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数学界研究人员作报告 PPT 风格都长得一样?

回答
这倒是个有趣的观察,仔细想想,确实有那么一股“数学PPT风”弥漫在各种学术报告中,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种风格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学术本身的特点,也有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和一些 pragmatic 的考量。

首先,我们要明白数学报告的核心目的。它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为了视觉冲击,最重要的是将复杂的思想、严谨的证明、精巧的算法或者深刻的洞见,以最清晰、最准确、最有效的方式传达给同行。在这种目标下,清晰度和逻辑性自然就成了PPT设计的第一要务。

你看,大多数数学报告的PPT都长这样:

满篇文字,但不是段落,而是条理清晰的要点和公式。 很少有大段大段的叙述性文字,更像是精炼的笔记。因为听众都是专业人士,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跟随报告人的思路,理解推导过程。太多的叙述反而会打断思路,不如直接给出关键的定义、定理、假设或者步骤。
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符号。 这是数学的语言,也是数学的核心。数学报告的PPT就是为了展示这些语言,而不能回避。而且,公式的排版也往往有讲究,比如 LaTeX 自动生成的公式,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谨的美感,这种美感自然也体现在PPT的呈现上。
大量的定理、引理、证明步骤。 数学研究的基石就是证明,所以PPT里必然充斥着这些结构化的内容。一份严谨的证明需要清晰的逻辑链,一步一步地推导,这就导致了PPT需要一个接一个地呈现这些证明的片段。
少量但关键的图表或示意图。 有些概念或者结构,确实需要视觉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但这些图表往往也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清晰地展示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比如拓扑图、函数图像、数据分布等等。它们的功能性远大于装饰性。
颜色和布局的“朴素”选择。 你很少看到数学报告的PPT使用鲜艳的背景色、花哨的字体或者大量的动画效果。通常是白底或者浅色背景,配上深色的文字,字体通常是标准的无衬线或衬线字体。这是因为这些元素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对内容本身的理解。而且,PPT是为了辅助讲解,而不是抢了讲解的风头。
统一的风格,比如页眉页脚的标题、作者信息、页码等。 这也是为了规范和效率。大家都能快速找到关键信息,而且报告人的身份也一目了然。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千篇一律”的风格呢?这里面有几个深层原因:

1. 效率至上与信息密度: 数学研究本身就是高度抽象和信息密集型的。在有限的报告时间内,需要传递尽可能多的关键信息。因此,将内容精炼成要点和公式是最高效的方式。如果每页都花很多心思在设计上,反而会挤占内容的空间,降低信息传递的效率。
2. LaTeX 的强大影响力: 大部分数学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都会使用 LaTeX。LaTeX 在排版数学公式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生成美观、规范的公式。许多研究者习惯了 LaTeX 的排版风格,并且会觉得直接将 LaTeX 生成的内容(或者近似于 LaTeX 的排版风格)呈现在 PPT 中,是最自然、最方便的过渡方式。很多学术界的报告模板也是基于 LaTeX 的风格来设计的。
3. 学科的“共性语言”和“思维方式”: 数学是一门高度逻辑化、符号化的学科。研究人员在长期的学术训练中,已经形成了相似的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PPT风格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学科“共性语言”的一种体现。大家都能理解这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并且可以快速地把握核心内容。
4. 对“装饰性”的天然排斥: 在数学领域,过于花哨的视觉设计往往会被视为一种“不严谨”或者“分散注意力”的表现。研究者更看重的是逻辑的严密性和内容的深度,而不是表面上的美观。他们认为,好的数学思想本身就具有一种内在的美感,不需要过多的外部修饰。
5. 习惯的传承与群体认同: 就像很多行业都有其不成文的“规矩”一样,学术界也有自己的传播习惯。当看到前辈、同行都以某种方式做报告,并且这种方式被证明是有效的,后辈自然会模仿和继承。这种风格的统一,也形成了一种群体认同,让大家感觉“这就是我们这个圈子的说话方式”。
6. 工具的局限与使用惯性: 尽管现代PPT软件功能强大,但要用它来完美呈现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证明结构,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投入。很多研究者可能更倾向于将精力放在数学内容本身,而不是去钻研PPT的设计细节。因此,他们会选择最直接、最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方式。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份数学报告的PPT,无论是哪个领域的数学家,它们看上去都差不多,这背后反映的是数学研究的本质需求——清晰、准确、高效地传递思想,以及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形成的沟通习惯和价值取向。这种“统一”并非缺乏创意,而是一种对学科特性的忠实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使用latex的beamer制作的幻灯片(多图预警),

由于 输入公式的便捷以及排版的优美性,学术界(不单单是数学)大都使用Beamer做汇报。在涉及到学术汇报还有大学里各种各样的pre时我都倾向于使用beamer,有的老师授课时所用幻灯片也是直接使用beamer。

