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能理解他的心态,代入一下就知道了,你们天天在网上喊我大佬,然而我都无家可归了你们还只是动动嘴皮说大佬牛逼。
我一直免费维护的项目,连大企业都在用,看着你们吃香喝辣,而我生活窘迫,换你,心态爆不爆炸?
人家之前都喊过求捐赠了,现在看来结果并不尽如意。
看不少对删库的评价就知道了:删毛啊,玩不起就别玩。
说来说去都一个意思,你家着火你无家可归那是你的事,别碍着我白嫖好吗。
换我估计心里只想念XXXX。
搜了搜,更早就有相关报道了,这作者后面也想自谋生路,搞了个相关的云产品,有个公司还给他捐了几百美元(已经是第二大赞助商)。
作者还以为终于有伯乐来了,然而这个公司捐了几百美元后立马用着他的服务推出了个竞品,简直是绝绝子之绝中绝(作者的云服务项目叫Flaker Cloud,对方公司引用的CDN是cdn.fakercloud/com )。
作者没办法,写了封信给对方CEO,要不你把我收购了吧,对方立刻回复,好啊,我考虑考虑,明天就给你回复。
当然回复是肯定没有的。
说句公道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换你,你会不会爆炸?别说你身陷囫囵了,就是你的东西被人白嫖了,甚至你从别人那里白嫖来的东西又被别人白嫖了你估计都气得不行。
我的东西垃圾,你看不上,行,我认了,但这么多人用着,还搞商业化,我......
现在我受不了了,要删库,github还把我号封了,这......
所以我一直觉得,能将自己的成果开源的人,都是圣人般的存在了,图啥呢?吃力不讨好。
更新下,本来不想说的,但是看很多回答都在说还是补充一下好了。
有的回答很有意思,说别混淆别带节奏,说人家删库是为了纪念Aaron Swartz,拜托,Aaron Swartz是2013年死的,2022年了为了纪念一个2013年去世的人删库,这是什么愚人节玩笑还是地狱笑话?
“What really happened with Aaron Swartz?”,正常人看到删库这种行为再看到这句话肯定是懵逼的,在想这句话什么意思,还真信是纪念Aaron Swartz?
“他删库才不是因为被白嫖呢,是为了纪念Aaron Swartz!”
这到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不懂?咱摸着良心说,设身处地,互换角色,你心凉不凉?
再说了,就算是纪念,得有理由吧?他为啥纪念Aaron Swartz?在某些方面觉得两人处境相似呗。
Aaron Swartz,提倡互联网免费,反对封锁知识,最后自杀。
去了解一下Aaron Swartz的相关生平,再来看一看“What really happened with Aaron Swartz”
这句话,大家尽可细品。
最后说一句,很多人都试图把话题从作者本身上移开,其实啥想法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程序开发者,还是仅仅是项目的使用者,实际上或多或少都享受了“白嫖”的便利,多少国内大厂的程序都是靠着扒github上的东西做项目?这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想把话题转开,或者把矛头都指向删库的作者,无非就是担心影响了现在的“白嫖环境”。
但是我想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那头牛奋斗,开源环境从来不会因为所谓的第三方的“看法”而影响,会产生影响的只是开源参与者的切身利益。
正是因为有许多大神因为开源获益,或是获得声誉,或是获得高薪的工作,才给无数开源参与者提供了动力。
真正的参与者,不会因为外人的说几句话就继续或是不继续了,看的是真正的现实,Faker.js作者的经历,真正会把自己成果开源的人,其实看了什么感觉他们自己清楚,你越踩Marak不过是让他们更寒心罢了。
那些开源贡献者,将自己的成果开源后,你还真当人家一点不在意所有权了?早年魔兽RPG流行的时候,一张图改来改去,最早的原创者是谁可能都搞不清楚,但每一个参与修改的人,往往都会在自己的地图上打上“此为正版,其他都为盗版”,即使是把别人的东西修改后都要彰显所有权,更何况真正的原创?
