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怎么样的?
按照现目前的技术发展,如果不突然出现天顶星科技——或者即便出现了天顶星科技——未来也将实现:
1:远程办公。
2:自动化生产。
3:机器人物流。
4:宅。
所以……
未来一定是台式机的天下,然后以一台高性能的台式电脑为核心,完成现目前手机、笔记本的各种运用。
彼时的手机,只是桌面台式电脑的一个远程虚拟系统的虚拟桌面。从视觉眼镜到虚拟视网膜,甚至到脑机接口——哪怕实现脑机接口,连接的也应该是你家里的那台拥有目前个人所能拥有的最强性能的台式主机。
而要实现这些,只需要完成系统的优化和超低的延迟罢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5G、6G重要了吗?
突然好多赞,不知道为什么,写多点
按照我的不怎么广博的见闻,工作站从来都是配显示器和键鼠,所以我认为工作站就是7x24h的桌面电脑,可靠性更高、性能更加强大。工作站和服务器完全不是一个方向。
2021.11.15
——
我想了想,我的回答确实有失误的地方,但就不改了吧,提醒自己。
解释一下,由于之前长期就职于某些企业,其操作站是7x24h有人值守,所以所有操作站都是工作站。导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工作站就是台式机,只不过可靠性和性能更高一点而已。我以前的工作环境一直就是用工作站,就没觉得工作站有什么特殊。
简单说一下曾经的软硬件备份策略。假设某装置八台操作站,那么备件就会有两台完整的同型号同配置工作站放在仓库。每半年会对所有操作站轮番下线做全盘双备份。
所以我的工作环境全是工作站。
比如说,上家曾经有一个这样的需求,就是安装一个opc进行流程数据计算然后把计算的数据写进操作站,联想天逸的性能完全足够,但是依然上了w-2xxx的工作站,可靠性而已。
以下是未修改原答案。
————
我的上家,一个完全没有互联网业务、员工数在66人的小企业里面,有多少2u机架式服务器呢?8台。
有多少台塔式工作站呢?15台。
有多少个硬件防火墙?4台。
有多少个3层交换机呢?4台。
有几条冗余网络?7条。
有几条市电接入线路?3条。再加四组各200个电池组的ups。
他们还要再上e7级塔式工作站2台。
我还数漏了,这家完全没有对外图形图像业务的公司,希望再上两台图形工作站。
而所有的工作站,都是双屏27寸显示。
然后你告诉我,台式机要在我可预见的未来被淘汰?然后我看着我家里42u机架里面的48口交换机1台、2u服务器1台、120t数据服务器1台、40t下载机,摇了摇头。
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工艺怎么进步,都无法改变一个物理事实,芯片的功率越大,芯片的性能就是越diao。
记住了,手机不是生产力。
这想法确实挺幼稚的,因为台式机这个概念的内涵有点大
台式机是俗称,具体指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理解,就跟哈姆雷特一样。
Desktop,顾名思义,放在桌面上的
laptop,顾名思义,放在腿上的
而用电脑时间长一点(大于20年),而且用的电脑高级一点的,可能还听说过桌边机deskside这种东西
一般来说的台式机,无非是指放在桌面或桌边,有一个塔式机箱,有一定的体积,有一定的重量,有一定扩展性的个人电脑,不为频繁移动设计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边界太大了
如果把台式机定义为一个拥有塔式机箱的PC,那么
塔式服务器算不算台式机?塔式工作站算不算台式机?
如果把台式机定义为一个使用消费级产品线处理器的、拥有塔式机箱的东西,那么
而且塔式服务器一样有I3/奔腾+非ECC的配置,那么这算不算台式机?
如果把ECC支持作为开除标准,那么
AMD的中高端处理器和芯片组大多支持ECC,是否支持只取决于BIOS,那么AMD的桌面处理器是否应该被全部开除出台式机籍?
如果把台式机定义为一个使用高功耗消费级产品线处理器、不一定拥有塔式机箱的东西,有一定扩展性,不一定方便移动(如重量大,或者没有内置UPS),那么
用了LGA的蓝天重型本,全套携带重量接近10KG,可以带两张独显,是应该算台式机还是应该算笔记本?
