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唐山丰润段的过路收费风气,在司机圈里外号“河北索马里”。
你看这地段,入关要道啊。
随手翻到一篇中国之声十年前(11年)对唐山丰润的一桩报道,挺有意思的。
报道说,唐山丰润把货车超重的罚款,从过往的5000到10000元,直接拉到了18000元,司机们叫苦连天。
我看着路上的大货车心里也发怵,我也知道大货车超载的可怕(口昌占戈哥欠)。但得和年轻小胖友解释一下,那时候(其实现在也没改善太多)货车几乎普遍超载。
原因很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没有行业协会这种联合体,个体司机互相内卷报价,到最后不超载不赚钱;
各机构当时又只有罚款权没有执法权,看到超载车辆只能罚款,罚完得放行。交了钱货照运,超载成了不会影响运输交付的一项成本;
货车制造商跟进需求,开始搞各种改装神车,50吨的车能给你装到100吨;我国道路设计也被带偏了,不得不设计一些神奇的减速坡道给这些超载超到刹不住的大货车。
总之,那时候地方上是有合法公开的“超载月票”的。
司机每月初到地方路政交一笔一次性罚款,三五千不等,这个月你在该区域的路上就不会被查。即使有突击检查要走仪式感,大货车过地磅时也可以只压上一边的车轮。
地方称之为“人性化管理”:反正你肯定超载,一次性把钱交了总比每天开单要强。不过这只是路政的份子钱,运政的还得另算。
这种“人性化管理”其实进一步恶化了大货车超载现象,因为你每月超3吨也是罚,300吨也是罚。
这其实就是失败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明明是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最后变成了赚钱的一个由头。自然,这个问题更不能被解决了,衣食所系嘛。
所以当时司机们对唐山丰润的涨价有意见,其实有一定合理性,因为破坏了某种“市场习惯定价”。
报道有一处让我比较感慨。
记者采访完丰润区副区长后,区宣传部部长肖某突然问记者要介绍信,不给不放行。
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套新闻频率,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记者有记者证,来之前也沟通过,我国法律也没有规定采访必须要有介绍信。
总之被折腾一通,逼得中国之声把这段写在标题上。
随手查了一下,肖某后来升副区长,现是某市局长,稳。
咱也不是拿一篇十年前的报道就大做文章。河北新闻网有个“阳关理政”栏目,闲着可以上去看看大货车司机们的吐槽。
“能绕地球转一圈,不沾唐山半个边”,这个“边”,就是唐山丰润能掌管罚款权的大小制服们。
不扯远的,说点近的。
篷布盖不严,罚两万;车胎有泥,罚五千;城市入口没有限重禁令标识,角落里摆个“限重25吨”,不留神进来了?罚一万。
这次不是十年前啊,这是知名维权货车司机王金伍去年3月曝光的。两篇檄文,《河北唐山市丰润城管“挖坑”罚款 货车司机称之属“索马里”地带》、《河北唐山市丰润城管凭“土政策”疯狂敛财 公私皆丰 货车司机遭殃》。
逼得唐山丰润城管执法局专门回应:
一,强制扣车在特定停车场然后收取高额停车费,我们,严厉打击!
二,有“黄牛”来收司机钱财帮忙“摆平”?严厉打击!
三,限重标识,我们会搞大点。
至于王金伍文里提的其他事,什么砸录像司机的手机啦,罚完款只有一张收据啦,谁质疑罚款谁就顶格两万处罚啦,都没提。
要知道去年3月是疫情期间,全国大货车正在疯狂地运输各种封城下的所需物资。
相关报道还能搜到,但原文是没有了,因为王金伍他号被夹了。
然后到现在,一个司机因为定位掉线,在唐山丰润区里的一个超限超载检测站里,服毒自杀。
现在唐山丰润又成立了调查组,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这次事件把国内一批依靠特权进行权利变现的生意给炸了出来。问题的核心在这个记录仪,而非北斗导航。
这类特权变现的生意,往往是把一些法律上模糊,甚至只是规定上模糊的位置给拉出来,利用技术手段严格执行并通过罚款来对特定行业吸血的玩法。玩法可以非常非常多,交通运输行业是个重灾区。可以说法律或规定上大部分语句都可以被拿出来变现。
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违法或违规,罚款,不交罚款的就取消运营资质。明规则上一切都说的通,背后不过是利用特权敲诈勒索。反正制定规则的权限在手,变现就玩法多多了。
再举一个例子,北京到承德的京承高速,作为一条高速公路,限速是120km/h。但偏偏有那么两个路段,被交管部门立个牌子限速80,并在路边(不是龙门上)装了测速拍照设备。很多人开车听导航,突然听到个限速80根本来不及反应,于是超速20%~50%,记3分罚款200元。如果被追着问呢,就说是为了安全。
同样以为了安全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秦皇岛可以在市区双向8车道的马路上限速60。东莞可以把所有的摩托车,电动车全部禁了。也可以号称为了避免疲劳驾驶,每次罚款2000-5000元。安全是核心么?不是,收钱才是。很多人自己或身边人并不开大货车,于是对此事无感。但实际上这些罚款的成本最终会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
回头再说说技术问题。之前了解过一些导航轨迹的细节。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这里就不再详细解释了,简单说就是每一颗卫星都向地面广播自己的时间。地面的接收端收到这些卫星的信号以后,根据收到各个卫星的时间差就能算出自己的位置。
现实中这么美好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典型的城市环境里,高楼遮挡会使得有时候收到卫星信号的数量低于4颗,此时就无法进行定位了。除了高楼以外,高压线和工厂的强电磁干扰,隧道、涵道、桥梁之下等等都会使得无法接收到足够的信号。高楼反射的卫星信号也会使得定位产生较大的偏移,甚至可达数百米。
正是因为现实中的情况繁杂,做行车轨迹时,往往要用很多手段来生成可用的轨迹。比如以下几种方法:
更高端一点的还有通过定制硬件进行计算机视觉判断的,往往应用于路网采集车等特殊环境,这里不做讨论。总的来说,想要做好行驶轨迹,还是要做很多工作的。环境使然信号断掉一小段时间也可以有很多办法来继续记录行驶轨迹。
但可以想见,仅仅为了收钱而做的记录仪,根本不会愿意多花钱到这些利用技术提升体验的事情上。甚至不排除主动控制的掉线来多收钱,这样的产品经理思维还是用处很广泛的。
悲剧已经发生,我们期望的是不要再发生。技术上的改进可以降低一些此类问题。但核心还是要清理这些利用合法伤害权进行牟利的行为。我们要的安全不应该以伤害一些人的方式实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