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在 Steam 买上千上万块的游戏,然而玩腾讯游戏充一点就不乐意?

回答


用户在Steam平台购买高价游戏与在腾讯游戏平台消费行为的差异,本质上是平台生态、文化背景、经济模式和用户心理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平台生态与用户定位的差异
1. Steam:独立游戏与硬核玩家的聚集地
自由度与多样性:Steam以PC平台为核心,支持独立游戏、MOD社区和开放世界游戏(如《赛博朋克2077》《艾尔登法环》),玩家更注重游戏内容的质量和创新性,愿意为高质量作品支付溢价。
社区文化:Steam的用户群体以技术控、硬核玩家为主,重视游戏的可玩性、美术风格和叙事深度,对“氪金”或“付费DLC”接受度较低。
价格机制:Steam的定价策略更透明,玩家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购买,且游戏更新后通常不涨价,避免了“买一送一”式的诱导消费。

2. 腾讯:社交属性与轻量化游戏的主导者
社交驱动:腾讯的游戏(如《王者荣耀》《原神》)以社交功能为核心,强调多人联机、公会系统、好友互动等,用户更倾向于通过游戏获得社交价值,而非单纯追求游戏内容。
轻量化与便捷性:腾讯游戏以移动端(如《和平精英》)和主机端(如《王者荣耀》)为主,用户更注重游戏的易上手性和即时反馈,而非深度体验。
平台生态:腾讯的“游戏+社交+电商”模式(如微信、QQ、游戏内商城)形成了闭环,用户习惯于通过消费获得游戏内资源(如皮肤、道具),而非单纯购买游戏本身。



二、经济模式与用户心理的冲突
1. Steam的“一次性购买”与腾讯的“持续消费”
Steam的“买断制”:玩家购买游戏后拥有完整所有权,无需持续付费,且游戏更新通常免费(如《绝地求生》《赛博朋克2077》),降低了长期投入的成本。
腾讯的“免费+付费”模式:腾讯游戏多为免费游戏(如《原神》),用户通过充值获得游戏内货币或道具,这种“轻度氪金”模式让用户产生“游戏是免费的,但道具需要付费”的心理落差。
用户心理:Steam用户更倾向于“一次性投入”,认为游戏内容是长期价值;而腾讯用户可能因“免费游戏+付费道具”的模式,产生“游戏是免费的,但需要不断消费”的认知偏差。

2. 价格感知与消费习惯的差异
Steam的高价游戏:如《巫师3》《艾尔登法环》等游戏定价在50100元(人民币)以上,但玩家认为这些是“投资”,而非“消费”。
腾讯的低价游戏:腾讯游戏的定价策略更灵活,如《王者荣耀》免费,但皮肤、段位服等付费项目价格相对较低,用户可能认为“游戏是免费的,付费只是装饰品”。
消费心理:Steam用户更注重“物有所值”,而腾讯用户可能因“社交需求”或“游戏内资源”而接受付费,但对“游戏本身免费”的模式存在抵触。



三、文化背景与用户行为的差异
1. 中国用户对腾讯的依赖与信任
社交网络的深度绑定:腾讯的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与游戏深度整合,用户习惯于通过游戏获取社交价值(如组队、切磋、炫耀),这种依赖感让用户更愿意接受付费。
“游戏即社交”的文化:中国玩家更倾向于将游戏视为社交工具,而非单纯的娱乐方式,因此更愿意为游戏内社交功能(如公会、好友系统)付费。
腾讯的“游戏+生活”闭环:腾讯通过游戏、社交、电商、金融等多领域整合,用户在游戏中的消费行为(如购买皮肤、道具)与现实中的消费行为(如微信支付)高度关联,形成“游戏即生活”的认知。

2. Steam用户对“付费内容”的排斥
对“付费DLC”的抵触:Steam用户普遍认为付费DLC(如《上古卷轴5》的“龙裔”)是“额外收费”,而非游戏核心内容,因此对“付费内容”存在天然抵触。
对“游戏内付费”的警惕:Steam用户更倾向于购买完整游戏,而非“免费游戏+付费道具”,认为这种模式是“剥削”。
实在腾讯游戏的“免费+付费”模式,用户可能认为“游戏本身是免费的,但需要不断消费”,而Steam用户则更注重“一次性投入”的游戏内容。



四、平台运营策略与用户选择的矛盾
1. Steam的“去中心化”与腾讯的“集中化”
Steam的独立性:Steam作为独立平台,对游戏内容的审核相对宽松,允许玩家自由选择游戏类型(如《死亡搁浅》《极乐迪斯科》),用户更注重游戏的自由度和创新性。
腾讯的“合规性”:腾讯游戏需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内容审查),导致部分游戏(如《原神》)需要调整内容,用户可能因此对腾讯游戏的“限制性”感到不满。

