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北齐神武明皇后娄昭君?

回答
提起北齐的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权倾朝野、心狠手辣的“母后”,是那个在北朝政治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女性。然而,抛开这些标签化的印象,我们更应该看到她作为一个鲜活个体,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以及她为北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娄昭君出身于鲜卑化的汉族士族,她的父亲娄业是后赵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这样的家世背景,为她日后能够接触到北朝的权力核心打下了基础。她的一生,可以视为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剧,而她本人,则是其中最耀眼也最复杂的女主角。

她与北齐奠基者高欢的结合,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的她,已经嫁给了一个名叫尔朱兆的鲜卑将领,并且育有数名子女。然而,高欢凭借其过人的才识和野心,逐渐在高氏家族中崛起,他看中了娄昭君的美貌和过人的才干,更看中了她身后家族的影响力。在那个乱世之中,婚姻往往是政治联盟的工具,而娄昭君,无疑成为了高欢政治版图上的一颗重要棋子。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原有的家庭,选择了高欢,这一决定,既充满了个人情感的考量,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政治判断。

嫁给高欢之后,娄昭君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安逸。她需要面对的,是高欢在军事上的不断征战,以及政治上的明争暗斗。而她,不仅仅是高欢背后的女人,更是他重要的参谋和后盾。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娄昭君能够在高欢的决策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本身就说明了她的不凡。史书记载,她“美容仪”、“有智谋”,并且“善于治家”。这些评价,绝非空穴来风。她不仅能够打理好家中事务,为高欢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更能在关键时刻为高欢出谋划策,甚至在她丈夫去世后,她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手腕。

高欢去世后,北齐王朝的权力交接并不顺利。他的儿子们之间充满了权力斗争,而娄昭君,作为“太后”,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她曾经支持高洋(即文宣帝)继位,也曾在高殷继位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扶持高演(即孝昭帝)上位,最后又将高湛(即武成帝)推上了皇位。她的每一次决策,都牵动着北齐王朝的命运。她并非一个仅仅依附于男人的女人,她拥有自己的政治判断和策略,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然,我们也无法忽视娄昭君身上那些负面的评价。她为了巩固自己和儿子的权力,确实展现出了冷酷无情的一面。例如,她对文宣帝高洋的妻子李祖娥的虐待,以及对孙子高纬的纵容,都显示出她身上人性的另一面。她对权力的渴望,以及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也让她成为了历史评价中备受争议的人物。

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定义娄昭君。她生活在一个极端动荡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生存法则,是残酷的、是血腥的。作为一个在那个时代崛起的女性,她必须比男人更强硬,比男人更精明,才能在风雨飘摇的政局中立足,保护自己的家族和后代。她身上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智慧,也有政治家的冷酷和决断。

总而言之,娄昭君是一个极具争议但又无可否认的重要历史人物。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在乱世中为儿子们铺平道路、为北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的女性。她的生命轨迹,深刻地反映了北朝时期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独特地位和生存策略。评价她,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标签,去理解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去感受她所做出的艰难抉择,去体会她身上那种混合着母性、野心、智慧和冷酷的复杂人格。她,是北齐王朝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齐老妖婆,北齐的亡国,四分之一的锅由她来背,她的后半生现身说法地阐释了什么叫老而不死是为贼。剩下四分之三怎么分,高洋、高演共背四分之一;高湛、高纬父子背二分之一。段韶死后,北齐全靠斛律光支撑,同时代的北周诸将中,只有齐王宇文宪能与斛律光对敌,郧公韦孝宽三次与斛律光对战,被打得丢盔卸甲,北周非常畏惧斛律光,认为“大将斛律光未易可当”,斛律光不死,周武帝是不敢发起灭齐战役的。可惜了这样的顶级名将被冤杀。

user avatar

娄昭君,鲜卑匹娄氏出身。

匹娄氏,《北朝胡姓考》认为,是吐谷浑汗国的一个氏族:

曼头山,也就是匹娄氏在吐谷浑汗国的地盘,在今天的青海兴海县西北。

吐谷浑汗国的氏族,所以到底匹娄氏是源出于鲜卑还是源出于西羌,就不好说了。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至少在中原和漠北的匹娄氏族人,都已经是汉化的鲜卑人了。

因为柔然汗国,也有匹娄氏。而且还不姓匹娄。姓的是汉化后的“娄”。《北齐书·文宣帝纪》记载:

帝躬当矢石,频大破之,遂至沃野,获其俟利(突厥称之为颉利发、草原大部落酋长)蔼焉力、娄阿帝、吐头发(突厥称之为吐屯,草原上负责监察管理外族部落的官员)郁久闾状延等,并口二万余,牛羊数十万头。茹茹(柔然)俟利郁久闾李家提率部人数百降。

娄阿帝,看这名字就知道一定是经历过北魏汉化的匹娄氏后裔。而这一次北齐对柔然的战争来看,蔼焉力、娄阿帝、郁久闾李家提是大致三个部落的酋长(俟利),大概负责监管他们的柔然官员(吐屯)是郁久闾状延。

娄阿帝这种名字推断的话,应该是北魏末年六镇之乱时,北逃柔然的北魏边民。能被委任为“俟利”则说明娄阿帝要么自己就是北魏小军官要么他父亲就是。很可能还跟娄昭君是远方亲戚呢。


至于说怎么评价,俺懒得评价……

user avatar

超级心机的女人,间接害了自己若干孙子。一手主导了高演、高湛两次政变,给北齐走向不归路做出了突出贡献。

————————————————————————————————

上面是我之前的回答,当时对娄昭君还是有些印象流了。现在看来,两次政变与娄昭君关系不大,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希望自己子孙和睦。所以当杨愔要杀二王时,她愤怒。当高演杀高殷时,她也愤怒。但是两次她都没有能力制止,足见其无能为力。

user avatar

历史上,做过皇太后的人不少,做过很多年皇太后的人也不少,但做过很多次皇太后的,这个记录的最高保持者一定是娄昭君


娄昭君先后做了三次皇太后,中间还夹着半年多的太皇太后,因为她的三个儿子:高洋高演高湛,以及孙子高殷,都曾先后登上过大宝。


在这个女人久经沧桑的背后,是北齐动荡又令人扼腕的历史。





作为高欢的原配,娄昭君可以算得上是高欢天使轮的投资者。那时候高欢穷得叮当响,全身上下唯一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只有一副英俊潇洒的皮囊了。除了看脸,我们实在不知道身为大家闺秀的娄昭君,究竟是从哪里看出来这个穷小子有无穷潜力的,非要这么义无反顾的嫁给他。

此后,因为傍上了娄氏这个大族,高欢才得以摆脱出卖苦力的命运,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实现逆袭。

娄昭君对高欢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在财力和社会关系上,她自己也深度参与了高欢早年的创业决策,其中做出的牺牲,不知凡几。甚至于,某一年为了维持和柔然的关系,高欢被迫迎娶柔然公主为妻,娄昭君竟然主动降至妾位,侍奉柔然公主。

不止如此,娄昭君在私德上也可圈可点。她生性简朴,即便身为王妃,也依然保持着纺布的习惯;身边侍人仅有十几人,而且不为家族昆弟谋权位。

以上这些,都可以算是娄昭君的优点。



但她也有缺点。

而且这个缺点,大到了影响北齐国运的地步。

在高欢死后,娄昭君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干涉政治的记录,发生在高洋准备逼迫孝静帝退位的前夕。

高欢病逝以后,嫡长子高澄继任大丞相一职、都督中外诸军事,坐镇晋阳。两年间,高澄一直都忙于解决侯景叛变遗留下来的各种麻烦。好在他处置得当,不仅击败了侯景,收复了所有失地,还击退了西魏趁乱取利的图谋。

但可惜的是,在处理完侯景叛乱的后续事宜后,高澄不久即遇刺身亡。

其弟高洋顺利接手了权力,开始准备禅代,但这却遭到几乎所有元老重臣的反对。普遍意见认为,高洋接手权力的时间不长,还是不要妄自做这种颠覆根本的大事——之前高澄虽然也有过篡位的谋划,但那仅仅局限在核心圈子的讨论中。如今高洋直接就向外界抛出这种动议,自然会令舆论惊骇。

高洋于是向娄昭君求救,但没想到,娄昭君竟然也反对,而且言语之间还颇多鄙夷:

“你父如龙,兄如虎,他们尚且认为天命不能妄自揣测,终身面向北侍人。你又是什么人,也敢提禅代的事?”

