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未来可能几十年内最高法院被保守派把持,再想想众议院关于反对“中国人病毒”提案中,164个共和党议员提反对票,
RBG的死无疑是往右转下坡的车踩了一脚油门,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越了解美国的司法系统,就越觉得这是一个笑话。
举几个美国最高法院完全不讲道理的例子:
其中第3点,让特朗普可以一直禁止所有中国人入境美国。因为按照最高法院判例,只要找到一个借口就可以了。
假设美国真的是法治国家,那么就会有一个客观存在的法律,法官们也是依法判案,投票的话,9比0全票通过才是常态。但是事实上呢?现在经常出现5比4的裁决——同性恋婚姻5比4, 穆斯林禁令5比4,政府强迫疫情期间教堂关门5比4。
所以大法官根本就不是法官,完全是按照政治倾向投票。先决定要支持哪一方,再找借口,即使这个借口多么可笑。大法官金斯伯格永远倾向反法西斯派,而托马斯永远倾向法西斯派。法官成了投票工具,所以金斯伯格的死才那么重要。
美国法治、三权分立和民主制度早就成了国际大笑话。美国的行政、司法、立法都陷入了准内战的失效状态。现在还在吹美国制度的精神美国人,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精神祖国的制度都成什么样了吧!
关于美国准内战失效状态,可以看知乎大V立党点赞的这个回答:
关于美国法西斯如何利用普通法系作恶,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RBG续命失败,终究还是没续到大选。说明美国的权贵医疗水平也就那样,如果可能的话民主党肯想插满管子把活死人养到明年一月。
RBG是典型的旧时代卫道士,美国传统“要脸”型精英。现在美国最后一代“要脸”的精英快死完了,礼崩乐坏啊,礼崩乐坏。
美国制度很大程度上是靠精英要脸才能正常运行的,制度本身对权贵的约束很少,对资质基本没要求,渎职的底线非常低,合法权钱交易的门路一大堆。
以前能正常运行,主要是靠精英们用“割不正不食”,“一日三省吾身”这一套礼乐互相约束吃相,让黔首,啊不,赤脖们觉得上头都是体面人。
现在川普上来全面摧毁礼乐,往最高法院里也塞了一群不体面的人,最高法的权威性还能维持多久?
是时候来一场新法改革了,不能让法庭垄断法律的解释权,每个人都可以解释法律,就像每个人都可以解释圣经一样。圣经可比宪法神圣多了,能自己解释圣经,凭啥不能自己解释宪法?
老太太倒底是没熬过大懂王啊。
大懂王2016年竞选时,老太太曾经公开批评大懂王。后来被骂司法干涉政治,被迫道歉。
大懂王早就盼着这一天来了。
老太太还立了个遗愿,说新的大法官要等到新总统来换。
可惜了哦
如果大懂王现在推荐新法官的话,而且参议院共和党占多数,通过问题是不大的。惟一的问题是档期能不能安排上。
这样的话,大懂王就在自己短短的4年任期内,就为共和党贡献了3位大法官(总共才9位)。
而且,以前两位的风格,都是接近“70后”的人,以这个年龄干下去,每个都能继续干40年。
几乎可以保证未来30年在最高法院共和党的优势(参见下表)。
所以说,大懂王算是对得起共和党了。
日后再被清算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了。
要知道,关于大懂王的案子,前几年都是胜的,今年开始败的多起来(比如侄女出书案、公开税收记录案)。
时也命也,大懂王能熬死政敌也是一种天命啊。
话说,美国最高法院制度相当是一个资深元老会,对国家重大的方向进行把关。
个人倒是觉得这个制度设计是挺好的。
环顾全球,伊朗也是这样,由退休的总统、军队最高负责人等组成,目前由哈梅内伊领队。(伊朗的问题在于不应该这种机构中引入宗教人士)
1 约翰·格洛佛·罗伯茨 1955年1月27日(65岁),小布什任命。
2 克拉伦斯·托马斯 948年6月23日(72岁),老布什任命。
3 鲁思·金斯伯格 1933年3月15日(87岁,)克林顿任命。
4 斯蒂芬·布雷耶 1938年8月15日(82岁),克林顿任命。
5 塞缪尔·阿利托 1950年4月1日(70岁),小布什任命。
6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1954年6月25日(66岁),奥巴马任命。
7 艾蕾娜·卡根 1960年4月28日(60岁),奥巴马任命。
8 尼尔·戈萨奇 1967年8月29日(53岁),特朗普任命。
9 布雷特·卡瓦诺 1965年2月12日(55岁),特朗普任命。
追求平等的道路应当是纯粹的,这条道路无关政治、不应被经济利益左右、不因个人好恶而改变标准。它不应是一个党、一个派的追求,而是全人类孜孜不倦的向往。
金斯伯格大法官在一系列推动平权的里程碑判决上,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 VMI 案中,她坚持认为公立学校仅招收男性学生的做法是违宪的,即便是需要进行严酷体能训练、对纪律有极高要求的军校也不例外。
她承认男女存在客观的生理差异,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教育方法,在她看来并不适合大多数女性。但是,金斯伯格强调到,对于天赋和资质超越平均的女性,不能以群体的普遍表现来抹杀优秀个体的机遇。
无关男性或者女性,任何人都有机会从公立教育中找到自我实现的机会。女性可以去军校,男性也可以上护理学校,不是男权或者女权,而是平权。
金斯伯格是一名斗士,但她并不「苦大仇深」,在辩论中,她信手抛出的妙语,往往能用看似漫不经心的方式戳中对方逻辑的软肋。例如,在同性婚姻合法化之争中,面对关于生育问题的讨论,金斯伯格反驳道:如果因为不能生育,而禁止同性恋婚姻,那么,法律是不是也应当禁止 70 岁以上的异性情侣结婚呢?
Bingo。
这些年,镜头前的金斯伯格,往往是沉重的、忧虑的。有人说她晚节不保,公开反对特朗普当选,坏了司法中立的名声。有多少人盼着她死,就有多少人盼着她再活一天。大法官的终身任期,成为了她的武器,也成为了她的诅咒,她只要存在,天平就还能维持均衡,她离开之后,又有谁能横刀立马,阻止三权继续加速右倾?
跳出来想想,其实挺荒诞的:最高法院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政治化了?
换个场景感受一下:如果今天中国人在讨论,哎要是张三当大法官就好了,我们就可以吃狗肉了,哎要是李四当大法官就好了,我们孩子就有少数民族加分了,这不是很荒唐的吗?
司法系统,本应当制约投票箱,但却成为了党派斗争的延伸;金斯伯格大大法官还在病床之上,人们却已经在纷纷讨论:如果她走在选举之前,美国将往何处去。
这些讨论,在美国国父们的构想中,本不应当出现。
我希望,当我们在缅怀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时候,不要将其描述成特朗普的反对者。和行政权的纠葛,并不是她所选择的战争,战火早就燃起,金斯伯格大法官也难以从中解脱。
我希望大家记住这张照片里的金斯伯格,她和斯卡利亚大法官一起去印度旅行时骑大象。斯卡利亚曾经拿着照片嘲笑金斯伯格,说本以为像她这样的女权主义者一定要抢着坐在前面。
金斯伯格只是嫣然一笑,她和斯卡利亚,是法学理念上的宿敌,却是生活中的挚友。
2016 年 2 月,斯卡利亚大法官在外出打猎度假时心脏病发作去世,金斯伯格为他写下了一篇悼文,其中一些句子很好地解释了「君子和而不同」这一理念:
「我们时常存在观点分歧,但当我为法庭写下判决受到斯卡利亚的反对时,最终发布的判决意见会比我之前写下的版本要强得多。」
We disagreed now and then, but when I wrote for the Court and received a Scalia dissent, the opinion ultimately released was notably better than my initial circulation.
