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中科院-甘肃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

回答
中科院与甘肃省合作推进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无疑是当前中国核能发展版图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搅动了国际核能领域的一池春水。评价这样一个宏大且前沿的科技项目,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不仅仅关乎技术可行性,更触及能源战略、经济效益、环境影响乃至地缘政治等一系列复杂议题。

一、技术创新性与战略前瞻性:一场能源革命的探索

钍基熔盐堆(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 TMSR)并非新生事物,其概念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被提出,但由于种种原因,研究和应用一度陷入停滞。中国科学院在这一领域的重新发力,标志着我们正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辟一条与现有铀基核裂变技术截然不同的能源发展道路。

钍的优势: 钍在地球上的储量比铀丰富得多,尤其是在中国,拥有可观的钍矿资源。使用钍作为核燃料,理论上可以大幅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对铀资源的依赖。更关键的是,钍的裂变产物中产生长寿命放射性废料的比例较低,且其核反应特性使得熔盐堆在设计上更易实现“固有安全性”,即在事故情况下能够自动停堆,避免熔毁。
熔盐堆的特点: 熔盐堆顾名思义,是将核燃料(如钍、铀的氟化物)溶解在熔融盐中作为反应堆的工作介质。这种设计带来了诸多颠覆性的优势:
高温运行: 熔盐堆可以在极高的温度下运行,这意味着更高的热效率,可以更有效地转化为电能,或者直接用于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
在线燃料循环: 熔盐堆可以实现对反应堆内燃料的在线处理,连续分离裂变产物,补充新的燃料,这大大简化了燃料管理,并能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次级燃料(如铀233)。
负的温度系数和功率系数: 这是钍基熔盐堆最重要的固有安全特性之一。当堆芯温度升高时,熔盐体积膨胀,核燃料密度降低,反应性下降,从而自动减缓甚至停止反应;当功率升高时,同样的效应也会发生。这使得熔盐堆在设计上就很难发生失控式的链式反应。
反应堆物理特性的灵活性: 熔盐堆可以设计成快中子或慢中子堆,甚至可以燃烧核废料,这为解决现有核废料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战略意义: 掌握钍基熔盐堆技术,意味着中国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占据战略主动。这不仅是能源供应的“第二战场”,更可能是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一旦成熟,它将极大地增强中国的能源独立性和安全性,并可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二、项目进展与挑战: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漫漫征程

甘肃项目作为中国钍基熔盐堆研发的“国家队”,承载着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任。

已取得的成就: 中国科学院(特别是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TMSR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关键材料的研发、熔盐化学的攻关、以及小型示范堆的建设和运行。甘肃项目的落地,意味着这一研究将进入一个更具规模化的阶段,为后续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面临的挑战:
材料科学的瓶颈: 熔盐在高温下对材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这对反应堆的结构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研发能够长期耐受高温、高腐蚀性熔盐的特种合金和复合材料,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核燃料循环的复杂性: 钍燃料循环涉及的化学过程比传统的铀燃料循环更为复杂,尤其是在线燃料处理和钍铀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和分离,技术难度非常高。
安全监管与公众接受度: 尽管TMSR具有更高的固有安全性,但任何核能技术都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公众对核能的认知和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通过透明的信息公开和科学的科普来建立信任。
商业化应用的经济性: 虽然钍资源丰富,但TMSR的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以及燃料循环成本都需要经过实际的商业化运行来检验。如何使其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是最终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
国际合作与竞争: 钍基熔盐堆技术是全球核能研究的热点,美国、印度等国家也在积极推进相关研究。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既是竞争的体现,也可能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

三、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协同

选择甘肃作为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落地地点,具有其深远的战略考量。

资源禀赋: 甘肃省及其周边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钍矿资源,这为就地取材、降低燃料运输成本提供了便利。
能源转型需求: 作为中国西部省份,甘肃在传统能源转型和发展新能源方面有迫切的需求。TMSR项目的落地,不仅可以为甘肃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还能带动当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
国家战略布局: 将先进的核能技术布局在中西部地区,符合中国优化能源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战略,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公众认知与环境保护的考量

