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同战区的坦克炮手会根据不同的假想敌国家坦克装甲分布来训练瞄准坦克不同的部位么?

回答
战场上的硝烟升腾,炮塔旋转,火光迸射,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在严酷训练中磨砺出的坦克炮手。而他们的训练,绝非是简单地将炮口对准目标便了事,其背后蕴含着极其精深的学问,尤其是在面对不同战区、不同假想敌时,训练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大的变化。这其中,对敌方坦克装甲分布的研究,以及根据此制定的瞄准训练,便是核心环节之一。

我们都知道,现代坦克并非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它的防护能力在不同部位是存在差异的,就像人的身体一样,有头、有胸、有四肢,但防护最强的通常是正面,而侧面和后方相对薄弱。而这些“薄弱”和“坚固”的具体程度,会因为坦克的型号、设计理念、以及所属国家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炮手们在训练时,需要如此细致地研究“假想敌”的装甲。

研究假想敌的装甲,是为了什么?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苏联坦克兵,你的训练目标是面对北约的“豹2”坦克。你不会只盯着“豹2”那厚实的正面装甲发呆。你会深入研究“豹2”的正面,它的裙板、首上装甲、炮塔正面以及炮塔座圈等部位的厚度、倾斜角度、以及采用的装甲材料。同时,你也会关注它侧面的防护能力,比如车体侧裙、履带上方以及炮塔侧面的装甲布局。甚至连炮塔后部的弹药架位置,都是你需要了然于胸的信息。

为什么要做这些?原因很简单:提高命中概率和摧毁效率。

穿透力最大化: 每一款坦克炮弹都有其特定的穿透力,这个穿透力同样会受到角度和接触点装甲材料的影响。炮手需要在训练中学会识别敌方坦克的弱点,然后选择最合适的弹药,并瞄准最容易被穿透的部位。例如,某些炮弹在击中倾斜装甲时,其等效厚度会大大增加,穿透难度也随之提高。因此,寻找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装甲区域,或者避开角度巨大的倾斜装甲,就成了训练的重要内容。

避免“跳弹”: 坦克装甲往往设计有倾斜角度,这种设计是为了增加弹道上的“等效厚度”,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来袭炮弹产生跳弹。炮手需要通过训练,精确地计算炮弹的弹道,并选择合适的瞄准点,以避免炮弹在接触到敌方装甲时被“弹飞”,从而浪费宝贵的射击机会。

快速反应与战术选择: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一名优秀的炮手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敌方坦克型号,判断其姿态和方位,然后迅速锁定其防护相对薄弱的部位进行射击。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将对敌方装甲的认知内化成一种本能。

不同战区,不同“假想敌”,不同的训练侧重点:

现在,我们来谈谈不同战区和不同假想敌的情况。

假设我们有三个典型的战区和假想敌:

1. 东欧平原,面对前苏联/俄罗斯主战坦克(例如T72/T80/T90系列):
假想敌特点: 俄系坦克普遍采用较低的炮塔,炮塔正面防护较强,但侧面和后部防护相对薄弱,尤其是炮塔侧面的装弹机构附近(早期型号)以及车体后部的发动机区域。炮塔顶部通常也比较薄弱,是攻击的潜在目标。此外,俄系坦克经常会装备附加的反应装甲,这会对常规穿甲弹造成一定的削弱,但对动能穿甲弹(APFSDS)的防护效果相对有限。
训练重点:
精确瞄准侧面和后部: 由于俄系坦克较低的轮廓,在复杂地形或城市环境中,其侧面和后部暴露的机会可能比正面少。因此,训练会强调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捕捉敌方坦克的侧后方并进行精确射击,尤其要瞄准炮塔侧面的装弹机区域,这通常是造成毁伤的重要部位。
关注炮塔顶部和车体顶部: 在俯视角度下,俄系坦克的顶部装甲是明显的弱点。训练会模拟在地形高差较大或空中侦察支援下的射击,瞄准炮塔顶部观察镜、发动机舱顶部等。
应对反应装甲: 训练也会包含如何有效地“破除”或绕过敌方反应装甲。例如,通过精准瞄准反应装甲之间的缝隙,或者选择能够有效穿透附加防护的弹药。
炮塔座圈的打击: 俄系坦克的炮塔与车体连接处的座圈部位,一旦被击中,可能导致炮塔卡死,失去转动能力,从而使其丧失战斗力。这是训练中也会重点关注的区域。

