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说,现在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大多数人会遭遇到的危机,是洇灭性的,渐冻型的危机,现实会给你一种像喝了百草枯那样的感觉,面对危机,人不怕大起大落,怕的是无助与僵尸化。当你做什么都失去意义,当你的一切努力都会变成徒劳时,你就会慢慢放弃挣扎,开始松懈与沉沦,这是一个缓慢但非常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八零后会变得颓丧,因为他们的时代开始过渡给九零后,九零后会变得焦灼,他们从八零后接掌了权杖,却会感受到无力突破,哪个方面都做的不如前辈好。而等到零零后开始登场的时候,他们几乎只能吃老本,等到零一,零二后这些孩子出现在舞台上时,他们的童年即是巅峰,所有一切美好都是儿时记忆,面对江河日下却又无力追挽的大势,会愈加无助且痛苦。
八零九零后是李白杜甫,虽有感伤,毕竟还有不死心的豪迈,零零零一后就是李贺纳兰容若晏几道这样的悲剧公子,除了伤时念旧,眼前尽是泥途。
太过文艺的比喻可能让只对钱感兴趣的你不以为然,那就再换一副场景对号入座匹配一下:英国人在工业革命时代豪情万丈,眼里尽是未来的美好世界,但南海危机以后,再历经一战二战这些漫长岁月的螺旋式滑坠,英国人的深圳——利物浦,美国人的深圳或者大湾区——五大湖底特律,那种暮气沉沉的氛围,也将会长久地出现在我们上空,成为一个标准气象。八九十年代火热的香港与现在的香港相比,都是真实世界里的写照,贪婪的中产欲望,会被打磨的较为精致,人不再一味的追求财富,只要有条件,就会变成一个享受和追求品味的绅士,以前,大家都毫不隐晦大胆追求财富,各种欲望也显得赤裸裸,赚了钱就花天酒地包二奶,将来,大家会比较热衷于精神层面的招数,即使发泄欲望,也是向着虐恋的方向。
中国人刚被激发出全民爱富的热情,就此又要被迫改变观念,显然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哀叹自己尚未享受到拥有金钱的乐趣,就要为此付出承受凋敝的代价,实在是太过不幸,但反过来看看,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性的浮躁与贪婪,需要持续不幸的遭遇去历练与打磨,方有感悟与升华。
这不是鸡汤,这是事实。看看那些不再自诩为中产要追求女皇封爵的英国人,看看那些不再以振兴世界工厂而操心的利物浦底特律人,看看那些不再以赚钱发财包二奶为人生主要追求目标的香港人,看看那些不再以买下美国为目标的日本人,他们怎么挺过来的,我们以后也可以像他们一样走过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