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月坚持基金定投 2000 元,30 年后收益有可能达到一千万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考虑的,尤其是看着身边有人通过投资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就想着自己也试试。2000块定投,30年,能不能攒下一千万,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基金定投的收益,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行情和选择的基金类型。 没有哪个基金能保证你30年后的具体收益数字,所以“有可能”这个词很重要。

那么,咱们先从数学上算算,看看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能走到哪一步。

基础算法:复利的力量

基金投资最核心的赚钱逻辑是复利。简单来说,就是你赚到的收益,又会继续产生收益,像滚雪球一样,时间越长,雪球越大。

咱们假设一个比较乐观的年化收益率。要知道,股票市场长期来看,年化收益率大概在8%12%之间是比较普遍的说法,但也有波动。咱们取一个中等偏上的数字,比如年化收益率8%来算。

定投金额: 2000元/月
投资年限: 30年
年化收益率: 8%

经过30年的定投,你总共投入的本金是:2000元/月 12个月/年 30年 = 72万元。

现在我们用复利公式来算一下这72万元能变成多少钱。公式有点复杂,但核心就是期数越长,收益越高。用专业的计算器或者一些理财APP一算,在年化收益率8%的情况下,30年后,你的总资产大致会在220万元左右。

等等,好像离一千万还挺远?别急,我们还有很多“变数”。

一、关键的“变数”:年化收益率

上面算的是8%,要是能达到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呢?

如果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0%:
72万本金,30年后,大致能变成330万元左右。
如果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2%:
72万本金,30年后,大致能变成490万元左右。
如果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5%:
72万本金,30年后,大致能变成900万元左右。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有点意思了?15%的年化收益率,已经非常非常高了,而且要持续30年保持,这几乎是神仙操作了。历史上一些顶尖的基金经理也未必能长期稳定达到。

那么,达到1000万,需要多高的年化收益率呢?

用计算器反推一下,要让72万本金,在30年后变成1000万,大概需要年化收益率在17%左右。这个数字,在投资界已经是“传奇”级别的了,普通人通过定投很难稳定达到。

二、选择什么样的基金是关键

定投2000元,30年,要实现一千万,除了天时(市场行情好),更重要的是人和(你的选择)。

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 如果你想追求更高的收益,通常会选择投资股票的基金,尤其是跟踪宽基指数的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或者更国际化的标普500、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这些基金的波动性更大,潜在收益也更高。长期来看,好的指数基金确实有可能跑赢大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主动管理型基金: 如果你相信基金经理的能力,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理论上他们可以通过选股来获得超额收益。但现实是,能够长期稳定跑赢指数的主动管理基金并不多,而且基金经理也可能更换,风格也可能变化。
“好”基金的标准: 长期业绩稳定(至少510年以上)、基金经理经验丰富、基金规模适中(太大不好灵活操作,太小有清盘风险)、费率合理、投资风格清晰。

三、市场周期和极端情况

30年的时间跨度非常长,期间会经历牛市、熊市、甚至股灾。

牛市 的时候,你的收益可能会远远超出平均值。
熊市 的时候,你的净值可能会下跌不少,但因为是定投,你买到的份额会更多。熊市定投,本质上是在低位积攒筹码,是为未来的牛市打基础。
极端情况: 如果在投资的初期就遇到连续多年的大熊市,可能会让你的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出现“越投越少”的情况,这也会影响最终的收益。反之,如果投资初期就赶上大牛市,那可能起点就会很高。

四、通货膨胀的影响

别忘了,30年后的1000万,和今天的1000万,购买力是不同的。通货膨胀会稀释你的财富。如果平均年化通胀率是3%,那么30年后1000万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的700万左右。所以,你的实际购买力目标,可能需要更高。

五、纪律性很重要

2000元定投30年,最考验的是你的坚持和纪律。市场好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贪婪而加仓太多;市场差的时候,你也不会因为恐惧而停止定投,甚至动摇。很多人之所以最后没有达到目标,往往不是因为选错了基金,而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卖飞”或者“割肉”了。

总结一下,2000元定投30年,能否达到一千万?