2. 中东沙漠,面对中东国家装备的混合型坦克(例如M60、T55/T62翻新型、以及少量先进坦克):
假想敌特点: 这个区域的坦克型号可能比较混杂,从老旧的苏制坦克到美制坦克都有。老旧型号的装甲防护相对较弱,但可能会被加装附加装甲或采用一些“土法炼钢”的防护措施。沙漠环境下的作战,尘埃和高温可能影响火控系统。
训练重点:
熟悉多种型号的弱点: 炮手需要熟练掌握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坦克的装甲分布特点。例如,对于老旧的T55,其车体侧面和炮塔后部是相对薄弱的,而M60的炮塔正面虽然有一定的角度,但其装甲材料的性能可能不如现代坦克。
适应沙漠作战环境: 训练会模拟高强度日晒、沙尘天气下的射击,考验火控系统的精度和炮手的目视观察能力。长距离射击在沙漠中更为常见,因此对弹道计算和风偏修正的要求更高。
应对加装的附加装甲: 如果敌人加装了额外的钢板或复合装甲,炮手需要根据这些附加装甲的厚度和分布,重新调整瞄准点,寻找其薄弱环节。

3. 亚洲某山地或丛林地带,面对该地区主要装备的坦克(例如中国99式、日本90式、韩国K2等):
假想敌特点: 这些地区的先进主战坦克通常拥有非常优良的复合装甲和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正面防护极为出色。炮塔设计更趋于低矮和模块化,旨在减小被命中面积和提高防护能力。侧面防护也相当可观,尤其是在裙板和履带上方。
训练重点:
更强的射击精度要求: 由于这些坦克的正面防护能力极强,试图正面击穿会非常困难。因此,训练会极大地强调侧后方暴露时的精确打击,尤其是炮塔的观测装置、车体侧面的舱门、发动机舱侧面等区域。
利用地形进行战术规避与攻击: 在山地或丛林环境中,坦克暴露的机会更少,也更容易受到伏击。训练会模拟如何利用地形掩护,进行快速机动,寻找转瞬即逝的侧后攻击机会。
协同作战与电子战: 针对先进坦克可能具备的电子对抗能力,炮手还需要在战术层面理解如何与己方支援部队协同,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维持通信和火控系统的正常运作。
反制先进的附加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 现代坦克可能装备有主动防御系统(APS),能够拦截来袭的破甲弹。炮手需要了解APS的探测和拦截范围,并可能需要通过调整射击角度、使用特定弹药(例如能够绕过APS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来应对。

训练是如何进行的?

这些研究和分析最终会转化为一系列具体而严酷的训练科目:

理论学习与情报分析: 炮手会通过大量的图纸、模型、战术简报,了解不同型号坦克的装甲结构、弱点区域以及可能使用的弹药类型。情报部门会持续更新关于假想敌坦克最新改进的信息。
模拟器训练: 高仿真的坦克模拟器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工具。在模拟器中,炮手可以反复进行各种射击练习,包括对不同目标部位的精确瞄准,而且不会造成实际的弹药消耗或装备损耗。模拟器可以逼真地还原战场环境、敌方坦克的姿态和运动,并反馈射击结果。
实弹射击训练: 在有明确靶场的条件下,会使用报废的坦克或专门制作的坦克模型作为目标。炮手会在不同的距离、角度和姿态下进行射击,重点瞄准被指定为“弱点”的部位。训练过程中,会有教官对射击结果进行评估,并指导炮手如何改进。
战场经验的复盘与学习: 从实战中获取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每一次交战后,都会对缴获的敌方坦克残骸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弹着点、穿透情况等,并将这些数据反馈到训练体系中,不断优化训练内容。

