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电力工业正处于全国联网,为什么要省电呢?

回答
我国电力工业正处于全国联网,这无疑是电力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它意味着电力资源调配能力的大幅提升,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能源支撑。但即便如此,强调“省电”依然至关重要,而且其重要性反而会因为全国联网而更加凸显。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首先,全国联网不等于电力充裕到可以随意挥霍。

虽然全国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电力互济,比如西部富余的水电可以送到东部用电高峰地区,或者北方火电的低成本优势可以弥补南方某些地区电价的劣势。但这是一种“资源调配”能力,而不是“资源总量”的凭空增加。电力的生产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水、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原始能源。这些能源的获取、开采、运输、转换过程中,都会产生环境影响,消耗资源,以及带来成本。

试想一下,就像一条长长的水渠,把各个水库连接起来。水渠修好了,可以把远处的水调过来,解决了近处水源不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水渠里流淌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上游的水库没有足够的蓄水,或者源头的水量本就有限,再怎么调配也无法满足无限制的需求。电力也是一样,我们的电力生产能力,无论是火电、水电、核电还是新能源,都有其总体的设计容量和资源禀赋的限制。

其次,省电是应对电力高峰期和保障电力供应稳定的关键。

即使在全国联网的情况下,电力负荷也会出现明显的峰谷变化。比如,夏季空调制冷需求的激增,冬季取暖高峰期的到来,都会让电网的负荷在短时间内大幅攀升。此时,即使全国联网,调度的响应速度和输送能力也是有极限的。如果社会整体的用电需求过于庞大,即使通过全国范围的调度,也可能面临电力供应不足的风险,导致限电甚至拉闸。

省电,就是通过全社会层面的节约用电,从源头上降低高峰期的负荷压力。这就像是在城市交通系统里,即使有更宽阔的道路和更智能的信号灯,如果所有人都挤在同一个时间点出门,交通拥堵依然难以避免。而鼓励错峰出行、绿色出行,就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在电力领域,“省电”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错峰”和“减负”措施。它可以帮助电网更平稳地运行,避免因负荷过大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再者,省电是降低能源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电力生产是一个成本相对较高的过程,尤其是依赖化石能源的火电,其发电成本直接与煤炭、天然气的价格挂钩。即使是水电和新能源,在建设和维护上也需要巨大的投入。每一度节约下来的电能,都意味着减少了相应的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全国联网虽然可以实现跨区域的低成本电力共享,但如果整体用电需求居高不下,对电力的需求就会持续旺盛,这必然会推高整体的电力价格。反之,如果全社会都形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整体的电力需求就会下降,尤其是在高峰时段的需求下降,这可以有效地降低对昂贵发电资源的依赖,优化电网的运行成本,从而让整个电力行业更具经济效益,也为用户提供更可负担的电价。

此外,省电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大力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发展清洁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方向。然而,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化石能源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虽然全国联网可以更好地消纳和输送新能源(如风电、光伏),但新能源的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其稳定性的提升仍然需要传统能源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形式的节约用电,都是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直接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更能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最后,省电也是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参与感的具体体现。

当全国联网使得电力供应更加稳定和便利时,很容易让人产生电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然而,电力的每一次生产和传输,都离不开背后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和运行维护。每一度电都凝聚着大量的资源、技术和人力。

提倡省电,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电力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参与者。通过随手关灯、合理使用电器、选择节能产品等小小的举动,就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共同维护一个高效、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体系。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一种尊重。

总而言之,全国联网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提升了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供应能力。但它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节约用电。省电,是应对电力供应压力、降低运营成本、践行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能源未来的必然要求。即使在全国联网的背景下,每一度节约下来的电,都意义非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一些回答,感觉有几个点没有点透。也有人说这全国联网和省电完全无关,也不尽然,只是“省电”的意义在全国联网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转化,在下面会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理解“省电”的含义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省”与"拮据"之间的区别。省电,指的是保证基本生活生产需求之余,不做无谓的浪费。比如,从居民的角度,避免不必要的长明灯,随手关灯;从工业的角度,避免设备无产出的空转。没有实际价值的电能利用,谓之浪费,我们要省的是这部分的电。

同时,省电有另一层的含义——节能,依靠设备和技术的改进,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最终缩小同等产出条件下电量的节省。比如,节能冰箱,节能空调,就是以更小的电量完成相同的目的。

二、“省电”的意义和价值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吧:

1. 传统价值观。

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资源的充分利用都是被推崇的,所以有了“物尽其用”的说法。资源应该被更充分合理的利用,换言之,每一寸资源的利用都应该是有价值产出的。这个呼应了前面关于“省电”的定义。

2. 从电力宏观角度

有一个回答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很对——对于电网公司,售电量越来越挣钱,但不代表用电量越多越挣钱。整个电网的装机容量是由峰值负荷的电量决定的,从宏观角度希望的是,通过省电行为,降低峰值负荷,能带来几个显著的好处

首先,从用户侧方面——电费的节省。电能用量少了,电费降低了,是最直观的收益。当然,一些实施峰谷分时电价的地区,这种收益会更明显。

其次,从调度的角度——降低调度难度和成本。调度的目标就是根据负荷需求,决定机组的开停电和经济出力,其调度难度完全是由负荷曲线决定的。峰负荷的降低,意味着负荷曲线的波动程度降低,自然会降低调度计划制定的难度。同时,波动幅度的减小,也减少了机组的启停操作,机组的启停时间长,经济成本高,变相节约了不小的成本。

最后,从电力系统建设的角度——节约了投资成本。举一个例子更好理解,现要派车去接乘客,每车坐10人。如果有48人,派5辆车就够了,稍有富裕还能多个保险;如果有51人,至少派6量,而最后一辆车的利用率就明显偏差。在这个例子中,人数就相当于电量,车就相当于电厂,我们希望通过省电的行为,让这51人稍微少一点点,就能少派一辆车,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成本。从电力系统的角度,高峰时段电量的节省,可以减少或延缓一些电厂或输电线路的建设。所以,有的时候,关于“省电”的号召貌似是影响了电网的收入,实则是从延缓建设投资上节省出了更大的收益。近些年,因为超前建设了很多,所以这一项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三、对于题主题目的应答与逻辑梳理

其实,题主的问题,以及很多人的回答,提到了两种相似却稍有不同的“省电”,怎么理解呢?

如果没有全国联网,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地方产能过剩,有的地方产能不足。产能不足的地方,高峰时候有电力缺口,供能不足。“省电”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负荷需求,尽量满足供需平衡,尽量少发生切负荷的情况。

现在全国联网,这种电力缺口已经基本没有了。此时“省电”的目的是降低用电量,尤其是高峰段的用电量,最终实现第二节中所提到的多方共赢。

说到这里,就梳理明白了整个逻辑。用一句话总结,“省电”的含义是基本不变的,但不同时代背景赋予了“省电”不同的目的和意义,以前为了不断电,现在为了创造价值,所以“省电”的行为一直在延续着!

-----------------------------------------------------------------------------------------------------------------------

以下为笔者在知乎的其他回答,如有需求,欢迎点击阅读。

数据分析和挖掘在售电市场的应用价值点在哪儿? - 知乎

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专业未来发展及大学生涯规划? - 知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matlab的哪些知识,如何学习? - 知乎

【软广】为进一步加大知识的推广,本人4月末刚刚设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文刀笔记,微信号:wendaonote),私人运营,旨在打造和推广更多精品原创文章,欢迎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