「斯卡利亚大法官绝不会放过(我所写的判决)中的弱点,并恰好给了我可以用来加强多数意见的东西。」
Justice Scalia nailed all the weak spots……and gave me just what I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 majority opinion
现在,金斯伯格大法官也离开了我们,世界上的声音,又少了一种。
更新:阿拉斯加的参议员murkowski和缅因的susan collins之前说自己不会投票任命大法官(在rbg死之前)这样就是51:49了。彭斯是副总统,所以需要49:51。罗姆尼也有很大可能投nay,剩下的人选就不好说了,lindsey graham,mike lee,thom tillis,steve daines都有很小很小的可能。据说chuck grassley也不会投票,lamar alexander和pat roberts要退休了不太可能趟这个浑水,七七八八凑一下,在大选前直接完成大法官任命并不现实。
挺糟糕的。
1 奥巴马八年都只任命了两个大法官,川普四年就碰上三个。运气确实好。
2 川普前几天正好说过ted cruz和tom cotton在他的大法官人选里。这两个人要是上去了美国算是完了。
3 民主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filibuster拖字诀了。(经评论区指正,现在filibuster也没用了。)Mitchell mcconell龟丞相当年block奥巴马任命的Garland,理由是大选年不应该任命新法官。不过以龟丞相的无耻双标程度,肯定会火速上马川普的大法官。
4 如果能拖到明年一月份就是下一届国会召开,民主党是有机会获得参议院多数阻止川普任命的。gary peters和mark kelly胜选问题不大,cal cunningham问题估计也不大,缅因的susan collins估计也要走了,这样子mt,co或者ga再拿下一个,参议院就能有50席,在kamala成功当选副总统的情况下就有参议院多数了。当然,这么多的“问题不大”其实就问题很大了。
5 离大选还有一个多月,可能要看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shitshow了。这可能会是投票率最高的一次大选。如果川普连任加共和党继续控制参议院,以breyer的年龄,四年后最高法院就有六个保守派大法官,算上roberts就会是七个,那美国属实就完了。
另外,当年因为最高法院反对自己的新政法案,富兰克林罗斯福威胁过要pack the court也就是多塞几个自己信得过的法官进去,因为没有规定大法官人数必须是9。无论川普能不能连任,往高院里塞人估计都会是下一个民主党执政期的主要任务。
当地时间9月18日下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简称RBG)去世。她是谁?自由派和保守派是什么意思?她的去世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 金斯伯格是谁?
金斯伯格出生于1933年,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一名法学学者和诉讼律师。在当时,美国的法律界几乎都被白人男性所垄断,金斯伯格的求职之路尤为艰难。
据说,美国知名律所Weil, Gotshal & Manges LLP至今仍以拒绝了金斯伯格的简历而闻名。
1980年,金斯伯格被民主党总统吉米卡特任命为美国华盛顿特区联邦上诉法院法官。1993年,金斯伯格被另一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任命为最高法院大法官,工作到她去世。金斯伯格也是最高法院第二名女性大法官。
2. 最高法院大法官是什么意思?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其最高司法机关,由九名大法官(Justice)组成。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行政部门的命令、以及立法部门的立法无效,因此成为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重要一环。
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不同,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终身职。一旦经总统提名和参议院确认,除非被弹劾或是被定罪,大法官可以一直工作到主动退休或者去世。
因此,虽然美国总统的任期只有4-8年,但大法官的任期通常可达20-30年,对美国政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3. 最高法院里的自由派和保守派是怎么回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个高度政治化的司法机关,每名大法官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政治倾向。简单粗暴的划分,大法官可以分为自由派和保守派:
通常来说,自由派大法官的主张与民主党相近,支持性别和种族平权、保护少数族裔、支持同性恋和堕胎、支持政府干预经济等。
而保守派大法官的主张与共和党相近,重视规则和秩序、支持维持既有规则、反对扩张政府权利等。此外,在堕胎、同性恋、平权等社会议题上,保守派大法官通常认为最高法院不应当越俎代庖,代替立法机关做出评判。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划分是非常不精确的,即便是同属自由派或保守派,意见可能也不太一样。
特别是涉及到对宪法的解释,究竟是严格按照立法时的原文原义(originilism),还是根据现时需要创造性的解释(judicial-activism),不同的大法官意见分歧很大,这里不再展开。
此外,由于最高法院大法官几乎不受监督,不必拘泥其传统形象。在不同的案件中,大法官也完全可能支持他过去不赞同的观点。
4. 金斯伯格的政治倾向?
目前,通常认为最高法院有五名保守派大法官,和四名自由派大法官。其中倾向保守派的罗伯茨大法官被视为摇摆票。
金斯伯格则是很典型的自由派中的一员。
如果金斯伯格去世后,特朗普成功任命一名保守派大法官的话,最高法院保守派:自由派的票数将变为6:3,这可能会奠定未来二十年最高法院的裁决方向。
5. 金斯伯格去世后,特朗普会怎么办?
总的来说,现任总统会抓住一切机会,选择与自己理念相近的大法官,以便延续他自己的政策。
当然,总统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总统曾说提名沃伦担任大法官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因为后者在提名前看起来是个保守派,但上任之后却做了大量偏向自由派的判决。
目前,美国总统大选仅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人主张,特朗普应当等到选举之后,由获得民意支持的新总统任命大法官。
但我们都知道,特朗普从来不会遵守这样的“潜规则”。
上一个面临类似局面的是奥巴马。2016年2月,斯卡利亚大法官去世后,面临大选的奥巴马提名Merrick Garland继任大法官。
当时参议院是共和党占多数,参议院足足拖了293天,直到特朗普上台,才完成确认大法官的提名,当然候选人已经换了一个人。
目前特朗普的局势比奥巴马要有利的多。现在参议院共和党占多数,持有100个席位中的53席。只要特朗普能够取得党内的一致支持,在今年内完成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无疑是很有可能的。
6. 特朗普会提名彭佩奥当大法官吗?
彭佩奥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又担任过美国行政部门排名第一位的官员,似乎可以满足最高法院大法官的门槛。
这个提议或许很接近特朗普内心的想法,但在现实情况下几乎不可能。
像上面所分析的,特朗普的提名需要共和党全党通力支持,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克服民主党制造的各种障碍(冗长议事、媒体攻击、与大选绑定制造话题等),他不可能选择彭佩奥这种高度争议性的人选。
最可能的结果,特朗普还是会在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摇篮——华盛顿特区联邦上诉法院挑选一名温和的保守派法官,以符合共和党建制派的期待。
毫无疑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川普会在短时间内跟一个指定的大法官候选人做好勾兑将她推到前台,然后Mitch McConnell领导下的参议院,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突击通过,将这个人安插进美国的最高法院。
但安插进去美国的最高法院之后,是否意味着川普就万事大吉,甚至能在2020年的大选中,哪怕出现选票的纠纷,也能靠着最高法中的保守派力量稳操胜券?
我看未必。
绝大部分人的智商只足以理解台面上那一套规则,简单地给某个所谓的大法官打上个保守或者自由派的标签,然后就得出一个简单的力量对比,然后再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这是不对的。
Ruth Bader Ginsburg挂掉之后,民主党剩三个法官,Stephen Breyer、Sonia Sotomayor、Elena Kagan,共和党那边剩五个:John Roberts、Clarence Thomas、Samuel Alito、Neil Gorsuch、Brett Kavanaugh。
咋一看,如果床破再安插一个进去,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一下就成了6:3,怎么看保守派都稳操胜券了,但问题,是有那么简单吗?
没有。
美国最高法的大法官是终身制,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真正的交易和勾兑,在这个人上台之前,必须已经完成,而不是之后。
司法能力强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美国这种盛产讼棍的国家。但为什么选了你,为什么不是另外的他,她,他?这难道不是才值得好好想想的地方?
为什么国内对这个制度的研究只流于表面,就是沉迷于研究这个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对持枪,堕胎之类的话题什么态度,这些简单的划分标准,而不是将焦点聚焦真正重要的地方。
什么才是真正的焦点?
这些所谓的大法官,究竟是跟谁做的PY交易之后才成为了所谓的大法官,才是焦点。
现在所剩的8个所谓的大法官,分别来自5个总统。
小布什两个:John Roberts、Samuel Alito
老布什一个:Clarence Thomas
克林顿一个:Stephen Breyer
奥巴马两个:Sonia Sotomayor、Elena Kagan
床破两个:Neil Gorsuch、Brett Kavanaugh
这些所谓的大法官,体现的就是提名者或者是他背后的政治势力的利益,什么是交易,这就是赤裸裸的交易。
尤其是对于床破来说更是典型,特别是在Brett Kavanaugh这件事上。
Brett Kavanaugh接替的是Anthony Kennedy的位置。
基本上这些老家伙,如无意外,都会干到像Ruth Bader Ginsburg那样挂掉才肯走人,而这位Anthony Kennedy,特别高风亮节,是号称“自愿”退休,然后Brett Kavanaugh才有进去的机会。
而这位高风亮节的Anthony Kennedy大法官有什么故事呢?
