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皇后乐队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回答
皇后乐队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一场跨越时代的音乐革命

皇后乐队(Queen)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并非仅仅是“伟大”或“重要”可以简单概括的,他们是一股颠覆性的力量,一场跨越时代的音乐革命。他们以其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出色的表演能力、大胆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流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摇滚乐乃至整个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要评价他们的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一、 音乐上的创新与融合:打破界限的先驱

皇后乐队最显著的贡献在于他们对音乐风格的大胆融合与创新。他们并非局限于单一的摇滚乐流派,而是将多种元素巧妙地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

摇滚与歌剧的完美结合: 这是皇后乐队最令人称道的创新之一。他们将宏大的歌剧式编排、多声部和声以及戏剧化的叙事方式融入摇滚乐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史诗感和戏剧张力。《Bohemian Rhapsody》无疑是这一风格的巅峰之作,它将摇滚、歌剧、咏叹调、硬摇滚等多种风格融为一体,打破了歌曲长度的常规,充满了实验性与突破性,至今仍被奉为音乐史上的奇迹。
硬摇滚与重金属的运用: 布莱恩·梅(Brian May)标志性的吉他音色、强大的riff以及弗雷迪·墨丘利(Freddie Mercury)极具穿透力的嗓音,赋予了皇后乐队作品强烈的硬摇滚和重金属基因。他们的音乐充满了力量、激情和爆发力,能够瞬间点燃听众的热情。
流行乐的通俗易懂与华丽的编排: 尽管他们的音乐复杂而富有层次,但皇后乐队也擅长创作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流行金曲。他们巧妙地将流行乐的旋律性与摇滚的能量结合,使其音乐既有艺术性又不失商业吸引力。
对和声的极致运用: 弗雷迪·墨丘利、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Roger Taylor)都拥有出色的嗓音和和声功底。他们复杂的、多声部的和声编排,营造出宏伟、饱满的音响效果,为他们的音乐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层次。这种和声的运用甚至可以与福音音乐或古典合唱相媲美。
对音乐编曲的精益求精: 皇后乐队对歌曲的编曲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他们精雕细琢的吉他独奏、富有张力的鼓点、灵动的贝斯线条以及层层叠叠的键盘音效,共同构建出丰富而充满细节的音乐世界。

二、 弗雷迪·墨丘利:无可替代的舞台王者与音乐天才

弗雷迪·墨丘利是皇后乐队的灵魂人物,他的存在是乐队地位的核心。评价皇后乐队,绝不能忽视他对音乐史的贡献:

无与伦比的舞台魅力与表演能力: 弗雷迪·墨丘利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主唱之一。他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是无与伦比的,他能够轻松驾驭任何风格的歌曲,用他惊人的音域和情感丰富的演唱感染全场。他的互动能力、舞台动作以及独特的服装风格,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而非仅仅是歌手。
卓越的创作才华: 弗雷迪·墨丘利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唱者,也是一位杰出的词曲作者。《Bohemian Rhapsody》、《Somebody to Love》、《Killer Queen》等众多皇后乐队的代表作都出自他之手,展现了他非凡的创作才华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突破性的性别界限与身份认同: 弗雷迪·墨丘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其大胆的表演风格和对自身性取向的相对开放态度,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规范和身份认同。他的艺术表现力模糊了性别界限,对后来的LGBTQ+群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音乐界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 现场演出的传奇:将演唱会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皇后乐队的现场演出,是将他们的音乐魅力发挥到极致的关键。他们将演唱会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Live Aid”的经典时刻: 皇后乐队在1985年“Live Aid”演唱会上72000人的表演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现场演出之一。弗雷迪·墨丘利以其惊人的活力和与观众的互动,征服了全场,成为了整个活动的焦点,也让皇后乐队的全球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一场演出至今仍被反复提及和分析,成为衡量其他乐队现场表现的标杆。
与观众的互动与连接: 皇后乐队非常擅长与观众建立深厚的连接。弗雷迪·墨丘利能够通过他的歌声、肢体语言和话语,让数万名观众仿佛成为演唱会的一部分,形成一种强大的集体情感共鸣。
音乐的现场化处理: 他们的音乐在现场演出中能够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释放,吉他solo更加狂野,鼓点更加有力,和声更加震撼。现场演出的激情和感染力,甚至超越了录音室版本。