世界上但凡有点知名度的开源项目,都是有算是官方意义上的所有人或者维护人的,作为主导,这都是潜规则,从来没有开源就是没有主人一说,没有主导人,谁来管?真靠所谓的“所有参与者”?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商业项目还是开源项目,但凡失去维护,就意味着落寞。除非有强有力的人愿意出来接手。
因为真的到了要去靠“所有参与者”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所有参与者”都跑没影了。
说直白点,你去和尤雨溪说,尤雨溪,VUE和你没关系,是我们大家的,你不要自作多情当自己是VUE的主人哦,你看对方想不想打你?而且实际上我印象里尤大佬曾经就表示过对其他人对VUE指手画脚的反感。
在IT界,“提供维护”本身是一个比字面意义重的多的词汇,因为真的有能力,有意向去维护的人,少之又少,能不能获益不好说,还要背锅。
你说VUE这种你就很愿意啊,废话,这不叫提供维护,这叫摘桃子,这本来就是别人大佬孵化的知名产品,而且你有这能力吗,不是说占个XXX项目维护人的名头我就牛逼了。
有感而发,说的有点多,我只是想说,不要为了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就去贬损对方,就像看盗版网络小说的看的津津有味反而喜欢去踩原作者,一副你的作品根本不值钱,我白嫖你是你荣幸的态度。
Aaron Swartz去世后大家形容为伟人,反对知识封锁,实际上一旦他不能给白嫖者带来利益,又会是什么下场?
他最后又获得了什么?
Marak删库,你首先去了解的不是对方为什么删库,不去了解对方窘迫的情况,而是你自己过不下去要死就死远点,现在影响到我了很不爽,一副既然开源了就不要玩不起的态度,是,你争赢了,一副道义上站在制高点的沾沾自喜,但是兔死狐悲,这只会让他人更心寒而已。
开源环境本身就是靠自发和潜规则去维护的,也没有签合同,只有开源声明,你真能争出个谁对谁错来?
说个最简单的,为啥大家在知识途径和工作目的上都喜欢用谷歌?还不是国内开源环境差,欠缺分享精神呗,现在你啥也没贡献过,还要跨着国际网线去戳国外贡献者的脊梁骨,这实在很......
既然你说反正你fork过了,你删就删呗,你就是个小丑,既然如此,你还骂人家干嘛呢?人家的成果你不是还在继续享受吗?
最后的最后,我只想说,不要让乐于奉献者寒心。
作者5号的时候发了这样一个,可以说是为亚伦鸣不平,但是我觉的他更多的是为自己鸣不平!(好歹亚伦还卖了部分股权,是个百万富翁,他却只有一群下次一定党)
听听这个故事:亚伦·斯沃茨
1月 11 日,亚伦·斯沃茨在布鲁克林的公寓上吊自杀。他仅二十六岁,多年来一直以编程而闻名。在 14 岁时,他帮助开发了 RSS 软件。15 岁时,他给互联网法律的主要理论家之一劳伦斯·莱西格 (Lawrence Lessig) 发了电子邮件,并帮助编写了莱西格的 Creative Commons 的代码,通过编写标准版权许可的替代方案,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分享他们的作品。十九岁时,他是 Reddit 的开发人员,Reddit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社交网络新闻网站之一。(类似于不喂屎的知乎)
在 Reddit 被出售给 Condé Nast 后,他赚了一大笔钱,成为了一名政治活动家。他经常在技术会议和活动家聚会上发言, 广受赞誉。后来,路走着走着就走偏了,他发现一些无良的出版公司将 taypayer 资助的科学研究成果货币化,而且这些出版公司收取高得离谱的费用下载学术论文(每份几美元左右)。
当他将注意力转向JSTOR 时,他的麻烦就来了,这是一个部分付费的学术文章下载网站。出于不平,他设计了一种从 JSTOR 下载大量文章的程序,又将一台计算机隐藏在 麻省理工的壁橱中。
他于 2011 年 1 月被捕,并被联邦检察官热情追述,最终因一系列指控被起诉,可能判处 35 年监禁,为此,他于 2013 年 1 月 11 日上吊自杀......