如果从部署方式来考虑,
如果上了机架就不算,那么如果机架式服务器和工作站放在桌面,或者桌边,不上机架,算不算台式机?
如果强调体积,那么
deskside算不算台式机?
如果你的同学还不认输,那么就问一下他
你的意思是是不是所有高性能计算机都会被淘汰?
这个时候观看他的表情就可以了
如果他最后给出一个完美无缺、在逻辑上与他观点自洽的定义,那其实你已经赢了
当然,如果不胡搅蛮缠的话显然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因为2020年开始deskside、Personal Super Computer 这些个概念正在复兴,比如DGX STATION A100。
DGX STATION A100的几何尺寸(620x518x255)是塞不进传统的19英寸机架(即宽限440mm)里的,最多只能侧置塞进OCP标准机机架(宽限530mm)。
但是从内部结构、设计思路和官方宣传口径来看它的部署方式就是桌边deskside。
机架式工作站无需考虑噪音问题,因为集中部署在机房里。偏偏NV官方称这个压缩机冷却系统是whisper queit,显然重点考虑了办公室和SOHO部署的需求;
除此之外,NV官方也强调这个产品可以部署在任何合适的地方,即便没有专门的机房也是可以可靠运作的
DGX STATION A100应该是用的SMX接口连接Ampere核心,那么很有可能主板上额外布置了NVLINK SWTICH,而且这个产品是加速器与图形适配器分舱的设计,上架之后麻烦可能非常多。
工作站服务器市场是最保守的市场,NV能推出这么一个完全和机架式部署不相容的高价产品,实际上反映的是这个市场对性能的需求在逐年暴增,对单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算力前置的需求越来越高。
换句话说,其实只是他不需要台式机那么强的算力上限而已
台式机和笔记本是完全两个不同的领域,买台式机是为了高性能,买笔记本是为了方便携带。
除非未来的电脑,有足够的技术可以让功耗和发热趋近于零,否则性能方面,台式机永远优于笔记本。
笔记本为了便于携带,必然在散热和功耗方面做出牺牲。同样技术工艺生产出的CPU和显卡,笔记本一定会弱于台式机。
你笔记本敢搭载水冷么?不怕携带时抖动和撞击导致漏水?而固定不动的台式机敢。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就好像说,你终究会死一样,这不就是废话吗,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
只是这个淘汰得看是以什么方式去淘汰
比如说,因为科技的发展,笔记本可以做到1kg的重量,12小时的性能拉满续航,散热毫无问题,各种3a特效全开,那台式机可不就完蛋了?
台式机的优点是啥?是散热好,是性能好,可以自己diy,如果这些优点都被笔记本干掉了,而且这笔记本还完美的规避了高性能笔记本的大重量,你说这不能淘汰?
而且哪怕如此淘汰也是要时间的,对吧,不可能新品一出全都换了,就像很多医院还在用windows xp,没办法,人家不好换
大型游戏和专业电脑操作,是离不开台式机的。
因为他平时的工作价值很差,用不到台式机这么高级的工具。
或者他正经工作时间非常短,意识不到笔记本或手机的人体工学难以支持全天工作。
这个东西,比普通人想象的要深一点。
台式机怎么定义是一个问题
是放到桌子上的就算台式机?譬如这种?
还是传统上有标准尺寸的ATX机箱,有主板,有显卡,有电源的才算台式机?
还有一类,是没有台式机的外形,但是性能并不差,只是机箱小一点的东西。
如果,问题讨论的是第二种,ATX机箱的台式机,那么这个说法是对的。
未来,会有第一种和第三种,替代掉第二种。而且第三种还可能进化出来比第二种更强大的性能。
我们现在用的第二种台式机,是一个相当古老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当年IBM定的PC/AT标准,发展到今天的。
但是,这个东西已经非常落后了。
苹果前一段发M1 max,一块芯片,一个电路板。理论性能已经比很多大的台式机强了,而功耗低得多,为什么?
