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马普尔小姐、波洛、福尔摩斯都不结婚?

回答
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马普尔小姐,以及柯南·道尔笔下的赫拉克鲁斯·波洛和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三位侦探界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似乎都选择了一条“单身贵族”的道路。这并非偶然,而是作者们精心塑造的性格特质和故事功能的体现,也是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扑朔迷离的案件中去的关键。

马普尔小姐:一位“永恒的观察者”,婚姻并非她的追求

首先来说说那位生活在圣玛丽米德小镇、看似与世无争却洞察人心的马普尔小姐。她之所以不结婚,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老处女”的设定是她独特的优势: 马普尔小姐的年龄是她智慧的基石。她已经经历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观察了无数的人生百态,尤其是在她熟悉的小镇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族的秘辛、性格的细微之处,她都了如指掌。如果她年轻时就结婚,并被婚姻生活所束缚,可能就没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她的“老处女”身份,反而让她成为一个更纯粹、更客观的观察者,不会被情爱、家庭责任等因素干扰判断。人们更容易对一个年长的、没有家庭牵绊的女性吐露心声,或者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弱点。
婚姻会带来“视角”的局限: 设想一下,如果马普尔小姐结婚了,她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重心会放在丈夫、孩子(如果有的话)和家庭琐事上。这意味着她会像小镇上的其他已婚女性一样,陷入某种固定的生活模式和视角。而她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她能够跳出这些局限,用一种旁观者的冷静去审视一切。婚姻可能会让她与某些案件的当事人产生直接的利害关系,从而影响她的公正性。
她的“生活”就是观察和推理: 马普尔小姐的人生哲学,似乎是将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升华到一种艺术。她通过对小镇上发生的各种鸡毛蒜皮小事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人性“素材库”。这些素材让她在面对更大的罪案时,能够迅速地将相似的模式、动机和行为联系起来。结婚,可能意味着她需要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经营一段亲密关系中,而这恰恰会分散她本已高度集中的观察力。她就像一位永远在“工作”的侦探,她的“工作”就是理解和解决谜团,而非建立并维系一段婚姻。
对爱情和婚姻的“超脱”: 尽管马普尔小姐深谙人情世故,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似乎更多是一种基于观察的理解,而非亲身的体验。她不排斥爱情,但也不执着于它。她的人生目标是解决罪案,运用她的智慧,而不是寻找一个伴侣。她的“幸福感”更多地来自于成功的推理和维护正义,而非伴侣带来的情感满足。

赫拉克鲁斯·波洛:一个“完美主义者”,事业至上

与马普尔小姐的“超脱”不同,波洛不结婚的理由则更多地指向他的“完美主义”和对事业的极致追求:

波洛的“职业病”: 波洛是一个将自己的人生几乎完全奉献给侦探事业的男人。他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状态,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关注,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围绕着案件展开。婚姻,尤其是符合他高标准的婚姻,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他可能认为,一旦进入婚姻,他将无法再像现在这样,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投入到解开复杂的谜团中。
他对“有序”的追求: 波洛对于一切都要求“有序”和“完美”。他的着装、他的言谈举止,无不体现着这种精致的秩序感。婚姻,尤其是和他的性格可能存在冲突的伴侣,很可能会打破他所珍视的这种秩序。他也许会觉得,一段不完美的婚姻只会给他带来烦恼,而他无暇顾及这些。
情感的“工具性”: 虽然波洛并非没有感情,但他似乎将情感的处理看得比常人更“理性”和“工具性”。他能理解和分析他人的情感,但似乎不轻易将自己的情感过度地投入到一段关系中。也许他认为,爱情和婚姻中所涉及的混乱、情感的纠葛,会干扰他清晰的逻辑思维。他需要一个纯粹的、不受干扰的头脑来应对犯罪。
“寂寞”也是一种“状态”: 尽管波洛常与人交往,但他给人的感觉,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孤独感”,或者说是一种“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让他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不必依赖于他人的情感支持。他或许认为,比起一个可能分散他注意力的伴侣,他更需要的是一份能让他全神贯注的事业。