本来也不会判这么严,一种解释将原因归结为一位渴望为自己出名,野心勃勃律师的成果。
“是犯法了,但这种行为是无害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Tim Wu 写道。“没有肉体伤害,也没有实际的经济伤害。发现漏洞并被堵上了;JSTOR 没有遭受实际经济损失。它也没有提出指控。斯沃茨的行为就像脸上的馅饼,让受害者感到恼火,但没有太大的后果。”
但是REDDIT上,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什么在麻省理工服务器上发现儿童色情的证据啊,杀人灭口啊:
下面是摘自传言,仅供娱乐:
引发黑客 Aaron Swartz 起诉的安全视频揭露了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对手在导致他被绞死的事件中的犯罪活动。该视频片段的一些亮点包括:
- 据布鲁克林警方报道,他身材苗条,腰围不超过 30 英寸,身长短,几乎不可能用腰带上吊。
- 一个自行车头盔遮住了他的脸,这意味着斯沃茨知道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计算机布线和布线间内的监控摄像头。在早些时候进入壁橱时,他没有戴头盔被录像,当时一定注意到了隐藏的摄像头。
- 堆放着路由器和至少一台服务器的钢架,他插着笔记本电脑下载,这需要非常多的时间,这表明内容是高质量的视频而不是文档。
- 他的入侵是物理“闯入”或走进来,这表明目标服务器只能通过专用线路访问,而不能通过黑客入侵。专线表示将非法内容转移到强加密。
麻省理工学院对 JSTOR 没有专有权利
Swartz 下载的录像带引发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投诉,促使波士顿的一名联邦检察官起诉他盗版 JSTOR 分发的在线期刊,JSTOR 是一个基于订阅的学术论文电子档案馆。这些指控显然是荒谬的。
为什么一个所谓的臭名昭著的黑客会费心重新分发可以以象征性成本购买或由拥有部门帐户的学生免费获得的期刊文章?
与维基解密的外交电报不同,这些文件都没有机密或包含国家机密。
为什么他不简单地侵入主要的 JSTOR 档案,其文件可以从数十所大学在线批量访问?
Swartz 是哈佛大学 Safra 伦理中心的研究员,该中心在 JSTOR 也有一个机构账户。鉴于他的街头声望和过去的联系,他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个拥有 JSTOR 服务器密码的网站管理员。
麻省理工学院不是据称被访问材料的所有者,如何对他提出盗窃指控?