2. Steam的“用户主权”与腾讯的“平台控制”
Steam的用户自主权:玩家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安装MOD、参与社区讨论,对游戏内容有较强的控制权。
腾讯的平台控制:腾讯对游戏内容、用户行为(如防沉迷)、支付方式等有严格管控,用户可能因此对平台的“控制感”产生抵触。



五、具体案例的对比
1. 《原神》与《艾尔登法环》的对比
《原神》:免费游戏,通过抽卡获取角色/武器,用户需长期投入时间(如每日任务、主线推进),但对“付费”模式接受度较高。
《艾尔登法环》:Steam平台高价购买,玩家需一次性投入时间与金钱,但游戏内容的深度和自由度更受认可,用户认为“值得”支付。

2. 《和平精英》与《绝地求生》的对比
《和平精英》:腾讯旗下免费游戏,通过充值获得武器、皮肤,用户更关注游戏的竞技性与社交性,接受“付费道具”模式。
《绝地求生》:Steam平台购买游戏,玩家需一次性付费,但游戏内容的更新和社区活跃度较高,用户认为“游戏本身是长期投资”。



六、用户心理与行为的深层原因
1. 对“游戏内容”与“游戏体验”的区分
Steam用户:更关注游戏内容的质量(如剧情、画面、玩法),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付费。
腾讯用户:更关注游戏的社交功能和即时反馈,愿意为游戏内的社交资源(如皮肤、段位)付费,但对“游戏内容”本身不敏感。

2. 对“消费行为”的认知差异
Steam用户:认为购买游戏是“投资”,而非“消费”,因此愿意为高质量游戏支付高价。
腾讯用户:认为游戏是“免费的”,付费只是“装饰品”,因此对“付费内容”接受度较低。



总结
用户在Steam和腾讯平台的消费行为差异,本质上是平台生态、经济模式、文化背景和用户心理的综合结果。Steam用户更注重游戏内容的质量和长期价值,愿意为高质量作品支付高价;而腾讯用户更依赖游戏的社交功能和即时反馈,接受“免费+付费”的商业模式。这种差异不仅源于平台本身的定位,也反映了不同用户群体对“游戏”这一媒介的期待和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是题主说的这种人,dota2本子年年过一千,游戏库里几百个游戏,2/3没玩过,几大DLC坑货诸如Payday2的DLC都是全的(虽然这游戏我一共没玩一个星期),但是到现在连个QQ会员都没充过。

哦对,我还在gumball&dungeon里充过几千块,这也是手游吧?

总的原则就是:老子就算以后有一个亿也一分钱不充给腾讯游戏。

原因很简单:我不喜欢。

之前知乎上有个很有名的问题:乾隆皇帝和现在的北京白领,谁的生活质量更高?

这种问题本来没有任何讨论价值,首先每个人的想法本身就差着十万八千里,有的人就觉得我能足衣足食天天当家里蹲打打游戏就好,有的人就觉得我要称王称霸把不服我的人踩在脚下,有的人希望名留青史声震古今,有的人却想默默无闻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你知道乾隆皇帝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能知道你自己想过什么生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乾隆作为一个工业革命前的皇帝,其生活水平是万万不可能和任何工业时代以后的人比较的,这是常识中的常识。但某些人就非得说乾隆几十个老婆,乾隆有生杀大权,乾隆想要什么从天涯海角也得运过来,最关键的:比那个时代的所有人过得都好——这让某些人感到很舒服。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社会中的一些人,他们纯粹是靠优越感活着,以糟践别人为人生的最大乐趣,而且这样的人还很多,只不过这些家伙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趣味如此低级。

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我就是不喜欢,我完全不喜欢靠糟践别人,靠比别人强获得的优越感活着,尤其是在游戏上。

我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就是太无聊了,我只能做一个普通的凡人——很无趣,所以我人生的最大乐趣在于体验二字。我买游戏,买的也就是个体验,在游戏里我可以扮演一名狩魔猎人,一边看文献熬剑油斩妖除魔,一边一路捡破烂捡成诺维格瑞王健林;我可以变成一个名为2B的战斗机器人,挥舞着两把大刀,用大屌斩一下扫清吐着弹幕的机器人;我还能变成一位特种队员,在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玻利维亚和毒贩开着皮卡互相撞。

