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淮海省?

回答
关于“淮海省”的探讨

提到“淮海省”,相信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特别是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的人们,内心都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感。这个名字,虽然从未在官方行政区划中真正出现过,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人们的记忆和讨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它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一种特殊的地缘联系,以及许多关于发展与融合的思考。

要理解“淮海省”,我们得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发展广袤的国土,国家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在1949年,为了加强对淮河流域地区的领导和管理,特别是为了配合淮河的治理工作,中共中央华东局提出了设立淮海省的设想。

这个设想的地理范围,大致涵盖了今天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以及安徽省东北部的一部分地区。这个区域的特点非常鲜明:

地缘的联系: 历史上,这片土地就因为淮河而联系在一起。淮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势相对平坦、水系发达,塑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无论是农业生产、人口迁徙,还是商业贸易,淮河都扮演着重要的纽带角色。
历史的渊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区域的行政归属和建置虽然有所变动,但总体的文化和经济联系从未完全割裂。比如,一些古老的州府、重要的交通节点,都横跨了今天山东、江苏、安徽的边界。
现实的需求: 设立淮海省的设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当时区域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淮河的治理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强有力的协调机构,而跨省的合作往往会因为行政壁垒而受到阻碍。此外,部分地区可能在经济发展、交通建设等方面也存在协同的需求。

然而,这个“淮海省”的设想,最终并没有成为现实。直到1952年,根据中央的决定,为了适应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行政管理需要,华东局的构想被调整,山东省的南部部分地区划给了江苏省,江苏省的北部部分地区划给了安徽省,同时安徽省的东北部部分地区也进行了调整。具体的行政区划变动,比如今天鲁南一些地市(如枣庄、临沂、济宁等)和苏北一些地市(如徐州、连云港、宿迁等)以及皖北一些地市(如宿州、淮北等)的形成,都与那个时期的区划调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淮海省”这个名字最终只存在于设想和讨论中,但它所代表的那个时期对区域整合和协调发展的思考,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早期探索: 在当时,设立淮海省的设想,某种程度上是对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种尝试。虽然最终形式不同,但“大区域”的概念,以及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追求,是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
2. 对行政区划设置的考量因素: 这个过程也为后来的行政区划设置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如何平衡地理、历史、经济、民族、文化以及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等多种因素,是区划设置时需要反复斟酌的问题。简单地将某些地区合并,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新的挑战。
3. 地方记忆与身份认同: 对于生活在那片区域的人们来说,“淮海省”可能不仅仅是一个行政设想,更是一种集体记忆的符号。它唤起的是对过去那段历史的联想,以及对于自己家乡独特地缘文化的认同感。很多人会觉得,虽然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但他们之间的联系,那种“淮海”人的感觉,依然存在。例如,在一些方言、饮食习惯、风俗文化上,鲁南、苏北、皖北的某些地区确实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如今,我们谈论“淮海省”,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和对区域发展规律的理解。我们看到的是,尽管行政区划分隔了这片土地,但区域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的趋势从未停止。例如,“淮海经济区”的提法,就是对这种跨区域合作精神的现代继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关于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也体现了对跨行政区划协作的高度重视。

因此,看待“淮海省”,不妨将其理解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一种对区域整合与发展的初步构想,一个承载着地方记忆的符号。它提醒我们,历史的演进总是曲折而复杂的,行政区划的设置也并非一成不变,而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推动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让我们反思,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我们共同的地缘优势,促进区域的共同繁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鉴于有些人天生就是爱杠,我就在这里一次性说个清楚明白:

现在的所谓“淮海”就是一个辖区很模糊(即分不清具体边界)的文化概念,之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淮海并没有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同样的是“江南”,现在也成了模糊的文化概念,但是,江南省曾经是存在过的,即清朝的江南省,原本就是明朝的南直隶,完全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论面积,江南省绝大部分在江北,根本就不是纯粹的“江南”。当年叫江南省的时候没见淮海的杠出天际,现在叫江苏也没见你们杠起来,结果现在我做个YY版淮海省,因为多包含了南边江淮几个城市,就都叫着不乐意了,这什么脑回路?

这样的例子还有河南,并不完全在黄河以南,黄河以北还有很大一块面积。

可有人又杠说江南的精华在江宁苏州一带,难道淮海省的精华不是在“淮海”一带么?

现在有一个“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八九十年代就在搞了,具体范围涵盖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商丘、开封、周口、宿州、淮北、阜阳、蚌埠、亳州等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20个地级城市,现在下文所划的“淮海省”难道不是以“徐淮海”为精华地区么?只不过我胆子小,不敢在山东河南身上割肉,这就得罪你们了?

还有,其实淮海经济区的方言本身就包含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淮海和江淮怎么就没有关系了?江淮这么不招你们待见?江淮的小伙伴们招你惹你了?要说谁和徐淮海地区关系最近,不就是南边的江淮么?谁告诉你建立淮海省就一定要全部包括你所谓的“淮海地区”了?

