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文章的观点,知乎的问题在于知乎提供的内容依赖于“带V”,而运营团队似乎永远意识不到这一点。
我觉得这不是认识不到,问题其实出在用户的期待与运营的认知是南辕北辙的。
很多互联网产品都出现过和自家用户对着干的运营,可以说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知乎表面上最大的价值在于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有一定水平的文化商品,所以就提供文化商品这一点,知乎其实一直在不断挖掘。
从卖书、开网课、卖会员到如今万恶的视频推送、移动端强制改版。
结果呢?这种企图变现的努力起到的大多是负面效果,甚至还赶走了一批带V与优质用户。
问题出在哪里?
在于知乎急剧扩张的同时,运营团队的角色功能出现了异化,从社区的服务者转变为管理者甚至惩罚者,这种错位和越位的运营行为是最容易遭到用户反感的。
以问答为基础的社区,问答这种形式就包含了“交流”、“探讨”、“争论”,而用户在交流中自发的就会构建社区氛围与逻辑。
结果呢?运营出来用惩罚性手段来“维护”…这就打断了这种用户自发构建的社区运行逻辑。
于是每天都可以看到带V们质疑小管家是不是在拉偏架?为什么随意删除或者挪用创作产物?
而把心态放到管理者角度的运营,在用户看来就是傲慢与无能的结合体。既然知乎不尊重创作者,那么这种社区有什么留下的理由吗?
说到底,作为迫真的高知社区,TOP2可以是失败者,带专也可以是人上人。互联网公民来到这个社区,是基于人格平等的身份来交流与讨论的,不是改过迁善的囚犯或者聆听传教布道的信徒。
在历史上,市民社会培养出一批知识分子后,总归是要有知识分子交流讨论的场所,在过去就是沙龙和各种读书社团。
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对于大部分中国地区来说是一个新的现象,不过从历史上那些“沙龙”、“读书会”发展脉络来看,因观点不同的分化与吵闹是一个必然现象。
但把宪兵安插到学校与茶馆、咖啡厅里“管管”,那可是蒋匪军在台搞的白色恐怖。
把空间留给用户,让社区回归正常交流的逻辑,这似乎并不难。
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整个社区都因为“技术性调整”而无法进行评论。这是不是说明有些问题,恐怕不是中文互联网想解决就可以解决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