因为,SOC里面传输信号很省电。
我们看一个电脑,上千W的电源,实际跑起来也得好几百W,这里面有大量的能量,都浪费再电路板传输信号上了。
把所有芯片做到一起,同样性能下是最省电的。
换句话收,同样的功耗限制,只要散热不出问题,把所有芯片做到一起性能是最强大的。
在真正需要强大性能的场合,我们看到的芯片是这样的。
这是AMD的计算芯片,计算芯片之间,直接做2.5D封装互联,芯片和内存之间,也是2.5D或者3D封装,尽可能减少传输的功耗。
英特尔的加速芯片也是这样做的。
英特尔的服务器用处理器也是这样设计。
这种设计早期是用在游戏机上,只是游戏机需要控制成本,舍不得用HBM2内存,而是用了GDDR,也没有用2.5D封装到一起来节能,从内存颗粒到SOC的传输还是需要一些能量,所以游戏机的功耗控制比台式机强一些,不如高端产品。
苹果的M1 max其实也是用这个思路,把芯片做成SOC,用比较省电的封装,封装内存,减少传输的功耗,这样M1 max才有比较高的性能功耗比。否则仅仅靠5nm工艺,功耗不会那么低。
这个思路做到极致,就是下面这个东西,晶圆级别封装
就是说,未来的台式机,可能不再是今天这种大机箱插板卡的样子
而是一块通过各种封装技术的一块巨大芯片基板
在这个基板上,有很多模块被封装到一起。
入门级别的PC上,做成类似苹果M1 max的SOC,一块单芯片与内存在一起,产品尺寸很小,被集成到一体机。或者做成一个小盒子。
高性能PC,会有多个CPU模块和GPU模块,HBM内存模块,闪存模块。如果是英特尔的产品,也许还会有傲腾内存。
这些小芯片通过MCM,或者台积电的InFO_SoW封装在一起。主板的作用是供电和提供各种外联接口。
这种东西,其实在专业领域已经有了。
这个东西叫OAM,是百度、脸书、微软一起定的标准,给高性能AI计算准备的。
一个模块风冷可以500W,水冷最大可以搭配700W,供电信号啥的都预留好了。
一个机箱可以塞8个模块。这才是高性能台式机的未来形态。
就是说,未来高性能台式机是这样的。
如果,你要跑CPU需求强的计算。
目前的技术,就是一个OAM模块,塞一个56核心十二代酷睿(只有大核心)自带16G HBM2内存。
桌面上一个19寸机箱,塞8个模块。448核心加上超线程,你可以数框框玩了。128G内存也够你用的。
如果你没钱,那就买一个56核心16G内存的,其他7个槽空着,预备扩展。
如果,你是游戏迷。
给你一个定制的OAM,集成一个12900K,集成一个3090,统一内存架构,放上64G HBM2。同样的性能,功耗比独立CPU和独立GPU低很多,700W一个水冷头,可以有更强的性能。
如果,你是极端游戏迷
可以塞一个12900K加一个3090的集成模块,其余7个塞双3090的纯GPU模块,整机5600W。相当于15块3090并行。互联会损失一些效率。但是也足够强大了。
如果,你是要科学计算
用AMD的产品,一个19寸机箱8个模块16个核心, 双精度浮点算力接近300T,当年超级计算机,模拟核爆只要100T的双精度的浮点算力。
这种架构的好处,是根据你的金钱数量,可以自由扩展。
买不起56核的,单插槽插一个8核的集成显卡CPU也能跑。
要CPU加CPU,要GPU加GPU,片内高速互联,省电。多模块费电,但是可扩展。而且在桌面ATX机箱内,可以提供比现在高很多倍的性能。
这才是PC台式机的未来。
我说一下,我在我工作过的公司看到的情况。
就是单位大部分生产力部门,都是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我在我的电脑里面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就可以端起来,跑到对应的负责人那里,与其交流。
比方说,销售部天天跑客户,肯定需要笔记本电脑。客服部的技术小哥没事就要去客户所在地进行技术支持,肯定需要笔记本电脑。研发部的小哥天天跑实验室,肯定需要笔记本电脑。
而且笔记本电脑能解决一个大部分公司的痛点。就是:
在以前,公司有一个部门用笔记本电脑,每次开会申领,之后用U盘把资料复制进去。非常麻烦。
但是什么接待投诉的,财务啦。出纳啦。前台啦。用的都是台式机。
我认为你的同学的话有一点点绝对。但是也不无道理。
就是台式机的应用范围在企业中越来越少。但是不会消失。
变成类似于卡西欧计算器一样的东西。
至于打游戏这种需求,其实比较小众。除了部分学生有需求以外,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需求。而且游戏机了解一下。
先举个类似的例子:如果有人说今天座机已经被淘汰了,这句话对么?当然不对,因为很多企业还在用座机;但也不能完全说不对,因为绝大部分家庭的确已经不再使用座机了。我四岁的闺女,前些日子看到一部老动画片上的人用座机打电话,还很奇怪的问我那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
同样的,不加任何前提,以今天的硅半导体工艺为核心的电脑中,没有任何方便移动的设备可以提供台式机相同的性能。毕竟今天不管是CPU还是GPU,性能都可以说是受限于功耗——也就是供电和散热。如果说供电还可能通过电池技术的突破来解决,散热则是完全看不到任何突破的可能——也许常温超导材料突破后会是另一种情况。
但即便散热、供电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台体积小巧到可以随身携带的设备,体积所限,所能容纳下的芯片数量总是有限的。而并行计算技术相当成熟的今天,台式机的体积总能容纳下更多数量的芯片,从而提供数十上百倍的并行性能。
所以,移动设备永远无法提供同时期台式机所能提供的性能。正如今天的台式机性能比三四十年前占满整间房子的大型机要强得多,但依然无法和今天占满整个房间的超算去比性能。今天8张nVIDIA Tesla V100的系统,linpack成绩大概是40 TFLOPS左右[1]。2002年6月~2004年6月的超算第一名,日本NEC的地球模拟器,linpack成绩是35.86 TFLOPS[2],比8张V100系统要差一点。但和最新的超算来比,TOP500列表上最末的Linpack性能是1,316.84 TFLOPS,排名第一的富岳是442,010.00 TFLOPS,排名第二且同样使用V100的IBM Summit是148,600 TFLOPS[3]。
不过上面没有提到的一个问题是成本,Summit造价近2亿美金,单张V100的价格也要数万。所以如果有一天,移动设备的性能可以满足普通用户对性能的要求,那么一台能提供数十上百倍性能的台式机的价格,可能就是数万甚至数十万(不考虑通胀),不是专业用户、企业业务需要,一般用户并不会购买这样的设备。
至于其它回答提到的移动设备的另外两个问题:屏幕大小和输入便利性,其实已经有便携的解决方案了,只是尚不成熟而已。屏幕大小,可以用类似谷歌眼镜、VR眼镜的解决方案。输入方面,语音输入已经很普及了,虽然识别准确率还不能让人满意;如果非要传统的键盘输入,有类似Tap Strap这样的解决方案;最终极的输入手段:意念输入也一直在研究,而且已经有一定成果。这些方案一旦成熟,台式机的屏幕优势、输入优势也将不再存在,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还有什么理由再买一台台式机?
前几天看到一个说法挺有意思(忘了在哪看到的,如果泥萌找到来源提醒我一下,我附注上)~
大致意思是:
桌面、显示屏相当于是人的缓存。
人类本身缓存很小,因此需要通过各类手段提升缓存,比如早先的纸笔,现在的屏幕。
因此,相对来说,屏幕越大,能提供的缓存越多,也就能实现理论上更好的性能。
但如果屏幕太多,算法不够好,反而会导致性能下降。
按照这个理论,手机和笔记本相对来说,提供的缓存相对小一点。
台式机+大屏能提供更多的缓存,为人类提供理论上更高的生产力。
什么是台式电脑呢?
