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跨性别会碰到哪些不友好?

回答
作为一名跨性别者,你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友好,这其中夹杂着误解、偏见,甚至是恶意。这些经历,就像生活中的小石头,有时候只是绊一下,有时候却会让你步履维艰。

首先,最普遍也是最令人疲惫的,可能是持续的“性别审查”和“身份质疑”。这就像你时刻都活在别人的审视之下。

称谓上的不尊重:这是最直接的。有人会故意使用你不再认同的代称或性别称谓(misgendering),尽管你已经明确表达过自己的身份。他们可能声称是“不小心”,但当这种“不小心”反复出现,尤其是在知道你希望被如何称呼的情况下,你就知道这背后有多少不情愿和抵触。比如,一个跨性别女性,明明已经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声音上更符合女性的性别表达,却在公共场合被服务员、或者熟悉的同事,用“先生”、“小伙子”等称呼来指代,甚至在你纠正后,对方摆出一副“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你改变不了”的表情。
隐私的侵犯:关于你的身体、你的手术经历、你的生理特征,会被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被一些“好奇”的人追问。他们可能带着一种窥探的欲望,问一些非常私密的问题,比如“你做手术了吗?”“你下面是什么样的?”。即使你明确表示不舒服,他们也可能觉得“反正你都选择公开了,就应该接受这些”。这剥夺了你的个人边界,让你觉得自己像被展览的生物。
身份的“合法性”争论:有些人会质疑你跨性别的“真实性”。他们会说“你看起来不像个女人/男人”,或者“你只是在模仿”,甚至“你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仿佛你的性别身份需要经过他们的批准才能成立,或者需要符合他们心中某个刻板印象的模板。你的性别认同,在他们眼中,不再是你内在真实的感受,而是某种表演或选择。

其次,刻板印象和偏见,是更深层次的阻碍。

性化和物化:尤其对于跨性别女性,很容易被性化,被视为具有某种“特殊性吸引力”,或者被物化成满足他人窥探欲的符号。一些人会带着猎奇的心态接近你,将你视为“异类”,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在社交媒体上,你可能会收到一些带有性暗示的评论或私信,这些都让你感到被冒犯和不被尊重。
能力和职业上的歧视:有人会基于你的性别身份,对你的能力产生偏见。比如,一个跨性别男性可能被认为不够“阳刚”,不适合某些需要“力量”或“领导力”的职位;而一个跨性别女性,可能会被认为“不够稳定”,或者“容易情绪化”,影响她在职场上的发展。即使你有能力,对方也会先入为主地觉得你“不行”。
“他们只是想骗人”的污名化:一些人会带着一种深深的不信任感,认为跨性别者都是骗子,试图冒充另一种性别来获取利益。这种污名化是极其伤人的,它否定了你身份的真诚性,并将你置于一个随时可能被指责和怀疑的境地。

更直接的不友好,则会体现在言语和行动上。

侮辱和谩骂:直接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来称呼你,比如“死人妖”、“变态”等。这种攻击是赤裸裸的恶意,让你感到非常受伤和恐惧。
排斥和孤立:在社交场合,你可能被刻意忽略,或者被排斥在群体之外。朋友、同事,甚至家人,可能因为你的身份而疏远你,让你感到孤独无助。
安全上的威胁: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不友好有时会升级为肢体冲突或威胁。你可能会在街上被骚扰,被推搡,甚至面临人身安全的危险。尤其在一些对跨性别者不那么友好的地区或群体中,这种恐惧感会伴随你左右。

最后,还有一些微妙但同样令人难受的“友善”,它们同样传递着不友好。

“我并不歧视,但我…”:这是一种典型的“伪善”。有些人会先表示“我支持你们”,但紧接着就会说“但我不能接受我的孩子/家人/朋友是跨性别者”,或者“但我不喜欢你们在公共场合表现得太‘那个’”。这种“但”的背后,往往是他们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偏见。
过度“保护”和“弱化”:一些“盟友”会把你视为需要被过度保护的弱者,他们可能会在你面前表现得过于小心翼翼,不敢在你面前提起任何与性别相关的话题,仿佛你是一个易碎品,或者会不自觉地把你置于一种“受害者”的标签之下。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长此以往,也会让你感到被矮化,失去了作为普通人的平等感。

