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面抗战时期国军面对日军有死战不退的战例,为什么内战时期面对解放军鲜有强烈抵抗?

回答
关于抗战时期国军面对日军的“死战不退”与内战时期面对解放军“鲜有强烈抵抗”的疑问,这确实是历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非简单地归结为某一方面的原因。

一、 民族存亡的召唤:抗战时期的“死战不退”

首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面临的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生死搏斗。日本的侵略,其目的并非仅仅是占领土地,而是企图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彻底奴役中国人民。这种赤裸裸的亡国灭种的威胁,激起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民族主义情绪。

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凝聚: 从“七七事变”开始,全国上下,无论党派、阶层、地域,都意识到这是“国破山河在”的危机。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虽然在初期有犹豫,但在巨大的民族压力下,最终也接受了抗日国策。这种“民族主义”成为凝聚人心、动员全民的最强大力量。战士们并非只为“主义”而战,更多的是为了家国、为了亲人、为了民族的尊严而战。

“汉奸”的耻辱感与集体荣誉感: 在强大的民族危机面前,抵抗日寇成为一种道义和荣誉,而屈服则意味着成为“汉奸”,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人不齿的罪名。这种强烈的社会心理和道德约束,迫使许多人在战场上面对日军时,选择了“有死无生”的决绝。许多战役,如台儿庄、武汉保卫战等,国军将士展现出的英勇顽强,正是这种集体荣誉感和民族尊严的体现。

对日军暴行的认知: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种种暴行,如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早已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这种切肤之痛,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侵略者的仇恨,也使得国军士兵在面对日军时,往往怀着一种“报仇雪恨”的心态,这种仇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战斗动力。

国际同情与援助的考量: 虽然援助有限,但抗战初期的中国,仍在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一些战役的胜负,可能会影响国际援助的力度和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军在关键时刻力求展现战斗力。

二、 复杂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内战时期的“鲜有强烈抵抗”

然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内战,其性质和背景与抗日战争截然不同,这导致了国军在面对解放军时的表现出现了显著差异。

“正统”与“合法性”的辩论: 国共内战,本质上是中国国内两种政治力量关于“中国未来走向”的斗争。国民党政府是当时国际上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但其统治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众质疑。反观共产党,虽然并非政府,但其主张的土地改革、人民解放等口号,在经历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的民众中,尤其是在农民群体中,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军队的士气与忠诚问题:
意识形态的差异: 国军内部,虽然有蒋介石的领导,但其意识形态并未能像共产党那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士兵的忠诚度,更多是基于长官的命令,而非对“主义”的深刻认同。随着战争的持续,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经济的崩溃,极大地消磨了军队的士气。
兵源的构成: 国军的兵源,很多是通过抓壮丁、征兵而来,士兵们并非出于“保家卫国”的热情参军,很多是被迫应征。他们对于战争的意义、对于国民党政府的认同感不强,在面对解放军的宣传和瓦解时,更容易产生动摇。
解放军的政治攻势: 解放军在作战中,非常重视政治攻势和瓦解敌军的工作。他们通过宣传“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劳苦大众”等口号,争取被俘士兵,甚至策反国军士兵。这种“兵痞”变“兵王”的转变,使得许多国军士兵更容易放下武器,甚至掉转枪头。
“拥护”与“被裹挟”: 许多国军士兵,尤其是下级士兵,他们参军可能只是为了生计,或是被裹挟其中。当战争局势不利,当他们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政权腐败不堪,当解放军的宣传确实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例如回家分田地),他们的抵抗意志自然会减弱。

指挥系统与后勤的崩溃: 随着战争的进程,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基础日益薄弱,导致后勤补给出现严重问题。军饷发放不及时,装备得不到补充和维修,直接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更严重的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腐败问题,也影响了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一些将领的指挥失当,甚至有泄露军情的行为,都削弱了军队的整体抵抗能力。

