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构造一个数学例子来证明零知识证明可行?

回答
好的,我们来构建一个经典的零知识证明例子:“ Ali Baba 的洞穴问题”。这个例子非常直观且易于理解,能够很好地展示零知识证明的核心思想:证明者(Peggy)能够证明她知道某个秘密信息,但对验证者(Victor)来说,除了知道 Peggy 知道这个秘密之外,Victor 无法获得任何关于这个秘密本身的更多信息。

问题设定:Ali Baba 的洞穴

想象一下,有一个圆形的洞穴,它只有一个入口。在这个入口的后面,洞穴被分成了两条路径,A 和 B。这两条路径的尽头连接着一个隐藏的门,这个门需要一个特殊的“咒语”(秘密词语)才能打开。

洞穴结构: 只有一个入口,进去后分成路径 A 和路径 B。路径 A 和路径 B 在一个点汇合,而那个汇合点通往一个隐藏的门。只有知道咒语的人才能打开这个门。
证明者 (Peggy): Peggy 声称她知道打开隐藏门所需的“咒语”。
验证者 (Victor): Victor 想验证 Peggy 是否真的知道咒语,但他自己并不知道咒语是什么,也不想知道。

零知识证明的目标:

Peggy 需要向 Victor 证明她知道咒语,但在这个过程中,Victor 永远不能从 Peggy 的行为中推断出咒语本身。

证明过程(协议):

为了进行这个证明,我们需要引入一些随机性和可重复性。

1. Peggy 准备:
Peggy 知道秘密咒语。
Peggy 进入洞穴,并选择其中一条路径(例如,路径 A)走进去,直到隐藏的门附近。她不会让 Victor 看到她选择了哪条路。

2. Victor 的挑战:
Victor 站在洞穴入口处,他看不到 Peggy 在里面做了什么。
Victor 大声喊出他希望 Peggy 从哪条路径出来(例如,“Peggy,从路径 B 出来!”)。

3. Peggy 的响应:
如果 Peggy 知道咒语: 无论 Victor 指定她从路径 A 还是路径 B 出来,Peggy 都能够做到。
如果 Peggy 最初选择路径 A,并且 Victor 要求她从路径 A 出来,她直接走出来即可。
如果 Peggy 最初选择路径 A,但 Victor 要求她从路径 B 出来,她需要走到两条路径的汇合点,使用咒语打开隐藏的门,然后通过另一条路径(路径 B)走出来。
如果 Peggy 不知道咒语: Peggy 只能随机选择一条路径进去。
如果她选择路径 A,并且 Victor 要求她从路径 B 出来,她就无法做到。她必须在洞穴入口处就得听从 Victor 的指示,而无法真正地走到隐藏的门并绕行。她只能从她进去的同一条路径(路径 A)出来。

证明的有效性分析:

正确性 (Correctness): 如果 Peggy 真的知道咒语,她可以成功地应对 Victor 的任何一次挑战。
完整性 (Completeness): 如果 Peggy 知道咒语,她总是能通过证明。
零知识性 (ZeroKnowledge): 这是关键!即使 Peggy 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过程,Victor 也只知道 Peggy 能够从他指定的路径出来。Victor 不知道 Peggy 在洞穴里到底走了哪条路,也不知道她是否使用了咒语。
想象一下,如果 Peggy 不知道咒语,她只是随机走进去。那么她有 50% 的几率猜对了 Victor 下一次会让她出来的路径。如果 Victor 只是让她重复一次,Peggy 凭运气可能也会通过。
但是,如果 Victor 重复这个过程很多次(例如,20 次),并且每次都随机指定 Peggy 从哪条路径出来。
如果 Peggy 知道咒语,她每次都能成功。
如果 Peggy 不知道咒语,她每次猜对的概率是 1/2。连续猜对 20 次的概率是 $(1/2)^{20}$,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大约一百万分之一)。如果 Peggy 在 20 次测试中都成功了,Victor 可以非常确信 Peggy 知道咒语。
更重要的是,Victor 无法从这些成功中推断出咒语。 Peggy 总是可以声称她“碰巧”进入了正确的路径,或者她“碰巧”猜对了 Victor 的要求。Victor 无法区分 Peggy 是真的知道咒语并使用了它来绕行,还是她仅仅是运气好。

