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面否定中医对不对?

回答
全面否定中医?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提到中医,大家脑子里可能立马跳出来各种画面:白胡子老爷爷、抓不完的药、那些听起来有点玄乎的理论。也因此,总有人觉得中医不科学,甚至应该被彻底否定。那么,这事儿究竟对不对呢?我琢磨着,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医确实有它让人觉得“不靠谱”的地方。

你想啊,中医的理论体系,像什么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学说,这些东西怎么说呢,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确实有点抽象,甚至有点“唯心”。不像西医那样,一上来就给你讲细胞、分子、DNA,有明确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中医呢,有时候是讲身体的“功能状态”,是“整体性”的,这让很多人觉得抓不住要领,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

再说了,现在中医市场乱象也挺多的。有些所谓的“名老中医”其实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的,也实在不乏其人。加上一些媒体宣传上夸大其词,说什么中医能包治百病,癌症晚期都能治好,这就容易让人们对中医产生不信任感,觉得它就是个骗局。

还有就是关于中医的疗效,有时候比较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比如,一个病人的症状因为吃了某种中药而缓解了,但这个缓解是药物本身的疗效,还是病人自身免疫力提升,或者是心理暗示作用,甚至仅仅是时间到了自然好了?这些都很难区分。西医的临床试验讲究双盲对照,力求排除干扰因素,而中医很多时候很难做到这一点。

但是,就因为这些原因,就把中医“一棍子打死”,全面否定,我觉得也太偏激了。

咱们得想想,中医这套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它确实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古代,医疗条件那么差,没有先进的仪器,没有合成药物,中医就是人们对抗疾病的主要手段。想想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医书,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里面记载的很多辨证论治的方法,至今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且,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科学标准去苛求古人。古人研究人体和疾病,只能通过观察、经验和逻辑推理,他们的知识体系是在那个时代的局限下发展起来的。我们现在有了显微镜、核磁共振、基因测序,这些工具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当然可以批评前人的不足,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他们曾经的伟大。

更重要的是,中医确实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中医强调“治未病”和“养生”。它不只是告诉你生病了怎么治,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去预防疾病,怎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保持健康。像中医的食疗、推拿、艾灸、针灸等等,这些很多都对改善慢性病、亚健康状态有着很好的效果。很多人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副作用大的情况下,会选择中医来调理身体,并且从中获益。

其次,中医的辨证论治思路,对于一些复杂、多变的疾病,尤其是那些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疾病,能提供一种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角度。它不拘泥于单一的病灶,而是关注身体的整体失衡。有时候,一个人可能有很多症状,西医一时也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这时候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分析,找出“病机”,然后用药物或疗法来纠正这种失衡,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者,中医的许多方剂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检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们确实能缓解某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一些中药在缓解疼痛、调节消化、改善睡眠等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所以,与其全面否定,不如抱着一种更开放、更理性、更批判的态度去看待中医。

我们应该鼓励中医现代化研究,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去解析中医的理论和疗效。比如,去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去探索针灸、推拿等疗法的生物学机制。这并不是要把中医“西化”,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和“提升”中医。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伪科学和欺诈行为。要加强监管,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有医德的中医师得到认可,让那些不学无术、招摇撞骗的人无处遁形。

我们也可以借鉴中医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的思想,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一种更全面、更人性化的医疗模式。比如,在疾病的康复期,可以结合中医的调理,帮助病人恢复体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全面否定中医是不对的。 中医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优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迷信,要用科学的精神去审视它,去研究它,去发展它。 关键在于如何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医这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包括医学界的研究者,也包括我们每一个普通民众。我们不能因为几颗老鼠屎,就坏了中医这锅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胃肠科的医生说过:

