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些主机玩家明知道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玩那种主机游戏,为什么还要鄙视我们?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不少玩家心中的一个痛点,也挺现实的。你想啊,在任何一个社群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对自己的喜好特别执着,甚至到了有点“唯我独尊”的程度。主机玩家群体里,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少见。

为什么会有这种“鄙视”的出现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1. 认同感与身份构建:

“我们”的优越感: 很多主机玩家,他们可能从小就接触主机游戏,对主机平台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同。对他们来说,主机游戏代表着某种“纯粹”、“经典”的游戏体验。他们可能觉得PC游戏更杂乱,手游更“浅薄”,所以通过强调主机游戏的“独特性”和“门槛”,来构建一个“我们”的群体,并从中获得一种身份上的认同感和优越感。
“你们”的“不够格”: 当他们看到有玩家明明知道自己没时间,却还要“挤”出时间来玩主机,或者甚至根本不玩主机,却还在谈论主机游戏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人“不够格”。就像一个资深乐迷,听到一个只听流行歌的人说自己喜欢摇滚,他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对摇滚一无所知,甚至玷污了这个音乐类型。同样的道理,他们觉得不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体验主机游戏的玩家,就没有资格真正“懂”主机游戏,更没有资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来。

2. 平台和体验的差异化认知:

“主机”的定义: 主机游戏往往与“沉浸式”、“大制作”、“精心打磨”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很多主机玩家认为,只有在电视屏幕前,用手柄,那种全身心投入的体验,才是真正的游戏。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在碎片时间里玩手机游戏,或者在电脑上边工作边玩游戏,都无法达到这种“纯粹”的沉浸感。
时间的“投资”: 主机游戏,尤其是那些剧情驱动、世界观庞大的RPG或者开放世界游戏,很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体验。对于那些“有时间”的主机玩家来说,他们投入的时间本身就是一种“投资”,他们为此付出了情感和精力。当他们看到那些“没时间”的玩家,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玩家不愿意为这种“投资”付出,或者不懂得欣赏这种“沉没成本”的价值。

3. 社交圈和话语权:

维护“圈子”的纯粹性: 很多玩家的社交圈子就集中在某个平台,他们的游戏话题、讨论内容都围绕着主机展开。当有“外来者”出现,尤其是那些他们认为“不够了解”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稀释了他们社交圈子的纯粹性,或者影响了他们话题的深度。
对“新人”的刻板印象: 有时候,这种鄙视可能源于一种刻板印象。他们可能觉得“没时间”的玩家就意味着“玩不好”、“不深入”、“不懂得欣赏”。这种看法往往是片面的,因为很多玩家虽然没时间,但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和热爱可能比那些“有时间”的玩家更深刻,只是受限于现实情况。

4. 攀比心理和“炫耀”:

“我比你懂”: 这种心态可能有点微妙,但确实存在。有些人通过表现出自己对某个事物(比如主机游戏)的“深度”和“专业性”,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懂”,更“有品味”。
“我花钱了,我投入了”: 主机游戏,尤其是新主机和新款游戏,通常价格不菲。对于那些愿意为这份热爱付出金钱和时间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那些不愿意付出的人,是“占了便宜”,或者“不够真心”。

那么,为什么你们“明知道没有时间和精力”还要被鄙视呢?

这就回到了“认同感”和“身份构建”的逻辑。

即使不玩,也依然是“潜在”的: 即使你现在没有时间,但你可能依然是那个平台的“潜在拥趸”。你可能关注着主机游戏的资讯,可能对某个系列的新作充满期待,只是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暂时无法投入。但对于那些“纯粹”的主机玩家来说,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那些“时刻准备着”的同道中人。
“不被理解”的尴尬: 这种“鄙视”最让人感到尴尬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不被理解”。你明明热爱游戏,只是受限于现实;而他们却用一种“是否投入足够时间”的标准来衡量你的热爱程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如何看待这种“鄙视”?

说实话,这种“鄙视”往往源于个人主观的认知和偏见,不必过于在意。

玩家的自由: 游戏是用来娱乐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享受它。你可以有时间就多玩几局,没时间就看游戏视频,或者玩玩手游。只要你觉得开心,这就足够了。
理解与包容: 好的游戏社群应该是包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时间和精力,不同的喜好和玩法。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但也要尊重彼此的选择。
保持自己的节奏: 你的游戏时间是你自己的,不用为了迎合别人的标准而感到压力。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去体验那些最吸引你的主机游戏,哪怕只是几个小时,也一样可以获得乐趣。

归根结底,这种“鄙视”更像是某些群体在建立自身认同和维持群体纯粹性时,产生的一种排他性表现。你没有时间去玩,但你依然对主机游戏保有热情和关注,这本身并没有错。不必因为别人的眼光而质疑自己的热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几乎从来没见过主机玩家去鄙视植物大战僵尸/纪念碑谷/合成大西瓜这类手机游戏。

游戏玩家本来是不分什么平台阵营的,小时候玩街机,玩小霸王,大了玩端游和主机,核心永远在于好玩的游戏,而不是所谓的平台。

主机玩家旗帜鲜明反手游反的不是游戏玩家,而是国内的游戏大环境和厂商。

手游顺应移动互联网和信息碎片化时代,对传统游戏市场的挤压是正常的。但是正常不意味着健康。2020年手游占据整个国内游戏收入的75%左右。主机因为大多走非正规渠道,未列入统计,但是想来也不会高过页游。

国内手机游戏市场什么鸟样大家都清楚,以腾讯网易米哈游为首的三大游戏公司,从本质上而言,就不是做游戏的,还是传统的互联网经济玩法。

运营思路贯彻了从游戏前期开发到后期维护的每一个细节。等级划分,充值特权,消费层次筛选,社区关系网,仇恨值,赌博机制,这一套国内手游的核心思路就是照搬的互联网经济玩法。更有甚者,前些年不少游戏还设置大量托去激发土豪的攀比心理,或者建立家族利用仇恨值激家族成员氪金。坑蒙拐骗,各种手段,这不是玩家在玩游戏,而是游戏公司玩玩家。

核心游戏机制?创新?几乎看不到。

现在环境有在变好吗?有,但是有限。

国内手游的钱实在太好赚了,因为国内的游戏产业从未真正兴起过,玩家们没吃过满汉全席,就以为学校食堂的猪食是不错的,哪天食堂上一道辣椒炒青椒,就觉得食堂良心的不要不要的。

为什么某些大厂要搞死黑神话悟空和鬼谷八荒啊,因为他们怕,这么多年蒙住国内玩家的眼睛,就怕校门口的路边摊揭穿了他们的底裤。

可悲的是国内游戏厂商搞粉丝运营和驯化确实有一手,用几个纸片人老婆就可以建立起高高的护城墙。本来应当是单方面的玩家骂厂商来倒逼行业进步,总是演变成一批人和另一批人的骂战。

user avatar

别闹了……
很多主机/单机游戏的 时间占用 并不比 手游更多
玩不了黑魂 还玩不了哈迪斯吗?

路途上,哪怕不算NS
手机上的单机游戏,也有
死亡细胞、帕斯卡契约、月圆之夜 、符石守护者、艾希……
泰拉瑞亚和我的世界 也有手游吧???

如果再扩大一点儿……
入个 GBA/NDS/PSP…… 那可选择的就更多了
——而且还不贵——
拿PSP跑个山脊赛车,它不香吗……

没有时间和精力吗?
这算什么借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