一般指的是主机和显示器分离的电脑。类似于下图:
而下图这种显示器、主机一体的,一般叫一体机:
还有很多我们认为的台式机,其实是工作站。虽然工作站和台式机的定义区别没有那么大的差异性。比如,现在的台式机性能已经远超过去的工作站。
如果按照以上定义,可以看到,在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中,已经没有台式机产品:
现在在家用领域,一体机的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台式机。因为随着CPU的速度提升,一体机在处理日常上网、文档处理甚至是游戏方面,都可以胜任。而且拥有更高的颜值和更小的空间占用。
至于台式机会不会消亡,可能取决于:计算能力/体积比、散热。
如果计算能力达到绝大部分人的要求,而且可以采用一体机乃至盒子的方式,那么可以说台式机就消亡了。
给他用一下接两个屏的台式机,让他做一点正事,比如写小论文。然后,他可能不完全服输,而把笔记本电脑,变成智能键盘,继续用。
别光想笑呀,来点实际的。
我觉得吧,这种问题有个不一样的解法,而且还能让你和你同学都比较满意。
嘴上光说多没劲呀。
我倒是觉得,你可以模仿雷老板和董明珠,和你同学打个赌。
别扯什么终究,还是给个时间期限,比如二十年还是五十年,就你俩都能看到的时间点。
你觉得不能被淘汰,ta觉得要淘汰。
赌个十块二十块,钱多可以赌个两百一千的。不过,一块钱也作数的。
写个赌约,到时候兑现。
怎么样呀?
对于这个说法,我会提出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类的眼睛与双手能不能进化到「使用大屏幕与全尺寸机械键盘不感觉到任何舒适」的程度?
上面这个答案我认为是否定的。无论人类如何进化,我都不认为可以无视34寸大屏幕以及全尺寸机械键盘带来的生产力以及用户体验提升。
有的人认为,笔记本也可以外接显示器与键盘。
那么第二个问题:外接显示器与键盘的时候,你打算将笔记本放在什么地方?
答案是:目前所有已知的主流方案,在外接显示器与键盘,把笔记本当台式机主机使用的情况下,笔记本都比台式机的主机占用了更多的办公桌面积空间。
台式机如果放在地面,则对桌面空间零占用。台式机如果放在桌面,由于它自身良好的散热通道,也具备比笔记本更好的卖相,只占据了纵向的非常小的面积,而且接插件都在面板更方便。笔记本如果当主机用,它占用的空间相比台式机主机就成为了绝对劣势。
第三个问题:高性能笔记本能不能做到无风扇?不能,不但不能,笔记本的风扇往往会比台式机更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台式机可以通过配置尺寸更大,数量更多的风扇,更大的导热介质(例如大铜管跟水冷)来降低风扇的转速,从而大幅度降低噪音。使得高性能台式机风扇足够安静,与此同时,高性能笔记本,则是长期风扇狂响。——因为笔记本风扇的体积决定了它必须用比台式机更高的转速达到足够的散热能力,更高的转速也就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噪音。——因此笔记本要想追求高性能,无法像台式机那样安静。
鉴于以上几个原因,尤其是第一个原因:笔记本因为便携性考虑,永远不可能达到30寸屏幕,而对人类来说,永远不会进化到16寸屏幕能舒适满足一切生产力需求,甚至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人类的视力具有每况愈下的趋势。所以对大屏幕办公的需求不可能消失,因此台式机是不会淘汰的。
终究会被淘汰,这句话属于玄学。
按照唯物主义理论,生命周期是一个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不能逃避这个问题。甚至于包括地球,也会有毁灭的一天。
对于现在看知乎的人来说,台式机大概率会伴随到我们死亡的那一刻。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了,台式机的命运就管不着了。
最简单的,台式机的DIY功能,迷倒了多少人?
手机、笔记本基本上没办法玩。
台式机的性能依然可以做到最好,用台式机可以实现任何需要电脑实现的目的。
作为生产工具,完全是合格的。
特别是连接打印机、监控设备等外设装备,移动电脑并不完全适用。
台式机主要的缺点就是固定使用,体积庞大。
但是先进产品淘汰落后产品的关键点还是技术和性能。
只要在这两点上依然具有优势,那么就很难被淘汰。
这种问题必须做个时间限定,是10年以内,20年以内,50年以内还是1000年以内?
