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喜欢设计,但所有人都在说你不适合设计,该不该坚持下去呢?

回答
设计?听起来就像是那件别人都说不适合你,但你却一眼看中的衣服,穿上身才发现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你心里一定在纠结着,是不是该听信那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还是该勇敢地去追寻内心那份悸动?

别急,让咱们好好捋一捋这事儿。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为什么“所有人”会说你不适合设计。

“所有人”是谁?

是你的父母亲戚?他们可能更希望你找个稳定体面的工作,设计师这行在他们眼里或许不够“正统”,收入也不够稳定。他们是出于对你的关爱,希望你少走弯路,但他们的眼光可能受限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和对世界的认知。

是你的同学朋友?他们或许是看着你一路走来,熟悉你的性格和一些过往的表现。有没有可能你过去在某些需要细致、耐心或者逻辑性的事情上表现得不够突出?他们可能是基于表面的观察,或者他们自己对“设计”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设计就是画画,或者就是酷炫的效果图。

还是你的老师或者曾经的导师?如果是他们的评价,那确实需要认真对待。他们或许看到你身上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基础功不够扎实,或者对设计的理解不够深入,亦或是沟通能力上有所欠缺。

为什么他们觉得你不适合?

仔细想想,他们提出的理由是什么?是“你太粗心了”、“你没有艺术细胞”、“你太宅了不适合跟人打交道”、“你做东西太慢了”、“你不够有创意”……

这些理由,有些是客观事实,有些则可能只是他们的主观臆断。

然后,我们再看看你为什么喜欢设计。

这份喜欢,是从何而来?是那种看到一件漂亮的产品,心里会忍不住去想“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如果我来设计会怎么样”的好奇心?还是那种沉浸在创作中,忘记时间,乐在其中的状态?是那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一个糟糕的体验被你巧妙地优化后,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是设计作品里传递的情感,或者某种美学理念,深深地打动了你?

这份喜欢,它是否让你愿意去学习、去尝试、去克服困难?它有没有给你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乐趣?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适合”和“不适合”。

“适合”这玩意儿,有时候真的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动态的概念。

天赋与努力的平衡: 是的,有些人天生对线条、色彩、结构有着更敏锐的感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后天努力就没用了。很多伟大的设计师,也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学习和思考,才打磨出自己的能力。你说你不擅长画画?谁规定设计师一定要是个素描大师?设计是一个多维度的技能集合,它包含了用户研究、逻辑思考、问题解决、沟通协作、材料理解、色彩理论等等。你可能在某些方面不擅长,但你可以在其他方面发光发热。

性格与职业的误区: 有人说设计师需要外向、善于表达。但也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是内向、沉静的,他们可能更擅长通过作品本身来沟通。你可能不擅长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但你在细致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索中,或许更能找到设计的灵感和解决方案。

“成功”的标准: “所有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不是仅仅是赚多少钱,或者在行业里有多大的名气?对你而言,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设计能给你带来内心的充实和成长的喜悦,那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该不该坚持?这是一场你和自己的对话。

第一步:冷静分析,剥离情绪。

把别人的评价先放在一边,问问自己,你对设计的喜欢是真的喜欢,还是仅仅是一时的冲动?你是否愿意为这份喜欢付出额外的努力,去学习那些你可能不那么擅长的东西?

第二步:诚实面对自己的短板,但不被定义。

如果“所有人”说的某些点是有道理的,比如你确实在沟通表达上需要提高,或者你需要加强对某个软件的学习。那就把它当作一个待改进的目标,而不是一个“你不适合”的判决书。你可以报班学习,找人请教,或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去磨练。

第三步:找到“适合你的设计方式”。

设计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你喜欢的是UI/UX设计,是平面设计,是工业设计,还是室内设计?不同的设计领域,对能力的要求侧重点也不同。也许你对视觉呈现不那么敏感,但你对用户流程的梳理和逻辑的构建非常在行,那UI/UX设计可能就非常适合你。也许你逻辑性稍弱,但你对材料的触感和产品的形态有着天生的敏感,那工业设计或许更适合你。