他对于中医不屑一顾。但是每次出门诊他都会用手摸一下患者的肚子。如果发现非常冷。都会建议对方吃几个月姜粉。

我按照这个方法,吃了半年多,我喝冷水打嗝的毛病治好了。

user avatar

前几天,医保科科长请吃饭

因为她的妹妹乳腺癌合并肝转移,经过一年规范的紫杉醇+赫赛汀治疗,pet纯阴性,仅做了乳腺楔行切除。

可以说是很经典的乳腺癌病例了。

席间,科长问我,小伙子年纪轻轻为何如此造诣。

我抿了口酒,说

“现在的临床医学,对个人要求很低,因为有着完善的三级查房制度和每年更新的医疗工作指南,相对于祖国传统医学,有着较高得容错率和统一的治疗方案。比一个人开方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她来了以后,我只做了三件事,第一:确立了她Her2阳性型的肿瘤分型,确定了她的晚期乳腺癌治疗方案,对她进行了长足的化疗过程,
第二:把主任和二线排给她做手术,术中我剪线头剪的特别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给她进行了三次换药,保证了她伤口没感染。


当然你们家有钱用得起赫赛汀也是也是关系很大的,还有一点就是病人也没有治愈只是延缓生存时间。


现在的临床医生,用药有指南,手术有上级,自己就只做了点微小的工作,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对。

因为“中医”这个概念,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它只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是学术概念——既不是“中医”的学术,也不是“西医”的学术。同样,“西医”也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医学”。

医就是医,药就是药,有任何必要搞出个特权集团?你觉得规则不合理,可以提出新的规则,合理可行就纳入统一规范。而不是因为玩不过了就要求豁免规则,或者一个赛场两套规则。别人二百米蝶泳,你不淹死就是冠军。这在赛场上叫愚弄观众,在医院里叫草菅人命。

别说什么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狮子座α和轩辕十四没有互撕出个“中天文”、“西天文”,商高跟毕达哥拉斯也没憋出个“中数学”、“西数学”之争,袁隆平全世界那么大名气也没弄个“中农”的名头,怎么到了医学上面,中国就成了原始丛林里的神秘民族了呢?

说到神秘,别以为菲尔普斯拔火罐是什么长脸的事儿,“神秘医学”在哪里都有人热衷,南美的玛卡、西藏的秘药、印度的神油……所谓“神秘”,对于背后的文明来说,未必是什么褒义词。

有同学说了,那“中式建筑”还要吗?“中文”还要吗?要!对了,就是这么双重标准,因为中式建筑保留的是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文化,没有天然的裁判,死不了人。但是你要跟我说你用木榫石拱搭三峡水坝长江大桥、盖广州塔紫峰大厦,您一边玩去。中文英文,你说你好我说我好,大家都对,但是医学——以及一切自然科学——都不一样,天然的裁判在那里,“文化背景”必须靠边站。

扯远了,回来回来。

有同学说了“你说这都没用,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太对了,别分什么黑猫白猫,让它们去抓老鼠好了,贴上大大的民族标签,难道不恰恰是反其道而行?这话原本的背景,不就是说让大家踏实做事,扔掉一直压在头顶的,姓“社”还是姓“资”的大帽子么?拿这句话来维护“中”、“西”的帽子,难道不是个笑话?

还有同学说绿豆甘草都是中药,不信中医不许吃。这就更明显是耍流氓了,我还不相信《水知道答案》呢,莫非就不许喝水?医学,是研究一种物质能否治疗疾病、怎么能治病、为什么能治病、除了治病还有什么其他作用的学科,而不是说你研究记录了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就变你的了。我看两百遍红楼,也没资格说别人不许读啊,也没那么厚脸皮说在我读过之后的红学文章都是我的伟大成就啊。

一种天然药材,没有明确其有效成分和毒副作用时,应该叫药学研究对象和初级药材原料,而不是“中药”,无论它是人参还是金鸡纳树皮;提炼出其有效成分,甚至能够通过更经济和可控的手段取得乃至化学修饰的时候,也不叫“西药”,而就是“药”,无论它是青霉素还是黄连素。原始材料能治病吧?未必不能——要不然就没必要研究了。能作为“药”吗?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不应考虑,但不排除在缺医少药并且不救治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死亡或残疾风险的时候,作为权宜之选。