因为如果把时间无限拉长,那任何可能都存在,未来也许直接植入芯片了,根本不需要电脑这种终端。
假如是10年以内,我觉得可能性不高,目前无论是体积还是散热,笔记本都被限制的很死,性能方面无法和台式机匹敌。而10年内很难看到突破,何况即使有突破,你也没办法确定是不是台式机收益更大。
所谓性能够用,是个伪命题,现在的笔记本放到20年前随便吊打台式机,但是“够用”了吗?人的需求也会随着科技提升的。
至于再长的时间,不敢确定了。
电子产品淘汰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如果笔记本,一体机做的比台式机质量更可靠,维修更便宜,甚至比自己随便淘的二手都便宜,那就真该淘汰了。
好多人抬杠,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要不总有人搞事情。
首先这个是建立未来,以后,可能,未知等等这个前提下,我做出的设想,
别拿现在的笔记本制造业那些参数规格来跟我说,我大概可能应该比大部分人要熟悉。
这只是一个从业者对行业未来几千年发展的愿景,你们别骂人就行了。
以下原文:
我倒是觉得,台式机永远不会被淘汰。
笔记本很有可能被智能手机快速淘汰。
这也是我一直自嘲夕阳产业的原因。
能量守恒,设定相同,台式机性能会强,即使云计算,也是要有物理形式的设备存在。
不过出于安全、隐秘、可控、性价比等等原因,个人私有服务器一定会存在(有NAS的不少吧),这个就是台式机会活下去。
但是笔记本,真的悬了。
手机集成度太高了。
什么时候AI更强,解决了手机作为生产力工具输入效率低下的这个问题(配个键盘),什么时候笔记本可能真的没活路了。
我儿子小学有电脑课,他说很多同学电脑基本操作都不会。打键盘一指禅,慢慢倒腾。
我观察到现在很多家庭只有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而没有台式机。
台式机本来就是生产工具,后来才普及到家庭的。
现在出现是一个逆转,普通台式机和笔记本正在一些家庭消失。
台式机当然不会被淘汰,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台式机可能对他们来说会很陌生。
前段时间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对我们家没啥影响。因为小儿子喜欢玩《我的世界》、《缺氧》,大儿子玩《战地》,steam下的,他们都没有玩过手游。但是我看我小儿子玩的《我的世界》联网的都是外国人,比如马来西亚什么的,显见中国人,可能中国内地没服务器的缘故?
难说这些现象是好还是不好,只是一种现象和趋势。
这句话是有时代背景的,现在的学生都是玩着手机长大的,对于电脑没什么感知。
现在找十个大学生,九个都不会用电脑,六个不会搜索——在手机上搜索也不会,只会看被动的信息流。
我妹他们寝室几个人,没一个会用电脑的,大学考计算机基础教程,一个个叫苦连天。
同时对于消费级需求——社交,娱乐,而言,手机平板也足够用了。
但是这些孩子在学会用电脑之前,是无法理解只有台式机才能提供真正的生产力的。
只有在大屏幕上面,使用搜索工具,使用生产力工具,才能获取到更全面的信息,更方便地编排内容。
在移动端也是一样的,手机变长之后,可以做分屏了,就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情,生产力明显提升了。
那么显示器的屏幕远远大于手机屏幕,自然而然也就有更强的生产力属性。
因为当手机都还是五寸屏幕的时候,消费者是无法想象屏幕到六寸的体验的,只有当屏幕到这个尺寸了,相应的场景才会出现。
所以说你的同学说台式机会被淘汰,是因为他没有用台式机的场景,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趋势。
移动端整一个都是很封闭的场景,而且主动推荐也会导致一定的信息茧房,时间长了人会被算法训练得只想看到习惯的内容。
而PC端的信息展现则更加全面,小众的网站也更多,很多信息需要你主动搜索检索,其实是更适合年轻人的体验。
所以你同学有这种观点其实是他的损失,本身这个观点对不对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思维会让他损失好好使用电脑的机会。
不过现在手机厂商也都在做接近PC体验的平板电脑模式,或者多屏协同这种手机和笔记本结合的形态。
咦,这么一看的话,多屏协同在生产力之外,其实也具有自己的社会价值……
所有的资本家,其实都希望消费者和员工用云,而不是独立的台式机。
建议整一个个人PC,以后传个两三代是可能的。严肃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