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年卢武铉被弹劾的前因后果是怎么一回事?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被弹劾的前因后果。这是一个复杂而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涉及到韩国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司法独立、媒体影响力以及民众情绪等多个层面。

前因:卢武铉总统的政治背景与改革议程

卢武铉是一位以非主流身份崛起、充满改革精神的总统。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学成为人权律师,以敢于挑战传统权势、追求公平正义的形象深得民心,尤其受到年轻一代和进步派的支持。

他当选总统后,提出了包括反腐败、改革财阀、推动和平统一、加强与美国以外国家的外交等一系列大胆的改革议程。这些改革触及了韩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因此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与保守派的矛盾: 卢武铉政府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其对财阀的制约和对保守媒体的批评,激怒了韩国的保守派势力,包括主要在野党(当时是新千年民主党的部分保守派和主要反对党大国家党)、部分财阀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媒体。
媒体关系紧张: 卢武铉政府与韩国几大主要媒体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总统认为这些媒体在报道中存在偏颇,甚至有政治意图地攻击政府。他公开批评媒体,也导致媒体对他的报道更加负面。
政治平衡与支持基础: 尽管卢武铉在进步派中享有高支持率,但在全国范围内的民意基础相对脆弱,尤其是在传统保守地区。他的许多改革措施在国会也难以获得稳定支持。

导火索:国会关于总统发言的争论与宪法争议

真正触发弹劾程序的直接导火索,是卢武铉总统在2003年12月国会就总统选举相关问题发表的一系列言论。当时正值他上任一年,支持率有所下滑,而即将举行国会选举。

“大国家党违背承诺”的指控: 卢武铉总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指责主要反对党大国家党在国会选举前未能遵守承诺,包括未能支持部分政府改革法案等。他还暗示大国家党存在不正当的政治资金问题。
关于党派投票的言论: 在随后的12月11日,卢武铉总统在与媒体的交流中,针对即将在国会表决的《开放国民党法》(一项旨在方便新政党成立的法律,对卢武铉支持者成立的“开放国民党”有利)发表了评论。他公开表示,如果国会未能通过这项法律,他“希望开放国民党能够胜选”。这番言论被反对党解读为“指示国民投票给特定政党”,即滥用总统职权干预党派政治,违反了韩国宪法关于总统中立的原则。
宪法解释的争议: 韩国宪法规定总统应保持政治中立,不应参与党派政治。反对党认为,总统的言论已经越过了界限,对国会进行了政治干预。而总统府则辩称,总统是在表达对改革的支持,并且是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政治评论,并不构成干预党派政治。

弹劾程序启动:国会的投票与宪法法院的裁决

大国家党与新千年民主党保守派联手推动弹劾: 基于上述总统言论,大国家党联合新千年民主党中的保守派力量,迅速在国会提出了对卢武铉总统的弹劾动议。他们认为总统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宪法和法律,损害了国家元首的尊严和政治中立性。
2004年3月12日:国会通过弹劾案: 在激烈的辩论和党派斗争后,国会以压倒性多数(193票赞成,2票反对,4票弃权,其他议员缺席)通过了弹劾总统的议案。
总统权力被暂停,总理代行总统职务: 根据韩国宪法,一旦弹劾案在国会通过,总统将被立即暂停职权,由国务总理代行总统职务。当时的总理是高建。
全国范围内的抗议与支持: 弹劾案在国会通过后,韩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卢武铉的支持者们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国会的弹劾决定,认为这是保守势力对改革的报复。他们认为弹劾理由牵强,是政治迫害。而反对派的支持者则认为弹劾是维护宪法和法治的必要之举。

宪法法院的审理与最终裁决

审理过程与关注焦点: 韩国宪法法院随即开始了对弹劾案的审理。审理的核心问题是:卢武铉总统的言论是否构成足以导致弹劾的、严重的、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宪法法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听证,并听取了总统府、国会、弹劾方和被弹劾方(卢武铉)的陈述。
2004年5月14日: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案: 经过两个月的审理,韩国宪法法院以8票赞成、1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驳回了国会提出的弹劾案。
法院的理由: 法院认为,虽然总统的言论存在不当之处,并且可能引起误解,但不足以构成宪法所规定的“弹劾理由”——即总统在任职期间违反宪法或法律的严重行为。法院特别指出,总统虽然在评论国会投票,但其行为没有超出总统在政治活动中可以发表意见的范畴,也没有实质性地干预了投票过程。