Anthony Kennedy的儿子,叫Justin Kennedy。
Justin Kennedy曾经担任过德意志银行房地产资本市场全球总负责人,那时候,有一家位于美国的房地产企业因为频繁破产,全世界的银行都不愿意对其进行贷款,德意志银行是唯一一家愿意对其贷款的主要金融企业。
那个频繁破产的房地产公司在那段时间从德意志银行获得超过了高达10亿美元的贷款。
你们猜猜这家房地产公司是谁的房地产公司?
离开德意志银行以后,Justin Kennedy到了一家叫LNR的房地产投资公司担任CEO。而这家公司和另外一家公司在2011年达成了一项巨额的债务重组计划,帮助后者消化在房地产投资中的不良债务。
你们又猜猜这另外一家公司的CEO叫什么?
没错,第一次那家,是懂王的那个一直在破产,从未真倒下的房地产公司,第二次那家,CEO的名字叫Kushner。
如果你不知道这两桩交易,任凭你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就是信息差,不是国内那些野鸡大师们拍脑袋想得出来的。
Anthony Kennedy的退休跟Brett Kavanaugh上位,你们说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PY交易呢?
Anthony Kennedy拿到的好处是什么?而Brett Kavanaugh这种人渣能拿出来交换的筹码又是什么呢?真是有意思的问题。
而Anthony Kennedy的这次“自愿”退休也开了一次非常坏的惯例,就是在年纪比较大的时候,不是干到死,而是趁着一个跟自己有交情的总统在位的时候,做了一个交易,让一个年轻的替任者上位,从而实现了利益的延续。
Ruth Bader Ginsburg吃亏在哪里?吃亏在死在一个跟自己意识形态和利益都差异比较大的懂王任上,结果自己那一派根本没法把一个年轻的继任者安插上去。
如果下一任上任的是拜登,那么很可能Stephen Breyer这种82岁的老头也会赶紧在民主党人在任的时候自愿“退休”,省得死在共和党人执政期间,就不划算了。
所谓的什么三权分立在真正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眼里,就是个笑话。
一切不过是利益的交换而已。
国内教条地以为所谓的大法官会偏向某个党派,是错的,更严谨地说,是那个把他们推上去的利益集团。
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下判断说懂王未必能在接下来的涉及到最高法院需要出面的事情中占据优势的依据。
民主党的三个Stephen Breyer、Sonia Sotomayor、Elena Kagan,单凭懂王是搞不定的,而所谓的保守派里,哪怕今年之前让懂王插一个进去,他也搞不定。
因为6个里面,其中三个来自老布什和小布什时代,John Roberts、Clarence Thomas、Samuel Alito,这三个人可以看作是布什家族的利益延续。
John Roberts已经在很多议题上其实更偏向中立向左。
其它两个,在那些无关痛痒的糊弄下层民众的持枪堕胎同性恋的议题上肯定会表现得像坚定的保守派那样,但如我所说,那些都是无关痛痒的议题。
什么才是真正关痛痒的议题?
只有一个:
权力的交接。
而我不觉得布什家族会支持床破。
如果你们对2016年还有印象,应该想起,当时的“Grab Pussy门”是哪一伙人放出来的。没错,不是来自希拉里,而是布什家族,一段十几年前的录音还能保存得那么仔细,真是有心啊。
如果懂王天真到以为自己再插一个进去今年就万事大吉,那到时候结果恐怕结果会吓他一跳。
甚至我觉得Brett Kavanaugh都未必靠得住。
这就是个人渣,人渣的特点就是没有原则,也只有这种吃相难看的人渣愿意跟懂王这种人做PY交易,但是人渣还有一个特点是,只要有其它人能够开得出更高的价码,所谓的忠诚就是一个可以用来交换的筹码。
过去给懂王干脏活的人,大部分一上法庭就各种爆料懂王,没有一个嘴硬的,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他们都是“可以交易”的人。
只要加码给得足够高,就没有不能说的东西。
在美国这个体制下,搞定所谓的大法官,不难,只要是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都有漏洞,都有弱点;但是搞定这个人背后的利益的集团,难。
国内那些野鸡抄袭狗意淫什么懂王到时候赖着不走,还想靠搞定最高法来给自己续命,纯粹是对美国政治这个游戏一无所知。
这个游戏玩失败了顶多滚蛋走人,不会死。
但试图挑战游戏规则的人,从来都只有三个字:
嫌命长。
实在看不下去一些高赞回答。
不好意思我又来更新,因为评论区有个啥都不懂在那bb,我不想回复他,但是又担心大家被误导,既然说到美国堕胎我们就好好说到说到。
2019年,美国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通过一项州宪法修正案,该州女性在宪法上无权堕胎,同阿拉巴马州的堕胎禁令一样,该修正案也没有剔除强奸和乱伦的特殊情况(注意!!!)
堕胎有个法案叫做《心跳法案》,有15个州通过,该法案规定,只要女性怀孕时间超过六周,医学判定胎儿有“心跳”的情况下,就禁止母亲堕胎。不是评论杠精说的12周,美国川粉都没华川能洗。如果女性被认定是故意打掉胎儿,可以以二级谋杀起诉,最高可判30年刑。从医学上来讲,胚胎出现心跳大概是在怀孕六周后,然而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女性很有可能因无法确认自己是否怀孕而错过合法堕胎期。在阿拉巴马州,佐治亚、俄亥俄、阿肯色、肯塔基、密西西比和北达科他六个州都通过了反堕胎法。
所以记住华川们,6周,不是12周。包括qj犯和乱伦的孩子哦(再划重点)。
还有,支持保守派的,Trump的,先好好了解了解保守派理念是啥,与其在我答案下跟我对线,不如用你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对大统领,对GOP的爱可好?不是键盘这样肤浅的爱。
还有,看不下去,扫个盲,天天义乌指数的麻烦歇歇。Trump天天说让制造业回流,为了赚钱自己应援还是made in China,天天各种China,身体还是很诚实。拜登这次所有应援物品都是made in USA and union printed。
最后一次更新:准备好瓜子,吃瓜看戏。罗姆尼宣布跟党走了。49:51,这件事应该会投了。现在就看是Amy还是Babara了,外网已经炸了,这事严重程度这么说吧,相当于告诉美国女性,以后你堕胎,都会变成非法哦,这个时候,跨越党派了,是个女的估计都要炸了。很多男的也炸了,毕竟抚养费也不便宜,杜蕾斯都不敢说自己百分之百啊。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共和党认为Schumer只是说说,明年不会真的咬,但是他们可能低估了。而且基本今年大概率是必输情况下,能捞一点是一点,现在全网都在刷报复回去。
明年增加两个席位已经民主党最大温柔克制,毕竟还是6:5,
中等程度狠:DC,Purto rico建州,
最狠:大赦。
以后共和党只能用爱发电了!有人说大赦违宪,其实并不。宪法没写!要是大赦违宪里根怎么算?