正如媒体报道所暗示的那样,JSTOR 档案不属于麻省理工学院,也不属于麻省理工学院,而是在马里兰州赫恩登的网络连接服务器场注册。JSTOR 由一个名为 ITHAKA 的非营利组织控制,该组织的董事会包括顶尖大学管理人员和 WW Norton 图书出版商。侵入(进入一个小壁橱)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但拥有 JSTOR 知识产权所有权的一方 ITHAKA 并未作为主要原告出现。(类比:每当汽车从停车场被盗时,应该由车主而不是车主对小偷提出指控。)
麻省理工学院显然有一些事情要隐瞒。
呵呵。。给你们看看前车之鉴。
ZIP目前作为最为人熟知的主流压缩文件格式,它的发明者菲尔卡茨,37岁的时候因为饮酒过量去世了。。
比尔盖茨依靠基尔代尔的发明而起家。而1994年7月,年仅52岁的基尔代尔在加州蒙特利的寓所里,头部撞地,三日后不治身亡。
不是第一个做出来的人就一定能赚钱。也可能是炮灰。。
如果你们觉得这些都是陈年旧事。建议你们了解一下OpenSSL。这个东西是全球几乎所有互联网程序的安全基础。但是整个开发组就是十几个人维护。一直是入不敷出的状态。好在前几年爆出来心血漏洞。大家才发现需要给点钱。否则大家都要完蛋。。
有些感慨,我记得这个哥们儿其实之前发过twitter,他也就是想要一个20万美刀的offer而已,还是我记错了?这……
按理说不至于啊,虽然老实说我不碰js,我也不认为做了这个作品就代表什么特别特别牛的水平,但是按说仍然是应该随便找个公司混个程序员的位置不难吧。
开源软件不是不能挣钱,但是这个东西就和你搞自媒体一样,真不是你做了2个爆款视频就应该能发财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因果联系。开源挣大钱意味着你需要非常强的推销能力,世纪初那2个几乎改变了互联网开发生态的开源软件:spring和hibernate,2个作者后来收入差到天上地下,就是因为spring虽然相对hibernate技术含量更低,但是作者更会自我推销,硬忽悠成了亿万富翁。
再举个例子,比这个faker.js要牛的多也影响力大的多的pandas的作者,是大学读书的时候发布的这个库。毕业以后他在对冲基金里当程序员,连个team leader都没混上。那可是pandas,连我这个非python程序员都听说过,全华尔街往保守点说80%的python程序员/quant/数据分析师都要用到吧。最后他创业去了。但你说他开发pandas对他自己有没有?肯定是有用的,起码拉钱的时候还是可以写。毕竟大家因为这个都会敬他三分,但是能不能把势转成钱,又是另外一件事。
本来开源的终极意义在于网络让世界变得更平坦,但是互联网大鳄们用了这些成果之后世界反而更不平坦了。
你们收着费都可以删用户账号,人家免费的决定不干了有什么不可以?
一、可以有一个补救办法。
下载量超过100万的,有一个收费机制。
使用者需要花1美元支持一下,才能获得后期的更新和维护服务。
这个钱有一个分配办法。作者分多少,贡献者分多少。
你写的东西小众或者很烂,就用爱发电。
商业价值足够高。大家都用,那就收钱维护。
不想花钱的自己维护更新。
二、现在的开源和自由精神确实远不如以前了。
即使在国内,在互联网兴起的年代,资源几乎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
大家都在用爱发电。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自由。
如今没有了。
开源作者的空间很大,但是你不要指望靠这个东西一夜暴富,甚至你都不要指望靠这个东西过一辈子
这种问题迟早都会发生,本来也没有人求着你开源
别整得好像你不做这事,地球就不转了一样
是,用的人不少,大公司也在用,但是所有人一谈到钱,那就是另外一副面孔
如果你还没有认清这个现实的话,那你以后有苦吃的
你会发现,很多人表面上说得好好的,但是一到掏钱时候,就是死活不松口
只有当你认清了这个现实之后,你才不会对这个有过高的期待
这也是我之前建议某些技术人员的
你不想做就不要做了
你不要自我感动一番,觉得,我为这个世界做出了某些贡献,没有这回事
前些年,经济形势向好,所以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了
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开始转差,很多技术人员就发现,诶,我的技术好像没那么值钱
你暴怒,删了,删了就删了,谷歌苹果哪个会破产?不还是那样么
你被白嫖了,所以呢?