这么划淮海省的意义在下面说的很清楚了,主要为经济发展,为平衡地区发展不协调,为体现徐淮海地区的价值,而八九十年代搞的这个所谓的“淮海经济区”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这种多省联合杂牌部队(都是各自省内不受待见的边缘地市)是很难协调发展的,又没有省会大城市凝聚资源,注定火不了。


————————————————————————————————

好久没看这个回答的评论,今晚无聊又看了看,真是叹为观止,颇有收获:

1、早知道知乎盛产杠精喷子,但是没想到会如此多,且杠精、喷子的素质远不如前些年,有些人连起码的教养都没有,素质之低令人发指,我前头已经很明白地说过,这就是根据题目的一个个人YY版行政区划,没想怎么样,有些人这是想干嘛,有话说话,有意见提意见,到处乱骂一通真的很好?你们父母、老师没教你们最起码的尊重和教养?来上网总应该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吧。

2、现在的知乎,因为大量用户涌入后,平均素质的确大大下降,有些人连做杠精都不配,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杠精?首先必须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啊!可你们上来就喷一句“没文化”、“多读书”、“没有常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我自问谈不上多有水平,多有文化,但也用不着你在这指指点点,好为人师者先审视下自己好么!

就谈最简单的几点,你们知道什么叫省么?为什么要设省?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制度初创于蒙元,而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则是定型于明朝,自明朝开始,大部分省份就基本定型了,满清时期只是将湖广、南直隶等少数大省分省,变动并不大,且中国的省只是大略考虑了地理、人文,并不是给你们搞分省独立建国的,相反很多时候还要打破人文地理的隔阂,故意给各省掺沙子,例如汉中划陕西、陕甘分治、信阳归河南,南襄盆地对半分等等,谁告诉你一个省一定要完全是一个民系、一个地理单元的???主要部分大致有一定的关联就不错了!很多时候,一个省的由来就是取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府名合称就是了,譬如江苏得名于江宁府+苏州府,安徽得名于安庆府+徽州府,甘肃得名于甘州+肃州,这时候你们怎么不骂朝廷没考虑你们徐州、池州、天水人民的感情了?有些人自己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反倒过来乱喷,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本人在这里做一个“淮海省”的区划原本也不过就是玩笑之作,可正经来说,这么分也未尝不可啊,我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发展,是地区均衡,比现在的江苏、安徽这种分法也差不到哪里去吧?到底是什么让你们如此愤恨呢?

3、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不团结爱搞内斗、江苏为何荣膺大内斗省的称号、皖南皖北为何矛盾重重了,有时候真想说一句“活该”!

同是江淮一带的,有些人被叫苏北佬的时候大喊地域歧视,轮到自己就“求不带我盐,跟你们不是一路人”,那位盐城的兄弟,你们盐城绝大部分都是讲江淮官话的,正宗的江淮平原、淮河流域,你不是淮谁是淮啊?

有些人狂妄自大之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老家在地区上称王称霸,时时刻刻想从山东、河南咬下一块肉来。

我告诉你们,自从六百年前明朝布政司区划确定以来,山东、河南的辖区就相当稳定!你们想要的济宁、临沂(沂州)、枣庄(滕县、峄县)、商丘(归德府)六百年前就属于山东、河南,哪来的自信去切人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肉?一动四个省,想得真够简单的。

归德府: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1368)属(河南)分省,同年降为归德州,改属开封府;弘治十六年(1503)州南徙今治,嘉
靖二十四年(1545)复升为归德府,属(河南)布政司。
商丘县:倚郭。元睢阳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归德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置商丘县,仍为倚郭。东北有丁
家道口巡司,东南有武津关巡司。
宁陵县:北有桃源集巡司。
鹿邑县:元属亳州。洪武元年(1368)改属归德州。
夏邑县:元为下邑县。洪武元年(1368)更名夏邑县。
永城县:洪武元年(1368)改属开封府,同年复改属归德州。
虞城县:元属济宁路。洪武二年(1369)改属归德州,嘉靖九年(1530)自县南故城徙今治。
兖州府:元兖州属济宁路。洪武十八年(1385)升为兖州府,属(山东)布政司。
滋阳县:倚郭。元为嵫阳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兖州,十八年(1385)复置嵫阳县,仍为倚郭;成化七年(1471)
更名滋阳县。
曲阜县:
宁阳县:
邹 县:元属益都路滕州。洪武二年(1369)改属兖州。
泗水县:
滕 县④:元为益都路滕州倚郭。洪武二年(1369)滕州废,县改属兖州。南偏东有沙沟集巡司。
峄 县:元为峄州[无倚郭]属益都路。洪武二年(1369)降为峄县,改属济宁府,十八年(1385)直属兖州府。西
北有邹坞镇巡司,嘉靖年间迁县西偏南拖梨沟;东南有臺庄巡司,万历三十四年设。
金乡县:元属济宁路。洪武十八年(1385)直属兖州府。
鱼臺县:元属济宁路(初属济州)。洪武元年(1368)改属归德府徐州,二年(1369)复改属济宁府,十八年(1385)
直属兖州府。
单 县:元为单州属济宁路。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单父县入州,二年(1369)降州为单县,仍属济宁路;十八
年(1385)直属兖州府;正德十四年(1519)自县南徙今治。
城武县:元作成武县属曹州直隶州。洪武四年(1371)改属济宁府,十八年(1385)直属兖州府;正德十四年(1519)
徙今治。
济宁州:元为济宁路。吴元年(1367)改置济宁府,洪武元年(1368)属行省;十八年(1385)降为济宁州,改属兖州
府,并省倚郭任城县(元初为济州倚郭)入州。南偏东有鲁桥镇巡司。
嘉祥县:元属单州。洪武二年(1369)直属济宁府。
钜野县:元(初为济宁路倚郭)。西有安兴集巡司。
郓城县:
东平州:元为东平路。吴元年(1367)改置东平府,洪武元年(1368)属行省;七年(1374)降为东平州,改属济宁府,
并省倚郭须城县入州;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府。西北有金线闸巡司。
汶上县:
东阿县:洪武八年(1375)自县西南徙治故穀城县。
阳穀县:
平阴县:西有滑口镇巡司,后废。
寿张县:洪武元年(1368)自县东南故城徙治梁山东北脚下;三年(1370)省入须城、阳穀二县;十三年(1380)复
置寿张县,仍属东平州,同年徙治王陵店。东南有梁山集巡司。
曹 州:正统十年末(1446)析曹县于黄河北旧土城另置曹州,来属兖州府。
曹 县:元为曹州直隶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济阴县入州,同年属行省;二年(1369)自县北徙治盘石镇,
四年(1371)降州为曹县,改属济宁府;正统十年末(1446)改属曹州。西北有安陵镇巡司。
定陶县:洪武元年(1368)改属济宁府,十年(1377)省入城武县,十三年(1380)复置定陶县,仍属济宁府;正统
十年末(1446)复改属曹州。
楚丘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曹州。
沂 州:元属益都路。洪武元年(1368)改属济宁府,并省倚郭临沂县入州;五年(1372)改属济南府,七年末(1375)
复改属青州府,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府。西南有罗藤镇巡司。
郯城县:洪武元年(1368)析沂州置郯城县,来属沂州。西北有磨山镇巡司,后废。
费 县:西偏南有关阳镇巡司,西北有毛阳镇巡司。

