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没有知乎你们还知道“流浪的蛤蟆”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个人影响力的形成。如果说没有了知乎,我们是否还会知道“流浪的蛤蟆”?答案可能并非绝对的“否”,但知乎无疑是“流浪的蛤蟆”从一个相对小众的网络写手,成长为如今被许多人熟知、甚至带着些许传奇色彩的公众人物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推手之一。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流浪的蛤蟆”是如何被大众所认识的,以及知乎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流浪的蛤蟆”是谁?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定义一下“流浪的蛤蟆”。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以犀利、幽默、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在网络上分享关于两性情感、婚姻生活、社会现象等话题的作者。他的文字,尤其是在知乎上的一些回答,常常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洞察,但也带着一种戏谑和自嘲,让许多读者觉得“句句属实,字字扎心”,又仿佛在看一场黑色幽默的演出。

他早期可能在一些论坛、贴吧有过零星的文字输出,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他在知乎平台上的活跃。

如果,没有知乎,会怎样?

设想一下,如果知乎这个平台根本不存在,或者“流浪的蛤蟆”没有选择在知乎上发表内容,他的传播路径会是怎样的?

1. 小范围的个人博客/论坛时代: 在知乎兴起之前,网络上信息传播的载体主要是个人博客、BBS(公告牌系统)论坛、一些垂直领域的社区等。如果“流浪的蛤蟆”只是在这些地方零散地发表文章,那么他的影响力很可能被限制在很小的圈子里。可能只有那些非常活跃于某些特定论坛、对他的风格非常“对路”的读者,才会偶尔看到他的文字。这些读者可能会形成一个相对忠实的粉丝群体,但要形成大众化的认知,难度会非常大。

2. 依赖其他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传播: 即使在没有知乎的情况下,他依然可以通过微博、豆瓣、甚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但是,这些平台的内容形态和传播逻辑与知乎有所不同:
微博: 更强调碎片化、即时性,长篇的深度分析和故事性表达可能不容易获得长久的关注。虽然他也可以发微博,但知乎那种“回答一个问题”的模式,更容易让他系统地阐述观点。
豆瓣: 豆瓣的社区氛围相对文艺和独立,虽然也有很多深度讨论,但用户的基数和关注的焦点可能与知乎有所差异。
微信公众号: 这种模式需要用户主动订阅,传播的“主动性”更强。虽然也有很多大号,但如果没有一个集中的平台吸引用户“主动寻找”他,他的曝光度依然受限。

3. 缺乏“爆款”回答的放大效应: 知乎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其“点赞”、“评论”、“收藏”和“谢邀”等互动机制,以及“高赞回答”的强大推荐算法。一个有价值、有见地、有传播力的回答,能够被大量用户看到,并迅速引发讨论。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效应,是很多其他平台难以比拟的。

“流浪的蛤蟆”之所以能在知乎上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一些回答切中了用户在两性、情感、婚姻等话题上的痛点,并且用一种大家都能理解、甚至会转发共鸣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很多读者会把他写的某些段落、某些观点,像金句一样分享到朋友圈、微博,从而吸引更多人去知乎搜索“流浪的蛤蟆”这个人。

4. “人设”的构建: 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用户的每一次回答都在潜移默化地构建其“人设”。“流浪的蛤蟆”在知乎上的持续输出,让他被贴上了“情感专家”、“婚姻过来人”、“犀利毒舌”等标签。这种标签化的认知,会进一步吸引对这些标签感兴趣的用户。如果他只是在各个地方零散地发表,这种“人设”的构建会更加困难和缓慢。

那么,为什么说“不是绝对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他在其他平台上的可能性。一个有才华、有独特视角的人,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空间。

个人魅力和文字功底: “流浪的蛤蟆”之所以能吸引人,根本在于他文字的吸引力。如果他文字的洞察力、幽默感、叙事能力足够强大,即使没有知乎,他也许会通过其他渠道,比如出版书籍、写专栏、接受采访等方式,逐渐被更多人知道。
早期积累的用户基础: 如果他在知乎之前,已经在某些小众圈子积累了一定的粉丝,这些粉丝也会成为他日后传播的种子。
其他平台的崛起: 也许在没有知乎的另一个时间线里,其他平台(比如后来的抖音、B站的某些内容形式)会恰好适合他这种风格的传播,并成为他走红的契机。

总结一下:

没有知乎,“流浪的蛤蟆”这个名字,大概率不会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 他的才华或许依然存在,但他的声音会更加微弱,传播范围会更加狭窄。知乎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平台、一个强大的传播机制、一个有助于“人设”塑造的环境,让他的观点能够快速、大规模地触达目标受众,并产生共鸣和扩散。