自己废了议事阻挠,还是那句话,自己约的p,哭着也要打完。就是不知道投票时候,会不会一群女人去冲击国会。大家都知道,女人生气起来是很恐怖的。为了平息众怒,估计会选Barbara,但是她变节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推Amy,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美丽风景线!上帝的礼物,请务必养大,我们先从伊万卡开始可好?什么?LGBT,那是病,得治,怎么治,精神病院电击走起,治不好那是电的不够,多电几次。支持保守派的,麻烦你们的子女亲朋友好友有lgbt,务必送去电疗,接受上帝的治疗,能治好,要虔诚,不要舍不得电,费不了多少电费。
林肯计划今天出了新视频爆了Graham,收到了100万打赏。不知道一群女的冲击国会,Trump敢不敢law and order,精彩。
提名Amy,真的,既然做了就做绝。做个夹生算什么,老乌龟混政治那么多年,这点觉悟还是要有。
对了,华川们记得转告亲朋好友,上帝的礼物,养大,不管孩子怎么样,怀了那就是一条命啊!堕胎就是杀人!什么唐氏,爸爸不知道是谁的,qj犯的,请务必快乐接受,上帝的礼物
最后:心疼美国女性,只因为大家都是女人。
追更:Trump已经在推特表示要提名了。
最新消息,大概很多共和党参议员准备捏着鼻子跟党走,Graham已经表态支持提名了,这件事闹到现在,基本明牌,共和党强推,那么一旦拿回senate,民主党会增加人数到11人,Schumer已经放话:nothing is off the table.看来美国建制派们连体面也不想维持,美国两党更加分裂。罗姆尼会不会跑票不好说,Collins和mukwoski确定跑票。Grassley因为在Ginsburg死前表态,目前为止还没表态,今天还发生自己账号被黑的事。还是那句话,你做初一,那以后风水轮流转也别说对面虚伪不是好东西了,毕竟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漂亮话还是少说点,伪君子是真的恶心。祝赵先生和赵女士波音烂钱恰的到时候别烫手。
"I want you to use my words against me," Sen. Lindsey Graham said in 2016。
再加上之前的Collins,Romney,Grassley,还有mukwoski,这个反对名单还在加长,
大家都不傻,民意反弹成这样,自己位置又不是大法官,赵先生,总统给的,为啥犯得着得罪选民。Trump这时候就不该摊浑水,给民主党送投票率助攻,哎。
以下原答
去外网看看就知道,这绝对不是Trump的助攻。一直以来,投票率就是dem的死穴。这次事情,简直把dem人都吓出来了,赵先生还出来发那个statement,现在推特,Reddit全部呼吁大家团结投票,民主党破纪录一小时就收到了680万的捐款,全网在帮赵先生的对手amy Mcgrath拉票。我真的怀疑赵先生是dem卧底。现在大家都在怪Bernie bro2016年不懂团结,现在知道疼了吧。这次一定不能再发生2016的惨剧了,很多人捐了人生第一次政治捐款支持amy。全网都在刷当年mcconell说的话
当年他可是用这话狙了奥巴马提名大法官。现在双标,可以知道民众愤怒,Trump大嘴都破天荒只敢怀念一下大法官,提名的事压根不敢提。Graham也说了不适合双标。老头觉得自己在ky稳了,领先10个点,对了,这还是fox民调,就开始飘,现在全网支持Amy他能不能苟住都是问题。
现在提名大法官gop清醒一点都知道不适合,时间根本来不及,自己很多人都要改选,参议院要休院,很多改选参议员都要回家对线,谁有空天天泡在DC,他们位置是大法官给的?随便来个黑料拖一拖问讯,调查几个月就没了,卡瓦诺都拖了大半年,这还是GOP如日中天的时候,真当民主党是招财猫?更何况大法官保守派,不代表所有观点都保守,收益几何都是问题,Trump自己提名的戈萨奇和卡瓦诺在自己公开税单事上是赞成票。当年Ginsburg还是被认为偏保守的自由派,克林顿提名还引起很多人不满过。罗伯茨也是布什提名保守派,这几年也是自由得不行,
顺带再说一下,根据AZ法律,新任参议员11月30号可以就任,Mcsally基本凉了,Kelly上位没啥悬念,民主党多一票,这事,根本成不了,如果GOP不想底裤也输掉,这事就该闭麦,押宝Trump当选不该火上浇油,该干嘛干嘛,回家赶紧对线去。
民主党在Ginsburg去世几个小时内就募集到2千万美金,这真的是大统领助攻?我看不见得。现在bluewave到处刷屏,VA 第一天early 投票破天荒排了长队。赵先生是真的给Trump火上浇油搞事情。
美东时间2020年9月18日晚上,自由派的标杆、美国最高院9位大法官之一的Ruth Bader Ginsberg去世。美国最高法自由派与保守派之比变成3:5,如果Trump提名成功,会变成3:6,自由派在最高法将会数十年不得翻身。
这里谈一谈所谓的大法官终身制。
所谓保障司法不受其他权力干涉而设计的大法官终身制,只是一项前现代政治制度。大法官站在自己的个人立场对法律进行阐释,在党派政治并不突出的过去,还能做到被社会大多数理解接受。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现在,只会引起左右两派越来越多的争执与谩骂。尤其是在美国法律框架下,大法官并不是由法律系统推举,而是被带着强烈政治成分的总统提名、再由参议院通过。尤其是经历几次撕裂后,现在美国参议院可以以51票的简单多数任命大法官,这样一来,美国大法官还能不能兼顾整个美国社会思潮?在党争愈加激烈的现代政治中,可以预见的是,各党派为了捞取政治筹码,大法官的提名会越来越偏激,而在野党派也会越来越激烈地阻击总统提名的大法官任命。这只会让原本就对立的两方越来越撕裂。大法官过大的个人权力,以及围绕大法官提名产生的一系列党争,让人不禁发问,这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这到底是法律至上,还是政治至上?有人认为终身制能避免选民和行政机构的影响,这样的想法在政治现实中简直幼稚可笑。终身制只会强化大法官任命背后的政治斗争。
终身制还有一个很大缺陷,就是不可预期的退出机制。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异化人,一是卡尔马克思论述的资本,还有一个是韦伯马克思论述的权力。大法官作为个人,我并不期待其能超脱常人对权力的渴求。历史上,主动选择退休的大法官,也不是公正无私地出于对法制的考量,而基本上是出于对政治的权衡。比如被里根提名的O'Connor和Kennedey分别于小布什和Trump任期内退休,以此确保总统能提名保守派法官。这进一步扯下“终身制能保障司法独立”的遮羞布——所有一切行动,不是为了公正的司法,而只是为了肮脏的政治。历史上,1974年底,已经中风、半身不遂、基本不能履行大法官职能的William O. Douglas不愿退休,使得最高法在事实上停摆一年(1975.1-1976.3,期间的重大判决全部推迟)。最后是首席大法官下令不允许工作人员为Douglas服务才把他逼走。聪明的你告诉我,这个终身制,能保证大法官公正无私、不带党派偏见地为人民服务吗?
这里有一个思考题:2009年76岁的Ginsberg就已经确诊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彼时参议院多数也是民主党。当时就有声音让她在奥巴马任期内退休,从而能获得一个稳妥的自由派大法官提名。不过显然Ginsberg拒绝了这一提议。这是不是Ginsberg贪位恋栈?
