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些大型连锁店,要推出三个杯量甚至更多的杯量给顾客选择?为什么不只推出一个销售最好的杯量呢?这样可以省很多成本。是有什么经济学原理作为依据么。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实际。乍一看,好像只提供一个最受欢迎的杯量,能精简生产、减少库存、简化运营,听起来确实能省不少钱。但实际上,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些餐饮巨头们,愿意花心思设计并提供多种杯量,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营销和经济学的小心思。

咱们不扯那些复杂的理论名词,就用大白话聊聊,它们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背后是怎么算这笔经济账的。

1. 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挖掘顾客的“心理价值”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你想想,一个人去星巴克,可能是:

快速提神,路上喝一杯: 也许一个中杯就够了。
悠闲下午茶,坐一会儿: 可能会想来个大杯,慢慢享受。
和朋友分享,或者需要点“分量”: 那就得是超大杯了。
带娃一起去,一人一半: 可能就需要两杯不同大小的。

这些都是不同的“消费场景”。如果只提供一种杯量,你就只能“看天吃饭”,运气好的时候碰上你想要的,运气不好你就得将就。

而推出多种杯量,就好像给顾客提供了一套“菜单”,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心情、时间、需求以及同伴情况来“个性化选择”。这种“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顾客会觉得,“这家店懂我!”

再往深了说,这涉及到“心理定价”和“价值感知”。人对价格的判断,往往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你有小杯、中杯、大杯摆在你面前时,你心里会默默地比较:

“嗯,小杯20块,中杯25块,好像只贵5块就能喝到更多,划算!”
“大杯30块,比中杯贵5块,但能多喝一大截,今天天气热,我喝得多,这个更值!”

你可能没意识到,你觉得“划算”和“值”的那个选项,往往就是商家最想卖出去的。这就有点像你买衣服,本来想买条便宜点的,但看到一件款式差不多但面料更好、剪裁更讲究的,价格只贵一点点,你可能就会“升级”消费。商家就是利用了这种“价格锚点”和“损失厌恶”心理。提供一个看似不那么“划算”的小杯,是为了衬托出中杯的“性价比”;提供一个大杯,则让中杯显得没那么“贵”,从而让顾客更容易做出“购买”的决定。

2. 增加“销售额”和“利润”,而不是单纯的“成本节约”

你说的“省成本”没错,但这些公司首先考虑的是“增加收入”。如果只卖一种杯量,那么销量就固定在那了。但有了多种选择,你可以“逼”一部分本来只想买小杯的顾客去买中杯,或者本来只想买中杯的顾客去买大杯。这部分“升级”的销售额,虽然单个杯子的利润差可能不大,但累积起来,总的销售额和利润是实实在在增长的。

你想,如果一个顾客本来只想花20块买个小杯,但他看到中杯只要25块,他觉得“值得”,那就多花了5块。这5块,就是因为你提供了“选项”才多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向上销售”(Upselling)。

而且,不同的杯量对应着不同的成本(原料、杯子、盖子等),但它们的价格通常不是按照成本线性增长的。比如,一个大杯的成本可能只比中杯高1块钱,但定价却可能高3块钱。这个“差价”,就是纯粹的利润。

3. 细分市场,捕捉不同消费能力的顾客

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人群,他们的消费能力和习惯差异很大。

在物价较高的城市,或者面对的是商务人士,他们可能更愿意为“大杯”或“特大杯”支付更高的价格。
在学生群体集中的地方,或者经济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区域,小杯或者中杯可能就是他们的主要选择。

如果只提供一个杯量,你就等于放弃了那些对价格敏感或者需求量不大的顾客群,也限制了那些愿意支付更高价格但需求量更大的顾客的消费。通过提供多种杯量,你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经济能力和消费习惯的顾客,从而最大化市场覆盖率和潜在销售额。

4. 战略性地引导消费,影响“品牌形象”

有时候,推出特别大的杯量,或者一些“限定”的大杯,也是一种营销策略。

制造话题: 比如星巴克的“Venti”(20盎司),最早推出时,很多人觉得这个尺寸惊人,从而引起讨论和关注。
树立“豪爽”、“品质”的形象: 大杯量可以暗示品牌提供的是“足量”、“高质量”的产品。
鼓励分享或多人消费: 有时大杯量也意在鼓励朋友分享,间接带动更多人尝试品牌。

