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没有资本家的剥削,劳动者能不能独立完成工业和技术革命、形成全球市场?

回答
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历史演变的核心。我们来抽丝剥茧地探讨一下,假如不存在“资本家剥削”这样一个前提,劳动者能否独自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并最终形成全球市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资本家剥削(狭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剥削指的是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低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价格购买劳动力的行为。这种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用于资本的积累和增殖。
资本家(广义): 拥有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料等)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其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取利润。
劳动者: 出售劳动力以换取报酬的人,不直接拥有生产资料。
工业和技术革命: 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转变,伴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蒸汽机、纺织机械、冶金技术等)的突破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全球市场: 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国界流动,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

一、 劳动者能否独立完成工业和技术革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工业革命的起点。那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社会?

在工业革命之前,虽然也有工匠和制造商,但社会结构更偏向于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作坊。生产规模小,技术进步缓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代代相传的经验和技能。

劳动者独立完成的可能性分析:

1. 资本的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购买昂贵的机器、建造工厂、购买原材料,并支付工人的工资。这些资金从何而来?在没有资本家介入的情况下,劳动者群体如何才能聚集起如此巨额的资本?
集体储蓄? 即使所有劳动者都将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积攒起建造大型工厂和购买蒸汽机的资金将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困难的过程。
政府主导? 如果没有资本家,那么可能是国家或某种形式的集体组织来主导。但这又回到了一个问题:谁来提供启动资金?国家的税收?但税收的来源也依赖于当时的经济活动水平。
技术人员的激励? 早期技术的发明者往往是具有技术才能的人。在没有利润驱动或风险投资的情况下,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研发,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试验且风险极高的项目?这些技术一旦成功,谁来投资大规模生产?

2. 技术创新与扩散: 工业革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技术不断涌现、改进和相互促进的结果。
发明家与工匠: 很多早期技术革新来自拥有精湛技艺的工匠或富有创意的发明家。他们可能是在现有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然而,将这些零散的创新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力,需要将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并对生产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构。这需要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资源整合与风险承担: 一个新发明的机器,从样品到能够稳定运行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批量生产线,需要大量的试验、改进、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谁来承担这些风险?如果只是劳动者群体自发组织,能否形成统一的决策和执行力来完成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通常,承担风险并提供资金的“资本家”(即使定义更广)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看到潜在的利润,愿意为此投入资源。

3. 劳动力的组织与管理: 工业革命标志着生产从分散的手工作坊走向集中的工厂。这意味着需要成百上千的劳动者在同一地点协同工作,遵循统一的生产流程和时间表。
管理技能: 这种规模化的生产需要有效的管理体系、监督机制和生产组织能力。这些技能在传统的以家族或小团体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中可能并不突出。
劳动力的集中与培训: 将分散的劳动力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使其适应机器操作,并形成流水线式的分工协作,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和组织工程。谁来负责这项工程?

结论(工业技术革命):

单凭劳动者群体自身的积累和组织能力,要独立且迅速完成工业和技术革命的可能性非常低。原因在于:

资本的巨大缺口: 原始资本的积累是核心瓶颈。
风险承担与激励机制的缺失: 技术研发和大规模生产中的巨大风险,以及成功后的利润回报,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
组织与管理能力的挑战: 将个体劳动者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高效的生产力体系,需要特殊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更可能的情况是,如果有类似“资本家”的角色(即使不叫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拥有资源并进行投资的团体或个人)出现,他们通过提供资金、承担风险、整合资源和组织生产,来加速和实现工业技术革命。而劳动者则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并参与到生产过程中。

二、 劳动者能否形成全球市场?

全球市场的形成,不仅仅是技术和生产力的问题,更是贸易、交通、通讯、金融以及政治和法律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劳动者独立形成全球市场的可能性分析:

1. 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蒸汽机车的发明、蒸汽船的普及、电报的出现,是打破地域限制、连接全球的关键。这些发明本身就需要巨额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来研发和推广。
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铁路、开通航线、铺设电报线路,都需要庞大的资本投入和跨国界的协调。劳动者集体如何组织如此规模的跨国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研发与专利: 这些重大技术突破往往伴随着专利制度,鼓励发明者和投资者。

2. 贸易的自由化与标准化: 形成统一的全球市场意味着商品能够自由流通,需要统一的度量衡、关税壁垒的降低、金融支付体系的便捷。
资本的流动: 全球市场的形成也伴随着资本的跨国流动,投资海外的生产,或者将产品销往海外。这需要金融机构、银行体系以及投资者的参与。
法律与政治框架: 国际贸易需要法律框架来保障交易安全,解决纠纷。这通常是在国家层面或通过国际条约来实现,背后往往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3. 商品与服务的多样化与标准化生产: 全球市场能够繁荣,是因为有足够多样化、标准化且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这需要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能力。
消费需求的驱动: 全球市场的形成也与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有关。例如,殖民地为工业化国家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

