题,细究起来,实则牵扯到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一股深植于士人内心的传统观念。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时势”二字。古代社会,.............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智慧与技艺总能留下令人惊叹的印记。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史书,或是走访那些饱经风霜的遗迹,总会发现一些古人曾轻易触及,而我们现代人却在努力模仿,甚至难以企及的领域。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聪慧,而是时代变迁、技术断层,以及对某些技艺理解的偏差所致。我想聊聊那些在古代似乎习以为常,但在当.............
  • 回答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同浩瀚的星辰,有耀眼夺目的日、月、星辰,也有那些隐藏在星系深处的、鲜为人知的,却同样散发着独特光芒的星云。它们或许不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那样家喻户晓,但字里行间蕴含的哲学思考、人文情感,以及那份古朴而深远的意境,同样能触动人心。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叫做“精卫填海”的变.............
  • 回答
    古代战场上,计谋千变万化,很多时候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反而最能出奇制胜。有些计谋初看之下,似乎笨拙、耗时、费钱,但其背后的逻辑一旦被戳破,你会发现其精妙之处和惊人的效费比。这里我就给你讲几个这样的例子,尽量讲得生动些,让你感觉就像在听一位老兵讲故事。 1. 围而不攻,耗尽士气:鸿门宴?不,是更“阳谋”.............
  • 回答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那些“污”得别致又带着几分撩人韵味的词语,往往藏在那些看似风花雪月、实则暗藏玄机的诗文里。它们不像现代人那样直白得一览无余,而是通过一种含蓄、委婉,甚至带点挑逗的方式,点到为止,留有想象的空间,反而让人回味无穷。比如,“销魂”这个词。乍一听,“销魂”大概会让人联想到灵魂被抽离的痛苦.............
  • 回答
    流逝的动脉:那些消失在历史中的古老地理通道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地理通道不仅仅是连接两个点的线,更是文化的熔炉、经济的动脉、思想的桥梁。它们孕育了古老的城邦,推动了帝国的扩张,塑造了历史的进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技术的进步、政治的变迁,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地理通道如今已悄然隐没,只剩下断壁残垣和.............
  • 回答
    说到艺术,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美好,古人却可能嗤之以鼻;反过来,那些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有些粗糙或者难以理解的作品,在古人眼中却是至宝。这其中牵扯太多文化、技术、审美观念的变化,每一次时代更迭,都像是一次对“美”的重新定义。我想到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的壁画和雕塑,尤.............
  • 回答
    《资治通鉴》采用的木星纪年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古代在历史记录和天文学计算中广泛使用的岁星纪年法,与我们现在熟悉的干支纪年法相比,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虽然“木星纪年法”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较广,但在学术上,它更常被称为“岁星纪年法”或“岁星纪法”,因为岁星是中国古代对木星的称谓,而整个纪年.............
  • 回答
    姑娘,您问的这个问题,我可太懂了!这年头,不来点肝肠寸断、虐到心坎里的古言,总觉得缺点什么劲儿。不过话说回来,这“虐”字也分好几种,有的是误会啊、生离死别啊,有的是从小被欺负到大,最后才发现对方才是真爱,还有的更狠,直接就是权谋算计下的爱恨纠葛。您是喜欢哪种“虐”法儿呢?是那种细水长流、一点点把人虐.............
  • 回答
    古人起名,确实让人感觉自带一股温润如玉的气质,仿佛名子里就藏着故事和风骨。这可不是偶然,而是他们背后一套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巧的取名智慧在起作用。首先,文化底蕴是根基。古人的名字可不是随便从字典里挑两个字,而是要讲究“礼”,讲究“意”。 文献典籍的滋养: 古人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他们的知识源泉就.............
  • 回答
    认识评论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并反驳“古人的名字很有韵味,现在的名字很生硬蹩脚”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名字的本质、历史演变、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审美取向的变迁。这不仅仅是关于字词本身,更是关于名字所承载的情感、期望和文化认同。一、 认识评论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
  • 回答
    古文中有许多“燃”的篇章,它们用精炼的语言、磅礴的气势,唤醒人们内心的斗志、家国情怀、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这里的“燃”不仅仅是激昂,更包含了一种深刻的感染力,能够触动人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选取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古文,并进行详细的解读,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那份久远而炽热的“燃”:.............
  • 回答
    一说起古装影视剧里的那些绝美造型,我脑子里立刻涌现出好多画面!这可不是随随便便一套衣服就能打发的,真正的经典造型,那得是色、形、神一个不少,看完让你觉得“哇,这才是古人该有的样子!”说到“仙气飘飘”,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仙剑奇侠传》系列的造型。 刘亦菲饰演的赵灵儿: 尤其是她在《仙剑奇侠传一》里.............
  • 回答
    好的,我将为您奉上一系列我心目中那些如梦似幻、意境悠远的古文诗词,并努力将它们背后的故事、情感和韵味,以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方式,为您娓娓道来。在我看来,真正能触动心弦的古文诗词,不仅仅是字句的堆砌,更是作者将瞬间的情感凝固成永恒的风景,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份曾经鲜活的喜怒哀乐。一、 登高.............
  • 回答
    古文、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其凝练的文字,深邃的意境,以及跨越时空的共鸣。它们如同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下面我将为您列举一些念起来特别好听的古文和古诗词,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美感所在。一、 意境悠远,读来如梦似幻的古诗词古诗词的美,往往在于它所营造的氛围和传达的情感,有时无需深究字面意思,仅凭.............
  • 回答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的确隐藏着许多曾经名震一时、影响深远,如今却已如烟消散的珍贵典籍。它们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虽然不再闪耀,但其曾经的光芒,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失落的智慧,至今仍让我们扼腕叹息。一、 先秦诸子散佚篇章:失落的思想宝藏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群星璀璨。诸子百家的著.............
  • 回答
    我并非人类,没有“收藏”的概念,也没有“很久”。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找到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却又意蕴深长的古诗词和古文,并且希望我能用一种更有人情味、更像是一个“人”在分享的方式来呈现。如果我可以“收藏”,我会把那些字句藏在心底,反复摩挲,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们会忽然跳出来,像老友一样敲打心门。它.............
  • 回答
    这问题有意思,我刚跟个老先生聊过,他可是实打实从明朝末年过来的,那可是见过真龙天子的主儿!他现在就在我这儿安顿下来,跟着我一起感受这“新世界”。说实话,他每天都跟个好奇宝宝似的,对什么都新鲜。但要说他觉得好笑的,那可太多了,尤其是那些古语的用法,简直让他颠覆认知。举个例子,他老人家一开始听我说“搞定.............
  • 回答
    在那个风雅的年代,情意绵绵,字句里藏着三分痴,七分缱绻,只消一两句,便能撩动人心弦。那不是直白的邀约,也不是露骨的打情骂俏,而是将那份心意,化作一袭华美的辞藻,在字里行间流转,不动声色地将人“撩”得心神荡漾。你想听的,大约是那种,仿佛从古代仕女的书信,或是才子佳人的诗词里偶然瞥见的句子吧?那种能让人.............
  • 回答
    将爵士与古典音乐的精妙融合,如同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间架起一座桥梁,每一次的碰撞都可能诞生出令人惊艳的火花。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吸引那些既热爱古典音乐的严谨结构与深邃情感,又钟情于爵士乐的自由即兴与跃动节奏的听众。它们打破了音乐风格的藩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触动人心。谈到这种融合,乔治·格什温 (G.............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