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否存在不得癌的生物?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生命科学中一个非常根本的疑问:有没有生物是绝对不会得癌症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癌症。癌症,归根结底,是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的结果。我们身体里的细胞,就像小工匠一样,按照指令有序地工作,该长就长,该分裂就分裂,该凋亡(自我死亡)就凋亡。这个过程由精密的基因程序控制着。而癌症的发生,就是这个程序出了岔子——某些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细胞摆脱了正常的生长限制,疯狂地增殖,并且侵犯周围组织,甚至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所以,如果我们要找一个“不得癌”的生物,它必须在细胞层面上,拥有某种机制,能够完美地防止或修复那些可能导致失控生长的突变,或者有效地清除那些已经开始“变坏”的细胞。

从我们目前对地球生命的了解来看,严格来说,不存在百分之百、永不得癌的生物。癌症,或者说细胞的失控增殖,是生命体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更新换代而必须付出的某种“代价”。

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哪些生物罹患癌症的几率极低,或者拥有令人惊叹的抗癌机制,这可能会让你感觉它们“不得癌”:

1. 寿命极长且不易衰老的生物:

有些生物因为其特殊的生命周期和生理机制,很少表现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癌症。

某些水母和珊瑚: 像灯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就以其“返老还童”的能力而闻名。在受到环境压力或损伤时,它们可以从成熟的浮浪幼体重新发育回水螅体阶段,这个过程理论上可以无限重复。这种细胞的可塑性极强,可能意味着它们对基因突变和细胞失控有极强的“重置”能力。虽然这不直接等同于“不得癌”,但它们避免了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细胞损伤累积,从而降低了癌症发生的可能性。珊瑚也通过其共生关系和钙质骨骼,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修复和抵抗环境压力的能力。

极度长寿的鲸类(如格陵兰鲸): 格陵兰鲸是地球上寿命最长的哺乳动物之一,可以活到200多岁。相较于它们的体型和寿命,它们患癌症的案例非常罕见。科学家们推测,它们可能演化出了更有效的DNA修复机制,能够更好地应对衰老过程中基因突变的累积。此外,它们的细胞分裂可能比我们更慢,或者有更严格的细胞周期调控。

2. 拥有强大免疫系统或修复机制的生物:

裸鼹鼠(Heterocephalus glaber): 裸鼹鼠是动物界中的一个奇迹。它们是一种生活在地下的啮齿类动物,寿命可达30年,这对于它们的体型来说是相当长的。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们似乎对癌症免疫。研究发现,裸鼹鼠的细胞能够对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一种糖胺聚糖(一种复杂的糖类)做出特殊的反应,阻止细胞在接触时过度增殖。当裸鼹鼠的细胞暴露在高浓度的这种物质时,它们就会停止生长。此外,它们也可能拥有非常有效的DNA损伤检测和修复系统。

某些海洋生物(如鲨鱼): 长期以来,鲨鱼被认为不易得癌症。这主要归因于它们拥有独特的软骨骨骼(而非硬骨),以及相对高效的免疫系统和DNA修复机制。科学家们对其基因组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与肿瘤抑制相关的基因。然而,近年的研究也表明,鲨鱼并非完全免疫,只是癌症在其种群中的发生率可能较低,而且其癌症的类型和表现可能与我们熟悉的癌症有所不同。

3. 简单的生物体(但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得癌”):

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这些生物本身就是单细胞或非常简单的多细胞结构。它们没有我们熟悉的复杂器官和组织,也没有像我们一样由大量细胞组成的系统。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繁殖和生存。因此,我们谈论的“癌症”——即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失控生长——在它们身上并不适用。它们的“问题”更多是毒力因子、寄生方式等,而不是细胞层面的失控增殖。

为什么“不得癌”如此难以实现?

即使是最“抗癌”的生物,也并非完全免疫。原因有很多:

生命是动态的: 细胞需要分裂来生长、修复和繁殖。每一次分裂,都意味着DNA需要被复制。DNA复制过程中,偶尔出现错误(突变)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像复印机偶尔会出错一样。
环境因素: 宇宙射线、紫外线、某些化学物质,甚至体内的自由基,都在不断地损伤我们的DNA。
进化上的权衡: 有时候,为了获得某种生存优势,生命体可能会牺牲某些方面的“完美”。例如,快速生长和修复能力可能需要以容忍更多潜在突变为代价。
“癌症”的定义: 癌症是我们人类对一种特定病症的命名,它描述的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失控。如果我们稍微改变定义,或者观察那些我们不熟悉的生物,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类似但我们不直接称之为“癌症”的现象。

