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拿破仑和希特勒对俄发动进攻并招致失败。 是战略眼光出现问题 还是有其它迫不得已的原因?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位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军事领袖,都将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相似的悲剧。究竟是他们的战略眼光出现了偏差,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无法回避的因素在作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的问题,而是一系列复杂的战略失误、对现实的误判以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承认,两人对俄罗斯的轻视,以及对自身军事机器的过度自信,是导致失败的重要根源。

拿破仑,这位“科西嘉的矮子”,在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后,仿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认为,只要用闪电般的攻势,就能迅速击溃沙皇俄国的军队,迫使亚历山大一世屈服。他忽略了俄国那令人绝望的地理环境——辽阔无垠的国土、恶劣的气候,以及俄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民族意志。他的“大军团”虽然精良,但其补给线却被拉得越来越长,如同伸出的触角,在俄国的土地上越发脆弱。当严酷的冬季来临时,缺乏充足御寒装备和食物的士兵,就像风中残烛,一个个被冻死、饿死。俄国军队采取的“焦土政策”,更是让拿破仑的军队陷入绝境,他们占领的城市,往往是一片废墟,空空如也,除了敌人留下的死亡气息,什么也带不走。这种对敌人抵抗意志的低估,以及对后勤保障的轻忽,无疑是拿破仑战略眼光上的巨大失误。他习惯了在欧洲的平原上,以集结的优势兵力,快速摧毁敌人的主力,却未能预料到俄罗斯的特殊国情。

希特勒的情况,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重蹈了拿破仑的覆辙,并且带有更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他所谓的“闪电战”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让他更加坚信自己无往不利。他将攻打苏联视为一场“意识形态的圣战”,目标是摧毁“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巢穴,并为德国民族争取“生存空间”。这种狂热的意识形态,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忽视了苏联同样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的资源,以及被侵略激发的强大的反抗力量。

希特勒同样低估了苏联的工业实力和战争潜力。他原本指望在苏联腹地能够迅速摧毁其军事力量,将其拖入一场漫长而消耗巨大的战争。然而,苏联的工业分散布局,以及在战争初期迅速将部分工业设备西迁,使得德国的打击效果大打折扣。他对于苏联军队战斗力的判断也存在严重偏差,认为其军队不堪一击,但事实证明,苏联士兵在祖国保卫战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韧性。

更致命的是,希特勒在战略上的“随心所欲”和“固执己见”。他常常在军事行动的关键时刻,听不进前线将领的建议,或是因为个人情绪而改变既定作战计划。例如,在莫斯科战役的关键时刻,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转而支援其他方向,这种决策上的失误,让德军错失了占领莫斯科的最佳时机,也为苏联军队赢得了宝贵的防御时间。而他坚持的“不惜一切代价”的作战原则,也导致了德军在各个战线上承受了难以承受的损失,消耗了本已捉襟见肘的兵力。

除了战略眼光的问题,我们也必须看到,他们发动对俄进攻,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迫不得已”的成分,尽管这并不能完全抵消他们的战略失误。

对于拿破仑来说,他试图建立一个由法国主导的欧洲大陆体系。俄国作为欧洲大陆上一个重要的潜在力量,如果不能被纳入这个体系,或者成为一个反对势力,那么他建立的帝国就存在隐患。英国作为他的主要对手,正是通过与俄国的合作来牵制法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对俄国的进攻,是为了巩固他在欧洲的统治,消除潜在的威胁。

而希特勒,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霸权,并且他相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占领并征服广阔的东方领土,获取“生存空间”。同时,他也深信,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对纳粹主义的根本威胁,必须将其彻底消灭。在英法两国未能迅速被他击垮的情况下,他认为,必须先解决东线的威胁,才能全力以赴对抗英国。这种“两线作战”的焦虑,虽然是他自己制造的,但也构成了他发动对苏进攻的“迫不得已”的动机之一。

总而言之,拿破仑和希特勒对俄国发动的战争,绝非仅仅是战略眼光上的单一问题。他们都展现出了对对手以及战场环境的深刻误判,过度的自信,以及战略规划上的重大缺陷。然而,他们对各自帝国扩张野心的追求,对潜在威胁的恐惧,以及对自身意识形态的狂热,也使得他们将这场冒险推向了无法回头的境地。这两场悲剧性的失败,成为了历史给后人留下的深刻教训,警示着任何一个领导者,在制定重大战略决策时,都必须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知,对潜在的风险有着充分的准备,而不能被盲目的野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左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上地形图


1)北欧大平原没有天然屏障,以至于平原上从西到东的四国:法、德、波、俄一直处于互相灭国互相被灭,相爱相杀的安全危机中。

2)英俄两国作为欧洲边缘大国,虽然平时分歧不断,但在一种情况下两者利益是统一的:欧洲中部的法德产生了一个统一的政体。此时英俄必然和衷共济摧毁这个政体——即使他们没有,中欧的统一者也会怀疑这种关系实际存在。