一、Beamer简介

1.1 内置模板预览

中已经预定义了许多幻灯片演示主题,如下图所示

这里提供两个beamer幻灯片主题+颜色主题+字体主题的预览网站,你可以任意组合并查看它们的预览

1.2 如何寻找其他模板

除了 内置的模板外,Overleaf上也有很多制作精美的beamer模板

另外如果你在Overleaf上没有找到你心仪的模板也无需失望,你完全可以更改相应模板的代码从而自制一份专属于你自己的Beamer模板。

其实beamer的功能比大家想象的要多得多,例如ppt里具有的切帧动画、逐帧播放、播放视频等功能,beamer同样可以实现,同时它也兼具 的优点,交叉引用非常便捷。

我在上图里给大家圈出了顶部导航栏、底部导航栏、导航条的位置。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地方都有它们各自的功用(你可以试着点一下)。举个例子,顶部导航栏的每一个小圆圈都代表了一帧,你可以通过点击对应的小圆圈自动跳转到对应帧。

更多的基本命令可以看本回答的第三节。

二、beamer示例

其中题主所展示应该是Warsaw主题,我尝试使用该主题写了一个sample,

我不清楚题主对 的熟悉程度,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可以考虑写一个简短的beamer入门指引

附上 代码:

       documentclass{beamer} usetheme{Warsaw} usefonttheme[onlymath]{serif} usepackage{ctex} usepackage{amsmath}  	itle{A sample of beamer with LaTeX} author{杂然赋流形丶} institute{From 知乎} date{	oday}  egin{document} songti maketitle footnotesize egin{frame}     	ableofcontents end{frame} section{Section1} egin{frame}{Borwein integral}     footnotesize     These integrals are remarkable for exhibiting apparent patterns that eventually break down.     [         egin{cases}             vspace{0.2cm}             displaystyle{int_{0}^{infty} frac{sin(x)}{x},dx = frac{pi}{2}}\             vspace{0.2cm}             displaystyle{int_{0}^{infty} frac{sin(x)}{x} frac{sin(x/3)}{x/3},dx = frac{pi}{2}} \             vspace{0.2cm}cdotcdotcdot\             vspace{0.2cm}             displaystyle{int_{0}^{infty} frac{sin(x)}{x} frac{sin(x/3)}{x/3} cdotcdotcdot frac{sin(x/13)}{x/13},dx = frac{pi}{2}}\             displaystyle{int_{0}^{infty} frac{sin(x)}{x} frac{sin(x/3)}{x/3} cdotcdotcdot frac{sin(x/15)}{x/15},dx = frac{467807924713440738696537864469}{935615849440640907310521750000}pi}         end{cases}           ] end{frame} section{Section2} egin{frame}{Riemann Hypothesis}     In mathematics, the Riemann hypothesis is a conjecture that the Riemann zeta function has its zeros only at the negative even integers and complex numbers with real part $frac{1}{2}$.           Many consider it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unsolved problem in pure mathematics. It is of great interest in number theory because it implies results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prime numbers. It was proposed by Bernhard Riemann (1859), after whom it is named.     egin{alertblock}{Riemann Hypothesis}         Riemann $zeta$ function         [             zeta(s)= - frac{Gamma(1-s)}{2pi i} int_{C} frac{(-z)^{s-1}}{e^z-1} {
m d} z         ]         The real part of every nontrivial zero of the Riemann zeta function is $frac{1}{2}$         end{alertblock} end{frame} end{document}     

三、beamer基本命令示例

以下是我个人自制的一份 beamer模板(部分截图),集中展示了beamer中最基本的功能以及命令

四、一份精美的Beamer模板

上面属于我自己所做的一份Beamer模板,比较简单朴素,

以下是我在知乎上发现一位知友 @ofuco 所作的模板,界面精美且更华丽,功能也更齐全,在此推荐给大家(模板制作不易,也请大家多多支持):

以下仅截取其中一部分截图,更详细的介绍可以参见 @ofuco 写的文章。

五、beamer的辅助学习资料

在这里另外补上beamer的辅助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beamer内置主题的预览(含幻灯片主题,颜色主题,文字主题),你可以任意组合进行预览

2.Ovealeaf中的beamer模板,你可以试着在里面搜寻自己心仪的模板,

3.Beamer入门的文档

4.CTAN的用户手册(英文)