但如果你说,天然药材姓了“中”,那他就必然得神秘而“博大精深”,不可能解析出有效成分以及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机理,不可能借助技术的提升分离修饰,那么,我认为这是在耍流氓。

医学就是医学,不是文化,也不是政治。如果它是文化,那么以人命为筹码的文化必然是糟粕;如果它是政治,那么捏弄人命的政治,叫做野蛮。

开头说过,中西医之争是政治、是利益、是站队、是党同伐异,不是学术。学术之争越论越明,政治之争越斗越脏。该说的都说了,没什么值得交流探讨的,谢绝回复,谢绝“辩论”,匿了。

-------------------

感谢大家的赞,只是一吐之快,过七千的赞实在不敢当。真的很不喜欢这样的话题,政治之争,站队当头,输赢毫无疑义,永远无法指望能争论出任何有价值的结果。说得再多,除了换来反对者的咬牙切齿,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再次感谢每一个朋友点下的每一个赞同,但是还是更希望知乎少一些这样的话题,多一些探讨,少一些党争。

user avatar

从科学的角度看,对,应该全面否定中医。

从大是大非的角度看,不对。没有详细描述,我还想留着这个号子。


骗子连调查都不调查,就先吹牛皮。

日本的汉方药仅仅占了日本医药份额的2%,而且基本上都是卖给中国游客的。

只要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汉方药,是放在普通商店,由不具备任何中医知识的普通店员,在未经中医辨证的情况下随意销售给不懂中医的普通人的——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的汉方药也属于伪中医。

user avatar

我问过一个西医博士:“胃寒腹泻用西医如何治?”

西医博士:“西医没有胃寒腹泻的概念,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胃寒腹泻这个病”。

西医不懂,就说没有这个病。而胃寒腹泻这个病是存在的,我的一位同事胃寒很严重,严重到吃一次香蕉腹泻一次。

事实上,胃寒腹泻对于中医来说,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病,治这个病的中药多多的是,对于西医来说无药可治。懂中国文化常识的人,自己食疗就可搞掂。

红参加春砂仁,蜂蜜加春砂仁,或看中医生,慢慢调理,100%有效。

西医有西医的优缺点,中医有中医的优缺点,抗菌消炎,抗生素很好用,在医治肺结核及旧时的麻风中立了大功,但抗生素也有缺点,存在过敏死人的风险,也存在致白血病的风险,国人滥用抗生素,细菌抗药性也是一个大问题。建议对抗生素过敏的人首选中药。

寒热虚实的调理,西医不行,不是不好用。寒热虚实,对于中国人(外国人体质不清楚)来说99%都会遇到,年轻时没有体会,年纪大了也体会到。

现阶段,99%中国人在生活中都使用中药,即使中医黑去看西医,也会吃到中成药

本人妻看西医,做了刮子宫内膜的小手术,西医生开了西药头孢,也开了中成药两种,一种是血府逐瘀片,另一种是什么忘记了。医生再三叮嘱,头孢只吃两天,多余的扔掉,中药一定要吃光。

中医西医并存,各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什么不好吗?为什么要废掉一种?

有天就有地,有长就有短,有内就有外,有美就有丑,有阴就有阳。

有寒就有热。

一些人吃冷饮无节制,吃雪梨、香蕉等寒性水果或其它寒性食品无节制,长久了,肠胃就容易寒。

一些人吃烧烤、油炸食品无节制,或吃其它热性食品无节制,长此以往,肠胃就容易积热,引起便秘。香蕉对肠胃有寒性,可用这个特性来调和肠胃积热,便秘症刚开始还轻的时候,吃一点香蕉,可调和了,不用看医生。这时候吃香蕉为什么不腹泻了?