弹劾案的后果与影响

弹劾案被驳回后,卢武铉总统的职权得以恢复,他可以继续行使总统权力直至任期结束。然而,这次弹劾事件对韩国政治、社会以及卢武铉本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武铉的支持率飙升: 在弹劾被驳回后,许多韩国民众认为总统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尤其是那些原本对总统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选民,也因为弹劾案的戏剧性发展而转向支持总统。在事件发生后的民意调查中,卢武铉的支持率大幅攀升,甚至一度超过了70%。
“弹劾国会”的负面影响: 相反,提出弹劾的在野党因此次事件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价。在随后举行的国会选举中,卢武铉的支持者所在的“开放国民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获得了国会多数席位,而反对党则惨败。这次选举几乎被视为对弹劾案的公投,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对弹劾的不满。
政治极化加剧: 弹劾事件进一步加剧了韩国社会的政治极化。卢武铉的支持者更加坚定,而反对派则更加不满。这种分裂的政治格局对韩国后续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长期影响。
对司法独立与媒体角色的反思: 弹劾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司法独立和媒体角色的深刻讨论。虽然宪法法院最终做出了公正的裁决,但在审理过程中,公众对法院是否会受到政治压力存在担忧。同时,媒体在事件中的角色也受到广泛关注,一些人认为媒体的报道加剧了对总统的负面宣传,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媒体的监督是必要的。
卢武铉改革议程的推进与受阻: 弹劾事件后,卢武铉总统在短期内获得了民意支持的回报,为他推进改革议程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然而,根深蒂固的保守势力和利益集团的阻力依然存在,使得部分改革措施的推进面临困难。
对韩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卢武铉总统弹劾案成为韩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它展示了韩国民主制度的韧性,也暴露出其在政治斗争中存在的激烈和复杂性。这次事件也让韩国民众更加关注政治权力监督和宪法原则的维护。

总而言之,卢武铉总统被弹劾的事件,并非单一原因导致,而是多种政治因素交织的结果。其核心争议在于总统的言论是否构成严重的政治失当,最终在宪法法院的裁决下得以化解,但其留下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卢武铉弹劾案件本质还是2002年新千年民主党总统预选中卢武铉代表的N86运动圈势力、民主党内岭南派、湖南新主流势力(千正培、辛基南、郑东泳等人)等党内新主流势力与东桥洞系势力代表的保守倾向明显的党内旧主流势力互掐的延续,往大了说,也可以视作是新一代反建制势力与传统政客之间的战争。

从党内初选到弹劾案卢武铉与民主党旧主流派的关系就一步步走向对立的境地:

1.东桥洞系内定原金泳三钦点接班人李仁济接班金大中,而在党内预选中李仁济多次无底线攻击做为后起之秀的卢武铉,包括且不限于煽动忠清地域主义情绪以及疯狂使用“颜色论”言辞攻击卢武铉[1]及其妻子,当时主导民主党党权(也就是说对党内初选负有管理责任)的时任党代表韩和甲(东桥洞系)等党内旧主流要人对此坐视不管,根本不制止。

2.在卢武铉赢得党内初选之后,东桥洞势力等党内旧主流势力并没有将卢武铉视作民主党候选人,而是一再试图把卢武铉赶下台。

卢武铉在赢得党内初选后夸下海口在2002年6月的第三届地方选举中如果岭南圈民主党一个地方自治团体长都选不上就接受再信任投票,并且还跟金泳三会面试图挖角大国家党内的民主系势力,结果不仅没有成功挖角反而陷入了支持率停滞的局面。6.13地方选举新千年民主党因为民众的反金大中政权情绪与世界杯导致的低投票率惨败,但是6月底世界杯结束之后做为韩国队进入世界杯4强功臣的时任大韩足球协会会长郑梦准民调大幅度上升[2],逐渐把卢武铉挤到支持率排第三名的位置。之后8.8再补选民主党仅仅赢得15个改选席位中的2个来自湖南地区的选区,尤其是首尔与釜山的补选民主党的候选人甚至落后20%以上,这使得党内反卢情绪以及要求卢武铉辞退候选人的声音高涨。东桥洞系等党内旧主流势力也相中郑梦准,到10月4日的时候新千年民主党的37名议员组成“候选人单一化协议会”[3](其中17人干脆在11月4日退党),纷纷挺郑梦准、要求卢武铉辞退候选人资格、卢武铉与郑梦准实现单一化。虽然11月卢武铉通过民意调查的方式战胜郑梦准从而实现单一化,但是在2002年8月到11月期间以韩和甲代表的旧主流派对“卢武铉候选人辞职论”、“候选人更替论”袖手旁观甚至花式鼓励的做法更进一步恶化双方的关系。