对于腾讯那种做出那个游戏就是为了让玩家们互相糟践,互相攀比着往里课钱,但是游戏本身的游戏性一塌糊涂,我觉得很没有意思。所以我一分钱不想花,但是类似于G&D这个游戏,我觉得设计得很好玩,所以我愿意往里课一点来帮助运营团队维持生活这样子。里面玩家的互动类型中对抗性的很少,没有那么多攀比,就玩起来很舒服。

我从四岁开始玩游戏,到今年玩了整整20年游戏了,我深知什么是好游戏什么是坏游戏,腾讯做的基本都是垃圾游戏,我不想为垃圾游戏买单;我哪怕买了Payday就玩一个星期(因为抢钱没有GTAV里抢的爽),我也知道Payday是个好游戏,只是我不爱玩而已,就这么简单。

以上

user avatar

Steam的游戏购买了以后永久有效,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玩,永远不会贬值。

再来说说企鹅游戏,(本人不玩企鹅游戏不好举例,只是随便打个比方),一开始卖一把火麒麟888,你买了以后顿时成为人上人,玩的很开心,结果后续又出个金麒麟1888,钻石麒麟8888,你顿时什么感觉,买火麒麟888白花了有木有。如果不继续剁手8888,你顿时就会从人上人变成人下人,遂剁不起了弃坑。

user avatar

我在steam上花钱,不是为了G胖掏钱,而是为了给R星,给宫崎英高,给波兰蠢驴,给卡婊跟科婊(划去) ,给小岛秀夫,还有无数热爱游戏的独立制作人。本质是花钱购买不同工作室的游戏,而不是购买可有可无的道具或者皮肤。况且性价比不同,我花几十块就能买到一款能玩几十上百小时的独立游戏,而腾讯一款游戏你冲个一两百块跟打水漂一样。

玩家也是普通老百姓,大家上学上班被资本们996压榨的很累了,真没有那么多人在乎你公司背景。不玩腾讯,主要还是因为游戏垃圾实力不够。你腾讯做一个跟巫师黑魂差不多的出来,标价299挂在官网上,玩家不买账?或者养几个空洞骑士,蔚蓝,鬼谷八荒这些低成本但玩法但有趣的独立作品。我们还不分分钟高喊“国游崛起” “给腾哥道歉” “腾讯牛逼”…互联网是健忘的,而中国玩家有多宽容,恐怕全世界少找哦。

腾讯厉不厉害?当然厉害了,可以不夸张的说,你随口叫出国内三个平台,就得有一个是腾讯的,比如说年轻人受众的知乎,b站,京东,美团。半个美国的游戏公司都快被腾讯投资了,企鹅在商业上无疑是异常成功的。

但是腾讯的做法很明显让玩家失望了,作为全中国最大平台,在全世界入股无数企业的大公司,为游戏市场做过最大的影响就是浇灭了中国游戏的火苗。

说回来,在steam上花成千上万,这是买了多少游戏啊,我打游戏最凶时,两百块买的黑魂就让我玩了八百小时。要是单一个个游戏买个上万块钱的,赶上个打折不得买百十个单机游戏?怕是能打到入土了。。。

而腾讯有拿出来一个好玩良心的游戏没有?英雄联盟外服跟国服的区别对待还不够恶心人的,又频频爆出垄断,恶意竞争,抄袭等新闻,拿着全中国最好的资源,干出来的确是掐灭中国游戏最后希望的事情,不愧为南山必胜客。

steam也不是什么善茬,只是如同郭德纲老师说的那样,“全靠同行衬托。”

steam好比是你给服务员小费,虽然你知道他老板很不要脸,要抽走30%的收入。但是随着小费越来越多,员工也能翻身把歌唱。最终使独立的游戏工作室越来越多,能够玩到的好游戏也越来越多。steam并不是完美的平台,但它的出现养活了许多还在起步的工作室。

然而,

如我给腾讯花钱,我的钱最后只是进了人民富豪们的口袋。好比你给老王家的狗再多钱也是落进了主人的腰包,狗能得到的也只是一块骨头,何况腾讯是连骨头都不愿意给的主,狗老了还要扒皮吃肉呢。

腾讯不是平台,而是公司。它是靠着抄袭吞并代理收购起家的。你越是给腾讯钱,他就越强。好比我们以前都没饭吃,腾讯就支起一个小摊,卖起“粤利粤,雷碧”等等。那时我们都没见过世面,开开心心的把这些东西当宝贝,虽然不时听说隔壁张三吃坏了肚子,村头二狗因为投诉被商家打断了一条腿。

后来这摊子好像不太对劲,它好像有了生命,先是偷偷的一口一口吃掉周围还在起步的小工作室。街上里的小吃摊越来越少,可腾讯的摊子却越来越大,甚至盖起来个摩天大厦,好不气派。