四、 对音乐产业的影响与商业成功

皇后乐队在音乐产业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打破专辑与单曲的界限: 他们的专辑不仅仅是歌曲的集合,更像是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如《A Night at the Opera》和《The Game》等,都展示了他们对音乐整体性的追求。同时,他们也能创作出风靡全球的单曲,在排行榜上屡创佳绩。
成功的跨界合作与概念专辑: 皇后乐队敢于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概念,他们的音乐作品常常带有鲜明的叙事性和主题性,这为后来的音乐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对MTV时代的影响: 皇后乐队在音乐录影带的创作上也颇有建树,《Bohemian Rhapsody》的MV被认为是音乐录影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它证明了音乐录影带可以不仅仅是歌曲的视觉化呈现,更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极大地推动了MTV时代的音乐传播。

五、 enduring legacy(持久的遗产):跨越时代的魅力

皇后乐队的音乐生命力极强,他们的歌曲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喜爱:

历久弥新的歌曲: 他们的经典歌曲如《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Don't Stop Me Now》等,已经成为了文化符号,经常在体育赛事、庆典活动中响起,能够瞬间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团结感。
对后世音乐人的影响: 无数的摇滚乐队、流行歌手都受到皇后乐队音乐风格和舞台表现力的影响。从华丽摇滚到另类摇滚,从流行金属到现代摇滚,都能找到皇后乐队留下的痕迹。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再推广: 近年来,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巨大成功,再次将皇后乐队推向了公众的视野,让更多年轻一代认识和喜爱上了这支传奇乐队的音乐。

总结:

综上所述,皇后乐队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可以被评价为:

摇滚乐的革新者与融合者: 他们打破了风格的界限,将摇滚乐的能量与歌剧的宏大、流行的旋律以及古典的和声完美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音乐语言。
舞台艺术的开创者: 弗雷迪·墨丘利以其无与伦比的舞台魅力和表演能力,将摇滚演唱会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成为无数后辈的榜样。
流行文化的重要符号: 他们的音乐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流行文化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经久不衰的音乐传奇: 他们的音乐超越了时代,至今依然能够引起共鸣,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

皇后乐队不仅仅是一支伟大的摇滚乐队,他们是一群具有远见卓识的音乐家,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卓越的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声音将永远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回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抛开乐迷不谈,对于我这种体育迷来讲,

Queen和他们的We will rock u 、We Are The Champions 至今无可取代。

在NBA现场、奥运现场、世锦赛现场....

他们已经成为live的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如同在北京主场看国安,不可能缺少起此彼伏的“牛X”一样。

2、再说音乐现场。 我觉得摇滚乐是最适合听现场的。

Queen乐队的舞台表现和观众互动,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后来的许多乐队,甚至是国内的魔岩三杰的现场演唱会,都能看到Queen的影子。

3、再说电影, 国内上映的第一天,我就跑到IMAX厅,想体验一下演唱会现场的感觉,

说实话音响体验还是比较失望,(也许是我这个厅的环绕有问题)

没有体验到摇滚乐现场演出的那种空旷感,乐音传出去很远,又清晰地传回来进入自己的耳朵,夹杂着大波观众的反馈如同滚滚闷雷....

好久没有看现场了!!

真心推荐生活不如意的朋友们,去看看现场演出,

live的感觉真好,感觉真的活着。

4、最后,推荐一个演唱视频,1981年,弗雷迪风骚的舞步,无人能替代。

风骚无人可比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3123075066986496

user avatar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人并不认识 Queen 乐队,但是都听过、都会唱那么几句他们的歌。

而且都是他们至少40年前的歌曲……

不要因为错过了一个时代,所以就错过了一个好乐队;

也不要因为错过了一个好乐队,所以就错过了一个爱与自由的好时代。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Queen 乐队。


从乐队组队到获取知名度发展来说,Queen 乐队窜升速度很快,但也没有电影节奏那么快。1973 年乐队签约百代旗下的 Trident,发布了首张专辑《Queen》,但因为风格是硬摇滚和重金属为主,所以在那会儿全是这样风格的年代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同年,Queen 开始了自己乐队的第一次全国巡演。