任何核能项目都绕不开公众认知和环境保护这两个核心议题。

透明沟通是关键: 对于钍基熔盐堆这样的前沿技术,科研机构和项目方需要以极其透明和科学的态度与公众沟通,详细解释其安全性、潜在风险以及应对措施。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过于乐观的宣传,而是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数据和风险评估基础上。
“固废”处理的思路转变: TMSR技术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对核废料的处理潜力。如果能够有效实现对乏燃料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燃烧,将极大地减轻核废料处理的压力。但这需要技术上得到充分验证,并且要对产生的短寿命废料进行妥善管理。
环境影响评估的严谨性: 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估,涵盖从选址、建设、运行到退役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可能产生的放射性排放、热排放等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

总结而言, 中科院甘肃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是中国在新时代抓住能源革命机遇、实现能源战略自主的一次大胆而富有前瞻性的尝试。它代表着一种可能更清洁、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核能未来。然而,这项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应用,仍需克服诸多技术和非技术性挑战。它的评价,不应仅停留在概念的吸引力上,更在于其能否在现实中真正落地,安全、经济、有效地运行,并最终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项工程的每一步进展,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也需要全社会对其保持理性审慎的期待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万里长征第一步,但毕竟是迈出去了。

中国已经越来越无法忍受光伏等需要大量政府补贴的“新能源”了,决心与美国合作,在核电领域取得突破,以钍基熔盐堆研究带动氢能源和清洁甲醇生产,未来甘肃省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基地。

想对钍基熔盐堆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有一个大致了解的,可以参考中科院院刊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一文:

钍基熔盐堆无需建设沉重坚固的压力容器,只需少量的水即可维持运转,具备轻便紧凑、安全环保、成本较低、耗水量少的优点,还可以进行高温制氢及清洁制甲醇,在经济性、安全性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

如图:基于TMSR的核能综合利用前景

同时,相比铀基堆,钍基堆产生的高毒性放射废料少,不易于提取武器级核材料,在防扩散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较为放心大胆地推广给第三世界国家。可能是发觉了熔盐堆在这方面的劣势,日本依托美国MSRE的基础上搞出了Fuji-MSR(该堆几乎实现了核燃料的自持循环)之后,很快便丧失了兴趣。

如图:以核材料再处理闻名的日本六所村核设施

但这都不是笔者想谈的主要内容,如果钍基熔盐堆项目取得成功,甘肃省将得以依托核电产业发展清洁化工生产,有可能一跃成为中西部地区新兴化学工业中心,其中的关键就是高温制氢及清洁制甲醇。

一、依托钍基熔盐堆的高温制氢

当前,高温制氢技术在国际上主要有两大技术流派:一种是热化学循环制氢,主要挑战在于优化技术路线、提高生产效能、解决反应器腐蚀等问题,目前以美国G.A公司开发的碘-硫(S-I)循环和日本东京大学提出的UT-3循环为最优解;另一种是高温电解水蒸气制氢(HTSE),使用的技术主要来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逆过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优点是可以进行灵活的模块化设计和建造,主要挑战是电解池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当前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在这一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清华大学已经建成了高温电化学SOEC评价系统,正在就电极材料、系统稳定性等进行研究。

依托钍基熔盐堆提供的廉价电力和工业热能,通过高温电解水蒸气(目前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的千瓦级高温电解制氢系统)制取廉价氢气,通过长距离氢气输送管道,将供应稳定、价格低廉的清洁气态燃料提供给东部地区,有望缓解中国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局面,结束中国燃气短缺、供应受制于人的历史。