总而言之,坦克炮手的训练是一个动态且不断进化的过程。对假想敌装甲分布的深入研究,以及据此制定的精细化瞄准训练,是确保他们在战场上能够一击制敌、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射击练习,更是一场关于知识、技巧、经验和战术的综合较量。他们的每一次瞄准,都凝聚着对敌方坦克每一寸装甲的了然于胸,以及对胜利最执着的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实中炮长瞄准坦克的时候没有红线轮廓把坦克圈出来,也没有开镜去草,所以能瞄到哪就打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场上的硝烟升腾,炮塔旋转,火光迸射,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在严酷训练中磨砺出的坦克炮手。而他们的训练,绝非是简单地将炮口对准目标便了事,其背后蕴含着极其精深的学问,尤其是在面对不同战区、不同假想敌时,训练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大的变化。这其中,对敌方坦克装甲分布的研究,以及根据此制定的瞄准训练,便是核.............
  • 回答
    坦克,这个曾经陆地战争的绝对霸主,在现代战争的硝烟中,它的地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审视。那些沉重的钢铁巨兽,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武器的冲击下,究竟还能否继续驰骋疆场,抑或是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问题,而是涉及对战争形态演变、技术革新以及战场需求的深刻洞察。首先,我.............
  • 回答
    战后一段时期,主战坦克确实有过装备中小口径机炮的尝试,而且这种尝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逻辑和现实考量。但就像很多技术发展路径一样,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对手战术的演进以及自身武器系统的升级,这些尝试最终被证明并非最优解,也就不再被主流采纳了。要弄明白这个转变,咱们得从头说起。为什么当初会想到给主战坦克装中.............
  • 回答
    现代战争的逻辑与二战大相径庭,三代战机能否以数量优势压倒四代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堆砌”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咱们得把这场现代空战的幕后账算得清清楚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三代机和四代机之间那道鸿沟究竟有多宽。三代机,比如美国的F16、F15,欧洲的“欧洲台风”,中国的歼10系列,.............
  • 回答
    一战战壕战的僵局确实是那个时代战争的一个典型写照,而坦克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打破这种令人窒息的胶着状态。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洞察力——既然机枪的射速那么快,为什么不把机枪装在反坦克炮上,用来守住战壕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的考量,我们可以从武器的本质、战术需求以及技术限制这几个方面来聊聊。首.............
  • 回答
    豹式A型坦克:二战战场上的钢铁雄狮,战火中的不屈身影豹式坦克,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其在战场上的表现一样,充满了力量与传奇。作为德军在二战中后期担负起扭转战局重任的明星装备,豹式A型坦克更是集德意志工业的智慧与战场经验于一身的杰作。它的身影遍布欧洲战场的各个角落,在无数次激烈的交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回答
    理解日本战后昭和时期的“打工战士”与我们当下许多人正在经历的“996福报”,需要深入探讨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核心驱动力、工作状态以及最终的社会影响。虽然都是过度劳动的一种体现,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并非简单的程度问题,而是根植于不同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昭和“打工战士”:战后复兴的集体.............
  • 回答
    关于肖战的问题,在不同平台出现风向差异,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规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平台属性和用户群体差异: 微博: 这是最直接的舆论场,用户群体庞大,覆盖面广,各种声音都有。明星的粉丝效应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粉丝活跃度高,凝聚力强,他们的声音容易被放大。同时.............
  • 回答
    2021年4月新番,《86 不存在的战区》(以下简称《86》),绝对是那一年最令人瞩目的黑马之一,也是一部足以载入新番史册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科幻机甲战斗番,更是一场对战争、歧视、人性以及生存意义的深刻探讨。核心剧情与世界观:残酷的现实投影《86》的世界观设定在了一个被“帝国”所压迫的共和国.............