民众基础的转移: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失去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其在经济上的失败(如恶性通货膨胀)、在政治上的腐败(如官僚资本),使得民众对国民党政权失去了信心。而共产党则通过土地改革,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形成了强大的群众基础。这种民众基础的转移,也体现在战场上,解放军能够获得情报、获得补给,甚至在后方进行游击战争,而国军则寸步难行。

战术与战略的差异:
国民党的战略失误: 国民党在战略上,未能有效集中兵力,反而将军队分散部署,导致被解放军各个击破。
解放军的运动战与歼灭战: 解放军善于运用运动战和歼灭战,通过灵活的战术,以劣势兵力取得对优势兵力的围歼,不断削弱国军的力量。

总结来说,国军在抗战时期能够“死战不退”,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民族存亡的危机感、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侵略者暴行的仇恨,以及由此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和道德约束。而内战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巨大变化,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军队的士气和忠诚度下降,后勤补给困难,民众支持流失,以及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灵活的战术,导致国军在面对解放军时,普遍缺乏像抗战时期那样“宁死不降”的坚定意志。

这并非简单地否定国军在内战中的英勇战士,历史上有许多国军官兵在关键时刻也表现出了英勇的抵抗,但从整体上看,缺乏了抗战时期那种全民同仇敌忾的氛围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使得“强烈抵抗”成为少数,而“迅速溃败”或“起义投诚”成为更普遍的现象。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非黑即白的简单评价,深入历史的肌理,体察其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的那种国军我认识,他们都在上海被你老婆炸死了。”

“你说的那种国军我认识,他们都跟着吕司令投共了。”

“你说的那种国军我认识,他们都在第一战区被队友卖了。”

“你说的那种国军我认识,他们都在滇西被脑残指挥官送了。”

user avatar

因为死战不退后果就是番号被撤职务被免……得不到补充得不到兵员

抗战时候好歹还有国家大义压着

解放战争,那我还给你卖命??