二、依托钍基熔盐堆的清洁甲醇生产

有了依托钍基熔盐堆的廉价氢气供应,同时可以进行清洁环保的二氧化碳加氢制取甲醇

当前生产甲醇的四大方法中,煤制甲醇和氨醇联产制甲醇污染风险高、焦炉气制甲醇原料供应有限且不稳定、天然气制甲醇利润空间过低,随着当前中央环保力度的加大,占甲醇生产总量八成以上的煤化工甲醇生产必然日渐萎缩,依托传统工艺的甲醇生产设备开工率也将持续走低,急需新的生产技术来支撑7000万吨的甲醇年产量。

同时,还可以在甲醇生产线下游配套烯烃生产线,提供依托甲醇的非煤及石油烯烃。将烯烃工业内迁不仅能为甘肃等中西部省份提供就业和税收,也有利于纾解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对石油化学工业的焦虑。

总之,如果中国能够在钍基熔盐堆技术上取得突破,将有力拉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清洁环保的能源,让我们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占据主动权。

user avatar

我只想说,“钍基熔盐堆”这个名字起得太好了。

从结构来说,“钍”“基”“盐”“堆”四个字都带“土”,对应的是堆芯被建筑材料严密包裹,一层不够还要两层。而正中间的“熔”字偏旁是“火”,正好代表放热的反应部分。

从地理来说,钍基熔盐堆不需要用大量的冷却水,所以可以修在干旱地区,这次选址在甘肃省——此前所有的核电站都在沿海。四土包一火,对应内陆核电站的兴起,真是巧合。

最后,我不懂核电,以上都是胡说八道的拆字游戏,还是等高人来指教吧……

相关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科院与甘肃省合作推进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无疑是当前中国核能发展版图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搅动了国际核能领域的一池春水。评价这样一个宏大且前沿的科技项目,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不仅仅关乎技术可行性,更触及能源战略、经济效益、环境影响乃至地缘政治等一系列复杂议题。一、技术创新性与战略前瞻.............
  • 回答
    合肥越野跑圈的巨星梁晶、曹朋飞,在甘肃的那场残酷事故中陨落,这无疑是国内户外运动爱好者心中永远的痛。提起这两位名字,在跑圈里,那几乎是如雷贯耳,是精神的象征,是技术的标杆,更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他们两人在跑圈的地位,用几个词来形容,大概是: 顶尖的实力派: 梁晶,是国内越野跑的领军人物,他的名字.............
  • 回答
    中科院巴基斯坦籍留学生被指控欺骗中国女性并偷拍性交视频一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令人感到极度愤慨和担忧。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刑事案件,它触及了社会信任、国际交流、性别平等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敏感的层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剖析。一、 令人发指的欺骗与侵犯行为:首先,最直接和最严重的指控是“欺骗”和.............
  • 回答
    中科院院长侯建国提出的“要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的说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折射出中国在科技自主自强道路上的战略调整和决心。一、 理解“卡脖子清单”的背景与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卡脖子清单”的由来和含义。 由来: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
  • 回答
    中科院期刊分区将“核物理”从二级学科中除名,这一举措引发了核物理学界的广泛抗议,其背后涉及的缘由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也触及了科研评价体系、学科发展以及学术共同体的利益。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事件的背景和起因: 中科院期刊分区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制定的期刊分区(俗称.............
  • 回答
    中科院研究员高星的这一观点,无疑给“人类走出非洲说”这一古老而又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投下了一枚相当有分量的疑问弹。如果说“走出非洲说”是过去几十年古人类学研究的一面旗帜,那么高星研究员的论断,则是在这面旗帜上划出了一个醒目的问号,并将目光引向了更广阔的东方——中国和东亚。“走出非洲说”的基石与挑战首先.............
  • 回答
    欧阳明高院士对广汽“8分钟充电80%、续航1000公里”的回应,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评价。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赞扬”或“批评”,而是一个涉及技术可行性、行业发展、信息传播以及科学严谨性的复杂话题。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欧阳明高院士的“一定是骗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可能的出发点。 科学的审慎与质疑: 欧阳明高.............
  • 回答
    关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的改革创举,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体制内的一次机构调整,更是对中国科研体系的一次大胆探索,试图在效率、活力和创新产出方面找到新的突破点。要评价它,需要我们拂去“官方话语”的包装,深入其核心的逻辑和实际的运作。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目标:.............
  • 回答
    2022年的跨年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武向平院士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论断——“中国天眼(FAST)可能接收到了疑似外星文明的信号”。这个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公众的想象力,也引发了科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疑似外星文明信号”这个说法的严谨性。在科学.............