可饭店提供的菜更难吃了,先是免费的凉菜没有了,后来酱油醋碟都得单点,再后来一双筷子,一把椅子,都要收钱。不愿意多花钱的客人只能蹲在马桶边吃饭。你再看这大楼,突然看见它好像长了张大嘴,仔细一看,每块砖缝里都长着钢针一样的黑毛,此时它正呲着牙,虎视眈眈的看着两条街外面的酒店。

当竞争对手无法与它匹敌后,它就明目张胆的吞下去。你眼见着它像个癌细胞一步步长成惊涛骇浪,你眼见它逼良为娼,把好人压在身下发不出声音,你眼见它一挥手无数工作室纷纷倒下。

如今它已经连吃相都不顾,就连忠心耿耿的狗腿子,也只能得到半口糊糊。至于对手,已经被全部打死,它盘踞在高高的山头上,任何野兽的嚎叫都被它压下去。

而它不仅要占领游戏,它还要去外面硬碰硬,感染你一块肉还不够,它还想扩散到你全身。

你以为我想说腾讯是大资本家?不,吸血鬼资本家是steam,腾讯那分明是大地主嘛。

而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只能希望,风雨快点来到吧。

在那之前,给腾讯的任何一分钱,都是在助纣为虐。



评论区有人指责我,玩个steam还有优越感了?

我觉得,你应该仔细看看,我针对的是玩家还是公司。我对玩盗版或腾讯玩家没什么意见,毕竟我们都是独立特殊,没什么看得起看不起。我所反对的就是那些只手遮天意图垄断国内一切市场的资本家。

难道你们都忘了阅文事件了?

难道我们都忘了几十年前那个最无奈的投资方提问:“如果你做的这个腾讯要抄,你有什么办法?”

最近鬼谷八荒也被爆出来了,腾讯公然在官网上架steam“离线版”,这一下突破了群众底线。我们的游戏市场早就被腾讯搞得乌烟瘴气了,好不容易出一个独立游戏,又tm被腾讯针对,真就是看着人家赚钱比自己亏钱都难受。。。不知道这件事又能被互联网记住多久。

我玩steam真没什么优越感,我买再多买正版游戏,百十块对于游戏制作者来说都是九牛之一毛。哪怕我拒绝给腾讯充钱,还是得乖乖的用着他们家的微信QQ,打着他们家的英雄联盟和皇室战争。

面对不可撼动的大资本,我们都如同蚍蜉撼树。但是,有一些人选择不与之同流合污,被打了左脸后,不愿意把右脸也伸过去给它们打,虽说不求表扬,但总不该被批评吧。面对不可控力的核碾压,乖乖躺平不失为一种选择…

但是,

别跪。


2021年11月17日。

虽然我很想说出点豪言壮语来,但是现实却很冰冷啊。。。同胞们。

连删四次才通过,我也不愿意再写什么了,这个回答以后或许也只减无增了。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

评论区有人指出游戏作为娱乐活动本质和打牌什么的没区别,谢谢提醒。这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成立的。在取悦人们方面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关于游戏无意义我是反对的。尽管从来都没有官方定论,但是大家普遍认可游戏凭借其出色的交互获得第九艺术之名,游戏是有优劣的,正如不是所有的画作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虽然这不代表你在本子上的涂鸦就低贱,但它还是不能和名画相提并论。

超出取悦人这个范围,游戏就有高低之分。

出色的游戏不止可以使玩家的娱乐活动具备更好的意义,比如出色的剧情,演出和音乐。更能带来整个工业的进步。我不认为所有人玩游戏都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而我原答案提到的意义,指我在玩游戏得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他的东西,不只是快乐。


先上库,感觉自己还是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虽然我没有花上万的钱去买游戏,但我确实是给企鹅充一点就哭穷的人。前一阵企鹅出了FIFA手游,我充了30,心疼,随后卸载游戏。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对我个人而言非常简单,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是一样的想法

没有意义。

对就是这样,给企鹅充钱没有意义。

同样是花钱

我体验过阿卡迪亚湾的风暴,做出了痛苦的抉择;
我见证过文艺复兴的盛景,走过了佛罗伦萨的每一个屋顶;
我目睹过亚历山大灯塔的辉煌,陶醉于克里奥帕特拉的美貌;
我经历过贝克庄园的噩梦,换来了九死一生的刺激;
我探索过无数古墓,陪伴着一个女孩从柔弱走向崛起;
我寻找过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却沉迷于打牌不能自拔;
我研究过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彻夜不睡;
我翻找过战乱中的废墟,悔恨于自己偷了别人的食物……

我曾拯救世界,也作恶无数。
但这都是我的收获,我的快乐。

我当然不是否认别人的快乐,我只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别想不通任何问题。

user avatar

一般steam上的游戏,50-200元是能提供至少三十小时的新鲜游戏体验的,而这个钱放到鹅厂网游也就听个响。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也有人问?