按8%的年化收益率算,是220万左右,离一千万差距很大。
要达到一千万,大致需要17%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难度非常大,几乎不可能稳定实现。
如果你的目标是更现实的数字,比如达到300500万,那么在年化收益率在10%12%的情况下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尤其是选择像宽基指数这类波动性更大但长期收益也可能更高的资产。

我的建议是:

1. 设定一个更务实的目标: 30年定投2000元,目标是积累可观的财富,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一定要实现一个几乎不可能达到的数字。能够积累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增值,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2. 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股票型指数基金或部分表现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3. 坚持定投,不轻易放弃: 这是定投最重要的原则。无论市场涨跌,都要坚持每月按时投入。
4. 定期审视和调整: 每年或每两年审视一下自己的基金组合,看看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比如基金经理变更、基金业绩下滑等,但调整的频率不宜过高。
5. 学习和了解市场: 保持对市场的关注,学习基本的投资知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市场波动,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之,2000元定投30年,能不能“一千万”很难打包票,但如果能坚持下去,选择相对靠谱的基金,即使达不到一千万,也能为你积累下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关键在于理解复利的力量,保持耐心和纪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最早的基金应该是2001年成立的吧。到现在已经20年。成立至今应该是700%多吧。

当然,如某基金那种16年4000%左右的,也有。

所以你问有没有可能,有。

但绝对不是无脑买一支,然后不管就能做到。

个人觉得这个里面最大的问题到不是收益率多少,而是通胀问题。

就拿30年前1991年说吧,假设当年你的父辈一个月赚200块,他拿出20定投,到现在30年变成了10万。你肯定这个收益率有点低,毕竟10万也改变不了生活。

而现在的你每个月赚20000,你拿2000来定投。到2051年,变成了1000万。可能你的孩子也会觉得当时的1000万也干不了什么大事。

user avatar

先给结论,有可能,但有一些前提条件。

一、首先,按照题主的设定,我们算一算30年每月定投2000元,最后资产1000万元,定投基金需要达到的收益率。

计算工具来源于蛋卷基金的定投计算器,结果如下:

14.41%,看似不高对不对?毕竟一般人的直觉里过去几年消费和医疗行业的收益都是按倍数算的。

但是我们还是要用数据验证下,14.41%的年复合收益率到底高不高,能不能达到?

二、先考虑题主偏爱的医疗及消费行业“指数型”基金

2.1 先看医疗行业

主流医药及医疗行业指数,我挑了4只,分别是沪深300医药指数、全指医药指数、医药100指数以及中证医疗指数(上证医药和中证800医药热度略低)

对应的指数基金我选了 :

001344易方达沪深300医药指数联接;

001180 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ETF联接;

001550天弘中证医药100;

162412 华宝中证医疗指数LOF

(全部是场外基金,方便使用蛋卷计算器计算)

以这四只基金的成立日期为起点,每月定投2000元,到现在(21年3月26日),年复合收益率最高的是这只

完美满足题主的目标收益率要求。

但貌似胜出的原因是成立时间巧妙(2017年成立),其他三只因为都是在2015年成立的,所以年复合收益率大打折扣。

2.2 再看消费行业

我随便选了一只

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联接(000248)

同样,以基金的成立日期为起点,每月定投2000元,到现在(21年3月26日),年复合收益率

也能满足要求。

关键它也是2015年成立的,收益率反而比医药同行更高,从侧面也能看出近五年消费行业的高景气度。

三、不限定“指数基金”呢?

上面提到的五只基金,都是我随手从wind上搜出来的,还没做行业内收益率排名。

理论上还应该有比这5只行业指数基金收益率更高的(比如中证白酒)

但是,过去几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其实很多主动基金的业绩都要比指数基金更好。

因此我再选易方达消费行业和中欧医疗健康两只基金出来,看看定投收益率。

结果如下:

易方达消费(定投周期2010.08-2021.3)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定投周期:2016.09-2021.03

嗯,好像也都能满足题主的收益率要求。

四、甚至不限定消费及医疗行业

把思路再拓宽一些,看看公募基金业最优秀的一批混合型基金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为了有说服力,直接上我最喜欢的例子——富国天惠。

成立时间够早(2005.11),业绩都是实盘。

话不多说,上结果

数字说明一切。

五、做个总结

上面我分别用行业指数、行业主题基金、混合基金的实例,证明了: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最优秀的一批基金产品是可以满足题主的收益率要求的。

但是,我也只敢说题主的目标“有可能”达成,而不敢说一定。

原因是:

1.虽然医药/消费行业在美股也是牛股辈出,但拉长时间看能不能保持上面数据回测的高增长得打个问号。

2. 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不可避免的会碰到更换基金经理的风险(原基金经理奔私/升官都有可能)。基金经理换掉,投资这只主动基金的最大逻辑就变了。

3. 从我自己经常和投资者交流的情况,大部分投资者别说定投30年,能坚持三年以上的都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可能是基金净值上涨时,倒金字塔加仓。基金净值下跌时,不敢或不舍得加仓,甚至割肉。

