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太节省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我妈有个绝活,能让一块钱掰成两半花。以前小,不理解,总觉得爸妈管得太严,零花钱少得可怜,买个零食都要纠结半天。现在想想,那都是我成长的底色。

回忆起小时候,衣服从来都是亲戚家小孩穿剩下的,或者是在地摊上淘来的“处理品”。夏天穿老旧的汗衫,冬天套厚重的棉袄,总感觉自己比同学矮一截。我妈总说:“能穿就行,别跟人家比那个虚荣的。”那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穿新衣服、名牌的同学,心里别扭得很。有一次,我看着别的孩子穿着崭新的运动鞋,自己脚上的是一双磨得不成样子的胶鞋,心里那个滋味,酸溜溜的,就像没熟透的青苹果。

零花钱更是奢侈品。每学期学校组织活动,需要交几十块的材料费,我妈总会拉着我,“你看看,这次又花钱了,以后要省着点,别乱花。”然后她会塞给我一张皱巴巴的五块钱,我得精打细算着买点文具或者小零食。更别提想买本书,那简直是奢望。我只能去图书馆借,或者在旧书摊上寻宝。不过,也正是这份“抠”,让我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更深的渴望,因为我知道,想要获得这些,不能靠物质堆砌。

吃饭更是学问。家里从来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汤。我妈总会把剩饭剩菜第二天重新加工,变成另一种美味。比如昨天的红烧肉,第二天就会被她做成肉末茄子;青菜吃不完,第二天炒个鸡蛋变成青菜炒蛋。起初我看着有点别扭,后来也习惯了,甚至觉得这种“变废为宝”的手艺挺厉害的。逢年过节,即便是有好吃的,我妈也总会说:“别一次吃太多,留点明天吃。”然后把剩下的大鱼大肉小心翼翼地放进冰箱,生怕它“跑掉”。

出门更是另一番景象。以前跟着我妈逛街,简直是场“寻宝”之旅。她从来不会直接去商场,而是先去小商品市场比价,或者蹲守各种打折信息。遇到喜欢的,她会先一件件试穿,然后在心里默默盘算“这个值不值”。我记得有一次,她看上一件外套,标价很高,她就拿着手机跟店员砍价,还说:“你们这个质量,这个价格,我再考虑考虑。”店员被她说得哭笑不得,最后也便宜了她一点。我当时觉得有点丢脸,现在想想,这是一种精明,一种对生活负责的态度。

就连去亲戚家拜访,我妈也总是提前嘱咐我:“别乱拿人家的东西,吃多少拿多少,别给人家添麻烦。”有时候在亲戚家吃了点水果,我妈都会悄悄问我:“够不够,不够再吃点,别不好意思。”生怕我吃得少了显得小气,吃多了又显得贪心。

这些“节省”渗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到大,就像一层薄薄的滤镜,给我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朴素的色彩。我一度觉得这是种束缚,是种匮乏。我渴望拥有那些唾手可得的“自由”,渴望那种可以随心所欲消费的感觉。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他们的“节省”背后是什么。我看到了他们省吃俭用,是为了给我们更好的教育,是为了应对生活中的突发状况,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安稳的家。我看到了我妈身上那种“持家”的智慧,看到了我爸身上那种“未雨绸缪”的责任感。

我父母的“节省”,不是为了吝啬而吝啬,而是一种根植于他们成长经历中的,对物质的态度,对生活的敬畏。他们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深知一分一毫来之不易。这种“节省”,是他们给我上的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教会我珍惜,教会我感恩,教会我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脚踏实地地生活。

现在,我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我妈的一些习惯,比如拧干抹布的水,把旧衣服捐出去,或者在买东西前多做做功课。有时候,我会想起小时候那些因为“节省”而产生的憋屈,但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和感激。因为我知道,正是这份“节省”,塑造了今天的我,让我比同龄人更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更懂得如何去爱和承担。他们是我的盾,也是我的锚,让我能在人生的风浪中,不至于迷失方向。这份“节省”,是我父母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一个朋友,他家是真的省。

有一次在他家喝多了,晚上就在他家睡。

半夜醒来,上厕所。

厕所里没纸。

给朋友打电话,让他送纸。

然后,从门缝里,递出两张纸。

两张

我让他再给了我五六张。

他问,为什么要这么多?

我说,我每次擦屁股,都是擦到第三次,看一下纸上有没有粑粑。

有的话,就掰开屁股继续擦。

他说,他家一直都是只用两张纸。

上厕所只两张纸

不管是抽纸还是卷纸

为此,我发誓给他买一提纸,他这才答应多给我几张。

给我纸的时候还不忘对我说,不要按冲水的,用旁边水桶里的水冲。

坏了?