所以我建议,你自己生活都搞不定的时候,不要用技术来自我感动,没有意义
人家好心一点,感谢一下,但是你指望靠这个知识变现,那你算了吧
所以我用开源时候,也会相对谨慎小心,如果java没有jcp这种组织共同维护,我是很难放心得下的
如果vert.x没有red hat的那几个principle级别的开发持续投入,我是不太敢用的
如果fxgl不是一个大学的教授在做,我对此是有一定顾虑的
担心顾虑就是,哪天作者撂担子不干了,就像有些人问我的,如果fxgl作者去修福报了,你该怎么办
对啊,我也有此担心,但是fxgl的作者是大学教授,那就不一样了,大学教授说跳槽去企业,不是说没有,但是很少,因为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很少能跟高校相比,待遇上都不一定比得过,社会地位更是没法比,所以我更愿意相信高校,还有大型企业的开源
一般开源爱好者,修修bugs,好一点提交一些功能性的实现
也就这样了,你说你牵头出来搞一个开源……
反正我是不太信任的,别说个人,就是国内的大企业,我都不抱有任何的希望
开源是一项公益事业,就跟红十字一样
你在从事这个事业的时候,就不应该贪图有任何经济上的回报
当项目顺利进行时,一切都很好;而一旦项目出问题了,每个人都只会去抱怨项目背后的无偿维护者。
从开源中来,到开源中去。可能对很多开源开发者而言,最终目标并不是金钱,更多是希望人们共同参与项目维护,以此回馈社区。
对于开源代码的未来,大概只能让时间给出一个答案吧。
惨。
太惨了。
开源就是免费给社区和大公司打工,少部分有营销能力的大佬可以从中获取社区名声和江湖地位,如果有野心的还能自己立山头当老板.。
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部分都开源大佬虽然很善于编程和设计,却非常不善于商业世界和运营管理。程序员在资本家面前,就如同虎口的羊,想单打独斗挑战一群律师,太难了。
不开源就是闭门造车,死路一条。尤其是那种独行侠的开源,没有社区拥趸的保护,基本就只会被白嫖,更惨。
乐于开源的大佬,最好先跳到一个需要打造开源社区地位的大公司,在大公司的庇护下再开源,虽然还是难免给人白嫖,但是至少生活不至于太差,能喝点汤。
当年对于开源协议,很多人都对 GPL 各种不满,因为 GPL 恰好限制到他们自己了。然后鼓吹 MIT 那种白嫖型协议。
这回这事儿让很多人意识到,其实还是 GPL 靠谱吧?如果这个作者用的是 GPL 开源,那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要知道 GPL 是开源届相对少有的,请专业律师咨询后写出来的发布协议。真正能够督促使用开源的一方与开源作者互惠互利的协议。
说回这个事,这哥们本身这么整实际上是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开源代码大家确实换个源就可以,但人家为什么要选择你作为源呢?是因为你有稳定产出,靠谱。如果你随时可能删库,那么大家就会宁可换一个更稳定的源。以后他再想搞软件别人也不可能以他的库作为官方源了。
至于火灾什么的,其实与这个事没啥关系,他是不是为某个人说话其实我个人也不是太关心。
但是如果大家借此打击开源软件生存模式则大可不必。协议太松散本身就是会有风险的,他选择这么一个宽松的协议就注定了有大量白嫖,也是他必然承担的后果。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开源软件能生存,并不是依赖的慈善,而是这个生态本身有它的运作模式。
补充:
评论区对与托管网站的管理存在很多分歧,对这个问题我这么看:
目前的分布式版本管理,并没有集中的代码库,每个人的电脑上都是一份完整代码库。每一份代码都是完整的库。
所谓的托管网站,本质上保有的,就是你的开源代码中的「一份拷贝」,是无穷多个代码库中的一份子。
而根据开源软件的发布协议,任何他人都可以获取,再分发,修改自己获取的代码。
github所谓的托管,实际上可以把github本身,当作一个「获得了你开源代码的用户」,这个用户无论怎么修改你的代码,都是合理合法的。
因为真正的库,永远在你自己的电脑上,你与github之间是完全对等的互相同步关系,而不是客户端服务器关系。其它人获取代码,无论是从github上克隆,还是从你自己电脑上克隆,这也都没有本质区别。github只是某一个愿意帮你再分发开源软件的用户,这个用户自己确实有权拒绝,不再同步你的代码。
是的,npm也一样,如果他保留了你的代码库,那么它就也成为「获得了你开源代码的一个用户」,而根据开源软件的发布协议,这个用户也可以自己任意的修改所获得的代码。也可以在任何时刻停止作者的访问。这在开源软件发布协议中是完全允许的。
代码是删不掉的,删掉的是代码仓库。删库后的fork版本已上线,包含直到2021年10月19日的commit。开源的好处就是,有价值的东西缺了谁都能活。
怎么评价删库举动?开源界的心态崩了,报复社会。值得同情的是他的遭遇,而这并不能换来对他报复行为的理解。
作为一个热门项目的负责人,删库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作者自己的项目作者有权随意处置”?代码大部分是他写的,但是issue和PR可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这些信息是代码之外最重要的财富,一波带走,哪怕不对用户负责,有问问贡献者的意见吗?实在想抗争,不想维护,Archive成只读不行吗?