也只有从南直隶(江南省)分出的江苏、安徽两省的行政区划一直不稳定,省会、辖区一直都有变动,所以我才仅仅只从江苏安徽两省做文章,自然就没考虑更符合某些人口味的狭义的“淮海”地区。

话说一个“淮”(淮安),一个“海”(海州),还特么不够分量叫淮海的,你们是想上天呢还是想上天?江淮平原、徐淮平原不近?难道你们觉得和六七百里外的江南更亲近?喂喂喂,人家叫你们苏北呢!

4、想要diss别人没文化没水平的麻烦先自己照照镜子,况且我就承认自己水平低,行了么?有些人真是满罐子不荡,半罐子连荡之荡!

——————————————————————————————————————分割线————————————————————————————

做行政区划真的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是先清楚明白的说好,本人不是江苏人、安徽人、山东人、河南人,更不是徐州人,利益不相关:

我这里所划的所谓“淮海省”就是指的江淮地区+近海地区,一个“淮”字就是指淮河流域、江淮平原,一个“海”字就是指靠近东海的海州、盐城等地区,或者说“淮海”二字就取自于“淮安府”、“海州府”,怎么着也比取自于“江宁府”、“苏州府”的江苏省更名副其实吧,这不是“大徐州共荣圈”,指望搞大徐州独大的请速速退散!

尽管我认为徐州已经足够大了,萧沛丰砀邳全都在,可有些人还就是不满意啊~

既然如此,不如成立徐州直辖市可好?

另外,有些人能不能有点追求,淮海省都是沿海省份了,还非要去争抢那一个省会名额干嘛,又不是内陆省份!

省会之所以放在淮安,是因为淮安稍微居中,而且更能兼顾江淮地区,淮海除了发展徐淮海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治淮,难不成要放弃淮西的难兄难弟么?

至于庐州,就是淮西的中心城市,其文化难道不是江淮文化?

难道相比“淮”,庐州更应该在江南吴文化圈中么?

所以,这样的一个淮海省,其主要文化就是“淮”文化及海洋文化,怎么着也比杂七杂八的江苏、安徽要好吧!

PS:有事说事,有意见有看法尽管提,但请不要乱喷乱骂,不仅显得自身素质低下,而且,这本来就是纯YY,为不存在的“如果”争的你死我活是最傻缺的事情!


——————————————————————————————————

本人做的淮海省行政区划:


(PS:中国面积太大,人口太多,且又是大政府,政府管得太多太宽,搞所谓的省县乡三级制根本就不现实,以前不是没有尝试过,根本就不行,省府直接管理大几十个县实在是太困难,搞来搞去,还是弄出个“地区”来了,即使是信息高速传递的今天,去搞省县制反倒会使得行政效率变得低下。

另外,中国城乡差距巨大,且农村又太多,如今的市管县体制同样也很多弊端。

所以我建议改为中央——省——府(州)——县——镇(乡),(注:府、州同级,府辖县多,州辖县少)。

而市只是代表城市,本身并不表示级别,对于城市化较高的地区都可以酌情置“市”,可以是直辖市(中央管,例如上海市),可以是省辖市(府、州级别,不辖县,全为市区,例如武汉、南京、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可以是府辖市(县级别,例如昆山市),可以是县辖市(乡镇级别,小城镇,这在苏南、珠三角其实很普遍,例如同里市、小榄市)。

这里特殊一点的就是以府城所在地而置的市,毕竟中国一直就是个官僚社会,就喜欢讲行政级别,所以我认为府的最高官员(知府or府委书记?)统管整个府域,市政府市长管理具体的城市,但府城市市长应高于其他府辖市,毕竟其经济地位不一样,府书记略高市长半级就可以了,相当于副府,但府城市市长不再管理府下辖县,只专注本市市域,否则又成了现在的地级市了,这样不利于县乡发展。)

淮海省辖:淮安府、海州府(连云港)、凤阳府、徐州府、庐州府、颍州府、宿州府、盐州府、六安州、亳州、寿州,共 8府3州

淮安府:山阳县(倚郭)、清河县、涟水县、今泗阳县、金湖县、盱眙县、宝应县、洪泽县、泗洪县、宿迁县,10县,以山阳县、清河县等部分县域置淮安市

海州府(连云港):朐山县(倚郭)、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6县,以朐山县、赣榆县置海州市