劳动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没有资本家(提供资本和组织)的情况下,劳动者群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并推动全球市场的形成:

作为生产者: 劳动者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价值。
作为消费者: 劳动者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驱动着生产和贸易。
作为潜在的合作者: 在理想状态下,劳动者之间可以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网络,进行易货贸易或小型联合生产。

但问题依然在于“谁来主导和推动”:

谁来投资港口、铁路和电报网络?
谁来建立全球性的金融体系,处理跨境支付?
谁来承担远洋贸易的高风险,并建立起稳定的贸易路线?
谁来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与贸易规则?

“全球市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工业革命后巨大的生产能力、相对成熟的金融体系以及国家和资本家们(为了追逐利润和市场)共同推动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力量的驱动,仅仅依靠劳动者之间的自发联系和资源积累,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度互联互通的全球市场,其速度和规模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可能的替代模式(虽然历史上未大规模实现):

如果真的没有“资本家剥削”的存在,并且我们要设想劳动者如何独立完成这一切,那么我们可能需要想象一种 高度发达的、去中心化的集体所有制或合作社经济。在这种模式下:

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机器、工厂等生产资料可能由劳动者合作社、社区共同体或某种普惠性的公共机构拥有。
利润归集体所有: 生产的盈余或利润用于集体再投资、改善劳动条件、提供公共服务或分配给所有成员。
决策由劳动者共同做出: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等决策由劳动者代表大会或某种民主机制决定。
技术创新由公共研究机构驱动: 国家或大型合作社投入资源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并向所有劳动者开放。

在这种设想中,技术革命可以由公共研发力量驱动,工业化可以通过国家或大型合作社的统一规划和投资来实现,全球市场则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社联盟或类似的国际组织来促进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即便是在这种理想化的集体所有制模式下,依然会面临“谁来承担前期巨额投入和风险”的问题。而且,在没有明确的利润驱动和个体激励的情况下,创新的速度和效率是否能与资本主义下的市场竞争相媲美,也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在缺乏强大外部动力(如市场竞争或国家战略驱动)的情况下,集体经济在技术创新和规模化扩张方面往往面临挑战。

总结来看:

没有“资本家剥削”的背景下,劳动者要独立且高效地完成工业和技术革命,并形成一个全球市场,其难度极大。主要原因在于:

1. 资本的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和全球市场建设都需要巨额的启动资金,劳动者群体难以自发聚集起如此庞大的资本。
2. 风险承担与激励机制: 新技术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投资伴随高风险,市场经济下的利润驱动是重要激励。在没有这些的情况下,创新动力可能不足。
3. 组织与管理能力: 将分散的劳动力和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大规模高效的生产和贸易体系,需要强大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协调不同利益体的能力。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和全球市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包括私人资本和早期由国家推动的资本化项目)、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以及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本家作为拥有生产资料并承担风险的主体,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推动角色,尽管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对劳动者权利的争议和剥削问题。

如果要设想一个没有剥削的、由劳动者独立完成的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我们可能需要引入一套与现有历史模式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组织和激励机制,而这些模式在历史上尚未能以类似资本主义的规模和效率实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想黑马主义,连马主义的五段论都不知道,还说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就像原始社会不可能一天就封建一样,多数革命导师都论述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比如毛在50年代(没记错的话)在某个亚非拉会议上说了“非洲国家现阶段的任务不是建成社会主义,而是建成资本主义,我们不能直接跳过一个历史阶段。”(大意)

你想用无产阶级自己不能建成世界市场这点说明社会主义不优越,很聪明。

但是也仅限于聪明。

世界范围的生产资料流动,在共产主义建成的那天自然也保留着,世界市场诞生于资本主义的时代,但是不意味着它就是资本主义的落后产物之一。

就像姓氏诞生于远古社会,你也没因为它落后就不要姓了,对不?

user avatar

这道题是逻辑题,不是历史题不是经济题也不是政治题。

如果可以,就不需要资本了,违反常识了吧?