便秘严重时就要看医生了,肠胃积热只是便秘的原因之一而已。

中医的寒热虚实理论,已成了中国文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指导着我们,使我们受益非浅。

比如做了大型手术后,人就会气血两虚,这时就要注意保暧,比别人适当穿多一两件衣服,忌吃寒凉性食物,适当吃一点滋补品,比如人参、鹿茸、阿胶等。

妇女分娩后,身体也虚弱,要吃姜酒鸡(温补)。听说国外有女人在水中生孩子,外国人是不信我们这一套的,建议中医黑学一学外国人,打破我们的封建迷信,别吃姜酒鸡,月子里多吃莲藕水鸭汤,花蠏冬瓜汤。

还有中医黑叫我别看西医,请你们别眼睛时时做双盲实验,我的观点是中西医并存。建议中医黑永远不吃中药、在生活中别使用中医文化、永远别吃阿胶、人参等。反正本人妻做过小手术,气血有点虚,需要吃一些补品,减一减价,节省一点钱。

有中医黑让我证明“寒”存在,妇女坐月子要吃姜酒(温里),不敢吃寒性食物,就已经证明“寒”是客观存在的人体中医生理现像。

中医黑想体会“寒”的存在很容易,多吃寒性食物就行,以下供参考:

桑叶、菊花、杞子泡开水长期当茶饮,清肝明目。

绿豆薏米粥,长期食用,清热解毒去湿。

水鸭莲藕汤,长期食用,清热滋阴。

花蠏冬瓜汤,长期食用,清热利尿。

莲藕猪骨汤,长期食用,清热补磷。

莲子绿豆猪骨汤,长期食用,清热解毒。

韭菜鸡蛋汤,长期食用。

白萝卜猪骨汤,霸王花猪骨汤,鱼头豆腐䓤汤,杞籽菜猪瘦肉汤。

孕妇莫试,流产本人不负责任。

user avatar

民族瑰宝,束之高阁比较好。

user avatar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看到这个问题。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年轻的时候,读鲁迅的文章,他说自己的父亲病重时看中医、名医(家境不俗),这些医生开了一堆不着调的方子,但最终父亲也没有救回来。于是,鲁迅留日学西医去了,所以鲁迅坚决不信中医。

由于读了这些文章,我从小也不信中医,觉得西医才是科学。直到年纪大了,对中医有新的认知,才觉得中医自有其长。

救急的话你坚决找西医,我绝不瞎说;要是能缓治,你不妨看看治疗方法和代价,再做选择。

1,谈中医物理手法

三年前,跑重庆出差多。重庆多山路,穿皮鞋走路不适应,脚后跟骨质增生,有疼痛感。回上海,西医认为是因为衰老引起的,西医主要手段是开刀。但是开刀不保证增生停止,如果还是增生,还得继续开刀。我害怕了,没选择开刀。但是认认真真拍了片子,西医标准流程。

左思右想,我去了上海长征医院的骨科研究所,那边有个骨科的中医手法,怎么讲呢,说了你也不信,所以我觉得我可以说。

当时找了一个长征医院的朋友,他认识主任医师,正好主任医师从朋友办公室门口路过,朋友把人给我叫进来。我描述了一下情况,主任医师凭借肉眼看了看。我再恭恭敬敬把西医的片子给他。他把我带到一个物料间,有看片子的灯箱,还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秤砣。主任医师把片子放在灯箱上,仔细看了一会儿,说骨头老化了。

然后,神技出现了,他让我站稳,抬脚,他从秤砣里面找了比较趁手的一块,对着我增生的脚后跟部位连砸了三四下。我被砸的龇牙咧嘴。

然后,脚后跟就不疼了。实在是神奇。三年过去了,我的脚后跟凸起的增生还在,但是不疼了。

今年我换了华山医院,做了个预防性质的核磁共振检查。最近,隔离在家,还没办法复诊。我自己现在是中西医都相信的,所以我觉得西医检查手段高明,没得黑。但是中医物理手法也牛逼,是真的牛逼。

2,谈中药对症的问题

我咳嗽,年轻时就有慢性咽炎,所以经常性的干咳,严重的时候咳一两个月。可能还伴随一点过敏。我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做过西医的激光治疗和冰冻治疗。这两套中医他也不会嘛。