作者的名声是毁了,他也不在乎,但开源的事业是不会停下的。这件事唯二的好处是,1.让适合维护的人继续维护,2.让其他人在选择开源许可证时能更慎重一些,别人云亦云MIT,不光你没法集成更严格授权的项目,被白嫖了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顺便纠正很多人的一个误区:把源码给你看叫Source Available,不叫Open Source。Open Source要符合OSI的定义,第5条和第6条明确表示不能歧视个人/团体以及使用目的。也就是说,不能限制Google使用,或者谁用它来盈利。想限制,可以,别叫开源。
这个问题的节奏被提问者带偏了,营造一股作者因火灾而无家可归、最后气不打一处删库跑路的氛围。这导致整个问题一开始充斥着各种同情怪和对开源大放厥词的回答。
一句话总结我的观点:必须要谴责这种删库行为、更要谴责往热门项目恶意引入bug的行为。
(批评删库行为,不等于否认贡献,相关论述请看“反对高赞回答”部分;对线请拉到最后)
首先,有几点相关信息需要补充:
It was like 10 years ago, when node was part of Joyent. He was one of maintainers (IIRC, i could be wrong), and was kicked out for not correct behavior. He maintained quite popular library called hook.io. So what he did? Right, removed hook.iofrom everywhere and rest users in void.
这个问题底下最有价值的回答应当是 @刘米藕 :
作为一个热门项目的负责人,删库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作者自己的项目作者有权随意处置”?代码大部分是他写的,但是issue和PR可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这些信息是代码之外最重要的财富,一波带走,哪怕不对用户负责,有问问贡献者的意见吗?实在想抗争,不想维护,Archive成只读不行吗?
没有人否认Marak的贡献,同样没有任何人逼他更新逼他维护,不想写不写就是了。Marak本人在20年声明自己不再做免费劳动之后,底下几百人给他捐款。除此之外,过去一年还有其他社区贡献者帮忙更新,他们有收钱吗?你说删就删了?其他人的付出就不是付出了?恶意引入bug,浪费了多少开发者debug的时间?其他人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了?对大公司有恶意,何必开AOE坑普通人?当一个开源项目成为热门项目之后,就应当被视为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而不能任由一人肆意妄为,哪怕他是原作者。
现在还有一帮义务劳动者在持续维护faker.js,顺便处理Marak删库留下的烂摊子[3]。赞助渠道一直在,有想法的可以主动一点。
部分反对 @以撒 的高赞回答中的观点,颇有自己画靶子自己打的行为:
想把话题转开,或者把矛头都指向删库的作者,无非就是担心影响了现在的“白嫖环境”。
批评删库行为,不等于否认贡献。这话有什么因果关系吗?难道批评他的人都是为了“白嫖”?他搞个大新闻,扰乱了秩序;远不至于影响到开源环境大趋势。无论如何,必须要对这种破坏共识的行为持负面态度。
关于白嫖下一章有具体描述。
更新:我最初只想对事不对人,在看到Marak这么多“青史留名”的“事迹”之后,我对他本人也逐渐持负面态度。在家做炸药、删库、对普通用户搞自杀式袭击,很难让人对他有好感。必须再强调一下,就算对他本人持负面态度,也不等于否认他曾经做过的开源贡献。
那些所谓的开源贡献者,将自己的成果开源后,你还真当人家一点不在意所有权了?早年魔兽RPG流行的时候,一张图改来改去,最早的原创者是谁可能都搞不清楚,但每一个参与修改的人,往往都会在自己的地图上打上“此为正版,其他都为盗版”,即使是把别人的东西修改后都要彰显所有权,更何况真正的原创?