有些时候平心而论从「搞乐队」这件事来说,皇后乐队也是后世很多一线乐队竖立起来的学习榜样。

1974 年 5 月,乐队发行了自己的系列同名专辑《Queen II》。不过直到 11 月发行了《Sheer Heart Attack》专辑才让乐队的音乐事业正式有了大突破,在整个欧洲范围也拥有了知名度。

后来,乐队去了著名的洛克菲尔德录音室(Rockfield Studios,也就是电影中的那个农场),目的就是为了每个人可以在一个宁静没有任何干扰的地方进行创作和录制心中的音乐。


于是,1975 年 11 月,乐队从 Rockfield Studios 带来了第四张录音室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这张专辑当时拿下了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专辑榜四周冠军,在美国公告牌专辑榜中也排行第四,全球累计销量超过 600 万张,后入选「历史上最伟大的五百张专辑」。

几个小伙子因为摇滚音乐梦想组建的 Queen 乐队,一夜之间,成为了那个时代流量的顶级爆款。

作为搞乐队这件事来说,走到这一步应该算是成功了。


成名后的牙叔与天王M.J也是交情颇深


这张专辑的主打曲就是被称为摇滚歌剧的《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是这个电影名。就单这一首歌,在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就蝉联了九周冠军,并且还获得了第一届全英音乐奖最佳英国单曲、《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是英国销量第三高的单曲(236万张)、20 世纪面世的所有歌曲中网络流量最高的一首(16亿次)。这首歌对后世影响之大,以至后来有乐队发行结构复杂的歌曲都被称为是 XX 年代的“Bohemian Rhapsody” 。


接下来的 Queen 乐队在全世界范围(欧美、大洋洲地区、日本)呈现出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成绩单写出来弹幕炸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下。除了各种歌曲拿下各种排行榜和打破销量记录之外,迄今为止,这个还在不断开创自己音乐路程的 Queen 乐队,主要成就为:

  • 3亿张唱片销量
  • 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 入驻摇滚名人堂
  • 入驻创作人名人堂
  • 入驻英国音乐名人堂
  • 全英音乐奖杰出音乐贡献奖
  • 好莱坞星光大道留名(No.2207)
  •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演出
  • MTV欧洲音乐奖全球偶像大奖
  • (BBC)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乐队
  • (吉尼斯世界纪录)英国唱片销量榜最长停留时间艺人(1322周)
  • ………………

都是操着吉他贝斯架子鼓、话筒钢琴合成器一起干事情,但搞乐队能搞到这份上,已经不是神奇了,这是传奇。


回到电影。

前面说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来自于乐队非常华丽的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首歌的词曲由主唱弗雷迪包办创作,是 Queen 乐队相当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也是乐队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歌曲。

当时大部分的主流音乐单曲时长都在三、五分钟的样子,结果这首歌愣是有 6 分多钟长。

你说这时间长也就算了,里面还没有不断重复的副歌,而是由几个完全不同的曲风段落所构架而成的“大型音乐剧”。一开始先是纯人声阿卡贝拉序曲、再穿到福音式的民谣曲风、 经过贝斯的功效成功又转到了摇滚风格,也是整首歌被传唱最多的一段。

接下来,在一段电吉他的 Solo 之后,你以为大家会继续煽情下去?NO!这样想是普通人思维,音乐人的思维绝对是跳跃的。

于是,在这一大篇相当感人的电吉他 Solo 之后,整首歌画风一变,变成了多轨录音的歌剧演唱、接下来又换成了欢快的 Hard Rock 风格,到最后又经过贝斯和电吉他的功效,整首曲子随着弗雷迪天籁版的声音和他的钢琴声缓缓的结束。


总共分成 6 个部分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织体相对复杂,开篇的Gm7/D和弦就能打退不少人。而且这首歌明显是被精心设计过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只是呢,当时的唱片公司就是一般的传统思维:这首歌时间太长、各段落主题不明确,反正就是一堆理由,于是闹到最后唱片公司也没有给发行。