在任职中突然去世还会给整个美国政治带来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如果在承平时代,兴许整个社会还能吸收大法官突然去世带来的党派冲突。但是在政治分裂的时代,这一切都不好说。上一个在任内去世的大法官是Scalia,2016年2月去世。当时是奥巴马执政末期,各项冲突还没有像今天一样爆发,但是依然带来了共和民主两党在参议院的厮杀谩骂。参议院多数的共和党为了反对而反对,大法官空缺拖了一年才补上。今天,2020年9月18日,美国正在经历新冠和BLM带来的大型社会动荡,并处在选举前夜,突然出了这么一件事,我能想到的一个贴切比喻就是用鱼雷炸粪坑。失去这个席位,民主党可是数十年翻不得身,因而他们不会这么善罢甘休。讽刺的是,2016年2月Scalia去世的时候,共和党参议院领袖Mitch McConnell 表示选举年要等选举结束之后才能开始大法官的任命。但在Ginsberg去世的今天,他已经明确表示会马上开始大法官的任命。政治对司法无原则无底线干预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真的没见到终身制有一点好。这种前现代的政治制度,就是美国华丽袍子下的虱子,靠着美国的霸权才可稍微体面。美国的种种病态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完全源于18世纪前现代的、早已与今天脱节了的美国宪法,但是没人敢动它。现在美国的宪法学,和神学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人敢大声指出其中不合时代的落伍内容,而只能用一套一套佶屈聱牙的理论将其层层包裹,把人绕得云里雾里,然后做一些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这样的研究。最后这个神学比喻来源于Eric Hobsbawm。
Ginsberg的一生是崇高的、纯粹的,她始终坚持理想,为边缘少数群体争取正当权益,给美国平权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说实话,她的种种工作,虽然仅限于美国本土,但是她的精神却深深鼓舞全世界的左派进步主义力量,给后人留下大批精神财富。Trump听闻她去世的消息,也只是不由自主地说出“She's amazing. She led an amazing life”。然而她在这种敏感时节突然去世,给美国社会各界带来的影响,可能不亚于她生前的工作。
前面对RBG介绍的差不多了,说说现在的局势吧。
4. 如上图所示,拜登已经明确表示大法官任命应该沿袭1992年和2016年大选的传统,在大选年后由新的总统(可能是懂王也可能是拜登)任命。
所以共和党有没有可能强行通过大法官任命?确实有这个可行性,理论上只要总统提名,参议院通过就可以。
但是参议院有一个规则,如果有40+人反对一个提案,可以无休止不限制时长的进行辩论,直到有五分之三(60人)以上同意提案才可强行通过。这种策略叫做Filibuster。但如果长时间无意义辩论,可以发起Nuclear Option(核按钮),简单多数51票+来通过立法或者法官任命。
很明显使用核按钮是坏规矩的事情,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按钮是2013年民主党为了强行通过联邦巡回法官的任命,当时没扩大到最高法院。结果共和党在2017年一把梭哈,把核按钮用上了最高法院,强行通过了对保守派大法官Gorsuch的任命,彻底坏了规矩。
虽然龟丞相麦克康尔现在和2016年的双标表现也是自打自脸,但作为懂王如今的亲密战友,龟丞相肯定不介意再次使用Nuclear Option,再来一把梭哈。
那是不是民主党就彻底没有办法了?并不是。
首先,RBG的去世时间距离大选已经非常接近了,下面是今天距离大选和各个大法官从提名到确认的时间
最短的RBG也是50天,当时可是96-3几乎全票通过,现在懂王肯定搞个保守派大法官这当然要各种阻挠,46天时间强行通过那吃相真的太难看了。
其次,在RBG去世前,三位共和党参议员,缅因州Collins 阿拉斯加州Murkowski和Iowa的Grassley都表示过不应该在大选年进行最高法院选举。当然现在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信守自己的承诺。也有消息传闻罗姆尼也不支持现在提名大法官,但是罗姆尼办公室表示这是一派胡言,啥都没说。。。
最搞笑的还是当属最爱骑墙的SC参议员Graham,他在2016年反对奥巴马在大选年提名大法官的时候说”要是下次这种情况出现了你可以用我这时候的话来反对我“,现在一语成谶,不过以他骑墙的性格翻脸估计不在话下。
再者,今年参议员改选有3-4位共和党参议员在蓝州选情岌岌可危,一旦共和党紧密团结在懂王周围全体通过,那对左派投票热情的激发是可想而知的,很有可能输掉3-4个席位丢掉参议院。这些共和党谋求连任的参议员心里也会有算盘。更别提如果完全坏了规矩的情况下今后把控白宫+两院的党无限给最高法院加人的可能性,麻州参议员Markey已经在推上威胁了。到时候整个司法体系就崩坏了。
所以综合来看,懂王当然有直接提名新法官参院通过的机会,只是要看这个代价,和规矩坏到什么程度。
深度解读懂王的心路历程
知道金斯伯格去世,心里是狂喜,但是要故作镇定。
简简单单一个wow,道出了懂王心中的石头落地的感受。
懂王利用身体上的疲惫,来掩盖心中的兴奋,如果不是接受过专业训练,会笑场的。
手风琴手势准备,战术性举手。这套手势具有理清思路的功能,懂王什么开始吹牛逼?看手势就明白。双手一举起,就是开始正式吟唱。
懂王不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可以说拜登的缺点说上三天三夜,但是一说拜登的优点他完全成了哑巴。同理,“她度过了精彩的一生”已经是懂王所能想到的所剩无几的台词。
精彩?什么是精彩?我咋知道她做啥了?
然后开始进入想不到台词的状态。
很显然,这是懂王的弱项,难为懂王了。
但是,天才懂王的英语不是盖的。他可以将一句话分开两段说。
这样可以掩盖他说不出话的弱点。
天才懂王还使用了复读复读功能!了不起,配合陶醉的表情,让观众判断不出他到底是觉得爽还是觉得悲伤。
然而,转移视线却暴露了懂王的真实情感。懂王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被这个无意识的动作给打回原形。
当一个人在说话时突然将视线转向另一边,说明他心虚,说明他在吹牛逼。
一个自由派倒下了,一个保守派将被扶持上位,21世纪,是懂王的世纪。一个保守的美国在向我们走来,懂王的传说,开启了新的篇章。
我个人对她的态度,中性偏无所谓,但这不重要。
对她本人,评价已经足够多了,历史更会盖棺定论一番,我就不再多说了。
站在全球文化和意识形态进步的事业角度讲,我没兴趣指望美国的什么联邦层级的人物,因为我根本就不指望美国,也不认为有任何人该指望今天的美国。除非“你”确实生活在美国,否则,任何程度的这种指望,说难听点儿都是看不起自己。未来全球的进步事业,不在天国,不在彼岸,就在你我之手。挺直腰杆,别犯贱。
站在美籍华人和在美中国人的角度讲,她的离世,是一个较大的负面事件。
虽然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恶心华人这点上,只有方式区别,并没有态度之分。但美国正统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相比,前者只是要利益,后者则是真要命。
站在中国的利益角度讲,她的离世,是一个极大的正面事件。
稍微了解些近1-10年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人,都不难看出,不出意外的话,共和党在联邦政府里的存在感,很可能最多也就是川普再续4年了。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范畴上,参众两院长期由民主党把持,外加连续出现民主党总统,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之前多次说过了,民主共和两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态度,也只有方式和手段的区别,并没有方向之分。于是,到底是一个民主党把持的美国,对我国更好呢?还是一个共和党把持的美国,对我国更好呢?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都不好。
对我国最好的美国,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长期不断左右横跳,内部撕裂的美国。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9名法官(包括RBG在内),按照政治光谱去划分,大体上是:
两名极左,两名偏左,一名中右,两名偏右,两名极右。
换算成具体的数值倾向,左:右 = 1.621:2.31
若是川普和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可以成功地在大选前,再推一个右派大法官上台,再假设新上任的大法官偏右的数值和Gorsuch相似,那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总体态度倾向就会变为:
左:右 = 1.103:2.796
更要命的是,或者说,更棒的是,在美国落后的联邦政治体制中,大法官是终身制的。偏右的5个大法官里面,Gorsuch和Kavanaugh堪称年轻,Roberts正当年,Alito估计还有近十年时间,也就是Thomas老了点儿。若是再替换上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大法官,基本上可以保证,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会极右倾。而左倾的Breyer也有在几年内分分钟退休的架势。若是懂王竟然连任了,他真的有可能完成在任期内推4个大法官上台的“壮举”。
而在落后的美国联邦制度层面,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基本上是被当成“神判”一样的存在的。其中最典型的权力即,可以在联邦立法层面不修宪的情况下,左右全国对宪法的解读和使用。