3.卢武铉本身是靠着鼓吹清算地域主义以及政治改革[4]等口号当选,因此支持他的N86运动圈势力、党内岭南派以及湖南新主流势力试图尝试创建新执政党取代囿于地域主义与腐败的旧既得权势力形象的新千年民主党——实际上早在2002年8月28日的时候就以“卢爱会”、柳时敏等亲卢人士以及大国家党的金元雄议员为主轴成立了“改革国民政党推进委员会”(“改革国民”,以政党实体形式存在),当时这个政党实体就被很多人视作是卢武铉等人防止被党内旧主流挤出民主党而设计的避难所。

东桥洞系势力等党内旧主流集团对创立新党则表示反对,认为这是颠覆湖南势力的阴谋。在党内新旧主流集团就创立新党问题闹掰之后,2003年11月11日40名新千年民主党议员联合5名大国家党议员、2名“改革国民”议员联合组建新党“开放国民党”,而在同年9月份的时候卢武铉便退出新千年民主党并且在次年2月的时候表态支持开放国民党,外加卢武铉在大选中44亿韩元的花销全被卢武铉与开放国民党方面扔给新千年民主党埋单[5],导致新千年民主党方面非常愤怒。

4.直接导火索:卢武铉在“对北汇款案件”中的态度——卢武铉当选之前金大中政权以现代集团为中介对朝鲜非法汇款4.5亿美元以促成南北首脑会谈一事就已经开始升温,到2003年2月26日掌握国会多数的大国家党与自民联联手通过《对北汇款特别检察法案》,3月14日的国务会议(内阁会议)上,尽管大部分长官反对该提案但是卢武铉却以缓和执政党(新千年民主党)与在野党(大国家党、自由民主联合)的关系以及建立两党(新千年民主党、大国家党)之间的信赖关系对该法案予以接受。这一事件的结果就是做为金大中政权核心人士的朴智元、林东源、权鲁甲等人被抓捕,现代集团会长郑梦宪跳楼自杀。联系到亲卢势力与当时的湖南旧主流派水火不容的关系以及卢武铉曾经与郑周永积极对线的“前科”,很难不会让民主党里头那些对卢武铉有隔应的亲DJ(金大中)人士怀疑这是卢武铉“借刀杀人”的阴谋。也因为此,做为当时偏改革的湖南圈政治人士的赵瞬衡、秋美爱等人最终决定拒绝加入开放国民党。


至于大国家党为啥不爽卢武铉,理由也有一堆:

1.(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靠街头政治而非议会讲坛起家(有别于金泳三、金大中)的卢武铉跟有“激进左派”色彩的N86运动圈势力过从甚密[6],当选之后大肆对N86运动圈精英们论功行赏使得权力“世代交替”移转到他们手中[7],触及了有重度“赤色恐惧症”的大国家党的神经;

2.卢武铉的早年言论以及上台前后摆出来的比金大中更为激进的姿态让大国家党等保守既得权势力颇为不安,包括其承诺的财阀改革与执政初期表现的“亲工会”倾向[8]、对于“朝中东”等保守媒体的严厉抨击[9]以及其透露出对于新闻业的改革意向[10]、亲北反美[11]倾向等;

3.卢武铉阵营在2002年利用了没有实锤的“兵风”事件[12]对于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会昌的巨大负面影响成功当选[13],进一步恶化了保守阵营对卢武铉的观感。

4.卢武铉出身贫寒,学历低(保守媒体没少黑卢武铉“文化水平低”),生活在江南区的上流保守人士对他的这一背景也非常嫌恶,甚至有韩国媒体认为卢武铉的出身是韩国的既得利益者一直不爽他的主要原因。

自民联的态度实际上更有意思,虽然同样是反感卢武铉的保守政党但是一开始自民联对于把卢武铉搞下去可以说是毫无兴趣(所谓“进行弹劾没有名分”),造成自民联改变立场的原因是原大宇建设社长南相国自杀案件——南相国在此之前被曝行贿卢武铉的哥哥卢建平3000万韩元,此事被曝光之后卢武铉马上召开特别记者会说:“我不希望那些毕业于好学校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去乡下向别人磕头或花钱。”("좋은 학교 나오시고 크게 성공한 분들이 시골에 있는 사람에게 가서 머리 조아리고 돈 주고 하는 일이 없었으면 좋겠다."),随后南相国在汉城汉南大桥下跳楼自杀,原本反对弹劾的自由民主联合在党内多数派的压力下以自由投票的方式改变党论,弹劾案的表决得到了迅速的进展。