弗雷迪那块砖确实也砸了那扇窗。Queen 乐队后来找到朋友,通过特定的电台来播放新歌。当时的电台传播力度也不容小觑,于是乐队最后大获成功,乐队事业也从此转折。

于是,电影一开头就用电吉他搭配四部咏唱,并由 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会的后台开始了故事的讲述,最后再回到 Live Aid 演唱会的舞台,道尽了皇后乐队成军后 15 年里的「心路历程」(1970~1985)。不过,电影主要还是围绕着主唱牙叔(Freddie Mercury)这位传奇艺术家的人生冒险在展开。

在舞台上的牙叔弗雷迪,不仅是 Queen,也是 King。他既主导了音乐的整体共鸣,也带动着每一场演出的现场气氛,还能保证带给观众最华丽的演出,甚至大家还能在现场跟着牙叔一起练唱歌。

主唱牙叔曾说,Queen就是几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走在了一起的自然化学反应。从这一点出发来看,那弗雷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吉他手布莱恩梅细致冷静的做事态度、鼓手罗杰泰勒的激昂热血、贝斯手约翰迪肯的稳健务实,团员之间一边不同性格的互补,一边互相的信任与体谅,又是为了同一个理想。

也因此,才碰撞出了一首又一首不同类型的摇滚歌曲,并且有的歌还将会被继续传唱到很久很久。

在当年非常前卫的扮相,你能猜得出谁是谁吗?


Queen 的歌曲,融合了摇滚、金属、电子、钢琴曲、民谣、歌剧等不同的曲风,拓展了世人对摇滚乐更为广阔的认知(这些特点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最能体现)。其实,皇后乐队对于音乐的坚持,打破了许多当年英国主流音乐界视为不可能的认知——不就是一个搞摇滚的乐队嘛?

别看不起搞摇滚的!结果在那儿呢,就拿《波西米亚狂想曲》来说,这首歌从听觉上被视为最具开拓意义的作品,在视觉上还开创了 Music Video(MV)的先河。


身为 Queen 乐队主唱,永远的摇滚传奇巨星 Freddie Mercury 一生和乐队举办了 700 多场演出,他从出身、个性到性向,都表现出了他是一个相当多元化的组合。

暴漫素材的原型正是来自牙叔


Freddie Mercury 原名 Farrokh Bulsara,出生东非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岛,父母是出身英属印度的波斯人,所以牙叔拥有的是波斯血统;深受家族传统和宗教传统影响,但身处在自由与爱的年代;因为战乱从桑给巴岛搬家到英国后主修艺术,又受到了当时英国摇滚乐的影响(The Who、齐柏林飞艇、滚石、Jimi Hendrix、披头士等等);在音乐上虽然呈现出了各种带有实验性质和前卫的音乐,但又让普通人也能够听懂并感受。

少年与壮年


在现实与电影中,Mary 都是牙叔的最爱,但由于天生性向的原因,加上经受不住成名后外界的诱惑,美丽的爱情童话最终破灭。此时的牙叔用毒品、酒精、无尽的 Party 来麻痹自己,这也埋下了最终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

牙叔 39 岁的派对,与 Mary 在一起 / 1985



扮演牙叔的演员拉米马克雷,除了在造型上龅牙形象似乎过分了点,但其他不管是演出还是歌唱、还是台风,可谓是神复制了牙叔弗雷迪。

虽然在各种动作上可以看得出拉米花了很大的努力去学习和模仿,但整部电影看下来我并不觉得这是一场大型的模仿秀,拉米其实创造出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清晰的角色形象,很多镜头我们借着主角的面部表情,就能很容易在电影中理解到牙叔的内心活动:实现梦想的冲劲与疑惑、自责与不安、包容与挣扎。

一起来看一下 Live Aid 1985 演唱会的神还原!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3697360852455424


电影讲述了 Smile 乐队因为主唱兼贝斯手蒂姆的离队,只剩下吉他手布莱恩梅和鼓手罗杰泰勒,没有贝斯的乐队等于一个餐厅做的菜全部不放盐,乐队解散危机一触即发。

这时候,乐队的歌迷弗莱迪毛遂自荐,但他不会弹贝斯,于是就担任了主唱,并招募来了专职贝斯手约翰迪肯,四人阵容确立后,乐队名字正式改名为「Queen」。

《波西米亚狂想曲》虽然将皇后乐队活灵活现的搬上了大屏幕,但电影中究竟哪些是乐队的真实故事,哪些只是影片的额外情节设计呢?下面我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对比分析。


1)乐队是怎么组起来的?

