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健身前后要进行拉伸,以帮助热身和放松,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如何正确地拉伸,更不了解动态牵拉和静态牵拉分别是什么,应该怎么用。甚至很多人对拉伸有着错误的认识,并且长久采用错误的动作。这样不仅难以达到效果,还容易带来损伤的风险。
所以在开始干货之前,冉苒还得先辟个谣——
在一些人的认识里,拉伸就是“拉筋”或“拉韧带”。实际上,在现代解剖学中,压根没有“筋”这个概念。中医中认为人体有485道大筋,这只是传统医学对身体部位的笼统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剑鞘、关节囊、神经等等组织。
如果说“拉筋”说法模糊,“拉韧带”的说法则是完全的错误。韧带是我们关节间的结缔组织,可拉伸幅度非常小,它主要功能就是稳定关节。如果关节间没有了韧带的连结,或者被人为拉松了,那只会影响关节的稳定性,这样你在运动中就更容易受伤。
还有一些人认为,拉伸可以使小腿变得细长,肌肉长得慢,练后不拉伸肌肉就会变粗,越练越难看……甚至很多健身房教练用这套说辞卖拉伸课,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其实你的肌肉怎么生长,和拉伸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肌肉的起止点本身是固定的,我们运动过程中,肌肉主动发力会引起紧张收缩,而我们练后的放松是为了把肌肉拉伸回原长度,进而让肌肉达到一个更好的休息恢复状态。它确实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肌肉的延展性,改善身体的柔韧性,但是并不能阻止肌肉生产,也不能让你的腿变得细长。
在实际训练中,我们热身时的拉伸动作往往拜体育老师所赐,比如扩胸运动,振臂运动,弓步压腿,环绕膝盖……而且还伴随着“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节奏弹震起伏。其实这种方式叫做弹震式牵拉,早已随着训练技术的发展被淘汰。
弹震式牵拉的弊端在于——高速、高频率地拉弹震肌肉不仅会提高拉伤的风险,还会引起“牵张反射”现象,从而使肌肉过度紧张。而环绕膝盖等动作则违了反膝关节本身的生理运动轨迹,长久下来容易伤害关节。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拉伸呢?我们建议在训练前以“动态牵拉”的方式热身,训练后以“静态牵拉”的方式放松。
动态牵拉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快速提高体温,刺激分泌关节滑液起到保护作用,激活关节周围负责稳定关节的肌群,让训练者产生一定的神经兴奋等。更重要的是,动态牵拉往往是复合性动作,涉及到多个关节的运动,适配于多种训练内容。比如说,不管你的训练内容是跑步还是深蹲,下肢类的动态牵拉都能简单高效地帮你达到热身目的。
常用的动态牵拉动作
下肢类
1、俯身下压
2、4字下压
3、抓踝提踵
4、抱膝提踵
上肢类
1、 绕肩
2、 侧绕肩
3、 肩胛骨的前引后收
4、 肩胛骨的上提和下沉
全身类
展体下压
tips:全身性的热身动作可以每一次训练前都加入,建议每个动作完成10次再进行下一个动作。
静态牵拉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训练后紧张的肌肉放松,进一步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身体的柔韧性,还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等。
静态牵拉的过程中要注意,拉伸目标肌群时身体其他的部位要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自身柔韧性允许的范围内,只需要感受到轻微的拉伸感即可。
常用的静态牵拉动作
下肢类
1、 放松大腿后侧腘绳肌
2、 放松臀大肌
3、 放松股四头肌
上肢类
1、 放松胸大肌
2、 放松胸小肌
3、 放松背阔肌
4、 放松竖脊肌
5、 放松肱二头肌
6、 放松肱三头肌
tips:建议每个动作做2-3次,每次保持20-30秒。时间太短没效果,时间太长没必要。
最后,无论是动态牵拉还是静态牵拉,都需要注意三点:
1.动作不求花哨、不求多,拉伸到目标肌肉即可。很多人为了炫技,变着姿势拉伸好长时间,但拉得都是同一块肌肉,这是完全没必要的。
2.拉伸时候不要憋气,配合均匀呼吸,才能达到最好的拉伸效果。
3.有人以为拉伸必须拉到很疼甚至嗷嗷叫才有效果,这是错误的。每个人身体的柔韧性不同,贸然加大拉伸幅度很容易受伤。
运动前后,体会到适宜的拉伸感,并长久坚持,你的柔韧性和训练水平就会自然而然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