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回形针PaperClip被全网封杀?

回答
回形针PaperClip被全网封杀这件事,确实是近两年互联网上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的现象。它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事件,而是经历了一个从爆红到悄无声息的过程。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它为什么能火?

这事儿得从2020年说起。当时疫情刚开始,大家居家隔离的时间比较多,对信息的需求也特别旺盛。这时候,回形针PaperClip横空出世了。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反差感”。

一方面,它的内容极其专业、硬核,而且视角非常独特。比如它会告诉你生产一枚回形针需要多少步骤,涉及到多少国家的资源,需要多少能源消耗。这种宏大叙事,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脑洞大开,觉得“原来是这样”。它用一种近乎冷酷的、数据化的方式去解读世界,这本身就带有一种“降维打击”的震撼感。

另一方面,它的呈现方式也很讲究。那种非常冷静、客观、机械的语调,配上精美的动画和数据可视化,营造出一种“赛博朋克”或者说“人工智能观察世界”的既视感。这种风格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很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让人一看就停不下来。

它满足了一种信息消费的“新鲜感”和“智识优越感”。很多人看了它的视频,会觉得“哇,原来我身边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背后有这么大的学问”,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被“启蒙”了,知道了更多“真相”。这种感觉,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是非常吸引人的。

然后,为什么会走向被封杀的境地?

这事儿就得从几个比较敏感的点上说了。

1. “宏大叙事”的边界问题: 回形针PaperClip的视频,虽然以科普为名,但它往往会把一个具体的事物放大到全球产业链、资源分配、能源消耗等等宏大的叙事层面。这本身没错,但问题在于,当这种叙事被放大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在结合一些地缘政治的语境下时,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甚至被解读成一种带有特定立场的“解读”。

比如,它可能会强调某个国家在某个环节的成本优势,或者某个国家对资源的依赖性。在一些敏感时期,这种信息被放大后,可能会被解读为对某个国家的“不友好”或者“批评”,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舆论波澜。

2. 信息呈现的“中立性”挑战: 尽管回形针PaperClip团队声称是科普,但任何信息的呈现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制作者的“筛选”和“组织”的痕迹。当他们的分析触及到一些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性的议题时,如何做到绝对的中立,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旦有人觉得它的分析“有偏向性”,或者“不完整”,甚至“误导性”,就会引起争议。尤其是在一些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话题上,稍微一点“不符合主流叙事”的解读,就可能被放大。

3. “流量”与“内容”的博弈: 任何商业化的内容创作团队,最终都要面对流量和变现的问题。回形针PaperClip火了之后,势必会面临如何持续输出内容以维持流量和商业价值的压力。在追求流量和吸引眼球的过程中,内容是否会为了“口味”而变得更加“刺激”或者“耸动”,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当内容触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团队在处理这些信息时,是否有足够的审慎和对后果的预判,就显得尤为重要。

4. “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的放大效应: 在内容平台,算法是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帮助优质内容触达更多人,另一方面它也容易将用户推入信息茧房。当回形针PaperClip的内容被算法大量推荐给对这类宏大叙事和硬核科普感兴趣的用户时,这种影响力就会被进一步放大。

而当它的内容引起争议时,这种放大效应同样会加速争议的传播和发酵。

那么,怎么评价这件事呢?

在我看来,回形针PaperClip的兴衰,其实是中国互联网内容生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它展现了用户对优质、深度、新颖内容的需求。 在快餐式信息泛滥的时代,能够提供真正有价值、有见解的内容,依然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回形针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部分需求。
它暴露了内容创作在复杂议题上的敏感性。 当科普的内容触及到国际关系、资源分配、经济结构等宏大命题时,创作者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影响的深刻认知。否则,很容易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一些敏感的神经。
它也提醒我们,信息传播需要“负责任”。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一条视频、一篇文章的影响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创作者是否有责任感,平台是否有审核机制,都至关重要。