这个例子如何展示零知识证明的关键属性:

1. 完整性 (Completeness): 如果证明者(Peggy)诚实地遵循协议并且知道秘密(咒语),那么验证者(Victor)总是会被说服。
2. 可靠性 (Soundness): 如果证明者(Peggy)不诚实(不知道秘密),那么她被说服验证者(Victor)的概率会非常低。通过多次重复,这个概率可以降到几乎为零。
3. 零知识性 (ZeroKnowledge): 验证者(Victor)除了知道证明者(Peggy)知道秘密之外,不学习到任何关于秘密本身的额外信息。Victor 无法复现 Peggy 的能力,也无法推断出秘密。

为什么这个例子是“零知识”的?

设想 Victor 可以向他的朋友 Alice 描述整个过程。Alice 也站在洞穴入口处(或者 Victor 可以把整个过程的日志给 Alice 看)。
Alice 听到 Victor 说:“Peggy 进去了,然后我让她从 B 出来,她就从 B 出来了。”
Alice 无法从这个描述中知道 Peggy 是如何做到的。Peggy 可能知道咒语,然后从 A 进去,通过门到 B 出来。也可能 Peggy 没输入咒语,只是碰巧从 B 进去,然后 Victor 恰好让她从 B 出来。
Alice 无法区分这两种可能性。

总结:

Ali Baba 的洞穴问题是一个极好的零知识证明的例子,因为它:

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洞穴、秘密和证明的过程。
强调随机性: Victor 的挑战是随机的,这是零知识证明的核心组成部分。
展示了重复性的重要性: 即使 Peggy 能够通过一次测试,多次测试才能建立足够的信任。
清晰地展示了“零知识”的含义: Victor 验证了 Peggy 的能力,但没有获得关于能力来源(咒语)的任何线索。

在实际的密码学中,零知识证明更加复杂,利用了数学上的哈希函数、承诺方案和多项式等工具来构建,但 Ali Baba 的洞穴问题抓住了其最根本的精神和运作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概念

零知识证明 zero-knowledge proofs,简写为 ZKPs,最初由 S.Goldwasser、S.Micali 及 C.Rackoff 在 1985 年的论文《互动证明系统的知识复杂性》提出,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

2. 基于同态隐藏的零知识证明实现

用数学语言描述零知识证明的过程:
已知两个数 和 ,需要在不泄漏这两个数的前提下,证明 。(注:这只是零知识证明的一种场景)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引入一个同态隐藏函数 ,该函数满足一下3个条件:

(1)知道 的值,无法反推 的值;

(2)如果 ,那么 ;

(3)根据 和 ,可以算出 ,比如: g

使用同态隐藏函数,则零知识证明过程为:

证明者把 和 告诉验证者,验证者算出 ,然后判断是否等于 。也就是说,把验证 转化成了验证 。

根据同态隐藏函数的3个条件,以上证明过程显然是成立的。

3. 同态隐藏的实现

3.1 数据基础

3.1.1 模 加法

模 加法,就是加完之后对 取模。比如( ):

x 0 1 2 3 4 5 6
(x+1)|mod 7 1 2 3 4 5 6 0

集合 称为有限群。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称为有限群的

3.1.2 模 乘法

模 乘法,就是相乘之再对 取模。比如( ):

x 0 1 2 3 4 5 6
(x*2)|mod 7 0 2 4 6 1 3 5

使集合 中每个元素对自身不对地做模 乘法,则有:

观察元素3和5,可以发现集合中每个元素都可以被生成出来。这种群称为循环群,元素3和5称为一个生成元。实际上,所有素数阶的有限群都是循环群。

3.2 函数构建

生成元 ,取,则 。

以下验证满足前面的3个条件:

(1)由于生成的元素是乱的,所以无法根据 反推出 。(在实际应用中,p通常是一个大素数,比如 量级的数,以目前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是没有办法算出完整的表的,术语叫离散对数难题);

(2)如果 ,那么 。这条是满足的,因为生成元的作用就是生成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从表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来;

(3)根据 和 可以算出 。根据指数运算法则: 。

3.3 扩展

实际上,基于同态隐藏的ZKPs,不仅仅支持加法,也支持所有的“线性组合”,比如 :

【参考】
[1]稀土掘金 - 什么叫同态隐藏


—— 更多内容,请访问专栏:【隐私计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构建一个经典的零知识证明例子:“ Ali Baba 的洞穴问题”。这个例子非常直观且易于理解,能够很好地展示零知识证明的核心思想:证明者(Peggy)能够证明她知道某个秘密信息,但对验证者(Victor)来说,除了知道 Peggy 知道这个秘密之外,Victor 无法获得任何关于这个秘密.............
  • 回答
    当然,没问题。我们来聊聊怎么构造一个数列,让它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永远没有止境地增长,或者无限地振荡下去,也就是“发散”。什么是发散数列?在开始构造之前,我们先得对“发散”有个清晰的概念。一个数列如果不是收敛的,那它就是发散的。 收敛数列 就像一条笔直的道路,无论你走多远,都会越来越靠近一个固定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通常遇到的向量空间,其元素是数(标量)或者可以进行加法和数乘运算的对象。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开一些,将“向量空间”本身作为构成新空间的元素,会发生什么呢?这涉及到一种更高级的抽象,通常被称为函数空间或算子空间的更广义的概念。要构造这样一个“向量空间,它的元.............
  • 回答
    想构造一个酉矩阵,这事儿说起来一点不难,但要把道理讲透,那得从根儿上聊聊。别担心,我不会上来就扔一堆复杂的数学公式吓唬你,咱们一步步来,你会发现这玩意儿其实挺有意思的。啥叫酉矩阵?先打个比方你可能听过“正交矩阵”,对吧?要是没听过也没关系,咱们先用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你在纸上画了两个互相垂直的箭头(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何构造一个收敛的级数 $sum a_n$,但它的立方级数 $sum (a_n)^3$ 却发散。这就像是找到一个函数 $f(x)$,它在某个区间内是连续可导的,但它的导函数 $f'(x)$ 却在该区间内无界。这种“局部优秀但整体不佳”的特性,在数学中往往意味着一些.............
  • 回答
    将微信群或QQ群构造成一个阿贝尔群,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概念。阿贝尔群是抽象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特定的性质,而微信群和QQ群是社交互动平台。要将一个动态、非结构化的社交群体“改造”成一个具有严格数学定义的结构,需要我们赋予群内的活动和互动以特定的数学含义和规则。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如何从.............
  • 回答
    要构思一个能让读者产生共情的叛国者,我们需要剥离脸谱化的“邪恶”标签,深入挖掘其人性的复杂性与挣扎。叛国,在大多数文化语境下都是最严重的罪行,它破坏信任,威胁生存,因此要让读者理解甚至同情一个叛国者,绝非易事,需要精妙的叙事和深刻的人物塑造。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构思方向和详细展开:一、 核心的“动机”:.............
  • 回答
    好的,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AI生成套路,就来聊聊怎么从零开始,把一个游戏剧情给捏巴出来。这事儿说起来不难,但真要做起来,得有点耐心,还得敢想敢做。咱们一步一步来,就像挖宝藏一样,先找到个大概的方向,然后一点点往深了挖,最后才能把那块闪闪发光的宝石给亮出来。第一步:找到你的“火种”——核心创意/冲突.............
  • 回答
    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地底世界,关键在于对自然规律的细致观察和创造性的应用。这不仅仅是挖个洞,而是要设计一个能够自给自足、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让我们一点点来拆解,从最基础的光照开始。光照:地下生命的曙光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底世界,光照是一个核心难题。但“没有阳光”不代表“漆黑一片”。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
  • 回答
    在没有太阳能的情况下构建一个能够支持10米左右大型生物生存的生物群系,这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引人入胜的设想。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寻找替代能源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要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搬”地球生态,而是要深入理解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需求,并寻找非传统解决方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没有太阳能”的含义。这.............