至于所谓的弹劾理由大可不必看,近乎于“莫须有”,例如说所谓导致弹劾论急剧升温所谓的“改宪阻止线争议[14]”与“支持开放国民党发言”[15],连韩国的中央选举委员会都说这压根就没有触犯所谓的“政治中立”义务。


当时的韩国民众根据KBS在弹劾案通过后进行的紧急性的民意调查显示,78.2%的国民反对弹劾总统,认为这是“政变”,只有27.3%的民众支持(当然同一调查中,62.5%的人认为总统应该就“支持开放国民党言论”道歉)。弹劾案通过后韩国各大城市举行反对弹劾的集会,汉城则率先出现“烛光集会”。

至于韩国老百姓反对弹劾理由很简单:

1.以当时接受媒体采访的来自TK地区(保守派老巢,应该是最反卢的地方)的某中年男子为例,他就说:“总统是国民选出的,不是国会议员圈选的! (弹劾总统好歹得)听听人民的意见再做吧? 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随心所欲,这太不像话了!”在当时的民间甚至有将国会弹劾与上世纪发生在韩国的军事政变相提并论,更何况弹劾案通过离当时那一届国会结束任期只有40多天。韩国民众当时除却对被视作传统政客巢穴的国会不信任之外,还对宪法裁决的政治性与整体倾向保守的宪法裁判所不信任,这也使得他们宁愿上街高呼“审判弹劾势力”与“弹劾无效”的口号上街。

2.野党说总统亲朋花式搞腐败,韩国民众觉得卢武铉身边人拿钱再多有你们野党这帮虫豸们多?投机倒把见风使舵不正之风你们国会内的野党政客做的多得多了,相比之下总统好歹还有些原则,你们还好意思找一堆可笑的理由攻击总统?

3.弹劾案对于刚经历了剧烈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结构性调整、经济比较疲软的韩国在经济民生层面带来不利影响,弹劾案后股价暴跌,汇率暴涨,连原本对卢政权经济政策不放心的金融界反而对弹劾政局导致的经济不稳定担忧,靠天吃饭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像对卢武铉不感冒的保守派与中间派选民都觉得国家、现行制度和政权的稳定是头等大事

在这种情况下卢武铉弹劾案最后不过就已经是必然的事情。


附:

1.三金对弹劾案的态度

金大中:

金大中早在2001年11月8日就辞去新千年民主党总裁职位,实际上放弃了对民主党的掌控,他对于东桥洞系的控制力也大幅度下降,次年5月6日因为两个儿子的丑闻金大中干脆退党,因此可以说,金大中对于2002年新千年民主党初选几乎就是不管不问。

2003年“对北汇款案件”爆发时,当年4月22日在青瓦台举行了卢武铉-金大中的夫妇共进午餐会晤,当时双方交换了想法等,还没有达到直接反目成仇的地步,之后卢武铉拒绝延长特检期限,因此双方没有太大的矛盾,但是两人较为融洽的关系对于缓解亲卢与东桥洞派的紧张关系基本可以说是无济于事。2004年3月12日,在卢武铉总统弹劾事件中,新千年民主党也加入其中,金大中表示“弹劾事态非常严重”,之后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这将成为韩国政治变化的契机”,同时表达了对新千年民主党的失望——金大中此时事实上已经站在开放国民党和卢武铉一边。在卢武铉被驳回弹劾后,他立即表示欢迎。

金泳三:

未直接表态,但是2002年那次会晤后对卢武铉挺多怨气

金钟泌:

反对弹劾。

不过在卢武铉时代,他本人对卢武铉的评价比较“复杂”,诸如:

虽然有些人担心卢武铉候选人的反美或理念上的极端性,但我并不认为会成为大问题。卢武铉总统没有具备自己的思想体系,甚至被指责为“危险”,而且也不是善于磨练理念的人物。一旦成为总统,就会明白不能用在野或在野党时期的口号政治来运营国家。


在青瓦台逗留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卢武铉总统有一种纯真的味道。该怎么说呢?可以说看到了站在顶峰的人独特的面貌。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自己的错误想法被发现,他立刻道歉说“是我错了”并一笑而过。卢武铉总统的5年对于国泰民安和国民统合的国政目标而言,引发了很多矛盾和争论。立国不稳,民心不稳。他虽然很有人情味,但在国家观上引起了不断的争议。