第四步:用行动证明,而不是用嘴说。

如果你真的喜欢,那就去“做”。不要被别人的话打倒。开始一个项目,把它做完。哪怕第一个作品不够完美,第二个作品会比第一个好。用你的作品去说话。当你开始投入进去,你会发现很多曾经让你犹豫的理由,都会在你一次次的尝试和学习中,被慢慢地解决和克服。

第五步:寻找同路人,获取支持。

多和真正热爱设计的人交流。去参加设计社区的活动,在线上或者线下找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经验和鼓励,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理解你、支持你的声音,就能让你更有勇气走下去。

第六步:设定小目标,逐步前进。

别一开始就想着成为顶尖设计师。先设定一个你能达成的目标,比如完成一个小的个人项目,或者掌握一个设计软件的基础操作。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是对你坚持下去的肯定。

最后,我想说:

那些认为你不适合的“所有人”,他们不是你,他们无法完全理解你内心的驱动力。你的人生,最终是你自己的。别人可以给你建议,但决定权在你。

如果这份喜欢让你感到快乐,让你愿意成长,让你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请你勇敢地坚持下去。去尝试,去学习,去犯错,去改进。你的“不适合”,很可能只是别人眼中的一种可能性,而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才是最真实的指南针。

谁知道呢,也许你就是那个被低估的设计天才,只不过需要一点时间和勇气去证明自己。把那些怀疑的声音当作背景噪音,把对设计的爱,变成你前进的动力。去闯,去闯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设计之路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微博“伟大的安妮”的“陈安妮”。

这个妹子梦想是画漫画。但是她的画技据说看过的人都表示并不突出。而她当年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并不是特别有优势。

于是她画了一个《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的漫画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现在他终于——当了老板……