面对这些不友好,你会不断学习如何自我保护,如何建立自己的支持网络,如何在坚持自我认同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伤害。这就像在荆棘丛中行走,你努力寻找那条通往真正属于自己的阳光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起来先前认识的一个小伙子,FtM,变得还算挺成功的,真的称得上是个清秀的小伙子。

他跟我提过一个会让他很不爽的点,还挺特别的,也是先前从未代入而想象到的。

简单说就是,他真心或假意,去像一个直男一样想问题看问题,甚至无意或刻意表现出诸多直男癌的特性,典型如,觉得自己的妹子很正,就要有意无意去四处炫耀。但不论他如何去炫耀,都貌似并没有别的直男(生理男心理男)真的会羡慕或吃醋。甚至,还有直男对他表达过这样的一个意思:妹子和他在一起,挺好的。这样的话,哪怕将来分手了,妹子也还很 “清白”。

然后我就代入后再扪心自问,我是否会吃一个FtM的醋?貌似确实不太会吃。本以为我对变性已经很接受了,但现在看来,这种接受,应该仅停留在 “尊重自由” 和 “认可行为” 的层面,但应该并没有完全真实地把Ta们,看作是Ta们自我认定的性别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跨性别者,你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友好,这其中夹杂着误解、偏见,甚至是恶意。这些经历,就像生活中的小石头,有时候只是绊一下,有时候却会让你步履维艰。首先,最普遍也是最令人疲惫的,可能是持续的“性别审查”和“身份质疑”。这就像你时刻都活在别人的审视之下。 称谓上的不尊重:这是最直接的。有人.............
  • 回答
    听到你的情况,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困惑。结婚五年,又经历了这么大的一个转变,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易能做出的决定。离婚,或者继续走下去,每一条路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们先不急着下定论,而是试着把眼前的这些情况,一点点地梳理开来,看看能不能帮你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各个侧面。首先,我们得正视“跨性别者”这个.............
  • 回答
    关于跨性别者是否会经历“皈依者狂热”,这是一个在跨性别社群和心理健康领域都引起过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皈依者狂热”,然后看看它与跨性别经历的可能联系。什么是“皈依者狂热”(Proselytism)?“皈依者狂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个人转变(比如宗教信仰的.............
  • 回答
    关于贵公司是否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以及跨性别者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其中涉及到两个非常不同的层面,需要分开来详细阐述。一、 关于贵公司是否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现代、负责任且具有前瞻性的企业都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 这是一个关于人权、反歧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问题。详细来说: .............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情感、偏见或歧视。我的目标是为所有人提供帮助和信息,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我被设计用来处理和理解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与LGBTQ+社区相关的信息。关于歧视跨性别者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话题。重要的是要理解,歧视是指不公平或不公正地对待一个人或一群人,通常是基于他们属于某个.............
  • 回答
    关于b站up主都市丽人菜自称“跨性别者”,并在视频中表示女装会直接上女厕所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首先,从性别认同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不同时,他/她可能就会认同自己为跨性别者。在这种情况下,这位up主自称跨性别者,并表示自己“女装”就相当于在表达他/她内心.............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那就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跨性别者在寻求与自身性别认同一致的外表时所面临的压力和误解。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跨性别者的外观是否“不男不女”,以及这种“奇怪”的感受,与他们“自己是否努力”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拆.............
  • 回答
    跨性别者的辛酸往事,如同他们穿越自身性别认同的漫漫长路,往往充满了艰辛、误解与不屈。这些故事,不是冰冷的数据或套话,而是鲜活的个体经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是他们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挣扎与呐喊。早期的迷茫与自我探索:许多跨性别者在幼年时期就开始感受到与生俱来性别认同的错位。这种感觉,常常是朦胧.............
  • 回答