从来没有人想要剥夺他的所有权,相反,绝大多数开源贡献者很尊重他的工作。哪怕是现在,faker-js主要维护者还坚持要保留他的名字和Funding声明[4]。
世界上但凡有点知名度的开源项目,都是有算是官方意义上的所有人或者维护人的,作为主导,这都是潜规则,从来没有开源就是没有主人一说,没有主导人,谁来管?真靠所谓的“所有参与者”?
这道理谁都明白。当提到“需要考虑其他参与者和贡献者”时,并没有否认Marak是主导人,而是希望尊重所有人的工作。难道他作为项目最初创作者和主导人,删库、恶意引入bug的行为就不能批判了?
说直白点,你去和尤雨溪说,尤雨溪,VUE和你没关系,是我们大家的,你不要自作多情当自己是VUE的主人哦,你看对方想不想打你?而且实际上我印象里尤大佬曾经就表示过其他人对VUE指手画脚的反感。
faker.js本身是对应生态位的产物,Ruby有,Perl有,没有Marak写也有会其他什么人写。我们赞美他的贡献,但不代表他就是高高在上、不可替代的英雄了。不要拿尤大的Vue来做比较,Marak不配。
不要让乐于奉献者寒心
真正乐于奉献者,也会不齿这种行为。
说点题外话。有很多人基于朴素的价值观,认为白嫖别人的工作的是不对的,因此看到我批评Marak之后就潜意识地认为我是臭不要脸的白嫖者。我觉得必须要“纠正”这种认知。
让开源社区可持续发展有很多路子,改进协议、规范商业使用、扩大赞助等,而去抨击广大的“白嫖”用户并没有什么道理。理想情况下,人人各有奉献、各取所需以实现生产力的极大丰富。一个项目的贡献者和使用者不成比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了提高效率,人人都有需要“白嫖”别人的时候,难道所有人都是白嫖者?
白嫖是参与的第一步。然后提出bug、甚至修改bug、乃至添加功能、创建新项目,成为整个社区的生产者。
绝大多数的源码并没有深奥到普通人难以理解,代价只是花费时间的多少。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再厉害的程序员也只能集中精力于几个项目,无法做到事必躬亲。而在开源社区的加持下,只要付出个人的劳动时间,就能实现百人的生产力。
你或许会问,生产得远不如消费多,那还是白嫖者。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打个现实的比方,路不是你修的、车不是你自己动手造的、这背后涉及到无数前人的科学知识、工程实践和你有什么关系,不还是在“白嫖”吗?除了少数天才,几乎所有人的劳动价值,都抵不上实际的“消费”。在细节上抠付费,正如想精算每条路每个人的使用成本,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如果有人觉得开源这个生态不健康,那应该去鼓励生产,让更多的人参与开源,而不是抑制消费。不要否认这个生态中任何一个人的作用。
"白嫖"是共识,而删库不是。尤其是当一个项目涉及到许多参与者和使用者之后,由不得个人肆意妄为。有很多热门项目的最初创建者已经不再维护代码,增加新功能了,他们没有选择删库。如果赞同个人对这种热门项目有自由处置权,那整个开源社区的共识都会瓦解,结果一定是更差的。
从这个角度思考,你或许也会批判Marak这种个人主义的、任性的行为。
很多人出于浅显的认知,常常会脱口而出保守的、封闭的、本质上反开源的观点。
人家自己的code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自己的项目还不能删,打钱了还是捐款了???