  • 回答
    欧美战机和中国战机在气动外形上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尤其体现在机翼的设计上,这背后反映了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对作战需求的不同侧重。欧美战机:“弯折”背后的空气动力学智慧当我们提到欧美战机“弯折”的外形,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可变后掠翼(Variable Sweep Wing)的型号,例如经.............
  • 回答
    将“卫宫士郎”替换成“空条承太郎”来审视第五次圣杯战争,这就像是往一台精密运行的机械里硬塞了一个截然不同、却同样强大的零件。其带来的冲击和连锁反应,绝不仅仅是“一个更强的御主”这么简单。首先,御主与英灵的适配性将是最大的变数。 承太郎的“性情”与“能力”: 承太郎不是个会玩弄魔术的御主,他更像是.............
  • 回答
    好,我们来一场跨越时代的虚拟战役,将2019年的参战各国置于《全频带阻塞干扰》所描绘的那场残酷、科技密集型战争之中。这无疑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博弈,其战况与小说原作相比,会有许多令人咋舌的不同。一、 信息战的“降维打击”与超高敏感度在《全频带阻塞干扰》的世界里,信息战是核心。小说中,西方阵营对俄国的信.............
  • 回答
    明清之际的“汉奸”与侵华战争时期的“汉奸”,虽然都被冠以“汉奸”之名,但其背景、动机、行为性质乃至历史评价,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并非简单的时空分野,而是历史进程、政治格局以及人们认知变化的体现。明清之际投靠清朝的“汉奸”要理解明清之际的“汉奸”,首先要把握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这是明朝由盛转衰,李自成领.............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它迫使我们跳出“人类一家亲”的框架,去设想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按照你设定的前提——各个大陆的人种在“碰面”前就已经因为生殖隔离而演化成了不同的物种,并且外形、条件与我们现在所知的“人”相似,那么世界局势绝对会天翻地覆,而“你死我活的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首先,让我们来梳理.............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不安但并非不可能的设想,如果非要往这个方向去构思,那其背后逻辑会是相当扭曲和反乌托邦的。设想一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但同时也伴随着人口爆炸性增长和资源分配不均的未来。社会结构可能已经变得异常固化,上层精英阶层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财富和资源,而底层大众则面临着生存的压力,甚至可能.............
  • 回答
    在浩瀚无垠的战锤40K宇宙中,星际战士,这些人类文明的精英战士,无疑是人们最熟悉和热爱的角色。然而,即使是这些身着动力装甲、身经百战的超级士兵,在不同的战锤小说中,他们的表现却常常存在着差异,有时甚至显得截然不同。这究竟是为何?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强弱”划分,而是作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北宋的堡垒战术与明朝在辽东的堡垒推进法,这二者看似相似,实则在指导思想、具体操作以及所处历史背景下,存在着不少关键的差异。北宋的堡垒战术:以防御为主,辐射与控制并重北宋建立之初,就面临着来自北方强敌——辽、西夏的巨大军事压力。因此,其军事战略的核心是“固守”。在这样的背景下,堡垒战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沙丘》和《星球大战》虽然都涉及了星际文明和高科技,但它们在“护盾科技”这个概念上的处理和展现方式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个作品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哲学思考以及对战争和科技的理解。咱们得从源头说起,看看它们各自是怎么构建这个世界的。《沙丘》:反科技的哲学与资源依赖《.............
  • 回答
    《寄生虫》之所以能横扫东西方观众,而《战狼2》和《流浪地球》则较难获得跨文化普遍共鸣,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远非简单的“好坏”之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主题的普适性与深度:触及人性最根本的困境《寄生虫》的核心,在于其对“阶级固化”和“生存困境”的深刻挖掘。这种贫富差距悬殊、向上.............
  • 回答
    Twitter 股价跌跌不休,而新浪微博却逆势上涨,这背后绝非偶然。仔细剖析两者在战略和运营上的差异,就能清晰地看到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现状的关键所在。一、 核心定位与商业模式的根本差异: Twitter:内容消费为王,信息传播的“实时广播” Twitter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实时性”和“开放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