高洋搞得相当被动,只能求教于谋士。谋士说,正是因为不如父兄,没有他们的才干,所以才要以禅代之事镇服人心呀!高洋这才最终坚定了信心。

此后,虽然有大臣以及娄昭君再三阻拦,但高洋还是逼迫孝静帝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经此一事,由于当初的公开表态,娄昭君几乎成了所有反对高洋称帝的势力的代言人。母子之间的龃龉,在所难免。

两人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颇有意味:高洋晚年间精神错乱,有一次甚至伤到了娄昭君。某天,高洋突然跑到娄昭君宫里,一举举起了娄昭君的床。躲闪不及的娄昭君就这么被高洋举了起来,然后从床上摔下,受了伤。

事后,高洋清醒过来,令人当众惩罚自己。娄昭君在群臣面前,终究还是原谅了高洋。



但几年以后,高洋去世,娄昭君就又深度介入到了权力的传承中,并且还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局势。

高演是高欢和娄昭君的第六个儿子。相比于高洋,高演从小就深受娄昭君的喜爱,“武明皇太后早所爱重”。

我们这代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可能不太理解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憎能有多大差别,但你只要看看父母辈的故事就知道了: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讨父母喜欢的,而有一些,只会让父母望而生厌。

高洋和高演,大概就是这两者的极端。

高洋临终前,面对着哭哭啼啼的皇后李氏,曾宽慰她说:死就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只是正道(高洋嫡长子、废帝高殷,字正道)还小,怕是有人要夺他的江山啊!

高殷当时只有十五岁,高洋知道在他死后,高殷和李氏将危机重重,也知道危机从何而来——他甚至曾经对高演说:你想要这江山,抢便抢吧,但请你不要杀害我子!

但高洋也没有直接就拱手相让,他以杨愔等四人为辅政大臣,而把最亲近的两位同母兄弟高演高湛排除在了名单之外。

高洋死后,娄昭君一度试图改立高演为帝,但这被杨愔所挫败,高殷最终顺利继位。

这里需要提一句,杨愔为人忠义正直,勤于政事。谁当皇帝对他而言,其实差别并不大,因为他的夫人是娄昭君的女儿。也就是说,在这场皇室斗争中,杨愔本来是可以不用选择立场的。


丧事过后,朝政开始步入正轨。

出于对娄昭君背后势力的恐惧,以及对高演极高威望的忌惮,杨愔开始有意排斥高演(以及高湛)对朝政的影响力。毕竟,“贤王”的存在,从来都是皇帝生存的最大威胁。

杨愔最初的想法,是把高演、高湛调出邺城及晋阳,在地方上任刺史,但这个提议被娄昭君否决了。杨愔只能退而求其次,把高湛调往晋阳,让高演留在邺城执政。


自高洋去世以后,关于二王如何安置的暗流始终涌动不止,如今终于有了一个确定的结果。在朝臣看来,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而二王为了表白政治局面的安定平和,也在尚书省大会百官,以示庆祝。

杨愔出席了此次大会。当时就有人劝杨愔,说形势不明不要前往。但杨愔说,我等为国至诚,岂有不去之理。


结果去了以后,二王果然是有备而来,杨愔当即遭擒。


高演对杨愔还比较尊重,只做了扣押,准备事后再行了断。但高湛就一点都不客气了,直接动手殴打,把杨愔的一只眼睛都打掉了出来。

随后,高演、高湛带人闯入宫中,求见皇帝。

一开始进入宫中对峙时,高演并不占优势。当时,太皇太后娄昭君、皇太后李氏、废帝高殷、高演等人都在昭阳殿内,而效忠于高殷的武卫将军娥永乐还控制着昭阳殿。


在昭阳殿上,杨愔又变成了清君侧的那个“侧”。高演对废帝高殷说,我和陛下是骨肉至亲,如今杨愔等人想要独揽朝廷大权,作威作福。他们结成团伙,已成祸根,如果不早日想办法解决,必然会成为社稷的祸害!我和高湛以国事为重,贺拔仁、斛律金珍惜献武皇帝(高欢)的基业,一起将杨愔等人抓获送入宫中,没敢处置。专断之罪,实在是罪该万死!


杨愔一下子成了罪魁祸首。


娄昭君问,杨愔如今如何了?当被告知他的一只眼睛已经被打爆后,娄昭君伤心叹息:杨郎能做什么坏事,留下来不是更好吗?