夏洛克·福尔摩斯:一个“纯粹的头脑”,爱情是“干扰”

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位享誉世界的侦探,他对婚姻的态度更是直接而明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屑”。

“工作”就是他的生命: 福尔摩斯的人生,就是对案件的解谜,对科学的探索,对侦探艺术的追求。他的头脑是他的武器,他的实验室是他的战场,而他的“客户”就是那些需要他伸出援手的人。婚姻,在他看来,是一种“消耗”他精力的东西。他曾明确表示,爱情会让他的头脑变得迟钝,让他无法像一个纯粹的思考机器那样运作。
对“情感”的排斥: 福尔摩斯是一个极度理智的人,他鄙视那些被情感左右的人,甚至认为情感是人类行为中最大的弱点。爱情,作为一种强烈的情感,自然被他视为“干扰”。他追求的是精确的逻辑和无懈可击的推理,而爱情所带来的感性、冲动和不确定性,与他的追求背道而驰。
“单身”是保持“纯粹性”的必要条件: 他的“纯粹性”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思维方式上,也体现在他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方式上。婚姻意味着他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需要处理与伴侣的日常关系,需要面对社会对已婚人士的期望。这些都会让他远离他所热爱的、那种纯粹的、无拘无束的侦探生活。他想要的是一个能够让他自由自在地追求真理的“空间”。
沃森博士是他的“连接”: 很多人认为,华生医生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福尔摩斯对“伴侣”或“理解者”的需求。沃森的忠诚、支持以及他作为叙事者的存在,恰好能够与福尔摩斯高度独立的个人世界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沃森的存在,让福尔摩斯这个人更加丰满,但同时也恰恰证明了,他并不需要一个传统的、具有亲密情感联系的婚姻伴侣。

总而言之,马普尔小姐、波洛和福尔摩斯之所以不结婚,并非是他们缺乏追求爱情的能力或机会,而是因为他们的“职业”和“人生哲学”使然。他们的单身,是他们能够成为卓越侦探的必要条件,是他们选择了一种将智慧、观察和逻辑发挥到极致的人生道路。他们的“不结婚”,恰恰成就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无可替代的侦探地位,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得以欣赏到他们身上那种独特的、对事业全身心投入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菠萝是因为心中有个无可替代的爱人,马普尔小姐不知道什么情况;福尔摩斯的话,显然他太疯狂,想结婚的女性都看不上他,而他也从不主动追求女性,他的荷尔蒙都用来激发大脑了,没留给男女关系。

user avatar

福尔摩斯和大菠萝两个人都带有理想色彩的男性侦探,就我看来,他们不结婚,一来是为了体现“不为儿女情长所动”的英雄气,一来是为了体现主角的个人性格——福尔摩斯和大菠萝都有一种高傲固执的生活态度,很难想象他们乐意和一个女子共度一生。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马普尔小姐,她是阿婆笔下真正有英伦乡土气息的侦探女主角(菠萝是比利时人),阿婆设置这个角色其实就是真正的接了地气。

马普尔小姐到底是什么人呢?

马普尔小姐的标签是乡村中产,和一战后失婚一代,这两个标签就决定了她们的结婚面出乎想象的狭窄

首先,马普尔小姐虽然并非贵族和地主家庭,但是她家是高级中产(在村子里拥有宅房),受过良好的教育(女校出身),而且她的侄子是大英铁路局里面的精英——在那个物资转运和军事调动完全依赖铁路的年代里,这个职位远比今天看起来要重要得多。

在近现代(两次大战之前)的英国,尤其是在中上层女性结婚是需要嫁妆的,而家里没钱或者不肯出钱的家庭,女性就需要靠自己攒嫁妆(法国也是同样)。

然而,在那个薪资普遍不高的年代,自己攒钱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受过教育的出身使得她们的结婚面选择极其难以面向一般的下层劳工,而上层的男性又青睐有大笔嫁妆的富家女儿(甚至找有钱的寡妇,比如帝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他娶了考珀伯爵的遗孀),所以这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造成了一大片中产女性难以结婚。