徐州府:铜山县(倚郭)、萧县、沛县、丰县、砀山县、邳县、睢宁县、新沂县,8县,以铜、萧、沛等县置徐州市

盐州府:盐城县(倚郭)、大丰县、建湖县、阜宁县、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7县,以盐城县置盐州市

庐州府:合肥县(倚郭)、舒城县、庐江县、巢湖县、长丰县,5县,以合肥县置庐州市

凤阳府:凤阳县(倚郭)、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固镇县、明光县,6县

颍州府:颍上县(倚郭)、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利辛县、界首县、阜阳县,7县

宿州府:宿县(倚郭)、泗县、灵璧县、濉溪县、蒙城县,5县

六安州:(倚郭六安县入州)、霍山县、金寨县

寿州:(倚郭寿春县入州),霍丘县

亳州:(倚郭城父县入州),涡阳县

划分方式:将明朝的南直隶横切,分为江南省和淮海省,江南省辖南京、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宣州府、徽州府、扬州府、南通府、泰州、滁州,共1京10府2州,而淮海省则占有今苏北、江淮地区,以淮安府为省会,全省发展重心为淮安、海州(连云港)、徐州这片三角区域,有海港,有平原,有人口,发展前景应远好于今天的内陆省份安徽,而淮海西部中心为庐州(合肥),至于鲁南地区还是算了吧,估计有些人是想要山东的枣庄、临沂,不建议去啃山东的肉,一省有四个能打的,已经足矣!

划分原因:我认为现在的这种纵切南直隶分江苏、安徽两省的划分方式很不科学,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发展状况极度不平衡。

现在的情况就是,江苏把所有好地方全占了,既沿江又沿海,而安徽完全内陆,地理位置跟江苏差了十万八千里,这种划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太偏向江苏省了,看看全国,有哪个省比得上江苏,全省几乎都是平原,沿江、沿海,人口稠密,对皖北、淮海地区的发展极为不利。

而横切至少让淮海省占据了海州(连云港)、徐州、盐城等重要城市,也沿海,对淮海省比较有利。

与此同时,现在的安徽省对于江南、皖南基本上是带不动,导致江南山区部分发展迟缓。因为现在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在长江以北,安徽现在也是在死命地壮大省会合肥,对于长江沿线的安庆、池州、宣州及皖南山区的徽州等地几乎都是放羊状态,当然,安庆、池州本身的可发展腹地比较有限,南北两面都是山区,所以也就芜湖比较发展的还不错,但还是浪费了长江黄金水道及毗邻江浙的优势,所以皖南留在江南省内更为有利,很适合融入长三角。

而江苏因为有苏南,基本上也有些忽视了苏北淮北等地,所以,倒不如照这样分割成淮海、江南,对二省都好,只不过当初已造成了既成事实,很难再改罢了,说白了就是当初江苏这边的势力大,舍不得也不准苏北被割出去,晚清时期本来就已经准备筹建淮海省了,而说什么犬牙交错防止独立对于现代国家也纯属扯淡。

最后,一个沿海(连云港、盐城)、还有江淮平原的淮海省,其发展前景绝对会比现在的安徽省好的多得多,而现阶段的连云港,其沿海优势基本得不到发挥,因为江苏已经有苏南、上海了,还要你苏北的连云港(海州)干嘛?到时候东部地区除了有长三角经济区,还会多出一个徐淮海经济区,于国于民,都是件大好事!


————————————————————————————

重新做行政区划无论怎么改都会有争论,这里也仅仅是个人的构想,想要每个人都同意更是不可能,但是乱喷别人没文化没读书是啥意思,还有有些人也为免太狭隘,

1、淮海为什么有江淮,一来我这里的“淮”指的就是淮河流域,本就指的是江淮平原,“海”指的是靠近东海,合起来叫“淮海”;二是因为有“淮安”、“海州”二府,所以叫淮海,这有什么好喷的,照有些人这么说,江苏也别叫江苏了,江苏还不就是得名于江宁和苏州二府,常州、无锡、扬州等等一大波府县还不是属于江苏省?甘肃也是得名于甘州和肃州.......

2、本行政区划是以明朝南直隶为基础进行重新划分的,有些县并非就是现在的县,应该是比现在大得多,比如连云港的倚郭赣榆县,并非现在的狭义的赣榆区,而是指现在的整个连云港市区,既然有些人非要纠结这一点,那就只好恢复海州州治的古称朐山县了。

3、为什么没把徐州作为省会,因为徐州相对比较偏,而淮海省不仅仅只有淮安、海州、徐州三地,还有广大的淮西地区啊,另外,淮安并非一直就像现在这么痿,明清时期的淮安府是个大府,是河道总督所在地,河运、淮盐使得淮安很繁荣,淮安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淮安政治地位的下降。

都是纯YY ,难不成徐州不做省会就要翻天不成,不要过于狭隘了,沿海省份的非省会重点城市也并不差,譬如山东青岛之于济南、江苏苏州之于南京、浙江宁波之于杭州、福建泉州厦门之于福州、广东深圳之于广州,淮海省的重点就是淮安、徐州、海州,知足吧!