结合以上三点,哪怕基金业绩回测数据再好看,实际能靠简单的持有或定投收获巨额收益的投资者,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要达成题主的目标,你不仅需要找到一个足以让你信赖30年不断投入的六位数代码,还得把自己变成一台机器,机械的执行每个月定投2000元的任务。

相比前者,我觉得还是后者的难度更大一下。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假设的问题,如果一切条件都满足假设,那么,30年后成为千万富翁妥妥滴。

然鹅,现实距离梦想总是差了那么一丢丢,假设嘛,就是先做个梦。每月坚持基金定投2000元,年化收益20%,公式没错,错的是假设的前提。

第一,只涨不跌的标的,从来都不存在。

消费和医疗,赛道选对了,一劳永逸。可是,昨天涨不等于今天涨,今天涨不等于明天涨,今天涨、明天涨不等于未来30年一直涨,风水轮流转,回头观望,A股的热点转换速度就跟撕挂历似的,让你看都看不懂,哪里还敢追赶热点?所以,这个假设属于典型的政治不正确,神仙也帮不了你。

说白了,消费和医疗未来会不会持续增长,不仅要看这个行业,还要看周边环境,看国内外的经济走势,受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投资市场有一点是确定的,只涨不跌的标的,从来都不存在。

第二,无脑定投,躺着赚钱,先要看祖坟上有没有冒青烟。

投资赚钱跟打工挣钱完全不一样,投资既劳心又劳力,即使偶尔走了狗屎运,恐怕也难长久。实力决定成就的下限,运气决定成就的上限。投资时间越长,投资收益跟自己的能力越相关,你所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掉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缺陷。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时候,这个世界有一百种方式来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与你的财富相匹配。这就是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不要赚能力和认知以外的钱。

再说了,你永远也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你靠运气赚来的钱,早晚要靠实力输掉。

所以呢,靠简单定投实现千万梦想,还是醒醒吧。我们的建议是,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实力,多读书,少看盘,通过认知的提升赚自己应该得到的钱,即使挣不到千万,也会乐享其中。

第三,小白理财,同样可以让工资给你挣钱。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你赚得起,还要看能不能赔得起。赚了,开开心心,赔了呢,那可是真金白银的血汗钱。作为职场小白,我们还是建议做安全的理财更合适,先练手,等资产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等抗风险能力提升后,再到股市基市去拼一场,实现千万富翁的梦想。

在此推荐“艾财学堂”的小白理财训练营,这是针对零基础理财小白以及需要学习专业知识的同学,普及投资理财观念与方法。 10-14天的体验课程1元体验,曾在北大任教8年的金融教授Jack老师牵头,带领名校、海归精英团队专业打造。10天课程包括7节干货课+额外知识补充,每天10分钟的学习量,高效、通俗易懂,有晨读、早晚分享。