5. 实际上,成本的增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虽然生产不同尺寸的杯子、盖子、吸管需要不同的模具和生产线调整,但对于这些大型连锁店来说,它们的生产规模非常庞大,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这种规模效应能够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到很低。

而且,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可以比较灵活地进行生产线切换和库存管理。他们有成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管理这些。所以,相对于潜在的销售额增长和利润提升,增加几种杯量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其实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在供应链上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不同尺寸的包装材料。他们合作的包装供应商能够生产各种尺寸的杯子,这是行业内的普遍做法。

总结一下,不只卖一种杯量,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因为他们非常聪明地利用了消费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

最大化销售额和利润。
满足多元化的顾客需求和消费场景。
细分市场,捕捉更多顾客。
通过“选项”来引导顾客进行“升级消费”。
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升顾客体验和品牌价值。

所以,下次你去这些店里,看到各种各样的杯量,就知道这背后是一套精密的商业策略在运作了。他们提供的不只是饮料,更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和“满足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刚刚读到一篇新的文章挺有意思,分享给你一下,作者是Theodore Levitt,标题是Marketing Success Though Differentiation——of Anything.这篇文章不知道网上能不能弄到,因为是有版权的。

简而言之,就是作者指出,任何商品都可以通过详细的differentiation卖给不同类型的客户以达到最大利益。首先比如说,客户本身对于饮料的杯量就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减肥的人喝小杯的,一般的人和中杯的,特别渴的人选大杯的。要是只提供一种杯子,难免有人会觉得太多或者太少,这样不但造成了浪费,也会使客户不满意。

事实上这说起来是经济学原理,其实更多是市场学原理。当公司花掉一部分钱和饮料的supplier达成协议获得饮料之后,他们的这一部分成本可以看做是固定的了,只有卖的越多公司的成本才能越低或者利润才能越高。所以作为公司来说,当然要想方设法卖出更多。