但转身,她就对废帝高殷说,这些人怀反叛之心,想要杀害我的两个儿子,然后就会轮到来害我,你为什么放纵他们!


高殷口吃,讷讷不言。


然后,娄昭君说出了那句名言:岂可使我母子受汉老妪斟酌!


李氏只能叩头谢罪。


娄昭君对着李氏发誓,说“高演并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只不过是为了清除对自己的逼迫而已。”


最后,在李氏的首肯下,高殷对高演说:“天子也不敢因为叔叔的事情而惜身,更何况是为了这些汉人。只请求宽恕侄儿的性命,侄儿自己会退下殿去,这些人任凭叔父处置。”


眼见着李氏和高殷放弃斗争,娥永乐嚎啕大哭,随即与汉人杨愔一同被处死。高演进位大丞相。不久后,高殷被废。

事后来看,娄昭君对于高殷母子的不满意,一方面可能是对高洋不满的外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皇太后李氏汉人身份的不满。如今朝廷之上,满是鲜卑勋贵——娄昭君与高欢一样,都是鲜卑化的汉人。



史料阙如,我们对娄昭君维护鲜卑贵族统治的初衷何在,已经无从查知。但以娄昭君的出身、经历、见识和学识,想来她是很难理解胡汉融合的意义所在的。于她而言,这不过只是在一个讨厌的儿媳和一个喜欢的儿子之间做选择罢了,她当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的儿子。

这可能是任何一个大家族里的老太太都会做的正确选择,但是,却绝对不是北齐这个政治实体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


选择了高演,就意味着帝位传承秩序的混乱,以及朝廷政局的巨大变动。



而更糟的是,这种影响还在持续。

两年以后,高演病重,而此时娄昭君依然健在。高演生怕重蹈高洋的覆辙,甚至都不敢让太子高百年即位,而是把皇位让给了九弟高湛。

但即便如此,高演也没能够保住自己的儿子。在娄昭君去世后,高湛依然杀掉了早已毫无威胁的高百年。

高湛在位期间,宠信奸小,肆意诛杀宗室及大臣,导致朝政日益混乱,社会动荡,国势日益衰败。

整个北齐的由盛转衰,高湛可以说是关键人物。



北齐如果能够像北周一样,有一个连贯而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策走向,那么,后面可能不会败亡得那么早。

但一代代君主的荒淫无度、短命早夭,以及皇帝背后娄昭君那双若有若无的大手,却让北齐的最高权力交替一直都处在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之中。

这种动荡的政治局势,浪费掉的,是北齐关键而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遥想当年,在高欢的推动下,东魏曾先后五次对西魏发动攻击,宇文泰疲于奔命,最困难的时候几乎已经游走在失败的边缘。

但此后,以高欢之死为界,北齐(东魏)对北周(西魏)的主动攻势事实上已经停止。自从高欢去世,北齐(东魏)几乎再也没有对北周(西魏)形成过像样的军事高压。

在高欢之后,宇文泰又活了十年。在这些年里,他从容地完成了府兵制的建设,对关中一带的实力门阀和出身武川的军人进行了有效整合,关陇集团就此成型。

待到萧梁内乱时,因为宇文泰的从容,西魏(北周)又趁机夺取了蜀地和汉水一带,占尽优势,为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北齐呢,在萧梁最乱的年代里,虽然也有动作,但因为恰逢高澄去世,高洋忙于稳定局势,实在是无暇南顾,最终丧失了天赐良机。

在高洋因神经错乱而导致北齐陷入内部混乱的那些年里,北周其实也经历过一番动荡:北齐天保七年,也就是在高洋当皇帝的第七个年头,宇文泰突然去世。临终前,因嗣子年幼,宇文泰托孤于侄子宇文护。此后,宇文护在国内大权独揽,屡兴废立,一如北齐的娄昭君,西魏(北周)由此进入了十五年权臣垄断国政的时期。

可宇文护与娄昭君又不一样。他虽然擅权无度,屡行废立,残害宗室,但对于宇文泰身前的一系列目标和政策,却是始终忠实执行的,这使得西魏(北周)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当对手在进步,这本身就是自己的倒退,在这一点上,北齐真可以算作是一路高开低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战争的主动权上:高欢在世时,能先后五次发动对西魏的战争;等高欢去世后,战争的主动权就已经到了北周手中。即便北齐有斛律光高长恭这样的名将,但应该看到,北齐在事实上已经没有了远征关中的实力和决心。