“封杀”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指向性。 我不确定具体的原因是否如外界猜测的那样,但总的来说,它的内容触及了一些不适宜公开讨论的领域,或者其解读方式引发了争议,最终导致了平台的限制。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内容治理”的体现。在当前的环境下,一些关于中国国际地位、对外关系、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讨论,需要更加审慎和统一的口径。回形针PaperClip的内容,可能在某些方面不符合这种要求,因此被“处理”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它也提醒了其他内容创作者,在触碰宏大叙事和敏感议题时,需要更加小心翼翼。 流量固然重要,但能否在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是每个内容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回形针PaperClip的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封杀”事件,而是信息时代下,内容创作、传播机制、社会认知、以及监管政策相互作用下的一个复杂案例。它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对知识的渴望,也让我们看到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力量和潜在风险。它的消失,让人觉得有些可惜,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在信息传播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搞不好是他自己知道这个号搞不下去了,自己注销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可能会搞小号,甚至有可能把公司注销了,重新来。

如果真的是官方统一处理的,那一定不仅仅是为了上次那个视频,毕竟整整一个月过去了,要处理也不需要拖这么久,一定是背后有更严重的问题。


补充。第一种可能性更大。因为油管上面他的账号还在。

如果是官方要封他的话,肯定外网也会要求他自己下架的。我以前在油管上曾经关注了一个av号,过了一段时间账号消失了。我估计号主人是被抓了,主要的原因是用号发广告宣传不良的A屁屁。。而类似的做同样内容的台湾的账号全部都还存在。