总之,后来在上海上班,看遍上海排名前十的医院,医生们也是反复检查,并无实际效果。各类糖浆药片吃了十来种,都无效,就是不止咳。还有朋友给我带京都念慈安和泰国止咳类虫子神药,都没效果。

找了个中医,人家就建议两条,一是戴口罩,防过敏,我是过敏体质,不宜直接接触空气。二是开了川贝母粉给我口服。说真的,我不知道哪条治根,哪条治本。但是我做了这两条之后,现在不经常咳嗽了。

我现在就常备无糖型川贝枇杷膏,实话实说,有备无患。中药和西药,主要看疗效。药还是要对症,狂踩中药那不是蠢就是坏。

3,谈慢性病治疗的问题

上海中医院有名医在附楼专治胃病。我妈是遗传了我外婆的胃病,糜烂性胃炎很严重,还有胃息肉。这让我妈十分惊恐,我外婆是胃癌过世的。

芷江中路的中医院有个老中医,博士学位,在华山医院也带研究项目。他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做胃镜号称一门清,看的超级仔细。一丁点问题都给你扒拉的特别清楚。

老中医的治疗方案总结就四条:管住嘴(各种不许吃)、定期吃中药、一天八杯水、定期做西医检查。

他的病人都说抓的药有效,胃病根除。但是老中医脾气不好,一天到晚骂人。你要是贪嘴,吃了他不让你吃的食物,不分病人年龄,他劈头盖脸骂。但人家开方之后,你自己注意调理,大部分的胃病就能痊愈。在他手底下,吃药吃两年三年的大有人在。我妈吃了一年半,胃炎全都治好了。