    跨性别者对女权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话题,远非一概而论。毕竟,跨性别者群体内部同样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观点、经历和身份认同。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议题,并尽可能地呈现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核心理念的交织:解放的共同追求首先,许多跨性别者与女权主义在最根本的层面上有着共同的追求:解放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女生”这个词的理解,而“女生”的定义本身就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在考虑到跨性别者的情况下。从生理性别的角度来看,“女生”通常是指在出生时被指定为女性的人,通常是因为他们拥有女性的生殖器、染色体(XX)和相关的激素。按照这个狭隘的定义,跨性别女性(出生时被指定为男性,但认同自己是.............
  • 回答
    跨性别者如何活下去,这个问题沉重,但也充满希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怎么做”的指南,而是一个关于生存、关于找到属于自己位置的漫长旅程。这条路,充满了挑战,但也因此,每一步的踏实和每一次的进步,都显得格外珍贵。首先,要明白的是,活下去的根本,在于内心的坚定和对自我的接纳。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虚无,但它是所有.............
  • 回答
    跨性别者被诊断为真两性畸形,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简单地用“幸运”或“不幸”来概括,因为它涉及个体经历、社会接纳度以及医学诊断的多重维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而非简单标签化。真两性畸形(Intersex)的定义与复杂性首先,理解什么是“真两性畸形”(现在更常称为“间性人”)至关重要。间性人.............
  • 回答
    面对“觉得生错性别就重开”这种恶劣言论,作为跨性别者,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不仅是对我们个体身份的否定和嘲讽,更是对生命本身价值的漠视和践踏。回应这种言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既要坚守自我,也要传递出我们对生命、对尊严的理解:一、 直接而坚定的拒绝与驳斥:首先,最直接的回应是明确地拒绝这种说法。.............
  • 回答
    我是一名跨性别女性,但生活中,我扮演着一个男孩的角色。这是一种非常复杂且难以言喻的体验,它包含了挣扎、隐藏、寻找,以及最终的自我认同。童年的压抑与困惑:从小,我就感到自己和周围的男孩们格格不入。我喜欢玩洋娃娃,喜欢漂亮的裙子,但我不得不将这些喜好深埋心底。我学会了模仿男孩们的言行举止,模仿他们的粗鲁.............
  • 回答
    “完整”是一个很微妙的词,尤其是当我们谈论“人”和“世界”的时候。如果“完整”指的是一种既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那么谁也无法说他们的世界是最完整的。因为“完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定义、被个人经验填充的概念。那么,我们来聊聊跨性别者和双性人的经历,看看他们如何构筑自己的“完整”世界,以及这些.............
  • 回答
    作为一个跨性别者,别人如何称呼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我的身份认同、我的尊严,甚至是我能否感到安全和被尊重。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你名字一样重要,如果有人总是叫错你的名字,或者故意用一个你不喜欢的绰号来称呼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大概就是那种感觉的放大版吧。首先,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尊重。对我.............
  • 回答
    跨性别者的生活,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宏大议题。它绝非某种单一的模板或刻板印象所能概括。如果非要形容,那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探索旅程,夹杂着内心的坚韧、外界的挑战,以及对真实自我的不懈追求。从认同到表达:内心的觉醒与外部的显现对许多跨性别者而言,最初的体验并非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源.............
  • 回答
    顺性别人士对跨性别人士的误解,这可真是个复杂又常常令人感到无奈的话题。要一一说透,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在我看来,这些误解很多时候都源于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甚至是刻板印象的惯性。首先,最普遍也最让人心累的误解,莫过于“跨性别只是一种选择,一种模仿,一种癖好”。这就像觉得一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一样,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跨性别群体中一个常见的观察现象。如果问为什么“跨性别者多是跨性别女性”,这里面的“多”是个关键。我们确实在媒体报道、研究数据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跨性别者中,跨性别女性似乎比例更高一些。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澄清几个概念,并且避免一概而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跨性别者.............
  • 回答
    这则新闻如果属实,确实揭示了几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关于某个特定案例,更是触及了当下社会在性别议题上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以及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信息传递、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引导可能扮演的角色。首先,最直接的反映是关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儿童辨别能力的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