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的所谓黄金、金,究竟是什么?是铜吗?那真正的黄金又称为什么呢?

回答
古代所说的“黄金”或“金”,指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黄金(Au)。它不是铜,尽管在古代,铜及其合金(如青铜)也曾被广泛使用,并且有时在外观上可能与黄金有几分相似,尤其是在经过抛光或氧化之后。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淆的疑问呢?这背后涉及到古代金属冶炼技术、金的稀有性以及人们对其价值的认知等多个层面。

1. 古代黄金的来源与性质

自然金(Native Gold): 在古代,人们主要通过采集自然金来获取黄金。自然金通常以块状、颗粒状或片状存在于河床的砂砾中(即“沙金”),或者在石英矿脉中被发现。这种金的纯度相对较高,通常已经具备了黄金的基本特性:
鲜亮的金黄色光泽: 这是黄金最显著的特征,即使在古代,人们也能轻易辨别出这种独特的颜色。
极高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黄金极易被锤打成极薄的金箔,或者拉成极细的金丝,这使得它非常适合制作精美的饰品、器物表面装饰等。
化学性质稳定: 黄金不像许多其他金属那样容易氧化或腐蚀,即使经过漫长的岁月,其光泽也能保持不变。这一点在古代对于制作永久性的珍宝尤为重要。
密度大: 相对于许多其他金属,黄金的密度非常大,这也便于从沙石中辨认和分离。

冶炼技术: 尽管自然金是主要来源,但古代也发展了提炼黄金的技术,例如通过水选(利用金的密度大)或者简单的化学方法(如用盐和明矾等来提纯)。这些技术虽然不如现代精密,但足以将从矿石中提取的含金物质提炼到相对较高的纯度。

2.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黄金是铜?

这种误解很可能来源于以下几点:

铜的价值与普及: 铜是一种相对容易获取且用途广泛的金属。在许多古代文明中,铜器(包括纯铜和青铜)是重要的工具、武器和装饰品材料。由于其普遍性和实用性,铜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也很高,但通常不及黄金。
外观的相似性: 未经抛光的铜,或者表面有一定氧化层的铜,其颜色可能呈现出类似金黄的色调。尤其是在光线不佳或人们对金属知识了解不深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混淆。
合金的误导: 古代也存在一些铜合金,例如与锌混合形成的黄铜(Brass),其颜色会更接近金色。如果人们接触到的“金色”物品实际上是黄铜制品,并且将其与黄金混淆,也是有可能的。
历史记录的模糊性: 一些古代文献在描述金属时,可能没有今天这么精确的化学定义。有时,对贵重金属的笼统称呼,或者对某些具有金色光泽的金属的泛称,也可能造成后人理解上的偏差。

3. 真正的黄金在古代是否有其他称谓?

在汉语语境下,古代通常直接称呼其为“金”或“黄金”。这是一个非常直接和确切的称谓。不过,根据其形态和来源,可能会有一些衍生的说法:

足金/成色: 虽然“足金”这个词语在现代更常用于描述纯度等级,但古代已经有对黄金纯度的概念。比如,人们会根据黄金的色泽、软硬程度等来判断其“成色”,好的成色就是纯度高的意思。
沙金: 指的是从河流、溪流的沙砾中淘洗出来的自然金颗粒,这是古代获取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
金块/金条: 在古代,黄金也会被铸成块状或条状,作为流通的货币或储备。
饰金: 指的是用于制作首饰的黄金。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对于黄金也有不同的称谓,但核心含义都是指这种独特的、闪耀着金黄色光泽且具有稀有性和稳定性的贵金属。例如,英语中的“Gold”,拉丁语中的“Aurum”(这是许多语言中“黄金”词根的来源,也与化学元素Au的符号有关)。