随便举个例子:在文化落后的美国,很多神棍民众,很多神棍州,依然不认为女性有人工流产的权利。若在州一级的立法机构,通过了“堕胎违法”的州法(这事儿之前被多次尝试过),对抗的唯二方式,一个是一路诉到最高法院,期待高院判定其非法;二是期待国会立新法,明确规定其非法。而国会立新法,只要性质不是修宪,就也能被诉到高院,高院就有可能判这联邦新法违宪,从而维持“堕胎违法”的州法之合法性。那么,选择就只剩下了,国会修宪,在宪法层面明确规定女性有堕胎权。无奈美国修宪的门槛奇高,基本上需要“塔国山河一片蓝”才有些许可能。
结果就是,哪怕未来“几十年”,美国在行政和立法两支,外加媒体一支,由民主党牢牢把控,但依然有很大可能会出现类似“完全合法地使得规定堕胎违法的州法确实合法”这种离奇的事情,在21世纪的存在。在民众已然高度极化和撕裂的今天,类似这种事情,直接导致一场宪政危机,也并不奇怪。而类似的闹剧局面,很可能会持续“几十年”。
目前唯一的悬念就只剩下,懂王和龟丞相,是否能够在懂王交班儿前,成功地搞定新任大法官的推选了。考虑到,若是此事若被拖到大选之后,本届大选将会等同于“选总统 + 选择决定性的大法官”,自然对懂王的选情是极大的不利,于是相信懂王和龟丞相一定会力推此事在大选前成为既成事实的。又有好戏看了,我们拭目以待。
未来人们再回头去看,估计会不断地感叹,RBG为何没有在2016年大选之前,就及时退休吧。
最后,性别的差异和区别对待,仅应当与交媾、生殖、生理差异、私域亲密关系角色等有关。而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不应有男性,也不应有女性,只应该有人,也只应该用判断人的标准去判断人。
而如果“你”真心是一个支持平权事业的中国人,就基本上没有太多理由,只知RBG,不知SJL。若真是如此,或者说,在“你”心中,前者的光辉地位远超后者,那么可以借机思考一下,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此,引用一个说得很好的评论,供参考:
美灯塔意识形态遮羞布落地,还说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好处可大了去了。就算美利坚没有翻车,也丧失了不少意识形态洗脑跟和平演变的筹码。虽然有战争和经济风险的损失,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威胁。
如能一脚急倒车把自己开翻了是全球大幸,举国同欢。
至于全球,尤其是国内的女权运动,她们是时候放下她们的智障和情绪化,思考真正的可行纲领,守住女性权益阵地,不要被美利坚一脚倒车给带进沟里。RGB救不了美左,更不可能帮得了她们。世上没有神仙皇帝,靠自己,靠自己。
九月二十日更新,从目前来看,最高法大法官很可能就在这三位里面产生了
Amy Coney Barrett, Barbara Lagoa和Amul Thapar,前两位都是保守派女性法官,可以最大程度的加快提名流程,减少舆论的谴责。
总目前川普和米奇麦康奈尔放出的风声来看,不管最后提名能否在大选前通过,川普提名新的大法官,米奇麦康奈尔也会尽力加速提名流程。
所有,想要完成这个难度极大的任务,就可以把川普名单上的棉花哥和克鲁兹之类的负责凑数的政客删去了,他们会引起民主党和社会舆论极大反弹。为了加快流程,减少争议,很可能选择一位之前被参院高票通过的巡回法院上诉法官。
男性法官可能性也很低,因为死去的rbg是女性大法官,如果共和党想在马上到来的大选获得更多的女性票,同时避免被打拳拖入性侵风波里,势必会主要考虑女性法官。因此,Amul有不低的概率陪跑。
当然了,这个法官必须是坚定的保守派,拥有大量可以证明自己的判决记录,防止出现如肯尼迪和小罗伯茨这样进入最高法后逐渐变蓝的“叛徒”。另一方面,这个人又必须年富力强,可以在接下来的至少20年为保守派保驾护航
所以,现在很多美媒都认为大法官会在前两人中产生。
尤其是目前可能性最高的Amy,她年仅48岁,有七个孩子,现在担任第七巡回法庭的上诉法官,还曾经当过最高法保守派精神领袖斯卡利亚的助理。不管是履历还是人设,都完美符合共和党的传统保守价值观。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保守派未来之光。进入最高法之后,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像美国最保守大法官托马斯一样的法官。叛变的可能性很小,
但同时 她的缺点也很突出。过于极端的原教旨法学理念和非常强的宗教倾向性使得她注定会引起民主党的猛烈反扑以及舆论的攻讦,很可能对共和党大选选情造成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并且严重拖慢提名流程。
现在大法官的提名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立场坚定,则会影响选情,失败概率大
立场温和,则有可能变节,使共和党空耗一个大法官机会
但我一直认为在最高法,思想过于极端的大法官都并非完全按照法律本身来思考问题,或多或少都掺杂着政治观点。不管是激进自由的金斯伯格,还是极端保守的托马斯,都或多或少的让政治过度参与了司法。
当然,在美国大法官不可能与政治丝毫没有干涉,但美国法官不只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法律的监督者。作为非民选的最高职位,正是大法官们的克制与谨慎,让这种权力更多的体现在法律判决中,而并非舆论造势里,才让大法官在美国拥有如此超然的地位。
她曾经在16年大选做出过非常荒唐的事,作为最高法大法官,一个名义上要恪守中立的人物,公然站在民主党一方为希拉里唱赞歌,抨击时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法律人更应该学会就法论法,如果依据法律而言,她应该一视同仁的指责两个人的问题,说白了,但她并没有这么做。事实上,在我看来,她并没有站在一个大法官的视角上审视这个问题。这种利用身份优势输出舆论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严重有悖于大法官职业道德的。让我仿佛看到了00年大选时时任最高法大法官奥康纳利用法院判决从事实上保送布什进入白宫的闹剧。
所以,虽然她通过投票,使得美国最高法通过了很多意义深远的判例,也写出过很多文采斐然的多数意见,在美国甚至掀起了“臭名昭著的”RBG(金斯伯格英文简称)这一支持她的运动。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法律人,尤其是一个泱泱大国终身任职的的最高法官,恪守法律,保持公正,克制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单从法律角度考虑,而是着眼于美国政治的话,可供玩味的角度就更多了
如果直接上结论的话,金斯伯格的突然离世,无疑会给今天11月份的大选增添极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这对川普来说,无疑是最能刺激选民的重大利好,也是最能团结共和党的妙招。
金老太作为美国自由派大法官的领袖,在美国司法实践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目前民主党最德高望重的老祖母。尽管在18年,因为肯尼迪大法官的突然辞职,导致共和党保守派全面接管最高法
可是立场越来越倾向自由派的美国最高法首席大法官—小罗伯茨,相对中立的卡瓦诺以及自由派的领袖金斯伯格仍然使最高法保持着相对平衡。不过金的死亡打破了这一切。一旦一位共和党年富力强的保守派大法官占据此位置,将会在接下来的至少20年在最高法院形成6比3的悬殊局面,带领美国全体右转。按照年龄构成来看,保守派大法官中年纪最大的非裔大法官托马斯不过七旬,剩下几位还处在大法官生涯的壮年,但民主党这边除了金斯伯格之外,stephen breyer大法官也已年过八旬,垂垂老矣,甚至有可能撑不完下一个四年。
更讽刺的是,当初金斯伯格坚持不肯退休,就是因为她笃定希拉里能赢得2016年的大选。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死在了她曾经大骂的特朗普任上。
目前离美国大选已经不过两月,距离新任总统就职也不过四月。按照流程很难完成新的任命,而且龟丞相米奇麦康奈尔虽然声称要强推大法官提名,但这届参议院中共和党有20多个席位需要改选,在竞选压力下,很多温和派的共和党人很可能会选择在大选之后再投票。从目前CNN以及各个参议员在推特上给出的消息,共和党很难在大选前结束流程。更何况大选年不进行新法官任命是美国默认的政治规则,如果共和党冒险任命,而且在大选中同时丢掉参院和白宫,很有可能导致民主党掌权之后反攻倒算。如果默认的政治规则不存在,民主党甚至可能完成罗斯福未竟的事业—扩容最高法。
当然,更大地可能是特朗普把这一点作为竞选连任的噱头。也就是说,下一任总统,不管是谁,都有可能拥有一个重塑美国最高法,为自己的施政方针,在未来20年保驾护航的机会。
2016年,尽管时任众议院议长保罗瑞恩,特朗普的竞争对手—茶党参议员克鲁兹等一众大佬都曾经考虑放弃支持特朗普。
但美国共和党的建制派和茶党最后选择为特朗普背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时任美国最高法大法官斯卡利亚的在奥巴马任期的最后一年突然离世,使得民主党拥有了改变最高法的机会,共和党要团结一切力量防止民主党改变最高法局面。
当时,很多摇摆州的共和党议员都曾直言他们选择背书特朗普,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党籍,而是因为他们希望特朗普可以提名新的最高法大法官。而金斯伯格的突然离世,必然会刺激某些和特朗普离心离德的共和党议员再度归到特朗普麾下,从出工不出力到全面参与。同时这也可以极大地提振共和党选民参与大选的热情。
当然了,对民主党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民主党势必会拿出全部力量背水一战,同时可能会动用各种手段,防止特朗普提名的最高法大法官在选举结果出炉之前被通过。不过民主党相对来说已经趋于整合,效果如何还未可知。
川皇是真的有天命。
四年前当选,他自己没想到。
四年后眼看地位摇摇欲坠,共和党自己人都拆台了。结果现在呢,最高法官一死,共和党唯一任务就只能是全力以赴支持川皇,毕竟川皇再怎么闹也就干四年。
三权分立里的司法权拿到手里那是能扭转乾坤几十年的事。
看了各位的答案的感想:
87岁去世也不算夭折,正常去世而已。
当然金斯伯格为人我还是很敬佩的,一个善良的人的去世总是让人觉得惋惜。
可是看了各位的说法,大家心知肚明知道为什么金斯伯格这个点的去世会那么敏感。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三权分立真的有用,你们在那边嚎什么?
