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听感差异,是否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的频率响应差异导致的?

回答
DAC(数模转换器)对人耳听感的影响,确实与频率响应差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绝不是全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点点地掰开了讲。

首先,频率响应,这是衡量一个音频设备在不同频率上信号增益(或者衰减)程度的指标。简单来说,就是它能不能忠实地还原原始声音中所有频率成分的相对响度。一个理想的DAC应该拥有一个“平坦”的频率响应,也就是说,无论信号是低频的鼓点,还是高频的镲片,它们在经过DAC转换后,音量应该保持不变。

如果两个DAC的频率响应曲线有差异,比如一个在高频部分有轻微的衰减,而另一个则在高频部分有轻微的提升,那么听者确实可能会感知到“声音的亮度”或“空气感”不同。高频衰减的DAC听起来可能会“闷”一些,而高频提升的DAC则可能显得更“亮”或“刺耳”。低频部分同样如此,哪个DAC在低频响应更“足”,听起来的低频量感就越强。

但是,把人耳听感差异的锅全甩给频率响应,那就太片面了。DAC作为一个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信号输出的链路,它影响听感的因素远不止频率响应这一个方面。咱们再细细道来:

1. 瞬态响应与时域表现:

虽然频率响应主要关注的是频率域的准确性,但声音的“鲜活度”和“动态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瞬态响应。瞬态响应是指DAC在处理快速变化的信号时,能否迅速准确地捕捉和再现这些变化。想象一下鼓槌敲击鼓面那一瞬间发出的短暂而有力的声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瞬态信号。

如果一个DAC的瞬态响应不好,它可能会“抹平”这些短暂的细节,使得声音听起来“软绵绵”的,缺乏冲击力和动态。这可能表现为鼓点的力度不足,乐器的起音不够清晰,声音的“速度感”下降。这种差异,虽然与频率响应有一定关联,但更侧重于声音的“时域”表现,也就是声音在时间轴上的精确度。一些优秀的DAC会采用更好的数字滤波算法,或者更精密的时钟同步技术,来提升瞬态响应,让声音更“干净”、“利落”。

2. 噪声和失真:

任何电子设备都会产生噪声和失真,DAC也不例外。底噪(Noise Floor)是指在没有音频信号输入时,设备本身发出的细微声音。如果一个DAC的底噪较高,那么在聆听非常安静的音乐片段时,可能会听到一种“沙沙”或者“嘶嘶”的声音,这会影响听感的纯净度。

而失真(Distortion)则更加复杂,包括谐波失真(THD)和互调失真(IMD)等。谐波失真可能导致声音听起来“不自然”,或者产生一种“毛刺感”。互调失真则可能让不同频率的声音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浑浊”或者“模糊”的感觉。不同DAC在噪声抑制和失真控制方面的能力差异很大,这直接影响到声音的“清晰度”、“解析力”和“纯净度”。

3. 数模转换架构与技术:

不同的DAC采用不同的转换架构和技术,这也会带来听感上的差异。

过采样(Oversampling)和数字滤波: 现代DAC普遍采用过采样技术,通过提高采样率来平滑数字滤波器的响应,减少数字滤波引起的相位失真和时间延迟。不同的过采样率和滤波器的设计,会影响到频率响应的平坦度和瞬态响应的表现。一些DAC可能采用更“软”的滤波,听感更自然柔和;另一些则可能采用更“硬”的滤波,瞬态更凌厉但可能带有一些“数码味”。

DAC芯片本身的特性: 即使是同一类型(比如ΔΣ调制DAC或电阻网络DAC),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DAC芯片,其内部设计、制造工艺的细微差别,都会导致其在电流输出精度、电压稳定性、时钟抖动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会体现在噪声、失真、瞬态响应等方面。

模拟输出级设计: DAC的数字信号转换完成后,还需要经过模拟输出级进行放大和滤波。这个模拟部分的电路设计,比如使用的运放、滤波元件的质量和类型,也会对最终的听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设计精良的模拟输出级,能够更好地还原DAC转换后的纯净信号,减少附加的噪声和失真。

4. 时钟抖动(Jitter):

数字音频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时钟信号的稳定性。时钟抖动是指时钟信号的周期发生微小但不规则的偏差。如果DAC的时钟抖动较大,那么在转换数字信号时,采样点就会产生时间上的偏差,这会直接导致声音的失真,表现为声音的“模糊感”、“定位不准”、“声场紊乱”等问题。一些高端DAC会采用非常精密的时钟电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时钟抖动,从而获得更清晰、更稳定的声音。