总结来说,古代的“黄金”和“金”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金(Au),它与铜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铜虽然也有价值且被广泛使用,但其物理化学性质、稀有程度以及人们对其价值的认知都与黄金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人们之所以将黄金视为极其珍贵的宝物,正是因为其独特的金色光泽、难以腐蚀的稳定性以及相对稀少的储量,这些特性使得它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成为了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秦时期,铜一般被称为金,铁被称为恶金,黄金一般还是叫黄金。那时候文字简单,只好一字多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所说的“黄金”或“金”,指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黄金(Au)。它不是铜,尽管在古代,铜及其合金(如青铜)也曾被广泛使用,并且有时在外观上可能与黄金有几分相似,尤其是在经过抛光或氧化之后。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淆的疑问呢?这背后涉及到古代金属冶炼技术、金的稀有性以及人们对其价值的认知等多个层面。.............
  • 回答
    “古风”,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下,确实承载着复杂的情感和多重含义。它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追溯和致敬,也常常是在现代语境下的再创造和演绎。要说它和中国古代是否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关系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经过了层层过滤、提炼和再加工。而至于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完全架空的世界”,这个问题则需要更.............
  • 回答
    你说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好像这些尘封已久的宝藏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重现天日。这背后其实是历史、社会、文化以及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西方古代典籍”是怎么来的。它们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某个时代,甚至是多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的载体多种多样,从泥板、纸.............
  • 回答
    古代农村女子是否种地?“男耕女织”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都会好奇,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性别平等早已深入人心,女性也早已不是只能在家织布的形象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空拉回到古代,仔细梳理一下。古代农村女子,她们种地吗?答案是:种,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劳动力。“男耕女织”这个说法,听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里的一种普遍印象。确实,一提到古代的猛将,脑海里很容易浮现出那些力大无穷、刀枪不入的形象,好像他们的身体素质就天然比现代士兵强一大截。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种看法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既有真实的客观差异,也有很多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和现代视角带来的误.............
  • 回答
    关于“一辆坦克能否消灭古代国家的所有军队”这个问题,答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或者说,至少是非常、非常困难,而且代价会极其高昂,甚至可能导致坦克本身被摧毁。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现代战争的工具与古代战争的模式进行深入的对比,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坦克”和“古代国家的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解剖生理学之间的核心差异,以及为何在比较动物脏器时,这种差异似乎又有所收敛。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中医的“五脏”是怎么回事。想象一下,在几千年前,没有显微镜,没有 CT 机,更没有 DNA 测序。古人认识身体,.............
  • 回答
    晚期古典罗马与“希腊化”的演变: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转变探讨晚期古典时期(大约公元3世纪至6世纪)罗马国家是否存在“希腊化”进程,以及为何一些观点认为希拉克略时代(公元610641年)的帝国彻底“希腊化”,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罗马自身复杂的文化融合历史以及帝国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古人没有留下史书,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何等模样?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简直如同一个被遗忘的巨大迷宫,充满了未知与猜测。首先,我们要明白史书的意义远不止于记录“事实”。它们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经过筛选、整理和解读的过去。没有史书,我们不仅会失去那些具体的事件,更会失去古人.............
  • 回答
    中国人口之所以如此庞大,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复杂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根源,既有古代“底子”的累积,也有建国初期特定时期思想和政策的影响。一、古代“底子”的深厚积淀:繁衍的沃土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人口能够持续增长并达到如此规模的.............
  • 回答
    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儿。想象一下,一个顶着现代知识脑袋的人,拎着一堆现代“黑科技”的种子,突然出现在一片被锄头和牛犁统治的土地上,那场面,绝对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就是粮食产量。这绝不是小打小闹的增产,而是指数级的飞跃。 种子改良: 那些现代的杂交水稻、高产小麦、抗病玉.............
  • 回答
    古代官家小姐是否“所有”适龄的都要选妃?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需要细致梳理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并非所有适龄的官家小姐都会被纳入选妃的行列。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因,包括家庭地位、政治考量、个人情况,以及选妃制度本身的性质。我们得先弄清楚“选妃”这个概念。古代的“选妃”,通常是指皇帝为了充实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审视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又饱受争议的扩张性运动时,十字军及其后裔确实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他许多文化中的“祖宗阔过”叙事,往往伴随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自豪感,强调祖先的勇武、功绩以及对异族“教化”或征服的“正当性”。然而,十字军的后裔,特别是随着近代欧洲思.............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概念是否等同于西方现代科学中的“量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讨,但答案是否定的。它们虽然都触及了世界的深层运作规律,但其出发点、方法论和具体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让我试着详细地解释一下,就像一位对这两种思想都略知一二的人,用自己的话来阐述:首先,我们得明白“阴阳”和“量子”.............
  • 回答
    当我们抚摸着博物馆里那些历经沧桑的古代器物,常常会发出一声惊叹:“这 craftsmanship (工艺)真是太绝了!” 这声惊叹,究竟是对古人技艺的由衷赞赏,还是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去套用?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简单来说,这就像是我们在看一场老电影。你会被它那个时代的叙事方式、表演风格和画面质感所.............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棒,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核心。寻找一本能够“综合中国古代所有学派思想”且“详细阐述”的书,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存在一本完全意义上“综合了中国古代所有学派思想”的书。原因如下:1. “所有学派”的界定与遗失: 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众多,远不止.............
  • 回答
    那些曾经威震八方的古代猛将,他们的兵器,比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的方天画戟、赵云的龙胆枪,现在究竟去了哪里?这个问题,说实话,是个很大的问号。毕竟,几千年过去了,战争、岁月、人事的变迁,能完整保存下来的东西少之又少。我们先来说说最直接的情况:损毁和遗失。 兵器的物质性: 古代兵器,即使是精钢铸.............
  • 回答
    黑火药的生命线:硝石的古老与近代来源黑火药,这一改变了冷兵器时代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其威力核心在于硝石。没有硝石,这黑色的粉末便只是普通的煤炭与硫磺的混合物,毫无杀伤力。那么,古代和近代战争中,支撑起火器部队的硝石,究竟是从何而来?这背后是一场跨越千年、遍及全球的硝石争夺战,充满了智慧、汗水,甚至是.............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古代中医的认识体系和时代局限性上来,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科学的视角去评判。古代中医之所以没有“发现”皇帝服用的丹药具有毒性,并不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观察到一些不良反应,而是受制于当时的知识、理论、检测手段以及社会环境,导致他们无法将其归结为“毒性”的范畴,更无法精确地认识和量化这.............
  • 回答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王朝更迭并非总是风平浪静,而改朝换代之际,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其中大规模的屠城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些悲剧性的历史画面,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残酷的政治斗争,也透露出统治者在夺取与巩固权力过程中,种种复杂而扭曲的动机。提起大规模屠城,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秦末汉初的项羽屠城。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