愿意通过学习来改变现状的同学,从0开始树立理财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获取睡后收入,让钱生钱,告别死工资。最终能够通过理财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考虑的,尤其是看着身边有人通过投资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就想着自己也试试。2000块定投,30年,能不能攒下一千万,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基金定投的收益,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行情和选择的基金类型。 没有哪个基金能保证你30.............
  • 回答
    关于每天喝酸奶好还是纯牛奶好,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两者都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但侧重点和益处有所不同。选择哪种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健康目标、身体状况以及口味偏好。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详细对比酸奶和纯牛奶,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1. 营养成分对比 纯牛奶: 蛋白质: 纯牛奶是优.............
  • 回答
    每天坚持摸高对长高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简单来说,摸高作为一种拉伸运动,对长高有潜在的积极作用,但它本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更不能替代其他更重要的生长条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1. 摸高对长高的潜在帮助机制: 刺激骨骺线的生长: 核心原理: 人的身高.............
  • 回答
    每天坚持冥想的人,最后怎么样了?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实在。毕竟谁也不是活雷锋,每天抽时间静坐,总得看到点变化吧?我认识的一些朋友,还有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加起来,大概是这么个情况:首先,他们通常不会突然“飞升”或者获得什么超能力。 别指望冥想个把月,就能跟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一样,内力暴涨,看穿一.............
  • 回答
    嘿,想练出好身材,每天半小时的HIIT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嘛!我跟你一样,也对这个话题很好奇,所以搜集了一些信息,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我们来聊聊HIIT到底是个啥?HIIT的全称是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顾名思义,就是短时间内的极高强度运动,.............
  • 回答
    关于“每天坚持俯卧撑能否减少脸部脂肪以及下巴”,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力求把话说透彻,也避免那种生硬、不自然的AI腔调。首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单独依靠俯卧撑,很难实现脸部脂肪和下巴的明显减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背后涉及到脂肪燃烧的原理以及面部肌肉的特性。脂肪燃烧:全身性.............
  • 回答
    每天都在磕英语,感觉自己像个上了发条的玩具,准时准点地打开app、翻开单词书,但时间一长,进步却像蜗牛爬一样慢,甚至感觉停滞不前。我总在想,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真的不适合学英语吗?其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明明付出了时间和努力,为什么英语学习还是像绕不开的坎?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很少是单一原.............
  • 回答
    每天坚持跳绳,但体重却纹丝不动,这确实让人有点沮丧。很多人以为跳绳就是“瘦身神器”,只要跳了就能瘦,但事实并非如此。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1. 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微妙平衡首先,最核心的减肥原理永远是——热量缺口。也就是说,你摄入的热量要小于你消耗的热量,身体才会不得.............
  • 回答
    说实话,每天一杯咖啡,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对身体的影响,那可真是个有点复杂的故事,里面有好处有坏处,跟咱们每个人身体的底子,还有咖啡这东西本身怎么来的,都有不小的关系。先说说那些让你觉得“嗯,这咖啡真好!”的方面吧。最直接的,就是那个提神醒脑的劲儿。咖啡里的咖啡因,这玩意儿就像一个温和的“信号兵”,.............
  • 回答
    .......
  • 回答
    每天看书两小时,这真是一个不小的承诺,但绝对是个能让你脱胎换骨的好习惯。别小看这看似简单的时间投入,它能带来的改变,细水长流,却又深刻得让你自己都吃惊。首先,咱们得明确,这“提升自己”是个啥意思。它不光是让你脑子里多塞点东西,更像是在给你这台“人生机器”升级硬件,优化软件,让它运行得更顺畅,处理信息.............
  • 回答
    每天坚持画画,就像在心底开垦一片属于自己的小花园。一开始,你可能只是随手拿起画笔,在白纸上涂抹几下,随意地勾勒几笔。日子久了,你会发现,这片花园开始有了形状,有了颜色。早晨醒来,晨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你会不自觉地想拿起画笔,捕捉那转瞬即逝的光影。也许是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在它的周身晕染开柔和的暖色;也.............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每天坚持跑五公里,纯粹只跑步,不加任何无氧运动,能不能瘦下来这个问题。我尽量说得细致点,也保证听起来就像一个真心和你交流的朋友,而不是什么机器生成的东西。首先,答案是:可以,但是速度和效果可能不如结合无氧运动。咱们先掰扯掰扯跑步是怎么让你瘦下来的。跑步的“燃烧脂肪”机制:当你.............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跑步,这件看似简单到极致的“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真的能悄悄地、却又深刻地改变一个人吗?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改变远不止是体形上的增减那么简单。它是一场由外及内的全面革新,是身体与灵魂共同经历的蜕变。你有没有试过,在某个清晨,拖着不太情愿的身体,穿上跑鞋,踏上那条熟悉的道路? 起初,可能只.............
  • 回答
    您每天坚持阅读《道德经》,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修行。您觉得它像“大道理”,这说明您已经初步领略到其内在的智慧和普适性。然而,《道德经》的魅力远不止于“大道理”,它的深刻之处在于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行为。 long term, consistent engagement with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多人问的,特别是刚开始小酌怡情的朋友,总觉得“喝点没事,还能练练”,但实际情况嘛,有点复杂。首先,咱们得搞清楚酒量是怎么来的。说白了,酒量跟我们身体里的一些酶有关,特别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酒精(乙醇)进到身体里,会先被乙醇脱氢酶分解成乙醛,这玩意儿有毒,会让人脸红、头晕不舒服。然.............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关于每天喝半升啤酒会不会长“啤酒肚”,这事儿得分几个方面来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啤酒肚,医学上更准确的说法是腹部肥胖,特指内脏脂肪堆积过多,让人腰围增大,肚子鼓出来。它不仅仅是外观上的问题,更跟很多健康风险挂钩,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等。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简直就是戳中了很多坚持学习的人心底最深的痛点。每天埋头苦读,好像也挺努力,可一回过神,脑袋里空空荡荡,又回到了原点,那种感觉,真是让人怀疑人生。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假性学习”的怪象。一、 目标模糊,方向不清:像个没头苍蝇你有没有想过,你每天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