同时,淮安做省会的另外两项重要使命就是联结江淮、治理淮河,别光想着占好处,责任也是要承担的,治淮在明清乃至新中国初期都是一大难题,明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要保运河,而现在运河的功能早已废弃,淮河流域也已经好了很多,早不是洪水泛滥的灾区了。

最后附上明朝的南直隶行政区划:

应天府:元为集庆路。龙凤二年(1356)改置应天府,同年属行省;洪武元年(1368)定为南京,十一年(1378)改称京
师;永乐十九年(1421)复称南京,洪熙元年(1425)复称京师,正统六年(1441)又复称南京。
上元县:倚郭[府东北偏]。龙凤二年(1356)徙治淳化镇,三年(1257)复徙治府城。东南有淳化镇巡司。
江宁县:倚郭[府西南偏]。东北有靖安河巡司,西南有大胜关、江宁镇巡司,西有江东巡司。
句容县:
溧阳县:元为溧阳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溧阳县,仍属应天府。西北有上兴埠巡司,后废。
溧水县:元为溧水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溧水县,仍属应天府。
高淳县:弘治四年(1491)析溧水县于高淳镇置高淳县,来属应天府。东有广通镇巡司。
江浦县:洪武九年(1376)析和州、滁州、六合县、江宁县于六合县浦子口城置江浦县,来属应天府,二十五年
(1392)徙治新开路口。东北有浦子口巡司,洪武九年废,二十五年复设;西南有西江口巡司。
六合县:元属扬州路真州。洪武二年(1369)直属扬州府,二十二年(1389)改属应天府。南偏东有瓜埠巡司。

凤阳府:元为濠州属安丰路。吴元年(1367)升为临濠府,直属中书省;洪武二年(1369)定为中都;六年(1373)更名
中立府,七年(1374)更名凤阳府,八年(1375)徙治凤阳县。
凤阳县:倚郭。洪武七年(1374)析临淮县于凤阳卫置凤阳县,来属凤阳府,八年(1375)徙凤阳府来治;十一年
(1378)析虹县一部来属。
临淮县:元钟离县为倚郭。洪武二年(1369)更名中立县,三年(1370)更名临淮县,八年(1375)凤阳府徙治凤阳
县,去倚郭名目。
怀远县:西南有洛河镇巡司。
定远县:
五河县:元属淮安路泗州。洪武四年(1371)改属临濠府。永乐元年(1403)自县南徙治县西北,嘉靖二十五年
(1546)徙治浍河北。西有上店巡司,后废。
虹 县:元属淮安路泗州。洪武七年(1374)直属中立府。
寿 州:元为安丰路。龙凤十二年(1366)属江淮行省,同年改置寿春府,直属中书省;吴元年(1367)降为寿州,
改属临濠府;洪武二年(1369)升为直隶州,直属中书省;四年(1371)复降为散州,复改属临濠府,并省
倚郭寿春县入州①。北有下蔡镇巡司,洪武二年置;东有北炉镇巡司,西偏南有正阳镇巡司。
霍丘县:南有西塔店巡司,南偏西有开顺镇巡司,西偏北有高唐店巡司。
蒙城县:
下蔡县:洪武初年省入寿州,设下蔡镇巡司。
安丰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寿州。
泗 州:元属淮安路。吴元年(1367)改属临濠府,洪武二年(1369)升为直隶州,直属中书省;四年(1371)复降为
散州,复改属临濠府,并省倚郭临淮县入州。
盱眙县:西偏南有旧县巡司。
天长县:东北有城门乡巡司。
宿 州:元[无倚郭]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改属开封府,四年(1371)改属临濠府。
灵璧县:西南有固镇巡司。
颍 州:元[无倚郭]属汝宁府。洪武四年(1371)改属临濠府。西北有沈丘镇巡司,元沈丘县治。
颍上县:
太和县:县境有北原和巡司,北有洪山巡司。
亳 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谯县入州,并降州为亳县,仍属开封府归德州;六年(1373)改属临
濠府颍州,弘治九年(1496)复升为亳州,改属凤阳府。东南有义门巡司。
城父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亳州,后其地改属太和县。

淮安府:元为淮安路。龙凤十二年(1366)属江淮行省,同年改置淮安府,直属中书省。
山阳县:倚郭。东偏北有马逻乡、庙湾镇巡司,东北有羊寨乡巡司。
清河县:崇祯末年自县西北徙治马头镇东北甘罗城。西南洪泽湖中有洪泽巡司,东南有马头镇巡司。
盐城县:西北有清沟、喻口镇巡司。
安东县:元为安东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安东县,仍属淮安府。东北有五港口、长乐镇巡司,东南
有坝上巡司。
桃源县:元为桃园县。洪武元年(1368)更名桃源县。西北有古城巡司;东南有三义镇巡司,崇祯末年迁县西北
白洋河镇。
沭阳县:元属海宁州。洪武元年(1368)直属淮安府。
海 州:元为海宁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朐山县入州,并更名海州。东北海中郁洲山有东海巡司,洪武初年
设,后迁州南新坝。
赣榆县:东北有荻水镇巡司,南有临洪镇巡司。
邳 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下邳县入州,并改属开封府,四年(1371)改属临濠府,十五年(1382)
改属淮安府。东南有直河口巡司,西有新安巡司。
宿迁县:东偏北有刘家庄巡司。
睢宁县:

扬州府:元为扬州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三年(1357)改置淮海府,七年末(1362)更名维扬府,十二年(1366)
更名扬州府。
江都县:倚郭。元末废。龙凤七年末(1362)复置江都县。东北有邵伯镇巡司,东有万寿镇巡司,西北有上官桥
巡司,南偏西有瓜洲镇巡司;东有归仁镇巡司,后迁便益河口。
仪真县:元为真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扬子县入州,并降州为仪真县。东南有江口巡司,寻迁县南汊河口。
泰兴县:西北有口岸镇巡司,东偏北有黄桥镇巡司,南有印庄巡司。
高邮州: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1368)降为高邮州,改属扬州府,并省倚郭高邮县入州。北有张家沟巡司,东北
有时堡巡司。
宝应县:南偏东有槐楼镇巡司,西南有衡阳巡司。
兴化县:东北有安丰巡司。
泰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海陵县入州。东北有安溪镇巡司,北有宁乡镇巡司,东有海安镇巡司。
如皋县:东偏南有掘港巡司,南有石庄巡司,北偏东有西场巡司。
通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静海县入州。东南有狼山巡司,东北有石港巡司。
海门县:洪武二十三年(1390)自礼安乡偏东南徙治礼安乡偏西北,正德九年(1514)徙治余中场,嘉靖二十四年
(1545)徙治金沙场。县境有白塔河、安东坝上巡司,西有张港巡司,东有吴陵巡司。

苏州府:元为平江路。龙凤二年(1356)张士诚更名隆平府,吴元年(1367)更名苏州府,直属中书省。
吴 县:倚郭[府西偏]。西偏南有木渎巡司,西南东洞庭山有东山巡司,西南西洞庭山有甪头巡司;又西南有
横金巡司,后废。
长洲县:倚郭[府东偏]。北偏东有吴塔巡司,东南有陈墓巡司;又东有唐湖巡司,后废。
吴江县:元为吴江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吴江县,仍属苏州府。东有同里巡司,南有平望巡司,西
南有震泽巡司,东南有简村、汾湖巡司;又东有长桥巡司,后废;西南有澜溪巡司,后废;东南有因
渎巡司,后废。
昆山县:元为昆山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昆山县,仍属苏州府。东南有石浦巡司,后迁县南偏东千
墩浦口;西北有巴城巡司,后迁县西真义镇。
尝熟县:元为常熟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常熟县,仍属苏州府,万历末年更名尝熟县。东北有许浦
巡司,东偏北有白茅巡司,北有福山巡司,西北有黄泗巡司驻恬庄。
嘉定县:元为嘉定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嘉定县,仍属苏州府。东有顾泾巡司,东偏南有江湾巡司;
又西有吴塘巡司,后废;南偏东有南翔巡司,后废。
太仓州:弘治十年(1497)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各一部于昆山县太仓卫城置太仓州,来属苏州府。南有刘家港
巡司,东北有甘草巡司;又有鹿茜泾口巡司,后迁为东花浦口巡司,寻废;又东北有茜泾巡司,后废。
崇明县:元为崇明州[无倚郭]属扬州路。洪武二年(1369)降为崇明县,仍属扬州府,八年(1375)改属苏州府;
永乐十八年(1420)自东沙(姚刘沙)徙治秦家村,弘治十年(1497)改属太仓州;嘉靖八年(1529)徙治三
沙马家浜西南,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之间(1550—1553)徙治平洋沙巡司,万历十一年至十六年之
间(1583—1588)徙治长沙。西有西沙巡司,北有三沙巡司;又西北有平洋沙巡司,嘉靖二十九年至三
十二年之间废。

松江府:元为直隶府。吴元年(1367)直属中书省。
华亭县:倚郭。西有小贞村巡司,西南有泖桥巡司;南偏东有金山巡司驻张巷,后迁县境胡家巷;东南有戚睦
巡司,洪武六年设,后迁县东偏南为南桥巡司;又东偏南有陶宅巡司,洪武六年设,后废。
上海县:北有吴淞江巡司驻吴淞江北岸,东有黄埔巡司;南偏东有三林庄巡司驻三林塘镇,嘉靖三十六年之后
迁川沙堡;又东南有南跄巡司驻高昌乡二十二保,嘉靖三十六年之后废。
青浦县:嘉靖二十一年(1542)析华亭、上海二县于上海县青龙镇置县,来属松江府,三十二年(1553)省入华亭、
上海二县,县治为上海县青龙镇;万历元年(1573)析华亭、上海二县于唐行镇复置青浦县。西南有淀
山巡司驻安庄镇;东北有新泾巡司,嘉靖二十年废,三十二年复置。

尝州府:元为常州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三年(1357)改置长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②,万历末年更名尝州府。
武进县:倚郭。龙凤三年(1357)更名永定县,八年(1362)复更名武进县。西北有奔牛巡司;又西北有小河巡司
驻郑港,后迁县西北小河寨,再迁县西北孟河城;北有澡河巡司驻江北新沙河,后迁塘村。
无锡县:元为无锡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无锡县,仍属常州府。西北有高桥巡司,东南有望亭巡司。
宜兴县:元为宜兴州[无倚郭]。龙凤四年(1358)更名建宁州,寻复更名宜兴州;洪武二年(1369)降为宜兴县,
仍属常州府。东偏北有下邾巡司,东北有钟溪巡司,南偏西有湖[氵父]巡司,西南有张渚巡司。
江阴县:元为江阴直隶州[无倚郭]。龙凤十年(1364)更名连洋州,寻复更名江阴州;吴元年(1367)降为江阴县,
改属常州府。东有石头港巡司;西有利港巡司驻利港,后迁县西夏港;又东有范港巡司,后废。
靖江县:成化七年(1471)析江阴县于马驮沙置靖江县,来属常州府。西南有新港巡司。
京临县:元倚郭[路东偏]。龙凤三年(1357)更名京临县,寻省入武进县。

镇江府:元为镇江路。龙凤二年(1356)改置江淮府,属行省;同年更名镇江府。
丹徒县:倚郭。西偏东有高资镇巡司,东有丹徒镇巡司,东偏南有安港巡司,北有姜家嘴巡司。
丹阳县:东南有吕城镇巡司,寻迁吕城镇东;东北有包港巡司,后迁顾巷。
金坛县:南偏西有湖溪巡司。