在电影中,机场行李搬运工牙叔(Freddie Mercury 那时候的名字叫 Farrokh Bulsara) ,作为歌迷身份参与了 Smile 乐队的现场。当晚演出结束后,Smile 乐队主唱兼贝斯手 Tim Staffell 认为搞这个乐队毫无前途,于是选择退出乐队。这时候牙叔找到了吉他手布莱恩梅(Brian May)和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希望自己能够加入乐队,为乐队写歌、唱歌。

接下来,牙叔用横跨四个八度(F2-E6)的超级音域为自己赢得了皇后乐队的主唱位置。但牙叔不会弹贝斯,所以乐队后来招募到了约翰迪肯坐镇贝斯手一职。


事实上,1968 年还在伦敦帝国学院研读天文学博士的布莱恩梅(吉他),与伊令艺术学院的学生蒂姆(主唱/贝斯)计划组建一个乐队,但缺一个适合的鼓手,于是牙科学生罗杰作为鼓手加入了乐队,最终这支名副其实的“学生校乐队”取名为 Smile。

1969 年,蒂姆将自己同为伊令艺术学院的同学兼好朋友牙叔推荐给了乐队认识,而牙叔也表示非常想成为 Smile 乐队的主唱,于是在 1970 年蒂姆退队时,牙叔刚好就填补了这个空缺。同年,牙叔提议将乐队名字正式更改为 Queen,并自己设计了乐队 Logo,也将自己的艺名确认为 Freddie Mercury。


第二年,在面试了多个贝斯手之后,最终确认由约翰肯迪担纲贝斯手(1997年退休)——这个从地下走到全球舞台并且颠覆了摇滚乐的黄金阵容,在未来数十年,就此固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这部纪录片电影,蒂姆和布莱恩梅、罗杰还一起重新录制了 Smile 乐队的经典歌曲《Doing All Right》。


2)《We Will Rock You》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创作的?

在电影中的 1980 年,布莱恩梅在录音棚向乐队其他成员展示了他对《We Will Rock You》这首歌的创作意见,随之皇后乐队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舞台首次演绎了这首旷世名曲。



现实中的 1980 年,乐队的确演绎了《We Will Rock You》,不过是在纽约体育场。此外,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布莱恩梅其实在 1977 年就写好了这首歌,并且收录在了同年 Queen 发行的《News of The World》专辑中,当年就进行了《We Will Rock You》的新歌首演。

所以,电影中的牙叔已经是背头小胡须的形象,虽然完全符合 1980 年的形象,只是在 1977 年第一次演绎这首歌时,牙叔的形象还是穿着闪光紧身服留着齐肩黑发的无胡须美男子。


3)主唱牙叔单飞?

在电影中的这个时期,虽然乐队非常成功也蒸蒸日上,但牙叔决定解散乐队并单飞。于是牙叔仿佛一个反派,一下子就站到了Queen的对立面。

在现实中,Queen乐队的成员在 80 年代都不约而同有过“单飞”的经历,并不只有牙叔干了这件事。

比如,同样音域可以横跨四个八度(E2-E6)并且会弹吉他和贝斯的鼓手罗杰泰勒,在 1981 年发行了个人专辑《Fun In Space》,1981~1983 年这两年皇后乐队休息,没有对外任何演出,主要就是在棚子里录专辑。所以,比较闲的这两年罗杰又发了一张专辑《Strange Frontier》,布莱恩梅发了一张EP《Star Fleet》,牙叔则是发了一些单曲和两张个人专辑。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发行个人专辑的全能乐手罗杰泰勒,虽说担任的是皇后乐队鼓手,但像《Radio Ga Ga》、《A Kind of Magic》、《The Invisible Man》、《Breakthru》、《These Are the Days of Our Lives》这几首 Queen 的经典歌曲都是他创作的。

而且,《Radio Ga Ga》这首歌,在 90 年代影响了一位叫做史蒂芬妮的80后姑娘,后来这位姑娘在 21 世纪出道后将自己的艺名更改为了 Lady Gaga。


4)为了 Live Aid 演唱会乐队重组?