其实解释起来蛮复杂的,还有什么asset specific之类一堆的理论,总之你要知道,市场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样赚的最多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实际。乍一看,好像只提供一个最受欢迎的杯量,能精简生产、减少库存、简化运营,听起来确实能省不少钱。但实际上,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些餐饮巨头们,愿意花心思设计并提供多种杯量,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营销和经济学的小心思。咱们不扯那些复杂的理论名词,就用大白话聊聊,它们为什么这么做.............
  • 回答
    近期,美国多家知名快餐连锁企业,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和星巴克,都面临着严峻的原材料供应挑战。肯德基甚至出现了“无鸡可炸”的窘境,而麦当劳和星巴克也同样遭遇了从牛肉到咖啡豆等一系列关键食材的短缺。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复杂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为何会出现原材料供应短缺?1. 疫情的持续影响与供应链的.............
  • 回答
    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确实普遍被认为是廉价快餐,而星巴克在中国则更多地被定位为中高端咖啡店,甚至是“第三空间”。这种差异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分析: 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何在中国沦为廉价快餐?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普遍被视为廉价快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市场定位的早.............
  • 回答
    “小粉红”群体在特定时期会对肯德基发起抵制,而对麦当劳、星巴克等其他西方快餐品牌则相对冷淡,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和信息传播机制。要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对西方品牌一概而论的反感,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为何肯德基会成为那个被“选中”的目标。首先,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事件驱动”和“话.............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感觉就像是个多年的观察,突然有了个绝佳的切入点。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两个快餐界的老大,确实经常在咱们眼前“肩并肩”地出现,好像是约好了一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一套相当成熟的商业策略在运作。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讲得跟咱们街坊老百姓聊天一样,让你听着明白,觉得亲切.............
  • 回答
    你有没有注意到,无论你走进哪一家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环顾四周,似乎总找不到一个显眼的室内时钟?这可不是巧合,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商业策略。想想看,当你置身于一家快餐店,你通常是为了什么?无非是想快速填饱肚子,或者和朋友短暂地聚会一下。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店内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时钟,会发生什么?你会不自觉地开.............
  • 回答
    美国麦当劳和肯德基“不上新”这个说法,其实是大家对它们产品策略的一种误解。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并非“几乎从不上新”,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谨慎且有策略性的产品更新模式,和我们可能期待的“快节奏、频繁推陈出新”有所不同。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两家快餐巨头的产品开发逻辑。它们不像那些追求时尚、需要不断吸引.............
  • 回答
    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而中国本土的盒饭和小吃在推广和标准化方面相对落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产品定位与消费者需求的契合度 麦当劳/肯德基的定位: 标准化与一致性: 无论你在哪个城市、哪个门店,都能吃到几乎一样的汉堡、薯条.............
  • 回答
    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庞大的客流并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连锁巨头,背后绝非偶然。这三家品牌各自有着深刻的成功之道,但它们共同指向了几个关键的成功要素,让它们在激烈的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如此大规模地复制和扩张。首先,我们得谈谈“标准化与便捷性”这个基石。想想看,无论你在北京的王府井,.............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同饮食文化和商业模式的碰撞。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肯德基、麦当劳这些西式快餐巨头,在中国能卖得风生水起,却始终没把咱们中国人爱吃的鸡爪端上餐桌。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些西式快餐店的核心定位和目标市场。它们起源于西方,尤其是美国。在美国的饮食文化里,鸡爪并不是一个主流的食.............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肯德基(KFC)和麦当劳(McDonald's)的冷饮总是加冰,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的结合,构成了它们出品冷饮的“标配”。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保证饮品的温度。大家选择冷饮,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那份冰凉舒爽的感觉。冰块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
  • 回答
    赛百味(Subway)作为美国的连锁快餐品牌,虽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未能像麦当劳(McDonald's)和肯德基(KFC)那样广泛普及。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涉及市场策略、消费者需求、竞争环境、文化差异以及品牌定位等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品牌认.............
  • 回答
    这问题我身边也挺多长辈问过,挺有意思的。其实也不是所有长辈都不爱吃肯德基麦当劳,也有一些挺喜欢的,尤其是年轻人多的时候,跟着沾光,也尝尝鲜。但总的来说,相比年轻人,老一辈对这些“洋快餐”的接受度确实低一些。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仔细想想,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1. 口味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这是最直.............
  • 回答
    在中国,肯德基和麦当劳这类快餐店里,顾客吃完餐后很少主动处理餐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习惯,而是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咱们得说说“服务”的传统观念。在中国,尤其是在很多服务行业,顾客普遍习惯了接受周到的服务。从酒店到餐厅,再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肯德基爷爷和麦当劳叔叔,好像真的很久没怎么在广告或者门店里看到他们活灵活现的身影了。这倒不是说他们一夜之间就“消失”了,更像是一种悄无声息的“转型”或者说是“淡出”。你想想,这俩可是各自品牌的大招牌,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我们成长,代表着各自的品牌文化和形象。肯德基.............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说起来也挺复杂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两大快餐巨头在中国和全球的市场表现,确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背后原因也挺多。我试着把我知道的掰扯掰扯,尽量讲得接地气点。在中国,肯德基为啥感觉比麦当劳“牛”?简单说,肯德基在中国简直是“本土化战神”,而麦当劳呢,虽然也赚得盆满钵满,但感觉像是“慢.............
  • 回答
    关于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巨头不公开销售酒类产品的原因,这背后其实涉及了一系列复杂的商业决策、品牌定位、目标受众以及运营考量。并非所有西方国家都有这个禁忌,但总体来说,这确实是它们在全球市场普遍采取的策略。1. 品牌定位与核心业务聚焦:肯德基、麦当劳最开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快速、便捷、高性价比.............
  • 回答
    有人说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是“垃圾食品”,主要是基于它们普遍存在的以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在营养学和健康学上被认为是不健康的:一、 高油、高盐、高糖(“三高”特征) 高油(高脂肪): 烹饪方式: 快餐店大量使用油炸的烹饪方式,例如炸鸡、炸薯条、炸鱼排等。油炸过程中,食物会吸收大量油脂,.............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的孩子有过类似的偏好。为什么肯德基在小朋友生日 party 界似乎比麦当劳更受欢迎?其实,这背后可能涉及好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从“生日派对仪式感”的角度来看,肯德基在这方面似乎更能抓住小朋友的心。 标志性的生日套餐和装饰: 肯德基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