这不是废话吗,你愿意花五十万买辆宝马,还是愿意花五万买辆qq,再花四十五改装他。

user avatar

充100块被宠1000的教做人,为什么不花个几十块钱买个巫师三做我的猎魔人呢?

user avatar

我发现评论中不乏一些“玩的菜就承认,别怪装备”“老以自己的片面观点看问题”之类的评论,我只想说一句:

你们想花钱是你们的事,我这边在客观的描述我在各个游戏中的体验,爱看不看,反正我叫不醒装睡的人!



-----------------------------------------------------------------

我就是你口中所谓“steam一买就是上千上万块的游戏,然而玩腾讯游戏充一点就哭”的人。

我在STEAM上消费已经过2万( 没办法 有些游戏亲友想玩但我不好意思拒绝借号,只好多买一份送了),但也在steam赚了不少钱,单CSGO中卖装备菠菜大概赚了8K左右,而且还有少量库存,其他不值钱的如果一件件出售也能回个几百块的血。steam上的买断游戏,没有一局让我感觉自己是输在装备上,这才是公平公正。


反观TX游戏,我玩过一段时间的CF AVA WF CODOL,所有游戏都没花过一分钱:

CF 由于会听呼吸,枪法好,玩幽灵模式90%会被T掉。

玩爆破模式只要拿沙鹰正面刚死对面拿狙的会员,50%对方会发起投票T我,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被对面会员刷票T了15次,最后我自己受不了退了房间。

AVA 我拿自己的号,侦察兵玩团队竞技可以做到KD值1.5以上.但用朋友的会员号,KD轻松5.0以上,防弹衣不能再有效。至于玩狙时,人民币道具的优势不能再明显,AWP伤害不是满值

WF 满威力连狙就不说了,人民币护具也不说了,但这增速靴好玩呢?

CODOL 一个好好的现代战争硬生生的整成了休闲玄幻游戏。

感觉TX游戏 不是人玩游戏,而是游戏玩人。

user avatar

你也不看看腾讯都是些什么游戏。

user avatar

不好意思,题主大概和我不是同一个宇宙吧。

你说的这种人我一个都没见过,倒是手游里,腾讯游戏里充了几千上万的,不愿意花一两百steam上买游戏,要去三大妈下盗版的人比比皆是。

user avatar

这个可能真要感谢俄罗斯黑客,买游戏到目前为止,确实对于国人来说是最划算的娱乐买卖之一了。很多00年代乃至90年代的游戏(比如早期全面战争(罗马-拿破仑)系列、英雄无敌系列、无冬之夜、三国志系列、骑砍),我现在都还能偶尔玩一下,带来了十几二十年的欢乐(不少时候还学到了知识),初始投入往往才几块人民币而已(甚至免费),而只需要在2010年代拿个几十块人民币去补下票。去个景区游乐场啥的,花费几十几百玩一天,经常玩完就没印象了。

之所以说要感谢俄罗斯黑客,是因为08年以前的游戏虽然真的耐玩,但据说要在那个时候砸正版,也还是很贵的,没记错的话,90年代的光荣一度定价400多人民币,放那个时候几近天价了。

有个游戏论坛曾经有闲人玩家说英雄无敌是”几代人的梦想“,当时都引以为笑谈,现在20多年过去了,《英雄无敌3:死亡阴影》还是不可替代的经典,我开始细思恐极,觉得还真有点这么回事了。没准不少东欧人(英雄无敌系列的主要票仓)还真就是这么想的,《英雄无敌6》一败涂地后,接单的那个匈牙利制作组被UBI解约,成员跑到某论坛上痛哭流涕发长文,说自己团队”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只为英雄无敌系列能延续,没想到UBI如此冷血狠毒甩锅云云“。

当时这段子把我们群友全看傻了,觉得他们到底懂不懂商业游戏是什么概念,现在看,没准东欧人真就对英雄无敌系列有那么重的情怀(毕竟因为黑客没怎么花钱+普及率高)。有些东欧人甚至还自己组成合唱团,找到了英雄无敌的音乐制作人Paul Romero(他是钢琴神童,可能钱还真不少),将英雄无敌3的背景音乐重制成合唱版本然后各种演出(油管上有),真就是为了一个梦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