可以说,知乎是一个“放大器”和“聚集器”,它帮助“流浪的蛤蟆”汇聚了大量的关注,并将他的影响力从一个潜在的网络写手,提升到了一个具有社会话题度的公众人物。如果没有这个“放大器”,即便他有“内容”,也可能淹没在信息洪流中,不为人知。

所以,答案倾向于:如果没有知乎,我们很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甚至不知道“流浪的蛤蟆”这个人。 他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知乎的崛起而展开和被大家所熟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

举个例子,我家长辈都不是球迷,我小时候他们知道马拉多纳和巴乔,我初中时他们的足球知识到达巅峰,同时知道罗纳尔多、齐达内和贝克汉姆三个人。我大学毕业到现在,他们足球知识止步不前,就知道C罗和梅西。至于什么内马尔、阿扎尔、诺伊尔、莱万多夫斯基,他们是不知道的。

我尝试看过网文,但从没看完过一章,我之前知道三少、土豆、番茄,听过《斗罗大陆》还有《星辰变》。如果我不上知乎,可能我的网文知识就像家中长辈的足球知识一样。

user avatar

天鹏纵横一书出了多少年,我就知道蛤蟆多少年,虽然我不记得天鹏一书出了多少年了。

user avatar

知道,我这不是在捧他,我今天就唠点真实的。


我印象中,应该是09年左右,我们这边有个夜市,市场里各种都是卖烧烤,卖各种小宠物。

小饰品的一条街,这个地方很好,是我们当地小情侣约会必去的地方。


我那天去吃饭,吃完了看到有个书摊,我就过去看,当时记忆贼深刻,这书摊卖的各种书都有。

什么盗墓笔记,猛鬼故事,如何做好一个女人,男人该如何应对职场? 恋爱技巧这类的。


这个书摊,是用驴车拉的,后面有个小板子,立的很高,上面放这几本书。

当时有一本书,看着很奇怪,因为那本书是淡蓝色的,上面画着一个男人,拿着一个白扇子,背景好像是宇宙的星空。

那本书还有点反光,我就去看,老板把那书拿给我,我就看了几眼,里面都是成语接龙,那个成语词汇当当的。


这时候夜市要散了,老板收摊了,那本书我也没买,因为翻角了,我印象中那本书应该是3本还是4本,上面作者写的不是他现在的名字,而是 蛤蟆,著

没有流浪那几个字。


而且,那本书属于残缺版的,因为只有第二本,剩余的几本都被买走了。


那个老板赶驴的时候,盗墓笔记我印象中也在他旁边,黄皮的,明显还比较厚,老板不用。

抓起蓝皮书就是 呦呦 给了驴屁股几下,那驴就拉着车跑了。


另外,其实蛤蟆干货不少,比如教新人只写主角,多看传统文学提升文笔叙事性,不要过于追求描写环境,好好写剧情。

这都属于干货,但基本没人听。


最后问问大家,如何从白金作者变成大神,分为三步,可填空,这个方法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实际操作性很强。