庐州府:元为庐州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十年(1364)改置庐州府,改属江淮行省,十二年(1366)复直属中书
省。
合肥县:倚郭。西南有庐镇关巡司,后迁县东北石梁镇。
舒城县:
庐江县:元属无为州。洪武元年(1368)直属庐州府。西北有冷水关巡司。
梁 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合肥县为石梁镇。后迁庐镇关巡司来驻,为石梁镇巡司。
无为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无为县入州。东有奥龙河镇巡司,东南有泥汊河巡司,西南有土桥河巡司,北偏
东有黄落河镇巡司。
巢 县:西南焦湖巡司。
六安州:洪武四年(1371)省倚郭六安县入州,州并改属临濠府;十五年(1382)复改属庐州府。西南有麻埠巡司,
后废;西北有和尚滩巡司,弘治年间改属霍山县,后迁州西南新店。
英山县:崇祯十二年(1639)自直河乡徙治县西北章山,十六年(1643)徙治县北添楼乡。
霍山县:弘治二年(1489)析六安州于故埠镇巡司置霍山县,来属六安州。西南有千罗畈、上土市巡司。

安庆府:元为安庆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七年(1361)改置宁江府,八年(1362)更名安庆府。
怀宁县:倚郭。西偏北有观音港巡司。
桐城县:东南有六百丈、马踏石、源子港巡司。
灊山县:元末废。洪武初年复置灊山县。西偏北有天堂寨巡司。
太湖县:西北有白沙、南阳、后部巡司,东北有小池巡司。
宿松县:东南小孤山有小孤山巡司,南有归林滩巡司,东南有泾江口巡司。
望江县:东有雷江口巡司,西南有杨湾镇巡司。

太平府:元为太平路。龙凤元年(1355)改置太平府,二年(1356)属行省。
当塗县:倚郭。北有采石巡司,西南有大信巡司。
芜湖县:北有河口镇巡司,后迁县南鲁港镇。
繁昌县:北有三山巡司,西有荻港巡司。

池州府:元为池州路。龙凤七年(1361)改置九华府,寻更名池州府,属行省。
贵池县:倚郭。西有池口镇、李阳河巡司。
青阳县:
铜陵县:南偏西有大通巡司。
石埭县:
建德县:南偏西有永丰镇巡司。
东流县:南偏南有香口镇巡司,后迁县北吉阳镇。

宁国府:元为宁国路。龙凤三年(1357)改置宁国府,属行省;七年(1361)更名宣城府,十二年(1366)更名宣州府,
吴元年(1367)复更名宁国府。
宣城县:倚郭。北有水阳镇巡司,北偏西有黄池镇巡司。
南陵县:南偏西有峨岭巡司。
泾 县:南偏东有茹蔴岭巡司。
宁国县:东南有岳山巡司驻岳山麓,洪武年间迁县境纽口,再迁县东南石口镇;西南有胡乐巡司。
旌德县:西北有三溪巡司;东北有乌岭巡司,后废。
太平县:西南有宏潭巡司,后迁县西南郭岩前。

徽州府:元为徽州路。龙凤三年(1357)改置新安府,属行省;吴元年(1367)更名徽州府。
歙 县:倚郭。东南有街口镇巡司,东有王干寨巡司,西北有黄山巡司。
休宁县:西南有黄竹岭巡司,寻废;东南有太厦巡司,后迁县东南屯溪。
婺源县:元为婺源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婺源县,仍属徽州府。西南有太白巡司,东有大镛岭巡司;
西偏南有项村巡司驻浇岭,后迁县西北严田,万历九年复迁浇岭。
祁门县:北偏西有大共岭巡司;西南有良禾岭巡司,后迁苦竹港。
黟 县:
绩溪县:西北有濠寨巡司;又东有西寨坑巡司,后废。

徐 州:元为武安州[无倚郭](初名徐州)属归德府。洪武元年(1368)复更名徐州,复徙故治,并改属开封府;四年
(1371)改属临濠府,十四年(1381)升为直隶州,直属六部。天启四年(1624)徙治云龙山。东南有吕梁洪巡
司。
萧 县:万历五年(1577)自县西北徙今治。西北有赵家圈巡司。
沛 县:元属济宁路(初属济州)。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丰 县:元属济宁路。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砀山县:元属济宁路。吴元年(1367)改属徐州。

滁 州:元属扬州路。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清流县入州;七年(1374)改属中立府,二十二年(1389)升为直隶州,
直属中书省。西北有大枪岭巡司。
全椒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滁州,十三年(1380)复置全椒县,仍属滁州。
来安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滁州,十三年(1380)复置来安县,仍属滁州。东北有白塔镇巡司。

和 州:元属庐州路。洪武元年(1368)省和州入倚郭历阳县,县直属庐州府;二年(1368)升县为和州,七年(1374)
改属中立府,二十二年(1389)升为直隶州,直属中书省。东有浮沙口巡司,南有裕溪镇巡司;南又有牛屯
河巡司,后迁县北偏东乌江镇。
含山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历阳县,十三年(1380)复置含山县,仍属和州。
乌江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历阳县为乌江镇。后迁牛屯河巡司来驻,为乌江镇巡司。