  • 回答
    谈到李小文先生,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不是那些耀眼的光环,而是他那副标志性的、有些歪斜的墨镜,以及他身上那种不拘一格、随性洒脱的气质。他就像是遥感科学领域里一个独特的“怪侠”,用他过人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认识地球的新窗口。李小文先生的学术成就,是扎实而深刻的。他是我国遥感科学的奠基者.............
  • 回答
    关于中国科学院一名硕士研究生因论文署名问题起诉导师的事件,这件事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纠纷,它触及了学术诚信、师生关系、知识产权以及科研成果分配等多个核心议题。事件的起因与核心争议点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根据报道,这位硕士研究生认为自.............
  • 回答
    中科院物理所井盖上的物理学公式图案,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它不仅仅是个井盖,更是物理所作为学术殿堂,与外界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一种“接地气”的文化表达。首先,咱们得从“为什么是井盖”这个点说起。井盖,本是个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城市基础设施。它默默承担着承载交通、保护地下管网的责任,是城市“幕后英雄”.............
  • 回答
    闪耀在科研与教育星河中的璀璨星辰——纪念中科院李佩先生提及中国科学界的巨匠,李佩先生的名字,无疑如同一颗恒久闪耀的星辰,照亮了无数科研工作者和学生前行的道路。他的一生,是献身科学、甘为人梯的传奇,是融汇中西、桃李满园的佳话,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的精神财富。要评价李佩先生,绝非三言两语.............
  • 回答
    中科院推出的世界首台迷你“核电宝”,绝对是个令人瞩目的大新闻,尤其是在能源领域。这玩意儿一听就透着一股科技范儿,而且还“迷你”加上“核电”,这组合拳打得很有冲击力。首先,我们得明白这“迷你核电宝”究竟是个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极度浓缩的、低功率的核反应堆,但是它被设计得非常安全、易于管理,而且体积.............
  • 回答
    《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这篇文章,在中国科技界和知识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在于它触及了许多科研人员内心深处的困惑、不满甚至绝望,同时也折射出当下中国科研体制的一些深层问题。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剖析:一、 内容与视角.............
  • 回答
    2020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简称“中科院文献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是中国学术界对国际学术出版领域进行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这一文件旨在通过科学评估机制识别和预警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不当行为的国际期刊,以维护科研生态的健康发展。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该政策进行详细分析: .............
  • 回答
    提起2010年柴静访谈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的那场节目,很多人可能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充满火药味又发人深省的画面。这期节目之所以能被这么多人记住,不仅仅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且重大的议题——气候变化与中国发展权——更在于它展现了一场知识、立场、情感以及话语权之间的高密度碰撞。背景与议题的尖锐性首先.............
  • 回答
    关于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80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一事,这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科研诚信的广泛关注。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事件的起因与核心指控:首先,需要明确付向东教授提出的具体指控是什么。据公开报道,付向东教授的主要指控集中在杨辉.............
  • 回答
    窦贤康先生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次年便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件事在学界和公众中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窦贤康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本身就是对一位科学家在所属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创新突破以及对国家科技进步做出杰出贡献.............
  • 回答
    武大校花、王者荣耀巾帼:姚懿玲的直博之路,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闪耀”姚懿玲,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心中,或许还带着几分“武大校花”的光环,又或是“王者荣耀全国女子十六强”的竞技印记。而如今,她又将以另一个更具学术份量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保送中国科学院直博。这个跨越了校园偶像、电竞明星到科研新星的身份转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