3)这当然不能抹煞拿破仑和希特勒动机的区别:拿破仑是想逼迫帝俄承认缓冲国:波兰(这其实是防御性的目标),并迫使其终止对英贸易;希特勒打的完全是灭种之战,把人都杀光了,地理问题就解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位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军事领袖,都将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相似的悲剧。究竟是他们的战略眼光出现了偏差,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无法回避的因素在作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的问题,而是一系列复杂的战略失误、对现实的误判以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和政治人物,但他们留下的历史评价却天壤之别。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他们各自的行为、理念、造成的后果以及历史学家的解读和时代背景。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核心理念与意识形态拿破仑: 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拿破仑的统治深受法.............
  •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位在欧洲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军事天才,都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俄罗斯大地,并发动了改变历史进程的侵略战争。虽然他们身处的时代背景、具体原因以及最终结局都截然不同,但回溯历史,我们能看到一些引人深思的共同逻辑和驱动力。拿破仑入侵俄国(1812年)拿破仑的入侵,与其说是一次单纯的征服,不.............
  • 回答
    巨兽的阴影: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未能征服俄国?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宏伟的征服者,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的野心曾席卷半个欧洲。拿破仑·波拿巴和阿道夫·希特勒,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位。然而,这两位同样将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俄国大地,并且都以一种令人扼腕的方式折戟沉沙,最终未能实现他们的“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背景、地理条件、两国当时的国力以及各自的战略目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简单来说,希特勒和拿破仑未曾攻打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地理位置过于遥远,同时在他们各自的时代,中国并非他们实现其核心战略目标或获取关键利益的直接途径。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 一、 拿破仑为何未攻打中国?.............
  •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两个名字在历史的洪流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粗看之下,他们似乎都在试图通过战争和征服来重塑欧洲,甚至世界。他们都崛起于民族动荡之时,都曾拥有强大的军事机器,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欧洲大陆,都曾梦想建立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帝国。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更深入地审视他们的行为和.............
  • 回答
    将拿破仑、希特勒和成吉思汗放在一起比较,我们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但他们身上又流淌着某种相似的野心与影响力。这三人都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塑造了世界的格局,但他们实现野心的手段、思想根基以及最终的结局,都有着天壤之别。先说成吉思汗,他是一位纯粹的草原征服者。他出身于一个分散混乱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正面评价”的定义本身。希特勒的罪行,尤其是犹太人大屠杀,是其历史形象中最为黑暗、最无法回避的部分。因此,即便没有犹太人大屠杀,要给予希特勒“正面评价”,就像拿破仑那样,其难度依然极大,并且会引发巨大的争议。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希特勒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情景,如果拿破仑和希特勒都避免了对俄国的冒险,而是选择巩固和发展他们已有的版图,历史的走向或许会变得截然不同。让我们试着深入剖析一下,在这样一个平行时空里,二三十年后可能会浮现出怎样一番景象。首先要明确,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但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扩张野心和高.............
  • 回答
    俄罗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曾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抵御住了历史上两次最具威胁的侵略者——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两位军事巨头,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带着征服欧洲的野心,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然而,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俄罗斯最终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攻势,将其侵略者拖入了漫长的消耗战,并最终将其.............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何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比拿破仑、希特勒或蒙古帝国更为持久,这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错综复杂,根植于历史的演变、社会结构的差异、经济模式的逻辑以及文化传播的特性。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拿破仑、希特勒和蒙古帝国为何最终未能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那样长久地主导世界。拿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却也伴随巨大争议的人物。希特勒、拿破仑和成吉思汗,他们都深刻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但他们留给后世的遗产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希特勒为何成为禁忌?——其罪行的性质与规模希特勒之所以成为一个极端的禁忌,根本原因在于他所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英雄与罪人之间一线之隔的微妙之处。拿破仑和希特勒,虽然都曾以武力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但他们在历史评价上有着天壤之别,这绝非偶然,而是由他们各自的动机、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以及历史的后续发展共同塑造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一、 动机与目.............
  •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怀有统一欧洲甚至地球的宏大野心,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却截然相反:一个被尊为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另一个则被钉在了邪恶的耻辱柱上。这种巨大的反差,并非源于野心的规模,而是深植于他们的 动机、手段、方法、最终目标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动机与理念的根本差异拿破.............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关于“中国不会超越美国,因为中国明星和富豪喜欢拿钱移民”的预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它触及了国家发展、人才流动和软实力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个预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希拉里预测的逻辑和潜在意图: 人才流失的象征意义: 希拉里将中国明星和富豪的移民行为视为一种“人.............
  • 回答
    拿破仑和斯大林,这两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都闪烁着耀眼却又充满争议的光芒。他们都曾是各自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都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重塑了国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但要说他们“一样”,这实在是一个太过于简化的判断。他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他们的出身、目标、执政理念以及最终.............
  • 回答
    拿破仑和袁世凯都曾通过非正常手段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最终都成为影响各自国家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然而,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却存在天壤之别,这种差异根植于他们登上权力巅峰的方式、执政理念、历史贡献以及最终的结局等多个层面。一、 登顶之路与合法性: 拿破仑: 拿破仑的崛起之路并非直接的“篡位”,而是伴随着法.............
  • 回答
    普京和拿破仑三世都是在各自时代对国家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强人,他们在权力运作、国家现代化、对外政策以及个人特质上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要详细比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们。一、 相似之处:1. 权力集中与个人领导: 普京: 普京通过精密的权力布局,在俄罗斯建立了高.............
  • 回答
    华盛顿与拿破仑,这两位名字响彻世界的人物,恰巧生活在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他们都曾站在各自国家的命运转折点,都曾是人民心中的英雄,然而,他们面对权力时的选择却截然不同,一个主动放弃了王冠的诱惑,另一个则毫不犹豫地将它加冕于自身。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仅是个人性格的体现,更是时代背景、政治哲学以及对.............
  • 回答
    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成吉思汗出现在拿破仑的时代,骑着他的战马驰骋在欧洲大陆,他能否复制拿破仑的辉煌,甚至统一欧洲?这个问题引人入胜,但也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个时代、两位伟大的军事和政治领袖各自的特点,以及他们可能面临的巨大差异。成吉思汗的优势: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和组织能力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成吉思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