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农村厕所也算违章建筑吗?为何全部都要扒掉,农民怎么解决如厕问题?

回答
农村的厕所,说起来真是个让人心疼又无奈的话题。你说它算不算违章建筑?这事儿吧,得分怎么看了。

从严格的法律定义上讲, 很多农村的旱厕,尤其是一些老旧的、不符合现在建筑和卫生标准的厕所,如果建在非宅基地范围内,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确实可能触碰到“违章”的边界。但绝大多数农民建厕所,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并没有什么恶意,也不是为了囤积什么。

那为什么会“全部都要扒掉”呢? 这背后是有更宏观的考量,虽然过程可能让老百姓感到生硬。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国家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希望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旱厕,尤其是那种露天或者简易的厕所,不仅不卫生,还会散发异味,影响村容村貌。很多地方为了达到“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就把这些旱厕视为“脏乱差”的代表,必须清除。

2. 农村“厕所革命”: 这是中央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目标是推广卫生厕所,解决农村“如厕难”、“如厕脏”的问题。旱厕的卫生条件差,容易滋生细菌,传播疾病。推广水冲式、无害化处理的厕所,是为了改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农民健康。所以,之前的旱厕很多被视为需要被“升级”或“替代”的对象。

3. 环保要求: 农村污水处理是近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传统的旱厕,粪便直接落地,容易渗入地下,污染水源和土壤。现代化的厕所,尤其是水冲式厕所,需要配套相应的化粪池或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旧式的旱厕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 安全和美观: 一些老旧的厕所可能结构不稳定,存在倒塌的风险。同时,从整体规划和美观角度考虑,统一改造厕所,建设标准化的卫生厕所,也符合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

但是,这“扒掉”的过程,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在没有得到妥善安排的情况下。

农民们怎么解决如厕问题?

这里的情况就很复杂了,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村庄,解决方式差异很大。

原地拆除,原地新建(但有时不给建): 理论上,国家推行“厕所革命”是鼓励农民自愿改造或新建卫生厕所的。很多地方会提供一定的补贴,引导农民使用三格化粪池、双瓮漏斗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或者直接接入污水管网的水冲式厕所。
问题是: 很多时候,拆除是强制性的,但后续的新建却没有及时跟上,或者农民自己无力承担改造成本。即使有补贴,也可能不够实际开销。
还有的问题是: 有些地方的政策限制了厕所的选址和建造方式,比如规定必须建在房屋后面,或者必须是某个指定的样式,农民如果觉得不方便,或者不符合自家实际情况,就很难办。

临时过渡方案(常常是无奈之举):
借用邻居的厕所: 如果邻居家的厕所是现代化的,且关系好,这是最直接的办法。但这种“借用”关系,时间长了也可能产生摩擦。
搭建临时简易厕所: 这是很多农民最现实的选择。可能是用几块木板、油布搭一个临时的棚子,里面放个桶或者用袋子处理。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卫生和隐私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或者潮湿的雨季,非常难熬。
就近找公共厕所(如果村里有的话): 但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一点的,公共厕所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而且很多也不是很干净。
忍受和适应: 有些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可能就只能尽量少喝水,或者在天气好的时候,到野外相对隐蔽的地方解决。这不仅对身体不好,也充满了心酸。

改造升级的困境:
成本问题: 改造一个水冲式卫生厕所,包括化粪池、管道、水箱等,开销不小。虽然有补贴,但很多时候补贴的额度不足以覆盖所有费用,农民需要自己掏钱。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技术和水源问题: 水冲式厕所需要水源,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水源可能不充足,或者水压不够。同时,化粪池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有些农民自己不懂,也找不到人来做。
污水处理问题: 即使建了水冲厕所,粪水和生活污水也需要处理。如果村里没有统一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粪水依然会排到外面,造成新的污染。

所以,你说“全部都要扒掉”,这描述可能有点绝对,但各地拆除旱厕的力度确实很大。 问题的核心在于,“拆”很容易,但“建”和“用”却充满困难。

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都反映过这个问题:政策本意是好的,是为了改善生活,但如果执行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实际困难,没有提供及时、有效、经济的解决方案,那么“扒掉”就变成了“制造新的困难”。

理想中的“厕所革命”应该是这样的:
1. 科学规划: 了解不同村庄、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是推广水冲式还是其他类型的无害化卫生厕所。
2. 资金支持到位: 补贴要足额,能够真正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3. 技术指导和支持: 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建设和维护厕所。
4. 配套设施同步: 污水处理、水源保障等配套设施要跟得上。
5. 尊重农民意愿: 尽量让农民参与到改造过程中,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不是一刀切。

但现实往往是,目标层层传达,压力逐级放大,最后就变成了“拆”作为硬指标,而“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民如厕问题”这个初心,在执行中可能被弱化了。