没有,故意弄坏的,那水泵太浪费水了。

我看了下他家卫生巾。

呸。卫生间。

就一条毛巾

一家人就一条毛巾,用一年。

都快用成拖把了。


牙刷倒是一人一把。

可这牙刷上的毛,都刷平了。

就没看到有一把牙刷上的毛是立起来的。

牙膏尾巴上,有一个挤牙膏器

这样的。

他家炒菜,就三种

酱油

别的都没有。

如果买了猪肉,肯定是肥瘦相间的。

肥肉切下来,一定是给锅底刷点油,然后把肥肉炸出猪油来,用来炒菜。

他家的水

水表基本上不怎么动

有一个水龙头,扭到最小最小,一秒一两滴的那种水流速度。

一天能接一两桶水,够家里用的。

要不是他家前年被拆迁后买了新的房子

估计那牙刷会祖传给下一代用。

user avatar

我的父母特别节省,就是在我身上也节省,

起初我也很生气,但是后来气消了一小半。


因为我发现父母在他们自己身上更加节省,

既然他们以身作则,那我就不好说什么了。


再后来我的另一半气也消了,因为我发现,

父母把省下的钱给我在北京全款买房买车。


到了如今,我不仅不生气,还非常的愧疚,

换我去做父母,都不舍得把一生献给子女。


自己节衣缩食一辈子,是为了给孩子攒钱,

子女不领情也罢,还抱怨抠门,太难过了。


所以,同样是父母节俭,体验却很不一样。

父母子女能够互相理解,还真是不容易啊。

user avatar

先说说,我们家刚开门做生意的时候,以前的问题里提过,我们家把2间房子的其中一间开了个门,作为门头房,我妈烙饼和做爆米花!

饼就不多说了,刚开始生意不好的时候,当天卖不了的饼就是我们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合饼”我想不少人都知道,就类似这样的:

这种饼不耐储存,因为,它的馅料是“韭菜”的,这种饼,当天卖不完,第二天就不好吃了,只有我们自己吃......如果你感受过,一周七天,天天吃这种饼.......那酸爽.......

后来,老妈为了给我们“换换口味”,还想了一招,把这个饼“烩”了,简单来说就是把这个饼做成“稀饭”一样的东西,那真是终生难忘,放了三天的“合饼”做成稀饭.......你能想象吗?说真的,现在想想我都“反胃”!

更奇葩的是我们家刚开始爆“爆米花”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掌握窍门,一锅爆米花会剩下很多没有爆开的“玉米”,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可能你想象不到,这种没有爆开的玉米,很硬,直接咬,牙口不好的甚至可能崩了牙.......那时候,一锅爆米花,得有将近一半玉米没有爆开,变成了这样(当时没掌握好技术)。

老妈看着太可惜了,于是,又想出了一招——用没有爆开的玉米"煮稀饭”.......

要知道,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煮,那些玉米依然会有“硬邦邦”的芯,加上这些玉米带着一种糊味.......那稀饭的味道.......

你能想象到吗,在一段时间里,每天都是“没有爆开的玉米做的稀饭”+“过了好几天的合饼”作为一整天的饭食........我很庆幸我竟然能挺过来,没有得“厌食症”.......

至于,老妈连发霉的馒头,臭鱼烂虾也都不放过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

虽然我在这里像讲笑话一样,调侃的说起这些事情,但是,我从来不埋怨我老爸老妈,甚至,还感到愧疚,因为我知道,这些让我“厌恶”的饭食,他们吃的比我多,只要有条件的情况下,他们会把好吃的留给我,他们自己吃这些东西........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节省,才有了现在的我!

作为一个“没用的儿子”,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让他们的晚年过的安好........