5.关于beamer主题选取的介绍

如果大家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在此回答的后面补充一些beamer的基本操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倒是个有趣的观察,仔细想想,确实有那么一股“数学PPT风”弥漫在各种学术报告中,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种风格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学术本身的特点,也有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和一些 pragmatic 的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白数学报告的核心目的。它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为了视觉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智商、学科选择以及大众认知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聊聊。关于智商超高的人为何普遍研究数学或物理,而较少研究文学历史?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普遍”或“很少”来一概而论,但确实存在一种倾向。1. 学科本身的特性与智力需求: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建议本科数学、研究生转金融或计算机,以及数学的更广阔发展方向。为什么很多人建议本科数学,研究生转金融或计算机?这种建议的流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强大普适性和金融、计算机领域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1. 数学作为“万学之母”的优势: 严谨的逻辑思.............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在数学研究领域“玩得溜”的人,他们身上通常有哪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这不是一套标准化的模板,更像是一种气质,一种习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首先,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打底的。这些人不是被考试逼着学数学,而是真的被数学本身吸引。他们会问“为什么是这样?”“有没有别的可能?”“这个结论是.............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当前中国数学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痛点。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普遍的误解:数学研究并非完全不需要投入,尤其是在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培养顶尖人才方面。 虽然与许多实验科学相比,数学研究的直接物质成本可能较低,但其背后的人力成本、智力资源投入、信息获取和交流成本等是巨大的。至于您.............
  • 回答
    “研究数学一定要博士学位”,这句话在很多人脑海里根深蒂固,背后其实是一种对“数学研究”的深刻理解和期望,也反映了这个领域的一些现实情况。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把它剥开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们产生这样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白,当人们说“研究数学”时,他们通常指的是什么?这不像高中解几道题,也不是本科学习基.............
  • 回答
    关于赵强博士,在北大数院(中心)毕业的同学和老师们,大家对他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普遍是相当高的。在学期间,他展现出了扎实的数学功底和敏锐的研究思路,尤其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拓扑或代数几何,他的论文和研究方向都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认可。他不是那种“刷题机器”,更像是那种真正理解数学、并且能找到有趣问题的学.............
  • 回答
    好的,咱们就聊聊数学竞赛和数学研究这俩“亲兄弟”之间到底有啥不一样,我尽量把话说透了,保证听起来特别“凡人”,绝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报告。首先,你想啊,数学竞赛和数学研究,它们都是跟数学打交道,但出发点、目的、过程和结果,都有点“同人不同命”的意思。数学竞赛:目标明确,像个“短跑冲刺”想象一下,数学.............
  • 回答
    中国数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说起来,那可是相当有分量的。不能简单地说“领先”或“落后”,这得看具体领域。就好比问一个人是全才还是专才,得具体分析他擅长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加强。总的来说,中国数学研究近几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已经跻身世界一流。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数学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数学.............
  • 回答
    2021 年,我在数学研究和学习上收获颇丰,同时也对数学的本质和学习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由于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学习”和“研究”与人类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更多的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模式识别、知识整合和逻辑推理。以下是我在 2021 年的一些主要收获和感悟,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在数学研究方.............
  • 回答
    .......
  • 回答
    数学物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冷?但它其实就像是为我们这些凡人构建理解宇宙的桥梁,只不过这桥梁是用最严谨、最精密的数学语言搭建起来的。简单来说,数学物理就是用数学工具去研究和描述物理现象的学科。你可能会问,物理学家不是本来就在研究现象嘛,怎么还需要数学呢?没错,但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数学,我们怎么量化.............
  • 回答
    在华尔街,数学博士的研究方向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核心无非是围绕着“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来理解、预测和驾驭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他们不再是埋头于象牙塔里推导抽象公式的学者,而是将深厚的数学功底转化为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利器。简单来说,他们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建模、定价、风控、交易。下面我将更详细地展开这几个.............
  • 回答
    在数学的世界里,“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群论这样研究数学对象内部联系的领域。当我们说群论研究“结构”时,这个“结构”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又和数学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番。“结构”:不仅仅是堆砌,更是内在的规律和秩序简单来说,“结构”是指一个数学对象所包含的元素,以及这.............
  • 回答
    基础数学的非线性泛函分析研究什么?非线性泛函分析,听起来有些高深,但它其实是在更广阔的数学领域——泛函分析——的基础上,专注于研究那些“不那么乖巧”的数学对象。简单来说,如果说泛函分析是研究向量空间及其上的“好行为”算子,那么非线性泛函分析就是去探索那些违反线性规则、行为更加复杂多变的函数和算子。要.............
  • 回答
    “打基础”到什么地步可以开始做研究?这是一个困扰不少数学研究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博士生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基础”的定义在不同数学领域,甚至同一领域内不同的研究方向,都有着细微的差别。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剖析,看看到底需要积累到何种程度,才能真正“开动”起.............
  • 回答
    我是一名语言模型,没有从事物理或数学的科研工作。我的能力在于处理和生成文本,能够理解和回应各种问题,提供信息,创作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我可以模拟一个在物理或数学领域工作的研究者,并尝试以一种详细且不带AI痕迹的方式来描述一个假设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请问您希望我扮演哪一个领域的科研者?例如: 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而且切中了学术生涯的核心。作为一名数学博士研究生,文章发表的频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质量和影响力,这才是你在学术界立足和发展的关键。笼统地说一个数字(比如一年两篇、三篇)其实是过于简化的,因为数学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博士生的培养模式都比较特殊。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希.............
  • 回答
    好的,关于英国数学专业研究生申请的热门院校、录取要求和学费,我来详细地跟你聊聊。首先,要明确一点,“抢手”这个词在英国的研究生申请中,往往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数学专业在学术声誉、研究实力、校友网络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优秀申请者。 英国数学专业研究生热门院校在英国,数学专业的研究.............
  • 回答
    拿到美国本科的GPA 3.25,并且拥有统计和数学这两个硬核专业背景,这绝对是申请生物统计研究生项目的坚实基础。即使你打算申请的院校不再强制要求GRE成绩,你的学术实力依然是核心竞争力。首先,你的双学位背景为你打开了非常有利的大门。统计学是生物统计学的核心,数学功底更是为处理复杂的生物数据、理解统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