金钟泌对于卢武铉在任时候的样子曾经有“这就是相当于干脆任命大尉出任师长”[16]的严肃批评,但是该发言一方面批判了语言中留有年轻血气的卢武铉的言行,另一方面敦促卢武铉履行选举公约以及2004年时做为政界烫手山芋的行政首都迁移(世宗市)约定,除此之外,金钟泌对有人性美、天真面貌的卢武铉的好奇心和兴趣很大。 实际上2002年大选时,他还狙击李会昌和李仁济等人,保持中立,甚至有传闻称“金钟泌在暗地里支援卢武铉”。金钟泌对于卢武铉的批评主要是其喜欢逞书生意气,树敌过多,做事不够沉稳等方面。

2.烛光示威

烛光示威开始于2002年6月13日美军装甲车在京畿道扬州市撞死两名女生的事件。由于当时广大民众大多热衷于世界杯和总统竞选,因此该事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这时有一位因特网新闻记者提议组织抗议美军当局的烛光集会。2002年11月,为告慰被美军装甲车撞死的两位女中学生的在天之灵,市民在首尔光化门举行了烛光集会。实际上,烛光示威一开始仅带有追悼性质,但在美国单方面宣告事故责任人无罪以后,事情才迅速发展成为反美示威,到12月14日有30万人参与,示威者呈现出政治斗争的面貌,示威者一大诉求就是修改韩美行政协议,虽然未能成功但是烛光示威对以“进步”立人设的卢武铉当选有很大助推作用。因为烛光示威与80-90年代运动圈人士们发起的常带有非法与暴力性质、以大学生与下层民众为主体、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社会主义色彩的示威不同——它是以“市民”为主体、更多带有改良主义倾向的非暴力和平示威,同时其诞生也跟互联网在韩国的普及息息相关,因此自诞生之初就赢得了国民的普遍支持,甚至还促使有危机感的保守派不得不整起同时高举太极旗与星条旗的“太极旗示威”与之对抗。

之所以包括反对弹劾的示威都采用烛光集会这种形式,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烛光示威的组织方可以通过“烛光文化节”的形式绕过韩国国内禁止夜间集会与示威的条文,这也导致从反弹劾示威开始烛光示威从政治示威变成文化庆典,以至于到2004年韩国大约有400万人参与烛光示威——也就是从卢武铉被弹劾开始韩国多数抗议示威多以烛光示威形式进行。到后来的反美牛烛光示威中,烛光示威一改80年代民主化示威的严肃性与中心化特征,变成庆典氛围主导的示威、去中心化和没有“社会贤达”领导的大规模和平示威,并且这些特征也成功延续到了2016年促成朴槿惠下台的“烛光市民革命”中。