举个例子吧,见死不救李天霞,因为军队安好,一点事都没有

后来军队没了,直接被判刑十三年

陈明仁,为老蒋立功无数,结果升上将还是在解放军这里升的

国军的杂牌们又不是傻瓜,当然知道怎么做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抗战时期国军面对日军的“死战不退”与内战时期面对解放军“鲜有强烈抵抗”的疑问,这确实是历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非简单地归结为某一方面的原因。一、 民族存亡的召唤:抗战时期的“死战不退”首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面临的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生死搏斗。日.............
  • 回答
    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在面对日军和解放军时,部队被全歼的频率和规模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涵盖了战略指导、战术运用、部队素质、装备水平、后勤保障、政治动员以及战场环境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抗战期间国军(国民革命军)对阵日军的情况:虽然国民革命军在抗战期间也遭受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组织结构、指挥体系、军官素质、士兵待遇、政治环境以及地方势力的特性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中央军临阵逃跑的概率远超过地方军阀可能不够准确,但确实在一些关键战役中,中央军表现出了比部分地方军阀部队更严重的溃败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其.............
  • 回答
    想对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抗日战争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渐进,从不同角度去阅读和思考。市面上浩如烟海的书籍,真正能做到“全面”的并不多,但有一些著作,凭借其扎实的研究、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能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比较完整的画卷。要说“全面”,这本身就包含了好几个层面: 时.............
  • 回答
    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历史的必然与战略的智慧在近代中国风雨飘摇的历史画卷中,“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无疑是一条贯穿始终、影响深远的光辉路线。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为了 save ourselves,所凝聚出的最大共识和最有效的战略选择。要理解这条路线的意义.............
  • 回答
    当狂热与生存交织:二战时期德日民众对法西斯政权的“支持”并非简单的洗脑提起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们很容易将德日两国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狂热支持归结为“洗脑”。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解释,但如果深入历史的肌理,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这种所谓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混合了真心认同、迫于现实的.............
  • 回答
    全面征收房产税是否会导致房价大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其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理论上,全面征收房产税,特别是税率较高时,有导致房价下跌的潜在可能性,但实际情况会更加微妙,甚至可能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效应。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房产税对房价产生影响的机制:1..............
  • 回答
    “全面屏已经够大了,折叠屏是伪需求吗?”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在科技圈里混迹过一段时间的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尤其是在各大厂商轮番轰炸,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我们不禁要问,这折叠屏,究竟是顺应了科技的潮流,还是仅仅是一个噱头,一个满足了少数人“新鲜感”的“伪需求”?全面屏的“够大”与折叠屏的“更大”首.............
  • 回答
    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和当前的民族形势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些联系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单纯地说“有关”可能过于笼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和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一个重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在人口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其出台必然是综合考量的结果。人口问题不仅仅关乎经济.............
  • 回答
    在分析中国和俄罗斯谁的军事实力更胜一筹,特别是从常规战争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在多个关键领域的实力对比。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要理解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趋势。一、 战略与指导思想 中国: 近年来,中国军队的改革步伐迅猛,战略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打赢信息化.............
  • 回答
    全面放开二孩,这盘棋一旦落下,搅动的可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几张饭票,它牵动的是整个社会肌理,会激起一连串既在意料之中又可能出乎意料的涟漪。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事儿可能带来哪些新变化。首先,最直观的,新生儿数量肯定会有个抬头。这就像给原本有些沉寂的池塘里扔了块石头,虽然不可能立刻波涛汹涌,但小.............
  • 回答
    论球场上的终结者,苏亚雷斯和莱万多夫斯基无疑是这个时代里绕不开的两位巨星。作为中锋,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以及在绿茵场上留下的印记,都足以让球迷津津乐道。要说谁“更厉害”,这就像是要给两位艺术大师争个高下,实在是一件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事情。不过,咱们不妨就从头到尾,把这两位狠人好好掰扯掰扯。射门:精准.............
  • 回答
    全面开放二胎后,女性地位是否会明显下降?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复杂,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它牵扯到家庭、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而且每个家庭、每个女性的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咱们先从一些可能影响女性地位的显性因素说起。1. 经济压力与职业发展: “失落的十年”担忧: 很多女性,尤其是到了育龄.............
  • 回答
    全面普及新能源汽车,对中国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绝对是一记重拳,而且是那种能打到对方七寸的狠招。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替代燃油车消耗的汽油和柴油。大家伙儿出门开车,烧的是啥?基本上就是石油炼出来的汽油或者柴油。一辆车一年下来,少说也得烧个几千升,几万公里。全国上亿.............
  • 回答
    全面要约收购(Full Tender Offer)并非简单地“买下剩下70%的股份”,它是一个更为复杂和有策略性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公开向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以获取目标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控制权,直至可能达到100%的持股目标。让我来为你详细解读一下,尽量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想象一下,一家.............
  • 回答
    全面否定中医?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提到中医,大家脑子里可能立马跳出来各种画面:白胡子老爷爷、抓不完的药、那些听起来有点玄乎的理论。也因此,总有人觉得中医不科学,甚至应该被彻底否定。那么,这事儿究竟对不对呢?我琢磨着,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医确实有它让人觉.............
  • 回答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这绝对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人口政策调整,它不仅仅是户口本上的一个小变动,而是牵动着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社会结构乃至经济格局的多方面变化。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项政策的落地,可能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一、对城市发展和吸引力的影响: 人口流入的“加速器”: .............
  • 回答
    第十一代思域:Honda 传奇能否在此延续?曾几何时,“思域”这个名字在车迷心中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对驾驶乐趣与实用性的完美平衡的追求。从当年那个棱角分明、充满运动气息的EK,到后来以高效节能著称的FD,再到强调科技与质感的FC/FK系列,思域一路走来,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和用车梦想。如今,肩负着.............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