而在维多利亚时代以及20世纪初,那时候除了下层的女工和女佣之外,中层职业女性的就业面也非常狭窄,基本上就是家庭教师或者政府和企业的文员,她们有不错的收入,这份收入让她们的生活可以维持。

但是却不足以让她们攒起嫁妆来结婚,于是她们不结婚(或者成为雇主的情妇)就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比如《简-爱》就是美化版的家庭女教师上位的故事。


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凸出了,在欧洲大陆上,大英帝国的青年们死了90万人,一代精华都被摧毁了,这个死亡人数甚至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还高。从帝国的角度来看,如果说下层子民死了多少并不是特别重大的损失的话,那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甚至上过牛津剑桥的大批帝国精英的死,就是难以让人忘怀的损失了。

这一群青年的死,也瞬间宣告一代老处女时代的开始。而马普尔小姐的青年时代,正好不幸就是这个可怕的时代,无数中产阶级女性就此难以找到结婚对象,从多篇小说中,马普尔小姐的很多女校的同学的描述来看,那一代女性没能结婚是十分普遍的状态,这一点必须注意。



话说回来,其实比起菠萝来,我特别喜欢阿婆笔下的这个侦探。

菠萝的设定是外国人,而且阿婆有意用他来炫技,因此菠萝性格傲慢夸张,他的案件里面总有一种惊悚悬疑的浮夸风,比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ABC谋杀案》等等

而马普尔小姐就不一样了,她是个可爱而且睿智的老太太,聪明却从不尖刻,《马普尔小姐探案》《庄园谜案》《命案目睹记》等等都是原汁原味的英伦背景,剧情并不浮夸,人物的表现也十分平静(但不平凡),能够真正表现出阿婆对英国社会贯穿始终的理解和观察。


我这里不是在说马普尔小姐不可爱,嫁不出去,而是说阿婆对马普尔小姐的人设,正是来源于她对英国社会的取材和认知。阿婆千古!

user avatar
布莱切利四人组 第一季 (豆瓣)

不知道lz有没有看过这部剧,大概剧情就是四个妇女在战时有过密码破译的经历,战后又组团利用她们各自的能力一起合作破案。其中两个都是结了婚的,在破案的同时,也有出现她们的日常婚姻生活的场景。

女主一,苏珊,已婚有子,有一个很好的丈夫,对她破解字谜的能力非常了解,但她去破案时还得偷偷摸摸,找一堆借口才能出门去侦查,甚至破了案也得保持匿名,怕丈夫知道——这个丈夫还是通情达理那型的,没有因为她几次没接孩子没回家做饭而翻脸离婚,苏珊在当侦探同时维持婚姻两头跑,换个没那么通情达理的丈夫绝对就是家庭矛盾了。比如另一个女主,露西,甜美可人,可惜碰上了一个没那么好的老公,两次出去查案回来老公查岗对不上词,就家暴了,然后就离婚了。。。。

还有另外两位,都是未婚独立职业女性,行动相对自由,但一个因为屡次抽身去查案而翘班,也被老板威胁过要炒了她。。。。

综上,可见有家庭牵绊的人想进入侦探行业是相当困难的,女性尤其难上加难,福尔摩斯有华生一声招呼风雨无阻地相随,打点一切,太太们破案之余还得记得回家做饭洗衣带孩子。不止是女性,男性也是如此,想要经营好婚姻生活,绝对要耗掉一个人相当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而侦探这种完全没上下班时间的工种,说走就走说来就来,犯罪分子可不会跟你打商量今天你孩子病了老婆心情不好要人陪着哄着就不杀人了。 你没看华生结婚就搬出贝克街了么?说实在的,就他那种根本不着家的态度,n多人怀疑华生太太为子虚乌有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好的太太,老公跟别人在外面满世界跑都不担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