参考

  1. ^ 李仁济在2002年3月的电视讨论中指责说,卢武铉在1988年国会对政府提问和1989年现代重工业罢工现场“创造劳动者当家作主的世界”、“政府收购财阀总裁及其一族的股份分配给劳动者”,他的路线是“激进左派”路线。 李仁济第二天也称卢武铉的主张是“欧洲左派也无法想象的过激的主张”,称呼其为“左派政治家”
  2. ^ 郑梦准之后在2002年11月11日组建了“国民统合21”,并且被该党推戴为总统候选人。在与卢武铉单一化之前郑梦准试图与脱离大国家党创立韩国未来联合的朴槿惠单一化,未成功
  3. ^ 候选人单一化协议会(후보단일화협의회)的形成某种可以说是金大中为了扩大党势、政权交替、国政稳定盲目引进的产物,金大中在1992年大选失败后,在英国剑桥研究了保守右派的象征"玛格丽特对策",回国后成立了亚太和平财团(亚太财团),开始大量引进与现有的东桥洞派或民主党派非常不同的旧执政党政治家、军队将军、经济官员、企业家等,淡化了给自己添加的激进形象,开始扩大势力,再加上为了政权交替,与政治路线不同的金钟泌携手的DJP联合,在1997年第15届大选中获胜,之后以克服外汇危机需要稳定的国政运营为由,从大国家党中叛逃的18名议员(很多都是反李会昌的金泳三派政客)、与李仁济的国民新党合并等,不分青红皂白地聚集了旧执政党政治人士和官僚。由于长期军事独裁民主党系缺乏人才储备,往往只能从长期浸染在旧体制的人物中吸收专业人才,但是结果就是党内出现很多害怕一瞬失去权力而不择手段的投机分子与政治理念极其保守者。“候单协”中大国家党-文民政府出身者13人,5名经济界人士,8名专业人士,5名1997年前引进者,6名东桥洞派/旧民主系出身者。候单协会长金荣吉,副会长与实权人物则是经济界出身、能够调动大笔资金的金元吉,12.12未遂军事政变中不畏强暴的张泰玩、崔明宪、朴相熙等人也在“候单协”中——这三人为维持其比例议员(全国区议员)资格请求党领导层将其开除出党
  4. ^ 清算金权政治、“老板政治”、“家臣政治”,实现自下而上的民主主义,总而言之可以说是对做为韩国民主化过渡时期的“三金时代”负面政治资产的大清算,这跟反对地域主义一样也是亲卢派的重要理念之一
  5. ^ 新千年民主党要求卢武铉及开放国民党偿还44亿韩元的大选债务,但卢武铉几乎一直无视,开放国民党也没有对此采取任何行动,在弹劾诉讼被驳回后,新千年民主党仍固执地就该问题针锋相对。 再加上2005年新千年民主党被这44亿韩元所束缚,面临国库补助金被扣押的危机,因此新千年民主党主张更加强烈地偿还,但卢武铉和开放国民党最终都没有偿还44亿韩元
  6. ^ 卢武铉在担任律师的1981年,他担任釜山地区学生运动家相关的“釜林事件”的辩护律师,从此成为了精神运动圈。 当时35岁的他读了被分类为禁书的李泳禧的《转换时代的逻辑》等书籍,看世界的眼光发生了变化。 卢武铉在他的自传随笔《亲爱的,请帮帮我》中回忆说,自己年轻时读过李英姬的《越南战争》、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等书籍,虽然内心被社会主义所吸引,但由于自己学习过以相对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法律,所以经常会回到“这不是事实”。 这是主张他不是社会主义者。 他所说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即共产主义,还是西方式的社会民主主义,尚不清楚。卢武铉不顾自己在理念上与民主党主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属于党内最左派的一方是事实。 据总统选举10个月前的2002年2月发表的《中央日报》和韩国政党学会共同调查结果显示,当时的预备候选人卢武铉的理念指数为1.5,比他所属的民主党所属议员的平均值3.7更具有左派倾向。 与其他预备候选人中属于进步派的柳钟根为3.3,金槿泰为3.7,相比之下,卢武铉的理念倾向算是左倾(指数越少越左倾)。《朝鲜日报》以专家们的分析为基础,判断认为卢武铉的经济政策与其所属的民主党相比,更接近左派政党民主劳动党和参与连带,6·13地方选举惨败后,民主党议员李根镇发表声明批评道:“卢武铉党不是中立改革,而是激进左派党的时代错误。”新千年民主党顾问安东善也通过声明表示:“中产阶层和保守阶层对卢武铉候选人的激进左派理念的担忧非常严重。 卢候选人是第一个以激进左派理念接受国民审判的人,这不禁让人大吃一惊。”
  7. ^ 卢武铉政权上任后构成青瓦台幕僚团的37名一、二级秘书官,31人出自运动圈的NL(民族解放)派以及PD(民众民主)派
  8. ^ 卢武铉在国会议员时期曾主张“财阀解体”,国家出钱把财阀股份买下分给劳工,竞选时期也表示会继承金大中的财阀改革,禁止大财团经营与本业无关的事业,建立更有效率与透明的管理和财务制度,逐步削弱垄断财阀的经济地位与势力。卢武铉上台后一开始不断以对话与妥协的方式应对当时掀起的罢工潮,结果以2003年初斗山重工罢工为开端罢工潮流蔓延到文教、交通运输、银行、农业等多行业,光2003年第二季度全国性罢工就有13起,在政府大楼集会就有54起,也是因为罢工潮愈演愈烈以及经济界的压力导致才有2003年6月30日标志卢武铉对罢工态度发生转折性改变的所谓“先有国家,后有工会”发言
  9. ^ 卢武铉是2000年民间发起的“反《朝鲜日报》运动”的参与者,在竞选时期多次抨击“朝中东”,“朝中东”以及各路日本保守势力也抓住他早年鼓吹通过国家收买“朝中东”债券从而将其国有化的言论不放
  10. ^ 卢武铉上台后开放春秋馆,吸引更多媒体尤其是立场上非保守的网络媒体采访,同时创办《青瓦台简报》作为给记者与公众的信息渠道并且时不时刊载一些批评性言论,处处与以往垄断言论界话语权的“朝中东”叫板,到卢政权上台百日后卢武铉亲自表示“调整政府与新闻界的关系已经迈向议事日程”
  11. ^ 在韩美关系问题上,卢武铉一直想建立一种平等的,至少不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关系。因此,他在竞选时为迎合当时国内的反美浪潮而发表了许多过激的言论,发誓决不会为竞选而向美国“叩头”,“为照张相而去美国”,并对驻韩美军条约的“不平等性”提出种种质疑。大选胜利后,他也多次谈到美军撤军后的“自主国防”问题。卢武铉曾表示,我们“很难对美国多加指责,但韩国民众应该具有坚定的意志。经济困难要好过(因爆发战争)大家死亡”。这似乎是说美国想在朝鲜半岛挑起战争,对此,美国很快便有了反应,首先便调低了韩国的信用等级。美国信用评估机构穆迪斯公司在2003年2月11日突然将韩国信用等级连降两个等级。据悉,每降一个等级,政府和企业的海外借人负担一年就要增加5亿美元以上——这对韩国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企业外资的筹措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12. ^ 即给李会昌1997、2002年两次大选(尤其2002年大选)带来阴影的其两个儿子免兵役争议,因为主张存在有关兵役不正之风的录音带的前副士官金大业的存在外加三大电视台(KBS、MBC、SBS)9点新闻对此进行了大规模报道,因此很多公众认为此事实锤,2002年大选结束后“兵风”疑惑解除,李会昌两儿子免兵役被证明合规,主张李会昌两儿子犯下了非法逃避命令的事件的核心证人金大业因冒充调查官而被拘留并且事后被大法院判决诬告与损害名誉等罪,但是对大国家党支持者的伤害已经造成
