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集最精彩的部分要属太子跟右相的宫斗了,
高赞评论说觉得太子单纯冲动,
我倒觉得刚好相反,宫斗一节充分体现了太子的聪明才智。
太子之位大概是唯一比皇帝之位更难坐的位子了,看上去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四面八方全是对手,既要防着老子,又要防着兄弟,既要笼络臣下,又要把握分寸,既要展现能力,又要不露锋芒……
作为一个获得老中青三代臣子拥戴,被视为大唐未来的希望的太子,不可能是个单纯冲动的愣头青。
事实上,有一种广受认同的说法是,太子李亨才是马嵬坡兵变的幕后主使。
李亨与杨国忠不和,而安禄山起兵,打的是清君侧、除奸佞的旗号,李亨当然要把握住这个机会除掉杨国忠和他最大的靠山杨玉环啦。但是李亨真正想要的不止于此,而是想一步到位登基称帝。无奈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是忠于玄宗的,不同意逼宫让位,没有武将的支持,太子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杀了政敌,再转道灵武,在自己的大本营称帝。
宫斗始于帝王对阙罗霍多案为什么久攻不破的追问
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其实是:是不是因为你监守自盗,所以才破不了案。毕竟何孚刺杀右相人赃俱获,且他的招供圣人刚看过呢。
所以,这个问题一问,何老立刻紧张了。
圣人继续追问,你就没啥要跟我主动交代的吗?这摆明就是坦白从宽的节奏了。
太子此时既没有表现出大祸临头的惶恐感,也没有表现出一点心虚的紧张感,而是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泰然自若地把矛盾转移到他跟右相的私人恩怨上,说案子破不了,是右相阻挠之故。
这个思路显然是早就想好的,这样说看似自认了跟右相的矛盾,加深了自己主使谋刺右相的动机,其实对圣人的心思拿捏得非常精准:
圣人最忌讳的,从来就不是太子对右相有敌意,事实上太子跟右相的矛盾,本来就是圣人有意制造的,太子想杀右相,威胁不到圣人,太子想夺权,才是圣人的大忌。所以刻意强化太子跟右相的私人恩怨,对太子是有利的,而且也能让圣人疑心是右相故布疑局。
右相当然也不傻,立马反击说太子贼喊捉贼,暗指太子内外勾连。
太子继续紧咬右相
还骂出了那句著名的“狗一样”
于是圣人问:所以你就要谋刺右相是吧?
这句话看似凶险,实则已经消除了圣人心中最大的疑虑:圣人初步相信了太子不是为了夺权,而是为了报复右相。
但是谋刺右相也是大罪啊,何况太子都在朝堂上公然这样辱骂右相了,不问太子罪怎么给右相和群臣一个交代?
所以圣人继续追问何老案情,
而且几乎就是准备给太子定罪了,因为众说周知,何老是最坚定的太子党,只要何老卷进了这个案子,不管事实上太子是不是幕后主使,太子都脱不了干系。
圣人说不会偏袒亲儿子,这意思很明确了。
(是滴是滴,大家都知道你从不偏袒亲儿子,一天可以杀三个)
何老怎么说都是错啊,他只好选择沉默是金。
这时候太子开始了连环套,抛出了那个著名的问题:在父亲心里,儿子和右相,谁对大唐更有用?
此情此景下,圣人当然会说右相啊!
毕竟圣人才刚说过自己对亲儿子从不袒护,这会难道又说亲儿子对大唐更有用吗?而且太子这么问会让圣人觉得太子你这是在威胁我吗?你对大唐更有用所以我不能把你怎么样是吧?!
所以圣人几乎是吼出了那句:林相!
然后太子小狐狸的下一环来了:作出掏兜要拿黑材料又不忍心的样子,
队友这时候还跑出来神助攻:
太子心慈手软,顾惜父亲颜面的形象马上立起来了,
接下来的操作更是诛心:
既然父亲觉得儿子没用,儿子啥都不说了,只求父亲饶过何老。
太子深谙右相说的“话不是说出来就行,要看听的人想不想听”的道理。
而且太子再次说在了点子上:何老看似向着儿子,实际上他忠于的是父亲您。
(也是委婉表明,何老谋刺右相,不是为了让儿子上位,而是为了帮父亲您清除奸佞)
何老这时立马配合演出,当堂睡着
看着苦苦哀求的儿子,垂垂老矣的臣子,
圣人还能说什么?
袖子一挥,灭灯!