在电影的最后,牙叔为了 Live Aid 演唱会将兄弟们召集在一起重组乐队。

在现实中,皇后乐队那两年休息好了也录出了新专辑《The Works》,于是从1984年8月到1985年5月,乐队都带着自己的新砖进行着全球巡回演出, 温布利体育场“Live Aid”演唱会在1985年7月,所以新专辑巡演完了后,乐队跟着就上了 Live Aid,并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次次被选为了史上最经典的摇滚现场之一。

这场演唱会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时举行,持续了 16 小时演出时间,举办目的是为了给非洲饥荒筹集资金,现场 72000 人,收看电视转播的140个国家超过十亿人(那时候全球总人口数45亿)。参与了演出的除了皇后乐队以外,还有天王迈克尔杰克逊、U2、麦当娜、披头士的保罗大帝、鲍勃迪伦等等,但只有皇后是在黄金时间 18:40 开场,并且演出了足足半个小时,其他比如 U2 乐队,只是唱了一首歌就下台了。

所以,Queen 成为了这场 Live Aid 演出曲目最多、舞台时间最长的乐队。足以可见他们在当时的全球影响力。

但有一点值得一提,为了拍这部电影,于是专门重新复刻搭建了当年 Live Aid 的舞台。


5)弗雷迪的患病

牙叔身患在当年无法治愈的绝症,这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陨落,一个伟大的乐队、一段传奇,一个时代的痛苦转折。

在电影中,牙叔被诊断罹患艾滋,于是在 Live Aid 演唱会前告诉了乐队兄弟们,然后在皇后乐队最辉煌的时期画上了句号。

现实中,牙叔被查出无法改变结果的艾滋已经是 Live Aid 两年后的 1987 年,并且在 1989 年告诉了乐队成员。1991 年 11 月 22 日,牙叔请皇后乐队经纪人来到自己伦敦家中起草一份公开声明,11 月 23 日,这篇牙叔的个人官方声明向全球公布了自己的病情。


Following the enormous conjecture in the press over the last two weeks, I wish to confirm that I have been tested HIV positive and have AIDS. I felt it correct to keep this information private to date to protect the privacy of those around me. However, the time has come now for my friends and fans around the world to know the truth and I hope that everyone will join with my doctors and all those worldwide in the fight against this terrible disease. My privacy has always been very special to me and I am famous for my lack of interviews. Please understand this policy will continue.


声明发布后的第二天 11 月 24 日,牙叔因艾滋引发的肺炎仙逝,享年 45 岁。


整部纪录片仿佛就是 Queen 乐队的歌曲创作历程,再加上时间轴,等于让观众一同见证了 Queen 的发展,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搭配着电影场景,让这部电影带给乐迷的不只是回忆,还有感动。

片尾浓缩了 Live Aid 的演出,并且用了基本上没有人没听过的励志歌曲《We Are The Champions》作为牙叔弗雷迪整个音乐旅程的终点,让观众见证了一个巨星的升起和殒落,也为这部电影画下了一个句点,同时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其实当再次看到电影复刻当年的那段历史时,我觉得很遗憾。现在同样也是搞乐队,但再也重现当年那些经典乐队创造过的辉煌了。

电影可以理解为是 Queen 的纪录片,也可以理解为是弗雷迪的传记片。毕竟,有谁的一生可以和传奇弗雷迪一样,活得像一场让人不会后悔的摇滚演唱会呢?弗雷迪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偶像,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用世俗的是非道德来评判他,除非你可以活得像他一样的人生。就像这部电影中一定会涉及到的某些题材,但最终它还是在中国上映了。

Queen 的魅力之一,就是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能引发现场听众不约而同的大合唱,《We Will Rock You》能、《We Are The Champions》能,《Radio Ga Ga》也能,结构织体更加复杂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同样能。而且,我时常觉得,一个乐队能让自己的音乐作品长盛不衰是何等的宝贵!这部电影很适合去电影院看,就当作去欣赏一场盛大的音乐盛典吧!至少 Queen 哪怕是一首简单的吉他弹唱,也绝对不会忽悠听众: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3698330969812992