总结来说, 尽管我们找不到一个被科学界公认的、绝对不会得癌症的生物,但确有一些生物因为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强大的DNA修复能力、高效的免疫系统,或者特殊的生命周期,使得它们罹患癌症的几率极低,或者能够惊人地抵抗癌症。裸鼹鼠和一些长寿的海洋生物在这方面尤为引人注目,它们的研究也为我们人类对抗癌症提供了宝贵的思路。生命总是在不断演化,而对抗疾病,尤其是癌症,也是这场漫长演化史中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球上到处都是不得癌的生物。

“露脊鲸和裸鼹鼠在自然界看起来并不会患上癌症、在实验室也不容易诱导其细胞癌变”之类距离你太遥远了,而且“在这些动物身上使用各种物理、化学的致癌因素”终归是可以诱导出癌症的,动物园里裸鼹鼠的患癌个体早已被记录下来[1]。但是,你觉得你肚里的大肠杆菌如何能得癌呢

单细胞生物无法“得癌”。当你用各种致癌因子去破坏它们的正常运行,它们可能受损乃至死亡,但长不出一个多细胞的肿瘤。

类似的,病毒、亚病毒因子若视为非细胞生物,它们是在定义上不可能“得癌”的。

植物、色藻、真菌的癌变细胞会被细胞壁限制而无法扩散,无法导致癌症。

粘孢子虫的体细胞与多种生物的癌细胞一样废弃了复数个抑癌基因,似乎无法再癌变。有些学者提出粘孢子虫是远古刺胞动物身上的癌细胞演化而成。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就是“你无法杀死已经死了的人”的范例。


“鲨鱼不得癌症”是二十世纪的经典都市传说,曾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Henry Brem 和 Judah Folkman 的不严谨研究作为“证据”,事实上并不是那样的:

1908 年就有得了癌症的鲨鱼被记录下来[2]。那之后数十年间,美国研究人员考察过鲨鱼、鳐等软骨鱼,发现三十多种肿瘤,良性与恶性都有——二十一世纪初,夏威夷大学的考察将其增加到四十二种,其中十二种恶性肿瘤,乃至在曾被传说为可以治疗癌症的鲨鱼软骨中都找到了癌症

在这之后,还有一些媒体在辟谣“鲨鱼不得癌症”的同时造谣说“大象不得癌症”,其实野外考察发现大象在自然界都有约 5% 的个体死于癌。

二十一世纪还有“鹅不得癌症”的新造怪谈,其实鹅的癌症早已被记录下来[3]