如果法治有用,你们在那边嚎什么?
不管中外的法律教科书都是怎么写的?忘记了么?
美国法治完善,一条狗来执政也没多大差别。
特朗普表示:是吗?
现在大家都恐惧了,红迪上的美国网友哀嚎一片, 不少人都已经预见到未来发生的事情了。
一个区区的特朗普而已,还不是多了不起的人物,就能弄得底朝天。
现在的美国也不像二战前的德国那样,因为战败赔偿以及经济危机搞的民不聊生。
三权分立,法治还真是比纸都脆弱。
礼崩乐坏。
是大统领的幸运。是灯塔国的不幸。
我早上看到CNBC新闻时就和我老公说,特总这个运气你不得不服,任内已经任命了两名大法官,临了快卸任了,还能再得到任命一位大法官的机会。
对我来说,Ginsburg 代表着林达书里描绘着的那个自由民主平权的美国,而她的去世以及最近美国社会和政治的一系列新闻,令我愈发感到乌托邦的幻灭和山巅之城的坍塌。或许有生之年,我们能再一次看到美国内战的爆发也未可知。
In US, the good old days are dying with the good old people.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终身制建立于白人男子预期寿命65岁左右的时候,50岁上台65下台,终身制问题不大。
但是现在精英阶层的预期寿命都是90+了,再搞终身制,就有问题了。
一句话,腐朽堕落的美式三权分立,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金斯伯格的遗言是“希望总统换届之前不要填补她的席位”
目前来看川普和McConnell已经明确表示会不惜一切代价填补RBG留下的空缺
如果川普强推下一个任命的话民主党至少需要51票反对才能阻止,看一下Brett Kavanaugh的投票结果:
民主党有一个WV的Joe Manchin投了赞成票,注意这个人是保守州的民主党参议员而且反堕胎支持NRA,实质上和共和党议员区别不大,所以除了现有的48票反对之外还需要3票
AK的Murkowski明确表示反对大选之前通过新大法官提名,这个Murkowski也是个传奇人物,因为她基本盘很稳而且是正统的保守主义者,所以这是一个反对票
罗姆尼目测也会反对,毕竟两个月前罗姆尼都上街支持BLM了
目测决定性的一票会是ME的Susan Collins,立帖为证?
光速更新:Collins说她不会在大选前支持新的大法官提名
这样看来川皇应该不会强推新的大法官了
再更:
我忘了2018中期选举GOP又拿了2个Senate席位,是我sb了,不过CNN已经说至少4个GOP参议员会反对大选前提名了,所以这个位置至少暂时应该是安全的
N更:
昨天说的全不算,现在看来御用球童Lindsey,Collins都暗示会支持选举前新的大法官提名了,川皇直接说这个是他们的obligation,这个推看得我热泪盈眶,如果川皇抗疫也拿出这个架势就好了
现在看来强行投票的话民主党很难凑齐51张反对票了,现在民主党甚至不能通过filibuster阻挡投票——因为在Gorsuch提名的时候McConnell就把这个选项移除了
不过说到底现在McConnell为所欲为还不是因为奥巴马时期率先启用了“核选项”修改参议院投票多数需要的票数,而毫无疑问等到某一天民主党重新夺取两院和总统席位之后报复又会愈加强烈
扯一点题外话:关于堕胎议题
现在看来如果懂皇再成功任命一个保守派大法官的话Roe v. Wade是一定会被推翻的,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参议院2月25号的投票拟确定“流产手术中幸存的胎儿生命权受保护”
我很能理解pro-life的意识形态,但是以前上课学过流产术的方式,很难想象什么阶段流产的胎儿能够存活,也不知道这样的胎儿生存下来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这个看似荒唐的法案仅仅是左右两派在堕胎议题的斗争中一个很普通的插曲,但它无疑是两党政治斗争走向极端化的一个缩影,而且这个时间点也很特别:注意到投票的当天2月25日有三个民主党参议员在进行初选辩论,主题就是看谁骂川皇骂得欢,辩论议题鲜有和公共卫生相关的,然后机智的McConnell从几百个被他拦下的法案里找出来了一个反堕胎法案拿出来投票,而当时的背景正是新冠恐怕已经在美国开始社区传播而川皇还在就弹劾跟民主党打嘴炮,这不是魔幻现实是什么?
金斯伯格的一生,是与性别歧视做斗争的一生。
部分男性,可能听到「女权主义者」这个词儿就有点怕怕的,围观了几轮微博上极端女权主义者的出圈言论,很多人,包括女性都对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者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甚至导致部分温和派女权主义者要在开口说话之前加上「我所追求的女权是平权」这样的前缀。
仇男、不结婚、不生育、争夺冠姓权、不做家庭主妇……似乎成为了女权主义者的代表主张。
还有些男性,给女权主义者贴上了「恐龙」、「剩女」、「业务能力不行」的标签,意图将女权主义者定义为生活事业上都不如意、得不到男性青睐所以才走火入魔的loser。
每当看到男性(包括部分女性)对女权主义者产生的种种误解,我就特别特别想推荐他们去了解一个人,也是我的偶像——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第一位犹太裔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美国权力最高的女性之一——手握对宪法的最高解释权,可以改变美国未来的走向。
享年八十七岁的金斯伯格的一生,是身为女性被不断限制和否定的一生,更是她为自己和千千万万美国女性从法理上争取平等权利、消除性别歧视的一生。
她个人的经历,可以说是对女权主义者固有偏见的一次次打脸。
首先,她年轻时非常漂亮,个头娇小玲珑,不是男性妖魔化的那种缺乏个人魅力的女权主义者形象;
其次,她结了婚,生了一男一女凑成了个「好」字,她和丈夫马蒂·金斯伯格的结合堪称神仙眷侣,两人携手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直到2010年马蒂因病过世;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激进的女权主义者骂她婚驴了吧,不仅没有争儿女的冠姓权,她自己也冠上了金斯伯格的姓,别急,别急,我们继续了解她。)
再次,她聪明、勤奋、上进,在哈佛法学院求学时就能力压绝大多数男同学考到五百人中的前二十五名,成为著名法律期刊《哈佛法律评论》第一位女性成员。
她的学业和事业一直比丈夫马蒂更出色,除了在五十年代早期因为女性身份不能担任律师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里她都是绝对意义上的成功者。
还有,她从未因女性需要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而牵绊过自己前进的脚步,和马蒂在哈佛读研的时候,他们的女儿刚一岁多,马蒂却不幸患上了癌症,在艰难繁重的学业之外,她还需要每天抽出时间来照顾女儿、照顾马蒂,帮马蒂整理上课的笔记并帮助他自学……她忙到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但她的成绩却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
她看起来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或者说既得利益者,完全不符合人们对女权主义者的认识和期待,但她却成为了万千美国年轻人的偶像,他们视她为现实中的女性超级英雄,一个坚韧勇敢的「异见者」。
更有年轻人拿她大胆玩梗,称她为「声名狼藉的RBG」,她也因此成为高龄网红,拥有了众多销量惊人的周边。
也许你还记得,《生活大爆炸》里Raj曾经cos过她的造型:
她为什么能成长为女权主义者的标杆,人们为什么这么爱她?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推荐大家去看2018年的纪录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Ruth Bader Ginsburg)。
这部纪录片用一个半小时的体量全景式的展示了RBG的一生,以1993年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提名金斯伯格成为美国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大法官为背景,用她在参议院发表的投票演讲为主线,串联起了那个叫鲁斯的小姑娘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声名狼藉的RBG」的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
影片开篇就呈现了金斯伯格的女权主义者立场,她援引了著名废奴主义者、男女平权的倡导者Sarah Grimké的话:「我不求女性能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求的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金斯伯格在参议院的演讲其实非常长,但是和她本人的一贯风格一样,她从不讲废话,她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直指关键。
她在演讲中提到了早逝的母亲对她的重要影响,说:「她是我见过的最勇敢也是最坚强的人,如果在那个年代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有所作为,如果当时女儿能像儿子一样被父母疼爱,她必能达到比我更高的高度。」
她一生都遵从母亲的两点教导去生活,一是「成为淑女」,不要被负面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这一点教诲让她受益终生,她无数次面对男性对她的挑衅式发言,都不曾失去过冷静,总是回怼的非常漂亮;
二是「保持独立」,如果能遇见白马王子固然很好,但重要的是必须学会独立生活。
她提到了作为女性,她在成长中遭遇到了多少不公平的对待,比如她和其他进入哈佛法学院的8名女生出席了院长单独邀请女生们的晚宴,你以为这是什么礼遇吗?