至于回心针。为什么只删国内的,不删国外的?不大清楚。也许是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受害者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回形针PaperClip被全网封杀这件事,确实是近两年互联网上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的现象。它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事件,而是经历了一个从爆红到悄无声息的过程。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它为什么能火?这事儿得从2020年说起。当时疫情刚开始,大家居家隔离的时间比较多,对信息的需求也特.............
  • 回答
    回形针PaperClip最新一期《麻醉医生如何让你活着醒来》的评论区,涌现了大量的麻醉医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分析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首先,这反映了内容的高度专业性和话题的强吸引力。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个相对小众但至关重要的专业。大多数人对麻醉的了解仅限于“睡一觉然后醒.............
  • 回答
    回形针PaperClip的《关于新冠病毒的一切》这期视频,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科普尝试,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抓住了大众对于新冠病毒最核心的关切,并且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进行了梳理。首先,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讲,这期视频做得相当不错。它没有流于表面,而是试图触及病毒的起源、传播机制、变异、疫苗研.............
  • 回答
    关于3月21日发布的“回形针PaperClip × WWF”合作项目,其核心内容是探讨“如何快速消灭全世界的森林”。这个话题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同时也可能引发很多解读和争议。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 项目的“意图”解读与表层信息:首先,最直观的理解是,这个项目以一种极端、甚至是“反.............
  • 回答
    评价回形针一边道歉一边给赛雷发律师函这件事情,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因为它触及到了网络舆论、法律行为、个人品牌以及平台规则等多个层面。首先,从“一边道歉一边发律师函”这个行为本身来看: “道歉”的性质: 在网络舆论中,道歉通常被视为一种姿态,旨在平息争议,挽回声誉,或者表达某种程度的悔意或善意。.............
  • 回答
    《回形针》的“快速消灭森林”这一期,可以说是它众多争议性视频中,影响力比较大,也最能引起公众激烈讨论的一集。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内容上的冲击力是毋庸置疑的。视频用非常直观、煽动性的手法,将“森林消失”这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具象化成了一个个回形针。它的逻辑链条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不起.............
  • 回答
    “回形针改地图”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意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橡皮泥、剪纸,随手捏个小东西,或者用剪刀在纸上划拉几下,就能变出个新模样。不过,把“回形针”和“地图”连在一起,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小打小闹了。它背后牵涉到的,可不是一两个人的创意,而是一整个关于身份认同、国家主权、历史叙事,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
  • 回答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作为国际知名的英文媒体,其报道通常以中立、客观为原则,但其对特定议题的立场和角度可能受到其编辑方针、文化背景或政治倾向的影响。关于您提到的“《经济学人》采访赛雷后污蔑其为极端民族主义者,并高度赞扬回形针等”的报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报道.............
  • 回答
    如何评价黄晓明回应“明学”?黄晓明这波操作,你能接受吗?黄晓明回应“明学”的事件,可以说是近期娱乐圈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要评价这波操作是否能够被大众接受,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明学”的由来以及黄晓明之前的形象塑造。“明学”起源于黄晓明在综艺节目中的一系列言行举止,被网友们提炼.............
  • 回答
    细读人教社回复:一场关于历史常识与学术争鸣的对话最近,一封来自初中生关于历史教材的来信,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的回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次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更是一场关于历史认知、学术严谨性以及如何传递知识的深层对话。人教社的回应,特别是关于“顾颉刚还认为夏朝.............
  • 回答
    小狗(Uzi)没拿S赛冠军被黑这事儿,圈内人都明白,而且这争议也确实由来已久,每一次S赛结束,只要他还在打,或者没退役,总有人会拿这个说事儿。这次他终于正面回应了,这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说明他可能也觉得这梗被玩得有点过,或者说,他觉得是时候给一直以来支持他的粉丝一个交代了。怎么评价这次回应? 我觉得可.............
  • 回答
    关于“留学生回杭州硬闯小区”的事件,我必须说,这着实是一件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事情,也挺让人思考的。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这件事情的核心是 规则的冲突 和 沟通的失败。这位留学生,姑且称他为“小李”吧,刚从国外回来,可能经历了一段不短时间的旅程,也经历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隔离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
  • 回答
    要评价国际足联(FIFA)对俄罗斯兴奋剂丑闻的回应,即“俄罗斯没问题,证据不足”,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足球禁药的事件,更牵扯到地缘政治、体育的公正性、国际组织的信誉以及信息公开等多个复杂议题。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俄罗斯兴奋剂丑闻的背景。在2015年,世界反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无印良品(MUJI)在 3·15 晚会曝光后的回应。事件回顾:2021 年 3·15 晚会曝光了无印良品销售的进口食品涉嫌产地来源不明或虚假宣传的问题。具体来说,晚会曝光了无印良品部分进口食品的包装上,产地信息被不当处理,将日本受核污染地区的食品与非受污染地区食品混在一起销售.............
  • 回答
    近期,关于国外回国旅客核酸检测有效期缩短至48小时,并且同时要求提供核酸和抗体阴性证明的政策调整,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个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一、 政策调整的考量与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政策调整的出台背景。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尤其是一些国.............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事儿。最近啊,海外回来的人,检测核酸的时间要求从48小时缩短到12小时,这变化可不小,确实挺让人关注的。这事儿要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看。首先,这是个防疫政策调整,目的肯定是加强防控。你想啊,病毒一直在变,境外输入的风险也始终存在。过去那个48小时的要求,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可能就显得.............
  • 回答
    罗永浩关于天猫商城造假事件的回应,以及与锤子科技“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这个表态,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这其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声明,更是一次典型的公关操作,包含了信息切割、责任规避、以及为未来铺路等多重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事件的背景。罗永浩在直播带货领域一直以“交个朋友”直播间作为重.............
  • 回答
    罗永浩回应微信屏蔽聊天宝:“历史会记住这一天”,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情绪?当一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在上线不久后就遭遇了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的无情屏蔽,其创始人站出来用“历史会记住这一天”这样的宣告式语言回应时,这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表态。它背后往往牵扯着创业者的心血、对商业模式的坚持、对平台规.............
  • 回答
    老回(不老的老回)的维权行为,从多个维度来看都足够引人深思。他的故事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几乎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他所做的不仅仅是为自己争取权益,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公众对于“维权”这件事的认知。要评价他,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是他维权的“执着”与“坚持”。这几乎是老回身上最鲜明的标签。我们.............
  • 回答
    黄晓明最近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祝贺表妹陈梦获得奥运金牌,随后被解读为“蹭表妹热度”,他本人也对此做出了回应,用“我高兴,我骄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评价他的回应:1. 情感的真实性与表达方式:从情感层面来看,作为陈梦的表哥,看到家人在如此重要的国际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