  13. ^ 1997年李会昌担任执政党候选人时,以“兵风”为关键词的报道只报道了19件,而李会昌以在野党候选人挑战2002年大选时却报道了101件(考虑到KBS、MBC为公营媒体,不排除金大中政权为保证卢武铉当选使用公权力介入报道的可能性),对于报道金大业提出相关疑惑的主张的Ohmynews(知名的亲“民主进步阵营”的媒体)、周日时事等,大法院确定了赔偿1亿韩元的判决
  14. ^ 2004年2月18日,在联合记者会上卢武铉说:“如果连改宪阻止线都崩溃,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我真的无法告诉大家。”
  15. ^ 2004年2月24日卢武铉说:“期待国民在议会选举中以压倒性的优势支持开放国民党……如果总统能做好什么工作,开放国民党就能获得选票,我想尽一切合法做这些事。”
  16. ^ 此处应该是化用了朝鲜战争时期由于韩军大量启用原来在日军、伪满洲国军队中仅仅出任下级军官的人出任高级将领结果导致韩军在朝鲜战争中前期一败涂地的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被弹劾的前因后果。这是一个复杂而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涉及到韩国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司法独立、媒体影响力以及民众情绪等多个层面。前因:卢武铉总统的政治背景与改革议程卢武铉是一位以非主流身份崛起、充满改革精神的总统。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学成为人权律师,以敢于挑战传统权势.............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卢浮宫的事件,无疑是在艺术界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位黑人男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一件展品抱走,并声称这是在“拿回被偷走的东西”,这背后蕴含的议题非常复杂,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从行为本身来看,任何未经允许的拿走公物,尤其是在世界闻名的博物馆中,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卢浮宫作为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 B 站 UP 主“松鼠打不过仓鼠”为当年那个“重锤卢姥爷”的视频道歉这件事。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咱们网络舆论场的一些特点。首先得说,这个道歉本身是个挺重要的事件。为啥重要呢?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关键点:1. 承认错误,勇于担当现在这年头,互联网信息爆炸,每个人都可能.............
  • 回答
    说起穆里尼奥当年在切尔西的引援和清洗策略,德布劳内和卢卡库这两位球员的名字总是会被反复提及,并且伴随着大量的争议。要判断他当年卖掉这两人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我们需要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特定的背景下,细致地梳理当时的情况、穆里尼奥的考量以及后来的发展。先来说说德布劳内:穆里尼奥在2013年夏天第二次执教切.............
  • 回答
    “卢本伟牛逼”这个梗,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戏剧性、又饱含网民情绪的互联网文化史诗。要说它怎么来的,以及卢本伟当年究竟牛不牛,得从头好好掰扯掰扯。梗的起源:从电竞赛场到直播间卢本伟,你可能更熟悉他的ID是“White”或者“卢姥爷”。他最早闯出名堂,是在中国电竞早期。那时候,英雄联盟刚刚开始在中国推广,卢.............
  • 回答
    关于元代长城的位置,尤其是卢龙附近的长城,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许多人对“元代长城”的概念可能存在一些模糊之处,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历史脉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元代并没有大规模修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万里长城”那样的连续性、防御性城墙体系。 这与汉代、明代修建长城的目的和方.............
  • 回答
    卢克文被誉为“当代鲁迅”,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但也引人深思的标签。要评价他是否当之无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他的写作风格、思想深度、社会关怀,以及在当下语境中他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来看看“鲁迅”这个标签的含金量。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巨匠,他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
  • 回答
    在全斗焕执政末期,韩国政坛围绕着继承人问题,确实出现了包括张世东、卢信永和卢泰愚在内的几位重量级人物。要评价他们谁“更好一点”,这需要从他们各自的背景、政治立场、能力以及当时韩国的政治环境来综合考量。而且,“更好”的标准本身就带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判。我们不妨逐一分析这三位在当时的背景下.............
  • 回答
    水浒传里,卢俊义捉了史文恭这事儿,按说该是大功一件,直接就能接班宋江这晁盖留下的“山寨之主”的位子了。可他愣是没坐,这事儿细琢磨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头有卢俊义自身的考虑,也有梁山泊当下复杂的局面,还有宋江那颗老谋深算的心。首先,得说说卢俊义这个人本身。卢俊义是真真正正的富家翁,家里有.............