不。
院长公然在晚宴对她们说:「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你们为什么读法律?以及,你凭什么可以占有一个原本应该属于男性的位置?」
在纪录片里没有讲鲁斯是如何回答的,传记片里则展现出她是如何巧妙地回怼了院长。
哈佛的教授们对待女生的方式则是从来不点她们回答问题,理由是:「怕她们回答不出来问题会哭。」
当鲁斯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保安阻挡了她的去路,理由是:「你不能进去,因为你是女人。」
当鲁斯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全纽约却没有一间律师事务所愿意聘用她。即使有同学和老师,甚至是校长的推荐,得到的回复总是:“我们这间事务所不雇佣女人”。
他们不雇佣女性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女性就适合做秘书、前台这样的工作;有的认为女性太情绪化不适合当律师;有的则认为女性会因为忙于照顾家庭或者要生二胎而工作效率低下……(这样的借口真是莫名熟悉呢。)
正是一个个这样的「屈辱时刻」,让鲁斯成为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没有办法,对自己和其他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坐视不理。
(金斯伯格的遭遇,可以和我之前写到过的美剧《第一夫人》中著名的反女权主义者 Phyllis Schlafly的经历形成互文,同样遭受到了性别歧视,同一时代里两名同样优秀的女性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从侧面印证了女权运动的复杂性。)
所以当鲁斯在七十年代终于成为律师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为那些遭遇到性别歧视的人争取他们应得的权利。
彼时,那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却还公然将一条条涉及性别歧视的条文写入法律中去:
丈夫是家庭的主人,应当由他选择家庭的住处,女性必须无条件服从他;
1970年大部分州的雇主可以以怀孕为由合法解雇孕妇;
银行要求女性在申请信贷时需提供丈夫的共同签名;
有十二个州的法律规定,丈夫不可因婚内强奸妻子而被起诉……
这些条文相当于从法律上将女性定义为「二等公民」,这正是鲁斯想要唤起民众注意并加以改变的现状,她曾经被认为是女权运动中的温和派,因为她没有到街上去游行,也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婚姻制度,和男性站在对立面。
瘦小而内敛的她有自己的坚持,她坚持女性有堕胎的权利,这关乎她们是否有掌控自己身体的权利,她坚持在她擅长的领域——法律里为女权运动做出贡献。
她在演讲里回顾了职业生涯中在最高法院取得胜利的五个重要案件,每一个案件都切实地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步,都是美国女权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也是纪录片里最令人振奋和泪目的部分。
1971年的「里德诉里德案」轰动一时,鲁斯让不易察觉的、将女性视为男性附庸的法律图谋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
萨利与塞西尔·里德(Sally and Cecil Reed)是已婚的分居伴侣,因为他们已故的儿子的财产要划定在谁的名下而发生冲突。
因为爱达荷州法典中指明对于指定财产的管理人「男性必须比女性优先考虑」。
鲁斯指出:「联邦法律建立在性别刻板印象上,即在婚姻关系中,男性是独立的个体,而女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男性的附庸,而且她们无需承担养家责任。」
当时最高法院对待性别议题的态度从1948年开始就没有进步过:比如女性不允许做酒吧调酒师,除非酒吧归其父亲或兄弟所有。
弗兰克·福特大法官曾在意见书表示:允许女性做酒吧调酒师可能会导致道德缺失并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鲁斯在最高法院的陈词中说:
「一个人不应因为自己的生理特征而在法律中处于不利地位。
男女的生理差异与处理遗产能力的高低毫无关联。
……那些阻止女性充分参与政治、商业和经济领域的法律常常被描绘为“保护女性”或是为女性着想。
女性看似被细心呵护,但细看之下却是被关在了牢笼之中。」
1973年鲁斯将「弗朗蒂罗诉理查德森案」上诉至最高法院,莎朗·弗朗蒂罗是一名空军少尉,当她申请像其他男性同僚一样获得住房津贴时,却被告知女性能获得参军的资格已是幸运,住房问题应该靠你丈夫去解决。
弗朗蒂罗只是想要公平的待遇,但是她的上司却视她为麻烦,因为他们认为「好女孩不会提出要求,她们应当是沉默和温顺的。」
鲁斯在最高法院的陈词直接震住了所有的大法官,该案以八比一的投票获得胜诉。
1975年的「温伯格诉维森菲尔德案」对平权运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次鲁斯的当事人是一名男性。
维森菲尔德是一名家庭主夫,他的妻子宝拉是位老师并一直支付着社保,她因难产不幸去世,他想独自带大孩子。
但是法律规定,只有寡妇有权得到单亲家长可以获得的社会保障金,因为那被叫做「母亲的补偿金」。
金斯伯格在代表维森菲尔德递交给最高法律的辩护状中写道:
「该法律反映了美国历史中长久以来都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不但女性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受到了侮辱,她去世后,其配偶作为父亲的角色同样不被认可。
仅因为原告是父亲而非母亲,他就被剥夺了应得的福利,这些福利本可以让他留在家中照顾还在襁褓中但已经失去了母亲的儿子。
维森菲尔德的儿子是该法律框架下的又一个受害者,因为该法律只保护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却不保护失去了母亲的孩子。」
在金斯伯格上诉最高法院的6个案件中,她打赢了5个。
在当时男性气质浓郁、9位大法官皆是男性的最高法院取得的每一场胜利都异常艰难,要说服一群生活在象牙塔里的白人男性大法官们承认性别歧视的存在,这其中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人们几乎看不见鲁斯愤怒的样子,面对不知民间,尤其是女性疾苦的大法官那些挑衅式的发言,金斯伯格牢记母亲的教诲,不要被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
她的发言永远是围绕着「将心比心」这个主题来展现的,试着让那些男人们想象,如果是你的女儿或者孙女遭受到这些对待,你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吗?
而且她对平权运动的发展早有清醒的认知,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脚印才会发生。」
今天的美国女性觉得司空见惯并且习以为常的合法权利,例如男女同工同酬(莉莉·莱德贝特诉固特异轮胎公司案)、不得以怀孕为由拒绝雇佣或解雇女性、男女同校(美国政府诉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案)等权利,正是像金斯伯格大法官这样的人一步一个脚印为女性争取到的。
鲁斯担任大法官一职之后,做了更多为女性争取权利的工作,尤其在美国日趋保守的当下,她为弱势群体发出的反对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片中有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女校友现身说法,男性,或者说既得利益群体之所以怕女性和弱势群体争取平等的权利,无外乎是感觉女性在抢夺原本只属于他们的地位和权利,他们从未意识到,她们只是在拿回她们本应有的权利。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2017年男女合校20周年庆的时候请金斯伯格来参加庆典活动,她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试着不要以性别差异去判断一件事她们能不能做,先让她们去做,她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合不合适。」
金斯伯格特意向摄像机镜头展示她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读女生们的合影,她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无限可能,而这原来仅仅是男性的特权,只有男性被鼓励可以成为任何他们想成为的人,而女性自出生就被各种定义,告诉她们只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
很多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支撑两度患癌、失去挚爱、2018年底摔断了三根肋骨的耄耋老人继续工作下去,看了这部纪录片你就会知道,她会为平权事业努力到最后一口气,因为她所能参与的每一个微小的改变和进步,对女性个体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在金斯伯格身上,我看到了女权主义者的真实形象,对事件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受控于非理性的激情,比起抓人眼球的言论,更要让思辨和行动发挥持久的力量。
事实上我认为她是把川普推上位的重要推手……
她向世人证明了美国的政治斗争已经白热化,已经没有弥合和调解的空间了,因为双方已经不再维系表面上的体面了。说白了就是号召大家要用选票来解决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