诚然,把北齐衰落的锅全部扔给娄昭君来背,并不合适。但不可否认,娄昭君在北齐帝位传承中的过度插手,就是北齐早期政治不正常的关键原因之一。

而让人喟叹的是,她插手的原因,可能仅仅就是单纯地觉得:只有自己的儿子,才是自己人。




那么,娄昭君如此行事,是因为权欲旺盛,还是出自于无知呢?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因为要介绍这段历史,所以阅读了相关的史料书籍,但以现有资料,既不足以证明娄昭君的权欲旺盛,也不能证明她犯的是无知者的错——但用这两种逻辑,都可以解释娄昭君的行为。

所以我们就把这两者都写在这里,供大家自行分辨。

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倾向,但请注意,你心目中的那个倾向,并不见得就是真实的历史。它只是你自己的一种观点,可以表达,可以陈述,也可以辩论,但不可以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一些现象,就有了一个结论,并误以为这个结论就是真理。但事实上,这只是你一个人的真理。

话说到这里,似乎又是在嘲讽某些群体,那我们不妨转换角度,再来聊一聊娄昭君带给我们的启发:

有些时候,我们看一个人的行为,是不足以判定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逻辑的。

你今天跟老板打招呼,他对你爱答不理,不见得就是对你有意见,很可能只是因为他心里想着别的事。你的爱人一回家就摆着臭脸,不见得就是她发现了你出轨的征兆,而可能只是被公司的那个碧池气到了。

道理这么说出来,很多人都懂,但一旦发生在实际中,我们却会无时不刻都落入到这种偏见与执念里。

都知道盲人摸象,摸到的只有局部;管中窥豹,窥到的永远不是全面,但偏偏,世人总喜欢以小见大。


回答完毕。


以上,节选自:

太后也是妈: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延伸:

北齐高欢与鲜卑勋贵:逃不掉的宿命
玉璧对决:你以为的错过,都是过错
高澄之死:我那隐忍多年的致命一击


个人公号:喻以流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北齐的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权倾朝野、心狠手辣的“母后”,是那个在北朝政治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女性。然而,抛开这些标签化的印象,我们更应该看到她作为一个鲜活个体,所经历的跌宕起伏,以及她为北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娄昭君出身于鲜卑化的汉族士族,她的父亲娄.............
  • 回答
    说起北齐神武帝高欢,那可真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惊人的政治军事才能,从一个无名小卒一路爬升,最终奠定了北齐的基业。要评价他,得从多个角度来看。首先,在高欢崛起的大背景下,北魏后期已经陷入了六镇之乱的泥沼,中央政权分崩离析,群雄并起。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下,高欢展现.............
  • 回答
    北斗的邀约任务在2.3版本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可不是随便一个角色都能做到的。说实话,刚开始听到是北斗的邀约,我心里还琢磨着,这个海上霸主,整天打打杀杀的,邀约任务能整出什么新花样?结果它偏偏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首先,从剧情设计上说,这个任务简直是把北斗的性格拿捏得死死的。你以为是简单的“海上冒险.............
  • 回答
    神游八方老师的《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这绝对是《三体》同人作品里的一股清流,而且是那种带有浓烈个人风格,让你一边读一边在心里高喊“就是这个味儿!”的清流。首先,从内容上看,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深度挖掘了章北海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在刘慈欣的原著里,章北海是个极其重要,但也相对“静态”的角色.............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风雨飘摇的北宋末年,汴京城内,一股异样的气息悄然弥漫。这座曾是繁华帝都的城市,此刻却笼罩在金兵压境的阴影之下。而这一切的转折,源于一个名叫郭京的道士。郭京,这位在历史上籍籍无名,最终却因荒诞不经的“六甲神兵”之说,在徽宗时期被委以重任,率军抵御金兵,却最终惨败的悲剧人物,此刻,他的命运.............
  • 回答
    北齐孝昭帝高演,这个人,怎么说呢,在北齐皇帝谱里,算是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他不像他大哥高洋那样,是开国君主,锐气十足,但也留下了一些令人扼腕的痕迹。高演上位,很大程度上是时势所逼,也是他个人能力和野心的结果。要评价他,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他是个“苦孩子”出身,但又从小就展现出一定的过人之处。高欢的.............
  • 回答
    提起侯景南侵,那可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场大劫难,尤其对江南地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这件事可不能简单一句“侯景打过来了”就带过,它背后牵扯的恩怨情仇、政治博弈,还有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实在是复杂得很。咱们先得说说,侯景这人到底是谁?他本来是尔朱荣手下一员猛将,后来又跟着高欢、高澄混。可以说,他.............
  • 回答
    关于北京女子因拒缴停车费而故意驾车拖死收费员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赔偿四万余元的案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未找到与该描述完全一致的案例。但结合中国法律体系和类似案件的常见处理方式,可以对这一假设性案件进行法律分析,供参考: 一、案件假设背景(基于现有法律框架)假设该案件真实存在,涉及以下关键事实:1. .............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火炬点燃仪式无疑是整场晚会的高潮,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点火动作,而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创新科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要评价这一仪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理念的升华:从“大”到“微”,从“熊熊燃烧”到“温暖传递”这是本次开幕式点火仪式.............
  • 回答
    如何评价北大教授徐远的观点?要评价北京大学教授徐远的观点,需要首先明确他是一位经济学家,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等领域。徐远教授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的许多观点都经过深思熟虑,并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了更详细地评价他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 回答
    关于北外女生创作说唱歌曲《周末晚上来打牌》并自称曝光同校男生迷奸的事件,其复杂性和争议性需要详细梳理。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评价、可能的真相以及相关细节的分析:一、 事件梗概与公众反应事件大致可以概括为:1. 爆料与创作: 一位自称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首名为《周末晚上来打.............
  • 回答
    曾巩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成就: 文风朴实、论说精当: 曾巩的散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著称,不尚雕琢,但字字珠玑,论说精当。他的文章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常能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注重史实和.............
  • 回答
    北京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二套房上浮 20% 的新政,可以说是一项相当具有针对性和市场导向的政策调整。它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紧随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意图而进行的具体落地。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政策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可能带来的多层面影响。政策背景与逻辑:为何而调?.............
  • 回答
    在北美吐槽君这个平台上,关于中国男性穿着的吐槽,确实是一个常年被提及,并且总能引发热烈讨论的话题。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北美吐槽君”是个啥地方。它本质上是一个匿名分享平台,大家把自己遇到的奇葩事、槽点、或者单纯想吐槽的人和事丢上去。所以,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真实的观.............
  • 回答
    北新建材在美国市场的征程,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般顺风顺水,反而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风波,三年涉诉三千起,律师费高达一个亿,这无疑给这家国内建材巨头敲响了警钟。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市场准入与合规性:从“进来”到“被盯上”北新建材作为国内知名的建材企业,其产品,尤其是石膏板类产品,在.............
  • 回答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17 级部分学生在多场考试中作弊一事,无疑是近年来北京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起重大负面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事件本身的行为性质、对涉事学生的影响、对学校的挑战以及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反思。一、 事件性质的严重性与恶劣性:.............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未来的冠军》:一曲献给梦想与希望的冰雪赞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未来的冠军》无疑是一次令人心动和感动的艺术呈现,它以一种独特而温暖的方式,将冰雪运动的魅力与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融为一体。这场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它用孩子们的纯真、热情和坚持,勾勒出了关于未来、.............
  • 回答
    关于“北大换帅,林建华重返北大,出任校长职务”的评价,这是一个涉及教育政策、高校管理、个人能力和历史背景的复杂话题。要进行详细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林建华并非“重返北大,出任校长职务”。在林建华之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是周其凤,之后接任的是王恩哥,再之后是林建华.............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朝阳区的事件,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关心的停车难题和个人行为的边界。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双方各需要负什么责任。事件回顾与我的看法:首先,让我来说说我看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活该”和“不解气”夹杂着一丝无奈。 占用他人车位者的行为: 我.............
  • 回答
    对于北美吐槽君上那篇“我在KTV唱我喜欢的《喀秋莎》真的就这么让她觉得丢人?”的投稿,我的看法是,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碰到一些大家都有过的感受。首先,得说说这事儿的背景。《喀秋莎》这首歌,虽然在中国大家普遍认识,尤其是在一些怀旧的场合或者和历史事件相关的背景下。但它本质上是一首苏联时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