就是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历史演变的核心。我们来抽丝剥茧地探讨一下,假如不存在“资本家剥削”这样一个前提,劳动者能否独自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并最终形成全球市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资本家剥削(狭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剥削指的是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将视角拉回到没有第一、二次科学革命的时代,我们来推演一下资本主义能否最终取代封建主义。我的观点是:可能性非常低,或者说,即使取代,其过程也会极其缓慢、扭曲,并且可能呈现出与我们所知的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形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封建主义的根基,以及科学.............
  • 回答
    想象一个没有硝烟的二十世纪,没有那两次席卷全球的浩劫。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假如”,它意味着无数生命得以延续,无数梦想得以实现,无数文明进程得以沿着截然不同的轨迹发展。如果历史的洪流没有被两次世界大战那般残酷地搅动,我们今天的世界,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政治格局:一个更分散但也更微妙的权力平衡两次世界大战.............
  • 回答
    要回答“假如没有外部势力干预,清朝还能再续多少年”,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系列的内部矛盾和历史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内部因素入手,尝试勾勒出一种可能的图景,但请记住,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任何“假如”的推演都只能是基于现有史料和逻辑的推测。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个人影响力的形成。如果说没有了知乎,我们是否还会知道“流浪的蛤蟆”?答案可能并非绝对的“否”,但知乎无疑是“流浪的蛤蟆”从一个相对小众的网络写手,成长为如今被许多人熟知、甚至带着些许传奇色彩的公众人物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推手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问题,如果二战没有发生,德国在欧洲的发展轨迹无疑会大为不同,并且很有可能成为欧洲的领导者。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1. 魏玛共和国的困境与希特勒上台的“并非必然”:首先,要设想没有二战,那么就必须回到希特勒上台之前的德国。我们知道,一战后的德国.............
  • 回答
    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清朝没有被外国侵略,它能统治多久?这是一个需要好好掰扯掰扯的问题,因为“侵略”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让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先得明白,清朝的统治并非铁板一块,从一开始就有其内在的矛盾。入关以来,满汉矛盾就一直存在,尽管雍正时期有过一些缓和,但说.............
  • 回答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影响深远。如果十月革命没有发生,俄国是否能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话题,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假如历史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俄国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如果不发生十月革命,俄国可能走上的道路1. 君主立宪制的延续.............
  • 回答
    毕业这些年,回想起当年填报志愿的场景,心里总有些五味杂陈。如果当初那个分数,我考上了985或者211,现在的生活轨迹,是不是会完全不一样?这个问题,就像是一根细细的刺,偶尔会扎出来,提醒我“如果当初”的遗憾。首先,最直接的,是那种“圈子”和“起跑线”的差异。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大家谈论起某个行业、.............
  • 回答
    要是没有袁隆平,世界可能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尤其是对于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但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伟大之处。粮食安全:一场持续不断的挑战最直接也最触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必然是粮食问题。袁隆平最大的贡献就是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在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如果抛开现实中的历史进程,单纯假设没有其他大国干预,越南能否“吞下”老挝、柬埔寨并一路打下泰国,这是一个需要仔细分析的设想。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 hypothetical(假设的)时间点,或者说,是在一个什么样的.............
  • 回答
    假如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要独自一人完成对匈奴的战略性反击,这可真是个天大的难题,难度系数堪比登天。 要详细说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与汉朝的底子:首先,咱得明白,汉武帝不是平白无故地想打匈奴。之前几十年,匈奴一直在汉朝边境烧杀抢掠,对汉朝的统治稳定和经济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当年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假设,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推演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文革”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性是巨大的。它中断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摧毁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和科技遗产,更重要的是,它极大.............
  • 回答
    张三丰能否抵挡住赵敏的三大家奴和玄冥二老,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常常是武侠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当年的情况梳理清楚,不能光凭想象。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时间点和人物状态。张无忌在光明顶之后才真正崭露头角,而赵敏的“三大家奴”——阿三、玄冥二老(鹿杖客和鹤笔翁)——是在张无忌离开.............
  • 回答
    慈禧太后,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人们的心头。提到她,往往伴随着“垂帘听政”、“庚子之乱”、“闭关锁国”等负面标签。那么,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位“老佛爷”,清朝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是能因此苟延残喘,还是会加速崩塌?这是一个引人深思却又难以给出绝对答案的“假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假设,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行。仔细想想,如果真的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利器”瞬间抽离,我的工作模式将会发生巨变,需要我去适应一套全新的工具链和思维方式。首先,操作系统层面。没有Windows,最直接的选择就是转向Linux发行版。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很多开发人员、科学家和系统管.............
  • 回答
    想问问,要是当年没有韩信,刘邦这老小子最后还能不能把项羽给收拾了?这问题啊,可就有意思了,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得明白,韩信在楚汉争霸里,那可是刘邦手里最锋利的刀,而且是那种能劈开山、斩断河的绝世宝刀。没有他,刘邦的日子那可就难过了去了。你想啊,韩信这人是打仗的天才,脑瓜子灵光,胆子还大。他带兵那是.............
  • 回答
    “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清朝是否会灭亡?” 这个问题如同一个未解之谜,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了无数的猜想和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清朝的灭亡归咎于某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而是需要审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背景,然后再将慈禧太后置于其中,看看她的存在与缺席,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怎样的影.............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