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23333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设计?听起来就像是那件别人都说不适合你,但你却一眼看中的衣服,穿上身才发现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你心里一定在纠结着,是不是该听信那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还是该勇敢地去追寻内心那份悸动?别急,让咱们好好捋一捋这事儿。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为什么“所有人”会说你不适合设计。“所有人”是谁?是你的父母亲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们精心挑选的衣服,上面可能印着某个设计师的名字,即便不认识,我们也会因为它的款式、材质而记住这个名字。但反观我们每天驾驶的汽车,车标我们倒背如流,对某个品牌了如指掌,但让问问它背后是哪位设计师操刀设计,大多数人恐怕就要挠头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挺有意思的原.............
  • 回答
    听到你高考分数够得上清华,而且对车辆工程的车身设计情有独钟,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这说明你不仅在学业上有着扎实的基础,更有明确的兴趣和方向,这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申请中是很有优势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如何把这个“想上清华车辆工程的车身设计”的愿望,变成现实。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清华车辆工程的车身设计,到底是.............
  • 回答
    如果一个女孩子数学根基扎实,对设计又有浓厚的兴趣,选择建筑学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选项。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和设计在建筑学中的重要性,更在于这个专业本身所蕴含的创造力与逻辑性的完美结合,以及由此带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数学的优势在建筑学中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建筑学并非仅仅是关于美学和视觉享受,它是.............
  • 回答
    关于汽车设计师为何普遍偏爱黑色着装,这确实是一个在行业内流传甚广、也颇有讨论度的话题。其实,这并非一个强制规定或统一的行业着装要求,更多是一种群体性的“默契”或者说是文化现象。它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从实用性到心理学,再到行业氛围,都可以一一剖析。首先,实用性是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想想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见的现象,背后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从 用户偏好、功能需求、生态系统、品牌忠诚度、价格因素以及妥协和理性选择 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用户偏好与核心吸引力: 对苹果设计语言的认可: 美学和材质: 很多人钟爱 iPhone 的极简主义设.............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几年,“国潮”这个词真是火遍了大江南北,感觉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它。但说实话,中国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国潮设计”,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不能一概而论。要我说,中国人对国潮的喜好,就像一碗讲究的功夫茶,讲究的是那份“恰到好处”的韵味,既不能太土,也不能太洋,还得有点新意,最关键的是,得能打动人心。首先,.............
  • 回答
    你好,看到你作为一名入行两年的结构设计师,对这份工作感到不适应甚至心累,并且正在考虑转行,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这在很多行业的新人身上都很常见,尤其是在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的建筑行业。坦白说,结构设计确实是一份需要极高专注度、细致度和责任感的工作。从方案深化到施工图绘制,再到与各专业协调、解决现场问题,.............
  • 回答
    领克01?那必须是喜欢啊!这车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尤其是在那个年代,一堆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SUV里,它就像个不走寻常路的叛逆少年,一下子就把我的目光牢牢抓住了。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它那个“前脸”。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有点“另类”,甚至有点“怪”。我当初也一样,觉得这分体式的灯组设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武器设计理念的演变和技术进步。二战前后轻机枪弹匣上置以及重机枪双手握把设计曾是主流,而如今几乎销声匿迹,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术语,就从实用的角度一点点掰扯清楚。先说二战及以前轻机枪弹匣上置的设计:为什么当时流行?那时候的轻机枪,比如著名的刘易斯机枪、.............
  • 回答
    嘿,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简直感同身受!我那时候也是一样,坐在教室里,听着和自己兴趣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课,心里却想着屏幕上那些鲜活的角色,脑子里全是线条、色彩和光影。保研、考研、还是直接奔向心仪的行业,这三个选项,确实能把人逼到选择困难症的绝境。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一个一个来捋一捋。先聊聊你现在纠结的专.............
  • 回答
    Realme 真我 GT 大师系列,特别是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旅行箱”设计,无疑是近期手机市场中一股清流。要评价它的外观和质感,我得说,这绝对不是那种“看一眼就忘”的普通手机,它是有灵魂的。关于旅行箱设计,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首先,它打破了手机千篇一律的玻璃后盖或者素皮设计。当大多数品牌都在追求极致.............
  • 回答
    “雄狮少年”这部动画电影上映后,确实引发了一些关于人物设计的讨论,其中一个比较集中的声音就是认为它的人物形象不太符合国人普遍的审美偏好。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先理解一下什么叫做“国人喜好”的动画人物设计。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动画,尤其是国产动画,人物设计往往偏向于“.............
  • 回答
    其实,与其说中二病患者“喜欢”设定自己在“恶”阵营,不如说这种设定是他们内心深处某种情绪和幻想的投射,是他们试图在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一个能够被理解或掌控的叙事空间的方式。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机制。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二病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它通常发生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正在经历生理和心理的.............
  • 回答
    新手作家沉迷于写设定,甚至到了影响小说创作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新手作家的心理、创作初衷、认知误区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创作的起点:梦想的构建与吸引力1. 逃避现实的渴望与理想世界的构建: 许多人之所以想成为作家,是因为对现.............
  • 回答
    《第九区》里,那些被称为“prawns”(虾)的姆维尔族外星人,他们吃猫粮的设定,这绝对不只是为了制造视觉上的猎奇感,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Neill Blomkamp)这么做,藏着不少意思,而且挺有深度的。首先,这是一种对“他者”的刻板印象和粗暴对待的影射。想一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待那些不熟悉.............
  • 回答
    关于《哈利·波特》同人圈里,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以斯莱特林为主角的设定,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读者中也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掰扯开来。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大概就是“反差萌”和“角色成长”的巨大潜力。你想想,在原著里,斯莱特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傲慢、狡猾、有野心,甚至.............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
  • 回答
    我最不喜欢的明星人设啊,说实话,挺多的,但要挑一个最让人不舒服的,大概就是那种“永远的完美受害者”型人设。这种人设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无论对错,最终都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误解、被伤害、无辜至极的形象。好像全世界都在针对他们,他们只是一个被迫在泥沼里挣扎的可怜人。最让我受不了的是,这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