但是我也很相信,当你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会对 Queen 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一定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国内还有多少人热爱着摇滚乐,热爱着音乐同时热爱着生活。

最后引用《We Are The Champions》的歌词结束今天的文章吧:


We are the champions my friends
And we'll keep on fighting till the end
We are the champions
We are the champions
No time for losers
'Cause we are the champions


本文作者: @周北树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哎呀音乐”

user avatar

总体来说地位不高

先说queen有欠缺的地方

1. queen的音乐中器乐部分不突出,甚至完没法和同时期的乐队比较

2. queen从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做流行,做disco,质量还不算很高(严格来说就是完全抛弃底线,什么火做什么,还做不好)

3. queen没有把任何一种风格做到极致(硬摇有飞艇深紫,布鲁斯有滚石,前卫有kc,elp等,华丽有david bowie,金属有黑安,什么disco,funk就更不必说了,请对比james brown等大神)

4. queen很少有拿的出手的伟大专辑,典型的精选集选手,把queen的专辑销量和单曲或精选集销量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5. queen在风格上丝毫没有开创性

再说说好的点

  1. 主唱Freddie Mercury的气场,声音,唱功,现场表现绝对是摇滚史上名列前茅的

2. queen是七十年代中期华丽摇滚浪潮中最好的乐队之一,这个时期queen确实有很多出色的歌曲

3. 在摇滚乐中融入了歌剧唱腔

4. 大量流行性强的歌曲在大众中起到了推广,普及摇滚乐的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皇后乐队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一场跨越时代的音乐革命皇后乐队(Queen)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并非仅仅是“伟大”或“重要”可以简单概括的,他们是一股颠覆性的力量,一场跨越时代的音乐革命。他们以其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出色的表演能力、大胆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流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摇滚乐乃至整个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
  • 回答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首歌,与其说是一首歌曲,不如说是一场音乐的史诗,一个跨越时空的戏剧。它诞生于1975年,却至今仍然让无数人着迷,原因绝非偶然。首先,它的结构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通常习惯了歌曲有主歌、副歌、桥段,然后重复。但《波西米亚狂想曲》彻底打破了这个框架。它像是被分成了几个完全不同的篇章,.............
  • 回答
    文昭甄皇后,名宓,字子建(后人多称其为甄宓),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文帝曹丕的皇后,也是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她容貌出众,才华横溢,一生跌宕起伏,既有辉煌的时刻,也有悲剧的结局,因此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笔下反复咏叹的对象。她的美貌与才情关于甄宓的美貌,史书记载不多,但民间传说和后世文学作品极尽描摹。据说她姿容.............
  • 回答
    要评价甄嬛“手撕皇后”的“假摔事件”,咱们得先捋清楚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它到底牛在哪儿。这可不是一块简单的摔倒,这是甄嬛在后宫这个名利场里,玩弄心计、步步为营的绝佳体现。事件背景:首先,这场“假摔”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时是皇太后寿宴,一众妃嫔都在场,气氛自然是微妙得很。甄嬛当时正得宠,但皇后那边.............
  • 回答
    提起北齐的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权倾朝野、心狠手辣的“母后”,是那个在北朝政治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女性。然而,抛开这些标签化的印象,我们更应该看到她作为一个鲜活个体,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以及她为北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娄昭君出身于鲜卑化的汉族士族,她的父亲娄.............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许多人脑海中闪过的是慈禧,但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称为“皇后”的女性,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她的名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总与“专权”、“狠辣”等词汇挂钩,但要真正评价吕雉这个人,我们得剥开那些片面的标签,深入了解她的生平经历,才能窥见她复杂而又充满力量的.............
  • 回答
    皇马以1.8亿欧元收购姆巴佩的传闻是近年来足坛最受关注和讨论的交易之一,之所以如此轰动,是因为这笔交易不仅涉及巨额的转会费,更关乎两位足坛巨头的未来走向以及姆巴佩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如何评价皇马1.8亿收购姆巴佩的传闻?评价这笔传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经济层面:巨额投资的合理性与风险 .............
  • 回答