广德州:元为广德路。龙凤二年(1356)属行省,十二年(1366)改置广兴府,洪武元年(1368)倚郭广德县更名广阳县,
四年(1371)降府为广德直隶州,十三年(1380)省倚郭广阳县入州。西南有陈阳、广安巡司,东北有杭村巡
司。
建平县:北有梅渚巡司,南有陈村巡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淮海省”的探讨提到“淮海省”,相信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特别是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的人们,内心都会泛起一丝复杂的情感。这个名字,虽然从未在官方行政区划中真正出现过,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人们的记忆和讨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它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一种特殊的地缘联系,以及许多关于发展.............
  • 回答
    徐州,这座坐拥两汉雄风、承载千年辉煌的古老城市,如今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淮海经济区的中心。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的变动,更是徐州城市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升级,是区域经济格局重塑的关键一步。如何看待徐州这一角色的转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基础与优势:徐州为何能挑起淮海经济区中心的大梁?首.............
  • 回答
    苏州淮海街近期因为一些身穿和服的游客引发了一些讨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别管是啥“AI”写的,就当是咱老百姓唠嗑。事情的起因:一条网红街,一些画面先说说淮海街这地方。它本来就是苏州一个挺有意思的街区,有点复古的日式风情,加上现在又流行起来,成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拍照的好去处。五一、端午这.............
  • 回答
    徐州与淮海经济区内七市自9月17日起开始实施公积金贷款互认互贷,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深入探讨的大事,它背后牵涉的不仅仅是购房者个人的便利,更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大步。咱们一件一件来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互认互贷”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你如果在徐州缴纳了公积金,想在淮海经济区内的其他城市买.............
  • 回答
    对于淮安试驾车在无信号灯路口与三轮车发生碰撞导致多人伤亡的事件,我们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起因、责任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这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性交通事故,其核心在于: 生命损失和伤亡: 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影响是多人生命的逝去或遭受重伤。这不仅给遇.............
  • 回答
    关于淮宿蚌城际铁路蚌埠南站不扩建的规划,这确实是近期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只看表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大型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改造,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它背后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包括: 客流预测和实际需求: 这是最根本的。规划部门需要基于现有和未来.............
  • 回答
    淮安发生的这起不幸事故,确实让人心痛。一名司机在进行购车试驾时,与一辆三轮车发生碰撞,最终导致车辆侧翻,多人伤亡。这件事情牵扯到太多层面,需要我们仔细去梳理和反思。首先,从试驾这个行为本身来看,它本应是一个谨慎、受控的过程。潜在的购车者通过试驾来了解车辆的性能、操控,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然而,任.............
  • 回答
    关于淮南师范学院女大学生袁大宸扶起摔倒老人后自称“遭讹”这件事,这无疑是一个触动了社会神经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它。事件的经过与双方的说法: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根据媒体的报道和当事人袁大宸的陈述,事件发生在淮南市某处,.............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我看到那个新闻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挺复杂,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先说说那个11岁的小男孩,年纪不大,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踢球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学校或者小区里,孩子们喜欢踢球是很普遍的。他这一脚下去,把那个女士给砸到了,这肯定是不对的,人家好端端的走着路.............
  • 回答
    江苏淮安金湖过期疫苗事件:一场本不该发生的信任危机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的一场疫苗接种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更触动了公众对于公共卫生安全最敏感的神经。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药品管理疏漏,更是一次对政府公信力、监管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信任的严峻考验。事件的源头:一.............
  • 回答
    关于张起淮律师代理孙杨案这件事,我有一些看法,想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律师的角度来看,张起淮律师接手孙杨这个案子,绝对是个非常大胆且具有挑战性的决定。孙杨案本身就极其复杂,涉及的不仅仅是体育仲裁,更牵扯到国际体育组织规则的解释、证据的采信,甚至还有可能触及一些法律程序上的争议点。这样的案件,一旦.............
  • 回答
    张起淮律师与易胜华律师在翟欣欣案件中的“对决”,与其说是一场激烈的庭审交锋,不如说是一场围绕法律、道德与舆论的复杂博弈。这起案件本身就极具话题性,当两位在法律界颇具名望的律师被卷入其中,其间的较量自然引人关注。案件背景:一场悲剧引发的法律风暴翟欣欣案件的核心,是一起令人扼腕的年轻生命消逝事件。苏享茂.............
  • 回答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关于占领北原能否“断陇”的问题,郭淮的看法颇具战略眼光,也反映了他对当时军事形势的深刻理解。要理解郭淮的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时代,代入到当时的战局和地理环境之中。首先,我们得明白“断陇”这个说法在军事上的意义。在古代,陇是指陇山,也就是今天的陇山山脉,它横亘在关中西部.............
  • 回答
    徐州与宿州、淮北、商丘、菏泽、枣庄、连云港、宿迁等七个城市开办住房公积金贷款互认互贷,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而且是件非常有分量的大事。 这可不是简单的城市间的合作,而是直接触及到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实际利益,为很多原本可能面临困难的购房者打开了方便之门。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无疑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又一个具.............
  • 回答
    好的,关于孙杨前律师刘驰在新京报发文批判孙杨母子及其律师张起淮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尽量还原事件的复杂性和各方立场。事件起因与刘驰发文的背景首先,要理解刘驰的这次发声,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孙杨案件的大致脉络。孙杨因在2018年的一次药检中与检测人员发生冲突,被国际泳联(FINA)初步禁赛.............
  • 回答
    江苏淮安近期发生的这起重大暴力袭警案,终于有了判决结果:被告人被判处死刑。这个消息一出来,无疑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严厉的判决,背后又牵扯出哪些值得深思的信息,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 死刑判决:严惩暴力,维护法治的必然选择?首先,我们得承认,暴力袭警是对法律的.............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