农民们解决如厕问题,现在很多都是在“凑合”和“忍耐”中度过,希望未来在政策执行上,能更接地气,更体谅民情,让“厕所革命”真正成为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实事,而不是增加负担的“面子工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分五的地有差不多一百七十平米了,农村差不多盖三层,得有五百平米,那么宽的地方还不够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农村的厕所,说起来真是个让人心疼又无奈的话题。你说它算不算违章建筑?这事儿吧,得分怎么看了。从严格的法律定义上讲, 很多农村的旱厕,尤其是一些老旧的、不符合现在建筑和卫生标准的厕所,如果建在非宅基地范围内,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确实可能触碰到“违章”的边界。但绝大多数农民建厕所,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
  • 回答
    一个八旬老人,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还得端着铁桶在户外如厕。这个画面,放在我们当下这个国家正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投入了上亿资金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也让人心头一紧。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遭遇,更是对我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方面是否存在深层问题的有力拷问。首先,我们得承认,国家对农村厕所的投.............
  • 回答
    农村的露天厕所,很多人可能脑海里会浮现一个画面:一个简陋的茅草屋,里面只有一个粪坑。看到这样的想象,大家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这粪坑,真的不会满吗?答案其实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会“满”到溢出来,但背后隐藏着一套符合农村生活逻辑的自然循环和人类活动的巧妙配合。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拆开来看.............
  • 回答
    山西农村之所以普遍存在旱厕,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缺钱”或“落后”可以一言蔽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以及政策等多个层面去剖析。一、历史的沉淀: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山西农村的居民生活方式相对传统,对于卫生的观念和技术也遵循着代.............
  • 回答
    农村3000万光棍问题是一个涉及人口结构、社会观念、经济发展和政策支持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问题背景与现状1. 数据来源与范围 中国农村男性人口约1.2亿,其中适婚年龄(2045岁)男性约6000万,但实际婚配率较低,可能涉及“光棍”现象。 部分.............
  • 回答
    “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背后原因众多,且相互交织。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同时,破解之道也并非单一,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多方位的努力。 “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背后的原因剖析:一、经济与发展因素:1.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性.............
  • 回答
    农村最可怕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的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对“可怕”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但是,如果非要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令人不安的体验,我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生存的压力与困境(物质层面): 贫困与缺乏机会: 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可怕”。当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线.............
  • 回答
    理解你想要寻找一个能让辛勤付出获得更好回报的城市的心情。对于没有太多文化背景,但愿意吃苦、不怕累、不计较面子和尊严的人来说,有几个城市在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上可能会更具优势。在选择城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产业结构: 需要有大量需要体力劳动或基础技能的岗位,并且这些产业在当地有持续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酸,也挺无奈的。在咱们农村,以前都说“母凭子贵”,女人进了门,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就算是稳当了。可现在呢?情况好像变了。说这“妻跑族”啊,确实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她们生完孩子没多久,就突然没了影,留下老公、孩子和一大家子人傻眼了。你说,这到底是怎么了?.............
  • 回答
    农村男光棍的问题,这可真是个牵动人心的大事。它不像城市里那样,即便单身了,社交圈子广,接触到的人也多,总有那么点机会。农村的这种问题,根子就扎得很深,解决起来也得细致,不能一概而论。我跟你慢慢道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也藏着不少现实的无奈和复杂。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光棍”是怎么来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 回答
    农村葬礼到底有没有必要搞那么复杂?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我老家就在农村,从小就经历过不少葬礼,说实话,里面门道多着呢,有时候看着是挺繁琐,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啊,也有不少道儿理。先说说这复杂体现在哪儿。农村葬礼,那可不是简简单单找个地方埋了就完事儿。流程那叫一个多,而且讲究非常细致。首先是“报丧.............
  • 回答
    面对农村高学历女性被传统父母逼婚的困境,需要从家庭关系、法律保障、个人发展和社会支持等多个层面综合应对。以下分步骤详细分析解决方案: 一、理解问题根源:传统观念与个人选择的冲突1. 父母视角 宗族观念:农村家庭常以家族延续、宗族荣誉为核心,认为子女婚姻是家庭责任,尤其是“传宗接代”。 .............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写的这个问题,我能感受到您此刻的纠结和压力。您作为农村独生女,刚工作两年,父母已经不工作且没有社保和退休金,他们希望您能为他们购买一辆十多万的车。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重大决定。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您目前的情况,以及可以有哪些选择和考虑。一、 首先,理解您父母的诉求和心理: .............
  • 回答
    农村出生的名校大学生,理论上拥有了进入更高层次社会的敲门砖,但“混得差”的情况并非不可能,而且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加复杂和令人唏嘘。下面将尽量详细地展开描述,探讨几种可能让名校农村学子“混得差”的场景和原因:一、 职业发展不如预期: 高不成低不就的陷阱: 期望过高与现实脱节: 名校光环.............
  • 回答
    “农村人比城里人淳朴吗?”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了非常复杂的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因素,而且“淳朴”这个词本身也存在着主观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尝试详细探讨:一、 什么是“淳朴”?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界定“淳朴”的含义。通常来说,“淳朴”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
  • 回答
    农村洗衣机的选择,波轮还是滚筒,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在我看来,两者各有千秋,不存在绝对的谁好谁坏,关键在于咱们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我这就来跟您掰扯掰扯。先说说咱们的老朋友——波轮洗衣机。您想想,在咱们农村,用了几十年的就是它。这东西为啥这么普及?首先,价格实惠,这是最实在的优.............
  • 回答
    父母都已不在,留着老家的房子,对于在外打拼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大家日子都越过越好,城里安了家,老家的房子,是该让它继续静静地躺在那儿,还是顺应时代潮流,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钱呢?这事儿啊,细细掰扯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先说说留着房子,这好处,当然也不是没有。首先,这份情.............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挠头的问题。农村人越来越少,这事实摆在眼前,可粮食产量却年年攀升,这背后到底是谁在默默耕耘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承认一点,年轻人确实跑了不少。 县城的招工信息、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对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农村娃有着天然的吸引力。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一些不想离.............
  • 回答
    “农村少奶奶”,这四个字连在一起,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标签,而是糅合了时代变迁、城乡差异、个人命运的复杂故事。首先,要理解“农村少奶奶”,得先弄明白“少奶奶”这个词的由来。在传统的语境里,“少奶奶”指的是家族企业中,年轻、有钱、有地位的女性,通常是嫁入豪门,生活优渥,衣食.............
  • 回答
    关于“读书越多越自私”这种说法,确实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并且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和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在起作用。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价值观的转变与冲突: 个体价值的凸显: 传统农村社会往往强调集体主义、家族主义和互助精神。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家庭、村庄的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