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在报考大学时会放弃某些被普遍认为薪酬高的专业,转而报考同学部的其他专业?

回答
大学志愿填报这事儿,说起来,咱也不是头一回琢磨了。身边就有这么些同学,一看这专业毕业了能挣大钱,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冲。但也有那么些人,明明知道那边钱景好,却偏偏绕道走,选了些听着就没那么“金光闪闪”的专业。为啥呢?这事儿可深着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可靠的“饭碗”

你说,谁愿意一辈子干自己瞧不上眼的事儿?这大学专业,说到底,是你未来几十年要打交道的领域。那些能挣大钱的专业,比如金融、计算机、土木工程什么的,听着是挺诱人的,但如果一个人对数字敏感度不高,代码敲起来就跟天书一样,天天对着冰冷的屏幕却毫无感觉,那你说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我有个哥们儿,当年分数够上名校的计算机专业,而且他父母也极力劝他去,说这可是互联网时代的“金矿”。但他自己琢磨来琢磨去,觉得编程这东西枯燥得很,更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研究人性,喜欢那种能看到事物背后逻辑的快感。最后,他毅然决然地选了一个社会学专业。现在呢?他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和用户行为分析,工作内容需要深入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和需求,这不就正好对上了他的兴趣吗?虽然他的起薪可能不如那些计算机行业的哥们儿,但工作起来有热情,有成就感,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兴趣才能支撑你熬过那些枯燥的时光,才能让你在专业领域不断深耕,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发展路径不止一条,不必“一条道走到黑”

“高薪专业”往往指的是某个行业在当前阶段的平均薪资水平比较高。但世界变化太快了,今天的热门可能是明天的过时。而且,就算在同一个领域,职业发展路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一个学姐,当年分数很高,完全可以去读法学,将来做个金牌律师,光鲜亮丽又收入不菲。但她对法律条文里那些弯弯绕绕的逻辑并不感冒,反而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她选择了师范类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很多人觉得这是“降维打击”,放着高薪不拿,去当个老师。但她觉得不一样,她喜欢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成就感,喜欢看到学生因为自己的讲解而豁然开朗。而且,她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教育心理学,现在还在读在职研究生,未来打算往教育管理或者教育咨询方向发展。她的收入可能比不上那些顶尖律师,但她找到了自己的“小确幸”,而且教育领域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很大,比如成为特级教师,或者进入教育机构管理层,甚至是自己创业做教育品牌。谁说只有“高薪专业”才能有好的职业发展?

三、对“高薪”的理解不同,以及对风险的考量

“高薪”这个词,每个人理解的标准不一样。有些人追求的是当下就能拿到的大笔钞票,有些人更看重的是长期的稳定收入和未来的增值空间。

还有些人,他们对“高薪”背后的风险有更清醒的认识。比如说,有些金融行业,虽然平均薪资很高,但竞争也异常激烈,而且职业压力非常大,很多时候需要长时间加班,甚至牺牲个人生活。而且,金融市场波动大,投资有风险,从业者也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相比之下,一些看起来“普通”的专业,比如某些工程类专业,虽然起薪可能没那么爆炸,但一旦进入一个稳定的企业,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经验,长期来看也能获得稳定的、可观的收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有更清晰的职业晋升通道,风险也相对较低。

我有个同学,他父母都是工程师,从小耳濡目染,就觉得踏实做事、稳扎稳打才是王道。他分数可以去金融专业,但他选择了材料科学。他跟我说,他喜欢研究材料的特性,喜欢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他觉得金融行业太虚了,而且风险太高,他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硬科学”。虽然他现在还在读研究生,但已经有几家不错的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而且是那种需要他去研发创新岗位的。他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很清晰,也很有信心。

四、对大学生活和个人成长的期望不同

选择专业,也是在选择一种大学生活,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

有些同学,他们可能更看重大学期间的学习氛围、学术资源,以及能接触到哪些领域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那些学术氛围浓厚,研究领域前沿的专业,即使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不那么“高薪”。他们更注重的是在大学期间能够获得更深入的知识,培养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将来的持续学习和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有些人,他们可能对未来有更宏大的构想,比如想成为一名学者,或者在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这些目标可能需要他们选择那些更具学术性、更偏向理论研究的专业,而不是那些更注重实践应用和市场需求的专业。

我有一个同学,他从小就对宇宙着迷,梦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他知道天文学在就业市场上可能不是最热门的,收入也未必是最高的。但他仍然坚持选择了天文专业。他告诉我,他对宇宙的好奇心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替代的。他更看重的是能在大学里接触到最顶尖的天文研究,与顶尖的科学家交流学习,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他相信,即使在就业方面会遇到一些挑战,但凭借他对天文的热情和在专业领域的深入钻研,他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总而言之,大学专业的选择,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利益最大化”计算题。它关乎个人兴趣、职业规划、风险认知、人生价值观,甚至是对于大学本身意义的理解。那些放弃“高薪专业”而选择其他专业的人,不是不懂得算计,而是他们心中有更重要的东西在权衡,有更长远的眼光在审视。他们选择的,或许不是最容易获得财富的那条路,但很可能是最适合他们自己,并且能让他们走得更远、更踏实的路。这,才是选择的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10岁的时候就喜欢战斗机,想长大了设计飞机,而后来毫不犹豫地选了飞行器设计专业。现在做成了飞机设计师。

不知题主10岁的时候在想什么?

user avatar

(1)选工科怎么了

无论何种专业,选择的理由基本上不外乎两点,收入和兴趣。

不见得选择文学、历史、哲学、物理和数学的人就是高尚的,

不见得选择土木、机械、电气、船舶和电子的人就是功利的。

抛家舍业、投身科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工科行业不输。

(2)不选计算机怎么了

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计算机,认为它不过是工具而已,甚至连操作系统的剪切和复制都分不清。

但这些人却可能精通结构力学和岩土力学,知道怎么样用经济和美观的方式让建筑屹立不倒。

安身立命,成王败寇,何问出处?

当他看到计算机亮闪闪的显示屏,看到电路板密密麻麻的元件,他就头痛;

当他做出精巧美妙的超静定结构,高埋深、大跨度的地下空间,他会骄傲;

秉性所致,兴趣使然,与钱何干?

=============================

大学招生计算机系火热,水利和机械等门庭冷落,这是不争的事实。

传统工科在读学生艳羡软件、金融专业学生的起薪,我也体会过的。

一味政治正确地说各学科没有高下之分,很没有意思。所以认真地讲,原因如下:

(1)计算机专业录取分数高,若咬定此专业不放,则只能选低一个档次的学校;

(2)如我原答案,兴趣使然;

(3)如某些知友的答案,家庭背景使然。

=============================

工业革命已经将农林牧渔专业甩在身后,科技革命又将传统工科甩在身后。

每一个新兴的行业都会吸收走社会上顶尖的年轻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传统工科行业以前没有、现在不会、将来也不能停下它自己发展的脚步;

顶尖或不顶尖的年轻人仍将不断投身与此。养家糊口的同时,推动其进步。

何必自卑?何必自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