1 要在___成为白金作者 之后从___跳到___

2再从___跳到___

3这时候发现 自己已经成为大神作者了。


最后能成功填空的,请在评论里打出,逮住个蛤蟆攥出尿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个人影响力的形成。如果说没有了知乎,我们是否还会知道“流浪的蛤蟆”?答案可能并非绝对的“否”,但知乎无疑是“流浪的蛤蟆”从一个相对小众的网络写手,成长为如今被许多人熟知、甚至带着些许传奇色彩的公众人物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推手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里,想淘到真金白银的干货,有时确实需要点“火眼金睛”。那些披着专业外衣,实则内容空洞、观点浅薄的“伪专家”并不罕见。要分辨他们,与其说是看他们说了什么,不如说是看他们“怎么说”以及“说了什么后面藏着什么”。首先,我们得关注他们回答问题的“姿态”。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在面对一个复杂.............
  • 回答
    这事儿真够劲!要是老莫哪天心血来潮,披个马甲,丢一段没公开的稿子出来,还装嫩说自己18岁没天赋求指点,知乎那帮人能炸锅了。我倒是要好好想想,下面会涌出什么样的奇谈怪论来。首先,那个匿名ID一出来,估摸着就得是几个字的名字,比如“一个想写点东西的”、“初三狗”、“笔耕不辍但烂泥扶不上墙”。开头肯定是一.............
  • 回答
    这篇《我是爱知乎的,但我们不能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出自“晚点LatePost”,单看标题,就能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平台的眷恋,又有对某种“未发生”之事的警醒。这是一种相当高级的表达方式,暗示着作者身处其中,看到了不少问题,但碍于情分,不愿直接指摘,却又觉得有些事情必须被提起。文章的基调,很.............
  • 回答
    想象一个没有硝烟的二十世纪,没有那两次席卷全球的浩劫。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假如”,它意味着无数生命得以延续,无数梦想得以实现,无数文明进程得以沿着截然不同的轨迹发展。如果历史的洪流没有被两次世界大战那般残酷地搅动,我们今天的世界,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政治格局:一个更分散但也更微妙的权力平衡两次世界大战.............
  • 回答
    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历史演变的核心。我们来抽丝剥茧地探讨一下,假如不存在“资本家剥削”这样一个前提,劳动者能否独自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并最终形成全球市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资本家剥削(狭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剥削指的是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低.............
  • 回答
    要回答“假如没有外部势力干预,清朝还能再续多少年”,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系列的内部矛盾和历史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内部因素入手,尝试勾勒出一种可能的图景,但请记住,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任何“假如”的推演都只能是基于现有史料和逻辑的推测。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问题,如果二战没有发生,德国在欧洲的发展轨迹无疑会大为不同,并且很有可能成为欧洲的领导者。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1. 魏玛共和国的困境与希特勒上台的“并非必然”:首先,要设想没有二战,那么就必须回到希特勒上台之前的德国。我们知道,一战后的德国.............
  • 回答
    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清朝没有被外国侵略,它能统治多久?这是一个需要好好掰扯掰扯的问题,因为“侵略”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让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先得明白,清朝的统治并非铁板一块,从一开始就有其内在的矛盾。入关以来,满汉矛盾就一直存在,尽管雍正时期有过一些缓和,但说.............
  • 回答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影响深远。如果十月革命没有发生,俄国是否能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话题,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假如历史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俄国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如果不发生十月革命,俄国可能走上的道路1. 君主立宪制的延续.............
  • 回答
    毕业这些年,回想起当年填报志愿的场景,心里总有些五味杂陈。如果当初那个分数,我考上了985或者211,现在的生活轨迹,是不是会完全不一样?这个问题,就像是一根细细的刺,偶尔会扎出来,提醒我“如果当初”的遗憾。首先,最直接的,是那种“圈子”和“起跑线”的差异。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大家谈论起某个行业、.............
  • 回答
    要是没有袁隆平,世界可能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尤其是对于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但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伟大之处。粮食安全:一场持续不断的挑战最直接也最触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必然是粮食问题。袁隆平最大的贡献就是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在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如果抛开现实中的历史进程,单纯假设没有其他大国干预,越南能否“吞下”老挝、柬埔寨并一路打下泰国,这是一个需要仔细分析的设想。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 hypothetical(假设的)时间点,或者说,是在一个什么样的.............
  • 回答
    假如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要独自一人完成对匈奴的战略性反击,这可真是个天大的难题,难度系数堪比登天。 要详细说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与汉朝的底子:首先,咱得明白,汉武帝不是平白无故地想打匈奴。之前几十年,匈奴一直在汉朝边境烧杀抢掠,对汉朝的统治稳定和经济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当年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假设,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推演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文革”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性是巨大的。它中断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摧毁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和科技遗产,更重要的是,它极大.............
  • 回答
    张三丰能否抵挡住赵敏的三大家奴和玄冥二老,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常常是武侠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当年的情况梳理清楚,不能光凭想象。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时间点和人物状态。张无忌在光明顶之后才真正崭露头角,而赵敏的“三大家奴”——阿三、玄冥二老(鹿杖客和鹤笔翁)——是在张无忌离开.............
  • 回答
    慈禧太后,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人们的心头。提到她,往往伴随着“垂帘听政”、“庚子之乱”、“闭关锁国”等负面标签。那么,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位“老佛爷”,清朝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是能因此苟延残喘,还是会加速崩塌?这是一个引人深思却又难以给出绝对答案的“假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假设,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行。仔细想想,如果真的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利器”瞬间抽离,我的工作模式将会发生巨变,需要我去适应一套全新的工具链和思维方式。首先,操作系统层面。没有Windows,最直接的选择就是转向Linux发行版。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很多开发人员、科学家和系统管.............
  • 回答
    想问问,要是当年没有韩信,刘邦这老小子最后还能不能把项羽给收拾了?这问题啊,可就有意思了,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得明白,韩信在楚汉争霸里,那可是刘邦手里最锋利的刀,而且是那种能劈开山、斩断河的绝世宝刀。没有他,刘邦的日子那可就难过了去了。你想啊,韩信这人是打仗的天才,脑瓜子灵光,胆子还大。他带兵那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将视角拉回到没有第一、二次科学革命的时代,我们来推演一下资本主义能否最终取代封建主义。我的观点是:可能性非常低,或者说,即使取代,其过程也会极其缓慢、扭曲,并且可能呈现出与我们所知的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形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封建主义的根基,以及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