参考

  1. ^ Delaney MA, Ward JM, Walsh TF, Chinnadurai SK, Kerns K, Kinsel MJ, Treuting PM. Initial Case Reports of Cancer in Naked Mole-rats (Heterocephalus glaber). Vet Pathol. 2016 May;53(3):691-6. doi: 10.1177/0300985816630796. Epub 2016 Feb 4. PMID: 26846576.
  2. ^ https://pharmaceuticalintelligence.com/2013/06/22/demythologizing-sharks-cancer-and-shark-fins/#:~:text=The%20first%20shark%20tumor%20was,fact%20for%20so%20many%20years.
  3. ^ Uetsuka K, Suzuki T, Doi K, Nunoya T. Malignant sertoli cell tumor in a goose (Anser cygnoides domesticus). Avian Dis. 2012 Dec;56(4):781-5. doi: 10.1637/10214-042012-Case.1. PMID: 2339785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生命科学中一个非常根本的疑问:有没有生物是绝对不会得癌症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癌症。癌症,归根结底,是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的结果。我们身体里的细胞,就像小工匠一样,按照指令有序地工作,该长就长,该分裂就分裂,该凋亡(自我死亡)就凋亡。这个过程由精密的基因程序.............
  • 回答
    探讨“不可跨越的历史鸿沟”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审视历史的长河,以及人类文明在其中留下的印记。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解答的哲学命题,更像是一个关乎人类理解自身、理解过去,进而影响未来的复杂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拆解这个概念,并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鸿沟”在这里的含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线性代数和集合论的深层概念,答案是肯定的,存在这样一个集合,而且它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剖析这个问题,就像我们在一个宁静的午后,一边品着咖啡,一边探讨数学的奇妙之处。首先,我们要理解几个核心概念: 实数 (Real Numbers, $mathbb{R}$): 这是我.............
  • 回答
    是的,存在不可能匹配到任何字符串的正则表达式。这听起来有些违反直觉,因为我们通常将正则表达式视为一种强大的文本搜索和匹配工具。然而,正是正则表达式的某些强大特性,也为我们创造出“死胡同”提供了可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一下正则表达式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如何构建复杂的匹配逻辑。正则表达式引擎在.............
  • 回答
    “党员建议不要来”这样的招聘要求,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存在显著的不妥之处。其不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违反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 涉嫌就业歧视: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律法规都明文禁止基于政治面貌、宗教信仰等个人原因的就业歧视。在中国,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党员身份”作为招聘限制,但这种做.............
  • 回答
    论及光荣《三国志》系列,这块历史模拟游戏领域的瑰宝,若要问其中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设计要素”,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瓶颈,更多的是源于系列自身定位、历史题材的包容性以及玩家群体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张力。这种“不可调和”,与其说是缺陷,不如说是系列在不断演进中,始终在试图平衡的几组核心.............
  • 回答
    关于魁地奇比赛中是否可以使用自带扫帚,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而且涉及到的公平性问题相当复杂。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在魁地奇的原始设定里,扫帚更多的是一种交通工具,是球员们在球场上飞行的基础。就像足球运动员需要球鞋,篮球运动员需要篮球鞋一样,扫帚是魁地奇球员的标配。但.............
  • 回答
    广东的疫情防控工作,用“合格”二字来概括,可能过于简单化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评价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是否存在“不重视”的情况,也需要更细致的分析。广东省在疫情防控中的整体表现:毋庸置疑,广东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 回答
    山东人爱不爱去影院看电影,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在我看来,说山东人“不爱”去影院,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了。毕竟,看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无论在哪个地方,总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但如果非要说有没有这种“现象”,或者说是不是不如其他一些地方的人那么热衷于跑影院,那确实是值得探讨一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了完全平方数、质数以及连续整数的乘积。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几个概念: 完全平方数: 一个整数,可以表示为另一个整数的平方。例如,1, 4, 9, 16, 25... 它们是 1², 2², 3², 4², 5²... 质数: 大于.............
  • 回答
    是的,这样的字符串集合是存在的。 我们可以构建出这样的集合,它的核心在于我们能够创造出一些“陷阱”,让任何试图用一个单一的、固定的正则表达式来捕捉所有这些字符串的尝试都必然失败。想象一下,我们想要定义一个集合,里面包含所有由字母 'a' 和 'b' 组成的字符串,但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限制:任何以 '.............
  • 回答
    关于“男性是否不愿意娶大龄剩女”,这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答案是:是的,存在这样的现象,并且原因多种多样,背后折射出社会、文化、心理以及个体等多层面的考量。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剩女”的定义与社会压力首先要明确,“大龄剩女”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标签化和负面色彩.............
  • 回答
    我国是否存在“法不责女”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和讨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女性在违法犯罪后可能受到比男性更轻的处罚,或者说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对女性的“宽宥”或“不追究”。这种感知,即便不是普遍的“法不责女”.............
  • 回答
    当下社会的感情世界,确实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的声音,要说它是否存在“不公平”,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我觉得,与其说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与否,不如说是在不同维度上,很多人都会感受到一种“不对等”或者“失衡”。你看看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也正是这种便捷,有时候反.............
  • 回答
    关于跑鞋,尤其是“顶级跑鞋”是否存在“踩不动”的情况,以及体重较轻的跑者是否需要购买顶级跑鞋,这确实是很多跑者,尤其是新手跑者常常会感到困惑的问题。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尽量说透了。顶级跑鞋是否存在“踩不动”的情况?“踩不动”这个词,用得很有画面感。在跑鞋圈里,尤其是近几年碳板跑鞋大行其道的.............
  • 回答
    在世界战争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抛开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特定历史语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或者说能够相对严格遵守这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军队,确实存在,尽管它们的表现往往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复杂的现实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剖析“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句话背后蕴含.............
  • 回答
    在化生环材这个集生物、化工、环境、材料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是否存在泡沫,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存在,这个泡沫何时会破裂?如果不存在,又是为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化生环材”这个概念的内涵。它并非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指代一系列利用生物技术、化工工艺、环保理念和先进材料科学,旨.............
  • 回答
    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有理数的开方是否能取遍实数?换句话说,是否存在无理数,不是某有理数的开方?答案是:不,有理数的开方不能取遍实数。事实上,绝大多数实数都不是任何有理数的开方。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概念:1. 有理数 (Rational Numbers):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
  • 回答
    在世嘉发行的《全面战争:三国》中,关于游戏人物建模是否存在歧视中国人的说法,经过许多玩家、历史爱好者和评论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普遍的结论是:不存在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性建模。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审视这款游戏的人物设计:1. 历史背景的尊重与还原:《全面战争:三国》是一款基于中国三.............
  • 回答
    “中国人不受全世界欢迎”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绝对,也与现实不符。毋庸置疑,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受到普遍的喜爱和尊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确实存在着对中国人、对中国这个国家及其政策抱有负面看法甚至不欢迎的现象。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