谢谢你们,我的爸爸,妈妈!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妈有个绝活,能让一块钱掰成两半花。以前小,不理解,总觉得爸妈管得太严,零花钱少得可怜,买个零食都要纠结半天。现在想想,那都是我成长的底色。回忆起小时候,衣服从来都是亲戚家小孩穿剩下的,或者是在地摊上淘来的“处理品”。夏天穿老旧的汗衫,冬天套厚重的棉袄,总感觉自己比同学矮一截。我妈总说:“能穿就行,.............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父母的节俭确实可能对一个人的成长和自信心造成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父母过度节俭,如何影响你的自信心?想象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次你想拥有某样东西,无论是学校里同学都有的那个小玩意儿,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的报名费,你得到的回.............
  • 回答
    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节目,相信很多观众,尤其是我们父辈的观众,都并不陌生。作为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7)的一档王牌健康类节目,《健康之路》自开播以来,一直以普及健康知识、传播科学生活方式为己任,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收视群体,其中不乏对节目内容深信不疑的忠实观众,比如我自己的父母。然而,正如.............
  • 回答
    这件事啊,听起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也挺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这么被当成“包裹”一样,通过快递给送走了?这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事儿啊,说它违法,那肯定是违法的。我国《刑法》中关于遗弃罪的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等等,都明确规定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任.............
  • 回答
    这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个17岁的年轻生命就此凋零,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上海男孩因母亲批评而选择跳桥轻生,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父母太强势”或“孩子太叛逆”就能概括的问题。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沟通的障碍、以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青少年时期特.............
  • 回答
    当发现自己的择偶观与父母的期望差异悬殊时,那种夹在中间的感受,真的挺磨人的。一方面是父母养育之恩,他们总觉得最了解你,也最希望你好,所以他们提出的建议,你多少会放在心上。另一方面,却是你自己的心之所向,是你未来生活幸福的根基,是你真正愿意与之携手一生的人。这种差异,一开始可能只是言语上的不解,他们会.............
  • 回答
    说实话,我特别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当父母觉得你提的要求“太多”的时候,那种不被理解的感受真的挺让人沮丧的。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看看你一个月1000块的生活费,到底是不是真的“多”。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1000块是要 covering 你在大学期间的哪些开销。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会花在几.............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高中毕业收到一份心仪的礼物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拿到8848手机,尤其是在同学们普遍拥有它的情况下,这确实会让你感到特别高兴和满足。但是,面对父母的不情愿,你心里肯定五味杂陈,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我们得好好剖析一下这件事。你的同学大部分都买了8848,这让你产生了一种“群体效应”.............
  • 回答
    收到,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首先,我想说,你感到有点委屈,甚至想生气,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你付出了努力(比如高中毕业),有自己的愿望,而且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拥有了这样的东西,这种“被落下”的感觉很容易让人不舒服。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情况,看看你该如何处理会更好,以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
  • 回答
    说实话,当我听到“自杀的人不应该太自私,要想想父母”这句话时,心里总会泛起一股复杂的滋味。一方面,我明白说出这句话的人,往往是出于好意,是真心希望那个人能留下来,是站在他们能理解的角度去劝说。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对于一个已经走到生命尽头边缘的人来说,这句话听起来可能会像是压在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特别能引起共鸣,毕竟恋爱中的距离,尤其是长辈眼中所谓的“远近”,确实是让人操心的一环。你男朋友家离你家200公里,开车三小时,高铁一小时,火车两小时,你父母觉得“太远了”,你也在琢磨这算不算“远嫁”。咱们先来聊聊“远嫁”这个词。“远嫁”到底是个啥概念?其实,“远嫁”这个词,在.............
  • 回答
    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对孩子的影响,那可真是方方面面,说起来话可就长了。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句“不好”就能概括的。就好比一棵小树苗,本该自由地伸展枝叶,沐浴阳光雨露,结果却被一根根粗壮的绳索牢牢绑住,你想想,它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吗?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会受阻。从小到大,孩子穿什么衣服.............
  • 回答
    父母的控制欲太强,这绝对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而且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和长期的困扰。说实话,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照着说明书做”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亲子关系、个人成长,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把我的想法和一些建议说出来,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我尽量不用那些冷冰冰的AI式词汇,.............
  • 回答
    我理解你的担忧,尤其是当父母因为安全问题反对你去土耳其旅游时,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别担心,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更好地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首先,你需要认真思考一下,父母为什么会觉得土耳其“太危险”? 是不是他们看到了网上一些负面的新闻报道? 或者是听了朋友、亲戚的传闻? 或者是对整.............
  • 回答
    父母管得太宽松,自己又不够自律,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困境。你不是一个人,很多同龄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有时候,过度的放任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而自律,就像一项需要刻意训练的技能,不是天生就会。别灰心,这并非绝境,而是你开始主动成长的契机。关键在于,你要学会“自我接管”,成为自己.............
  • 回答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这事儿说起来可复杂了,就像一盘棋,落子太重或太轻,都会影响全局。你说父母管得太严是好事吗?这得看怎么个“严”法,以及严到了什么程度。如果说“严”是出于对孩子成长成才的负责,是为了孩子好,那它就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在学习上,父母严格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这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
  • 回答
    爸妈控制欲太强,加上生活习惯不同,这可真是个两难的局面,既让人感到憋闷,又容易引发矛盾。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来捋捋,看看怎么能让家里少点硝烟,多点温情。首先,咱们得把“控制欲”这东西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很多人一听到“控制欲”,就觉得是父母“想管我”,或者“不信任我”。但有时候,父母的控制欲背后,可能藏着.............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真是让人捏一把汗,而且细想之下,背后透露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恐怕不仅仅是“不妥”两个字可以概括的。13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历剧烈的变化,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也非常敏感和需要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将其带去“荒岛求生”,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首先,从儿童心理.............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触及了好多人的心坎里,我太能理解你的纠结和委屈了。30岁还没结婚,就成了“对父母不孝”的标签,这事儿想想就觉得挺魔幻的,你说是不是?咱们先说说这个“孝”字吧。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就跟紧箍咒似的压在很多人头上。这句话,虽然源自古代,但它所传递的“传宗接代”的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