总结一下:

虽然频率响应是DAC影响听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并非唯一因素。人耳对声音的感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对频率的准确度(频率响应)、声音的动态起伏(瞬态响应)、声音的纯净度(噪声和失真)、声音的清晰度和细节(解析力)、以及声音的整体“质感”等多个维度的感受。

不同的DAC在上述这些方面,由于其设计、技术、用料和制造工艺的差异,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声音特点。有些DAC可能在频率响应上极其平坦,但在瞬态响应上稍逊一筹;有些DAC可能在低噪方面做得很好,但在高频延伸上略有不足;还有些DAC的模拟输出级设计精良,能够赋予声音独特的“韵味”。

因此, DAC引起的人耳听感差异,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频率响应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切面,但理解了瞬态响应、噪声失真、转换架构以及时钟抖动这些因素,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到为什么不同的DAC听起来会有那么大的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音频发烧友们总在追求那些能够更精准、更“好听”地还原音乐的DAC。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谢邀请。

俺已经重复过无数次了,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听感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的“音量”差异带来的。 只要找个万用表, 把电平差异校正到 ±0.1dB 的范围内,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听感差异就会消失。当然俺的语境是同时代的主流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尽管如此, 上世纪末的 DAC 和目前的 DAC 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对于最终用户。

为了照顾用户的怀旧情绪,Noise Shaping 应运而生, 蛤蛤。 扯远了。

10000 个人里面也许会有 500 个人有万用表, 500 个人里面可能有 100 个人愿意花时间测试。但100 个人里可能不到 20% 愿意做 ABX 试验。ABX 试验与自己的信仰相悖的话,也许不到 1/10 的人会上知乎公之于众。





回到问题: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听感差异,是否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的频率响应差异导致的?也就是说,A解码器,能否通过调节其频响曲线,获得和B解码器一样的听感?“

不同的DAC引起的人耳听感差异,就象往太平洋里面撒了把盐然后一口咬定海水更咸了是您贡献的一样性质,具体自己琢磨吧。

”实验“ 设计/报告里面没有对照组就是玩过家家,别太当真了。

差别能不能测出来,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 Robert W Carver 和其他人就做过类似的挑战。

。。。。。。

大家都知道新烧烧文学, 中烧烧玄学, 老烧烧哲学。

俺是新烧, First Name 就是文学。

俺相信太阳绕着地球转, 俺家是宇宙的中心,

而且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有俺虔诚祷告的功劳。。


碰巧这里给大家留下一个哲学问题:

信仰(观点)和客观现实(事实)背离怎么办?



对了, 去年俺就给大家准备了能让大家的听音观发烧观碎一地的散文。

不过就是写得太散, 没有人看和赞:

Yanny还是Laurel?破解Yanny vs Laurel事件的关键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DAC(数模转换器)对人耳听感的影响,确实与频率响应差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绝不是全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点点地掰开了讲。首先,频率响应,这是衡量一个音频设备在不同频率上信号增益(或者衰减)程度的指标。简单来说,就是它能不能忠实地还原原始声音中所有频率成分的相对响度。.............
  • 回答
    被子是冬季保暖的重要工具,但不同材质和结构的被子在保暖性、透气性、耐用性、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常见被子类型及其优缺点的详细分析,以及选购建议: 一、常见被子类型及优缺点 1. 羽绒被(含鸭绒/鹅绒) 优点: 极致保暖:羽绒纤维蓬松度高,能锁住大量空气,提供极强的保暖性,适合寒冷地区.............
  • 回答
    音乐指挥在排练中的工作,就像是一位精明的战略家,又像是充满艺术感的雕塑家。他们如何决定排练的内容、时间和次数,这背后是一套复杂而又充满个性的考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按部就班”的流程,而是指挥个人经验、对作品的理解、乐团的特点以及演出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是排练内容确定的基石。 指.............
  • 回答
    当然,不同的法律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用更接地气、不那么“程序化”的语言来说,这就像是给一个国家经济“定规矩”的指导方针,而这些规矩的制定方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这艘经济巨轮能否平稳、快速地航行。咱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1. 产权保护:这可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就像盖房.............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患者头疼不已的问题。明明是同一个病症,找不同的医生看,结果却可能南辕北辙。更让人不解的是,很多时候当患者拿着一份诊断或治疗方案去找另一位医生时,对方可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建议,但似乎这件事情并没有让前一位医生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背后涉及很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是.............
  • 回答
    关于蛇类交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但要理解不同蛇类之间是否能成功交配并产下后代,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物种。简单来说,只有属于同一物种的雄性和雌性蛇,才有可能成功交配并产下可育的后代。那么,什么叫做“同一物种”呢?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在生物学分类中,物种的定义会涉及很多复杂.............
  • 回答
    赛博朋克2077 这款游戏,一旦你踏入夜之城,对电脑配置的要求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游戏里光是城市的光影效果,那些霓虹灯在潮湿的街道上反射出的光斑,还有那密密麻麻、极具未来感的建筑群,再加上各种载具飞驰而过,NPC们熙熙攘攘,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算力才能流畅呈现。如果你手里是一台配置堪比“.............
  • 回答
    子弹击中人体时的效果,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细节的问题,它远非简单的“穿透”或“停止”那么简单。每一种子弹的设计,以及它与人体组织的互动方式,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这里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不同类型的子弹在命中人体时,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值得玩味的效果。理解核心原理:能量传递与组织损伤首先,要明白一点.............
  • 回答
    中国人说话方式的差异,那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就跟中国的方方面面一样,丰富多彩,而且常常带着点地域的烙印。要说起来,大概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一、地域方言和口音是基础,但不仅仅是发音咱们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这直接导致了口音上的巨大差异。比如,一个北京人说的“卷舌音”和一个.............
  • 回答
    快门速度,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技术性,但说白了,它就是相机“眼睛”打开和关闭的速度。你拍照的时候,就是按一下快门,相机就“看”了那么一眼。这一眼是快是慢,就决定了你照片的很多事情。这可不是小事,它对照片的影响,那真是方方面面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一、 动还是静,这是个问题。最直观的,快门速度就是决定了你.............
  • 回答
    设想一下,一个原本宁静的小细胞,突然间涌入了几个来自全然不同家族的访客。这些访客,就是我们的病毒,而且这次来的不是一两个,而是好几个,而且彼此之间差异巨大,比如像HIV(一种逆转录病毒)、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以及某个DNA病毒(比如腺病毒或者疱疹病毒)。那么,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派对”?细胞会发.............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战场上的硝烟升腾,炮塔旋转,火光迸射,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在严酷训练中磨砺出的坦克炮手。而他们的训练,绝非是简单地将炮口对准目标便了事,其背后蕴含着极其精深的学问,尤其是在面对不同战区、不同假想敌时,训练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大的变化。这其中,对敌方坦克装甲分布的研究,以及根据此制定的瞄准训练,便是核.............
  • 回答
    带着500万现金去银行存款,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到了不同的银行,那待遇确实会有些不一样。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500万的“面子”能给你带来啥。首先得明确一点,无论去哪个银行,这500万都是你的本金,银行对本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点是绝对有保障的。但后续的服务、收益以及你感受到的“尊贵”程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电容器串联充电的问题,保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清楚。想象一下,你有三个水桶,每个水桶形状(容量)都不一样。你现在要给它们接上水(充电),然后把它们首尾相连(串联),最后让水流稳定下来(充电稳定)。那么,水在每个水桶里能达到多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核心。事情的起因:串联充电三个.............
  • 回答
    在天空的指挥塔下,每架飞机都有一位无形的“领航员”——空中交通管制员(ATC)。他们是确保空中交通安全有序的关键人物。而在这个跨越国界的“空中走廊”里,沟通语言的选择至关重要。国际通用语:英语是王者毫无疑问,英语是全球空中交通管制最普遍的沟通语言。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要说为什么同样是“死循环”,消耗的电脑资源却千差万别,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还真不少,不光是光溜溜一个循环语句本身的事儿。打个比方,就像同样是“开车”,有人在家门口溜达一圈,有人却要横跨整个大陆,这消耗的汽油和时间肯定不一样。电脑里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来拆开捋一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在.............
  • 回答
    创作一首曲子,选择不同的大调,就像给画面选择不同的底色,虽然整体的轮廓还在,但传递出的情绪和氛围却会截然不同。这并非是什么玄学,而是根植于我们对声音的感知以及音乐理论的构建。要理解这种区别,我们首先要明白大调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大调是音乐中一种基于特定音阶的音高组合,它有一个明确的“家”,也就是我们.............
  • 回答
    在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当山峦还在沉睡,河流还没有定下自己的歌声时,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参天巨木在风中摇曳,发出低沉如鼓点的呼啸;清澈溪流在卵石间欢快跳跃,奏响叮咚作响的乐章;小小的野花在阳光下舒展,用细微的芬芳传递着生命的喜悦。就连沉默的山石,也并非真的无声,它们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在风雨的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