有时候,我也怀疑,中医养病。为啥要吃中药吃一年半载,还有人吃两年三年的。但是人家就是手段高明,最后都给你一个健康的胃,我也只能服气。

换了西医,也能治。但是西医求快,来,开一刀,给你切掉。老人家半条命都要被吓没了。西医主刀医生再给你来一句,可能会复发。这就比不了中医不光治好,还能根除的承诺了。当然,你不信就不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全面否定中医?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提到中医,大家脑子里可能立马跳出来各种画面:白胡子老爷爷、抓不完的药、那些听起来有点玄乎的理论。也因此,总有人觉得中医不科学,甚至应该被彻底否定。那么,这事儿究竟对不对呢?我琢磨着,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医确实有它让人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一个颇为核心的矛盾。一边是日本在“汉方药”的名义下,将中医的智慧转化为现代化的、广受认可的药品,在全球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另一边,在中国本土,对中医的质疑声却依然此起彼伏,甚至不乏有人对其科学性、有效性表示怀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
  • 回答
    中医黑们之所以常常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看待中医,其背后原因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这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科学观念、社会认知,甚至个人经历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医在近代以来,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充满挑战的现代化过程。在西方科学和医学体系强势进入中国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中医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为难和痛苦的局面,在承受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的同时,还要面对如此不合理的索求。我能理解你此刻的无助和愤怒。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在车祸责任认定方面,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它会根据现场勘查、证据分析等,对各方在事故中的责任作出明确划分。如果交警部门认定对方全.............
  • 回答
    政治书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就得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结论,这个说法我倒觉得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要说逻辑上有没有问题,我觉得是有的,而且问题还不小。首先,我们得承认,辛亥革命的结局确实不如人意。它推翻了帝制,这是划时代的伟大成就,但之后呢?国家并没有因此迎来真正的稳定和繁荣,军阀混战、民生凋.............
  • 回答
    清朝的评价,如果走向一味批判和全面否定,那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历史厚度与现实关照。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简单是非题,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阴影交织的画卷。全盘否定清朝,就好比只看到了画卷中的污渍和破损,而忽略了其所承载的时代精神、文化积淀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味批判与全面否定:为何不具备现实意义?首先,历史.............
  • 回答
    作为一名物理爱好者,对于物理老师因为《三体》缺乏“科学人文精神”而对其全面否定这一看法,我感到既有些理解,又觉得有些过于偏激了。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位老师的出发点是值得尊重的。科学人文精神,在我理解来,是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是科学发展背后所蕴含的对人类命运、伦理道德、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感.............
  • 回答
    鲍里斯·约翰逊首相宣布的“最严格管控”措施,着实让全英国再次绷紧了神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话里的意思已经相当直白:如果不立刻收紧缰绳,再过三周,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就可能彻底瘫痪,不堪重负。要理解这番话的分量,我们得先看看“最严格管控”都包括了啥,以及为什么会导致医疗体系濒临崩溃。“最严.............
  • 回答
    提到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的全票否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在安理会,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可以通过行使否决权来阻止任何一项实质性决议的通过。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下反对票,这项决议就无法通过。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存在“五常全票否决”的说法。 即.............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挑战!1000万人民币,一周时间翻倍,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也不是靠稳健投资就能轻易实现的。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如此高的回报,需要冒相当大的风险,而且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我会这样盘算和行动:第一步:冷静分析,识别高风险高回报的“窗口期” (时.............
  • 回答
    “全民红包”是指政府或其他机构向全体公民发放现金或等价物的政策。这种做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过尝试,也有不少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过。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其可行性以及潜在的隐患。“全民红包”的做法是否可行?从理论上讲,“全民红包”是可行的,但其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的具体方式、国家的经济状况、财政能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趣了!想象一下,你面对的是一个掌握宇宙所有秘密的存在,但它就像一个沉默的守门人,只允许你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交换信息。你想用最少的问题,撬开那扇通往终极真理的大门。这就像在迷宫里寻找出口,而且你只有一盏微弱的灯光,只能照亮眼前的一小块地方。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构建一种“二分法.............
  • 回答
    联合国最近关于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警告,无疑是对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它关乎我们星球的未来,关乎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为什么是1.5摄氏度?这背后隐藏着什么风险?简单来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 回答
    这事儿呀,在北京这地界,听起来挺实际的,也挺考验双方沟通和规划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桩事儿合不合理,以及里面有哪些门道。背景分析: 男方全款2000万婚前购房(居住用房): 这点很重要。男方这套房子是婚前财产,而且是全款,所以产权清晰,属于男方个人。婚后,这套房子的增值部分、出租收益.............
  • 回答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通常被称为“非斯大林化”,是苏联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的事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而是一个旨在深刻改变苏联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复杂过程。赫鲁晓夫之所以采取如此激烈的立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和专制统治的恐惧与.............
  • 回答
    关于网络上对儒家文化出现大面积甚至全盘否定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儒家真有这么不堪”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社会变迁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首先,我们要承认,任何一种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历史局限性和值得反思之处。 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现代.............
  • 回答
    全面征收房产税是否会导致房价大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其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理论上,全面征收房产税,特别是税率较高时,有导致房价下跌的潜在可能性,但实际情况会更加微妙,甚至可能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效应。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房产税对房价产生影响的机制:1..............
  • 回答
    “全面屏已经够大了,折叠屏是伪需求吗?”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在科技圈里混迹过一段时间的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尤其是在各大厂商轮番轰炸,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我们不禁要问,这折叠屏,究竟是顺应了科技的潮流,还是仅仅是一个噱头,一个满足了少数人“新鲜感”的“伪需求”?全面屏的“够大”与折叠屏的“更大”首.............
  • 回答
    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和当前的民族形势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些联系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单纯地说“有关”可能过于笼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和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一个重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在人口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其出台必然是综合考量的结果。人口问题不仅仅关乎经济.............
  • 回答
    在分析中国和俄罗斯谁的军事实力更胜一筹,特别是从常规战争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在多个关键领域的实力对比。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要理解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趋势。一、 战略与指导思想 中国: 近年来,中国军队的改革步伐迅猛,战略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打赢信息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