    评价皇汉、明粉和大汉族主义者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他们的核心思想、行为表现以及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几个概念: 皇汉(Huang Han):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通常指的是一种强调汉民族优越性、推崇古代汉族王朝(尤其是强盛时期如汉朝、唐朝、明朝)的辉煌历史.............
  • 回答
    皇汉,这个词如今在中国社会中并不陌生,它承载着复杂的历史印记和现实情感,常常引发争议和讨论。要评价皇汉,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试图剥离表面的标签,触及核心的意涵。首先,我们得明白,“皇汉”并非一个单一、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标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也会有所浮动。笼.............
  • 回答
    托尼·克罗斯,这位德国中场巨星,无疑是现代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型中场之一。他在皇家马德里多年的征战,不仅为球队带来了无数荣耀,也塑造了他独一无二的足球风格,让无数球迷为之着迷。“教授”的球场智慧与优雅克罗斯最令人称道的,是他那超凡脱俗的球场智慧和炉火纯青的控球技巧。他不是那种以速度和身体对抗见长的球.............
  • 回答
    齐达内那句关于贝尔“明天能卖掉最好”的话,在当时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围绕贝尔和齐达内的所有讨论。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球员转会表态,更是对这位曾经的“大圣”的职业生涯、皇马的建队思路以及齐达内作为主帅的权威性,都投下了一道极其复杂的阴影。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也就是2019年夏天,齐达.............
  • 回答
    皇马贴吧的“因帅被判死”为父治病募款事件,无疑是网络时代一个充满争议又令人唏嘘的典型案例。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既要看到事件本身所承载的真挚情感,也要审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网络机制。首先,让我们聚焦在“因帅被判死”这个角色的身份和行为上。他作为一名在皇马贴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
  • 回答
    “皇汉十八条”,这个说法大家可能不陌生,它指的是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关于如何“复兴汉民族”的观点或主张,内容繁多,但核心往往围绕着一个“汉”字,试图构建一种高度统一的民族认同,并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评价“皇汉十八条”,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好是坏,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复杂且矛盾的成分。首先,从它的出发点来.............
  • 回答
    .......
  • 回答
    评价“皇汉”这个群体,实在是一个挺复杂的事情,因为它里面包裹着太多层面的东西,有历史的重量,也有当代的投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一步一步捋清楚。首先,我们可以从它名称的来源说起。“皇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历史的霸气和传承感。“汉”不用说,自然是指汉族,承载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而“皇.............
  • 回答
    万历皇帝,这位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的统治时期,恰逢明朝国力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因此,对他的评价也历来复杂且充满争议。要深入理解这位皇帝,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从他的个人性格、执政理念、具体作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 回答
    尼古拉一世(Nikolai I Pavlovich),俄罗斯帝国皇帝,国王兼波兰国王和芬兰大公,出生于1796年,于1855年去世,在位时间为1825年至1855年。他的一生和统治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既有维护帝国稳定和秩序的努力,也有因其保守和专制而导致的深刻问题。评价尼古拉.............
  • 回答
    提起尼禄,那可真是罗马皇帝里最出名也最让人头疼的货色之一。有人说他是艺术狂人,有人骂他是暴君疯子,这评价两极分化得不要不要的,可见他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要说尼禄,他最早的出身可不算差。他妈叫阿格里皮娜,是克劳狄皇帝的侄女,而且为了给尼禄铺路,她可是费尽了心机。克劳狄这老皇帝,本来有个亲生儿子,但阿.............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位罗马皇帝,卢修斯·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Lucius Septimius Severus)。这家伙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从一个北非的普通贵族,一路打拼到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传奇。要评价塞维鲁,不能简单地把他归为“好”或“坏”,因为他的统治是复杂且充满矛盾的。.............
  • 回答
    皇室战争分服这事儿,从部落冲突的老玩家角度来看,心里五味杂陈。当初玩部落冲突的时候,那会儿游戏刚出来没多久,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认识的都是自己区的玩家,一起部落战,一起吹牛,那种感觉挺纯粹的。现在皇室战争也走了这条路,确实是既有大家预料到的好处,也有一些让人不太习惯的变化。为什么会分服?说到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