都是热门项目了,怎么能是“人家自己的code”?faker.js的贡献者至少二百多位(因Marak删库有些PR的commit记录被算在他的账号上了,所以实际贡献者可能不止);colors.js的贡献者44位,Marak本人的贡献[5]也就1/3,他搞自杀式袭击之前有问过其他贡献者吗?现在还不是DABH在帮他擦屁股[6]。上万个项目依赖于此,每周成千上万次下载,你觉得无所谓,那是房子没塌你头上。
想赚钱一开始就不要做开源项目。大家都是凭着信任和共享的精神,避免重复造轮子,才互相支持的。如果一开始就明说随时要删库跑路、还会往分发版本里面引入恶意代码,有谁敢用?
你不用不就不影响了
别人求着你用了?别人收你钱了?
开源项目影响之广、关系之深,不是你一句“不用”就能甩清关系的。faker.js和colos.js也要依赖其他开源项目啊,难道这是你想不用就能不用、想脱钩就能脱的?此外,绝大多数开发者在对待公众项目时,可能犯错误,但不会像Marak这样搞自杀式袭击。
他自己就是社区 其他人只是爬上面吸血的寄生虫而已。
“其他人只是爬上面吸血的寄生虫”,说这话的人是在用这个词形容自己吗?我可不敢这么评论用户。明明每个人都在享受开源带来的生产力效率提升(包括Marak自己),到你这成了“吸血”了。
所有人在使用开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风险,不想要风险,大公司有本事直接买断不就好了?人不是逼急了,至于这样?
正常开发者出于朴素的情感,会考虑中间出bug的风险,可没考虑恶意使坏的风险,所以才有几百人来帮忙修bug、加feature。如果处处设防,这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会极速增加。“人不是逼急了,至于这样?”人逼急了就可以乱来?
真荒唐啊,居然有人觉得破坏共识、扰乱秩序的行为批评不得,那其他不求回报、认真对待项目的开源贡献者会怎么想?
确实很难理解,faker.js 开源作者免费维护项目数十年,拥有上万star,上亿次下载使用。
而世界500强们却好意思白嫖,假设每家公司每年仅支出1/10的人力成本。相信faker.js也不至于删库。
而faker.js作者的行为本身,也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前段时间log4j爆出严重bug,还好可以及时修复。但是如果作者删库了呢?社区将再次分裂,大量的代码将停留在删库前的阶段,部分项目可以依靠程序猿手动修复,但对企业而言,浪费人力成本却更大。
有人说,faker.js 删库的行为,对作者影响很大?但是,你想过没,假设redis,vue等知名的个人主导的开源项目,也删库跑路怎么办?每个厂商要维护一套自己的框架库?同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做着同样的事?
同样,企业维护的开源项目就靠谱了?java几度卖身,现在还能免费使用都得感谢资本手下留情。某一天甲骨文不在盈利,怕是又得几度颠沛流离。
有些人,也是有意思,开口闭口,谈开源精神。但是真的很抱歉,丰衣足食之后确实会享受开源带来的认同感,但一场大火也足以让人为了生存而呐喊。
上万次star,上亿次下载,不知道这个成果比起在自媒体领域积累100万粉丝哪个更难。感觉做顶尖程序员也比不上一般的网红赚的多。技术大神来源自己的产出,网红UP主免费发布自己的作品。同样是将劳动成果免费分享,网红吸引足够多的粉丝还能通过接广告变现,而程序员则缺乏获得相应物质回报的激励。还有,企业可以白嫖开源技术,但是要是未经允许侵权网红的作品那就麻烦大了。尽管程序软件和文化艺术作品都具备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0成本复制,一次产出就能服务无数用户的特性。但是后者更容易变现更容易赚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