  • 回答
    湖人队和泰伦·卢的帅位谈判告吹,这消息在洛杉矶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说实话,从一开始,这个结果就并非不可能,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预料之中。首先,我们得捋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湖人队在经历了前几个赛季的动荡后,迫切希望找到一位能够稳定军心、重塑球队文化的主教练。泰伦·卢,作为一名曾经带领骑士夺冠的教.............
  • 回答
    2 月 17 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卢甘斯克地区,针对四个居民点发动了迫击炮和火箭筒袭击。这次袭击在当地局势中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袭击的规模、造成的伤亡以及当地民众和军队的反应。首先,从军事层面来看,这次袭击无疑会加剧当地的军事紧张态势。 报复性打击的可能: 乌克兰的此次行动很.............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两个都是超乎寻常的天才,在21岁这个年纪就展现出了足以改变联盟的实力。如果硬要在21岁的勒布朗·詹姆斯和21岁的卢卡·东契奇之间选一个作为建队基石,我可能会稍微倾向于21岁的勒布朗·詹姆斯。让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理由,尽量摆脱那种AI套话的感觉。首先,我们得把他们俩在21岁.............
  • 回答
    关于“沙特花费35亿美元购买东风3导弹”的说法,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记录或权威资料佐证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根据公开资料,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确实向阿拉伯国家(包括沙特)出口过武器装备,但涉及的具体型号和金额需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东风3导弹的基本信息东风3.............
  • 回答
    当年明月创作的《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没有写南明,并止步于1644年,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的选择:1. 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主题聚焦: “明朝那些事儿”的重心在于“明朝”的兴衰演变: 当年明月在书的开头和结尾都明确表示,他的写作目的是讲述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完整.............
  • 回答
    关于“当年的红卫兵现状是否就是现在的某些老人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并尽量详细地说明。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红卫兵”和“某些老人家”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红卫兵”: 历史背景: 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在中国出现的青少年学生组织.............
  • 回答
    林则徐当年在虎门销烟,如果选择集中火烧的方式,其后果会极其严重,远非历史上的水浸方法可比。这其中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剖析:一、 销毁过程的安全性与技术性问题: 巨大的爆炸风险: 鸦片虽然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植物,但其制备过程中会经过多次蒸煮、提纯,并可能混入一些化学物质。如果直接用.............
  • 回答
    《诛仙》第一部(通常指《诛仙》小说第一卷,也包括其奠定的整体框架和世界观)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但更关键的是其内容本身的高质量和创新性,在当时的网络文学环境中脱颖而出,引起了现象级的轰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故事内核的吸引力: 少年成长史的普遍性.............
  • 回答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在当年引起轰动的网络短片,其最早的首播平台是:搜狐视频(当时可能还称为搜狐播客或搜狐影院)。详细讲述:“血案”事件发生在2007年,当年的网络视频平台远不如现在这般发达和集中。几个主要的视频网站正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其中搜狐视频(以及其前身搜狐播客)是当时用户上传、分享和观看.............
  • 回答
    《金庸群侠传 Online》(以下简称《金庸OL》)作为一款承载了无数玩家武侠梦想的游戏,在当年无疑是现象级的存在。然而,正如许多辉煌一时的游戏一样,《金庸OL》也未能逃脱走向没落的命运。这段历程充满了玩家的热情、开发者的努力、市场的变化以及一些难以避免的失误。要详细讲述《金庸OL》的没落,我们需要.............
  • 回答
    当年日本宣布投降,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大地上爆发出的场景和反应是极其复杂、多样且深刻的。这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时刻,经历了八年血与火的抗战,无数的牺牲与痛苦,这一天,所有的情绪都如火山爆发般倾泻而出。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描绘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和反应,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呈现:一、 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