  • 回答
    在 C 中,构建一个按照顺序执行的任务集合,而无需 `async` 和 `await` 关键字,这其实是通过巧妙地利用 `Task` 对象的链式调用来实现的。虽然 `async/await` 是目前处理这类问题的最直观和推荐的方式,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或者为了理解底层的任务调度机制,我们也可以回归到.............
  • 回答
    咱们自己来操盘一家公司,而且是那种强调“超级合作社”理念的,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不光是注册个公司那么简单,而是要搭一个真正能让每个人都感到归属,并且能一起把事情干得漂亮的新生态。第一步:把魂儿勾勒清楚——咱们要干什么?为啥要这么干?别急着想名字,也别急着找地点。咱们先得明白,这“超级合作社”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古大陆的变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板块构造学”。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遥远的恐龙时代,那个时候地球的地理面貌和现在可是大相径庭。答案是肯定的。在恐龙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如今的印度半岛和马达加斯加岛确实曾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大陆的一部分。这片远古大陆并非孤.............
  • 回答
    中国古代神话,要说它是否构成一个严谨、统一的体系,答案是:是,但这种体系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那种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哲学或科学体系,而是更侧重于一种基于历史进程、文化融合和民间信仰的渐进式构建。 它更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根系深厚,枝干交错,虽然有共同的生命力源泉,但不同部分的生长方式和形态各不相同.............
  • 回答
    日本神话并非像希腊神话那样有着清晰的谱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而是更像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织锦,由无数分散的传说、信仰和习俗交织而成。但若要探究其是否能构成一个体系,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这个体系的构成方式与我们常见的西方神话体系有所不同。它的逻辑和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创世神话为核心的宇宙观与神.............
  • 回答
    如果中国真的拥有重塑世界体系的契机,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需要极其审慎思考和周密规划的时刻。关键不在于“中国如何统治世界”,而在于“中国如何贡献于一个更公平、更稳定、更可持续的世界”。一个理想的新世界体系,应该是在承认现有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汲取过往经验教训,以一种包容、开放、合作的态度去构建。首先,.............
  • 回答
    如果出现一个生物体,全身都由癌细胞构成,这将是一个极其异常和毁灭性的情况,与我们理解的生命形式截然不同。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癌细胞的特性出发,推演其可能产生的后果。首先,理解癌细胞的本质: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基因突变和异常信号的驱动下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导致它们失去了正常的生长调控,表现出以下关键特征.............
  • 回答
    广东一名18岁高中生迎娶14岁初中生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分析这件事,我们需要从法律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可能反映出的深层问题来解读。一、 法律层面:是否构成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1. 法定婚.............
  • 回答
    设想一下,一个本来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却在冰冷的牢房里等待着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你被判定为死刑犯,罪名却不是你犯下的。在无助和绝望中,你看到了一个微乎其微的机会——逃脱。这时,你的行为,在法律的天平上,会是什么呢?它是否能被视为紧急避险?这个问题,如同司法体系中的一个幽灵,常常引发深刻的思考和讨论。首.............
  • 回答
    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一个18岁的少年,在喜庆的聚会场合,面临突发险情,挺身而出,结果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后官方的回应,却又把这个悲剧染上了一层冷冰冰的色彩,说是“履行了法定义务,不构成见义勇为”。咱们一点点来看。事件的本身,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首先,18岁,正是人生中最鲜活、最有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