圣人休息期间,在思考怎么处置这个事情,重新亮灯之后,圣人尚未表态,右相显然有点操之过急,还想继续追击,结果换来了圣人的一句“你就这么急着咬死太子吗”(注意这个咬字,对应前面太子说的狗一样,哈哈)
右相毕竟本来是占理的一方,还想再争取一下,
搬出来匡扶法度这个梗,
意思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哪能说算就算。
圣人于是说,那右相你说应该怎么办,我们听你“吩咐“(说什么法度,三司大印都在你手里,还不是你说了算)
这话说得很重了,右相的小手马上就抖起来了,小汗马上滴下来(右相毕竟是经常演胆小鬼的老戏骨,经验丰富),自然不敢再继续纠缠。
圣上这时的态度其实已经算是很明确了:准备不再追究太子一党,让这事先翻篇了。
太子取得阶段性胜利。
而开宴之后,太子笨拙地切肉的样子,看似丢脸,实则是种示弱,孩子的笨拙举动,是最易逗乐父母的,也会让圣人放松对太子的警惕和戒心:儿子这个怂样,不至于是个杀父夺权的主吧
当圣人说出:
可以说是明着表示已经原谅太子,不打算追究太子了。
而让太子给右相送肉,事实上已经是在帮太子打圆场了。
毕竟太子一党谋刺右相,圣人让太子给右相伏低,既是安抚右相,也是帮太子下台。
而右相,用“登东”这一出向圣人表示:
宝宝委屈,宝宝不开心了,
太子谋刺宝宝,圣人不替宝宝做主,想就这么算了,圣人偏袒儿子。
接下来,
猪队友左相竟然在这个时候出言弹劾右相,维护太子,这摆明就是把结交朋党的帽子往太子头上扣啊。
你看人家右相,虽然家里天天一堆来巴结的人,但在圣人面前一直是单兵作战啊(盖多了两个印就从大好局势变成了接布衣,必须吸取教训啊)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前三集写分析的时候,我曾经说过,穿布衣的肯定不止太子和右相,36集开头镜头一转,果然一片布衣,
我又倒回去看了下34集圣人出场的时候,发现那时朝拜的臣子并不全是布衣。
那也就是说,圣人就给右相党和太子党的人赐了布衣?圣人好会吓人……
以此告诉他们:你们向着谁,我清楚着)
然后郭爷爷赶紧对左相等人摇了摇头,示意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结果太子党竟然没有领会,手拉手上厕所去了。
太子党趁登东开小会商议对策,应了席间宴客说的“大忌”
此举果然踩中圣人心中雷点,圣人对太子结党营私的疑虑再次浮上心头……
于是乎,何老戴罪之身的情势再度被圣人提起,连厕所都不让何老上,是为了不让串供吗……
这么一整,大家都看明白了:
太子为了转移注意力,赶紧用了一招“羊油手上沾,用饼擦干净,擦完口里塞,半点不留渣”来展现自己艰苦朴素、体恤百姓的生活作风。
然而,宾客还没动筷,自己一个人先吃一来确实不太符合礼仪,二来圣人此时心中着恼太子,他做什么都是看不惯的。
果然,圣人借题发挥,说太子两面三刀,沽名钓誉,也敲打太子:别以为你在灵武干了什么我不知道。
形势急转直下,太子凭着自己对圣人的了解,兵行险着,再次打出亲情牌:
不管圣人怎么看我,我始终把圣人看作我自己的父亲(你不把我当儿子,时时防范处处怀疑,可我还是爱你敬你,没有谋逆之心)
圣人说,那你就错了,我是大唐的圣人
(你应该把自己当臣子,保持绝对忠诚)
太子最诛心的一段来了:
先是对圣人说:那就请圣人,给老师赐座!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连何老都用眼神暗示太子不要冲动,
然而更冲动的来了:
太子直接端着肉跑去何老身边喂何老去了,
圣人已经气到踢凳子了,
太子继续扎心:(你不是说我巧舌如簧两面三刀吗?我就真性情一把给你看)
这段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太子一番话,既有不被信任的委屈,又有不被爱护的悲愤,
而在这种生死关头,太子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荣辱,而是老师的尊严,我如果是坐在下面的臣子,肯定要被太子打动,暗想跟着这样的boss,值!
看到这里,我算是明白了:太子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知道,两个人的沟通,沟通的主要是情绪,而不是事实,所以太子从来不纠结在什么证据啊,细节啊,也从来不想着跟圣人摆事实讲道理,去说服圣人,而是另辟蹊径,动之以情。
何老是被彻底打动了,暗暗藏好了刀,估计要么是准备趁机灭了右相,要么是准备以死明志了。
还有一点:太子对何老表现得越是情深义重,何老把太子撇清,一力承担说是自己为了太子背着太子干的太子啥都不知道的令人信服程度就越高。
而圣人,在那一瞬间估计是百感交集,
愤怒儿子的冒犯,
愧疚父爱的缺失,
伤怀死去的三子,
疑虑事情的真相
……
但是,他要的,说到底,不正是太子作为儿子作为臣子的孝顺与忠诚吗?
那么,他又怎么能因为太子对老师豁出一切的维护与孝顺而责怪太子?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说到底,也许是因为自己也不是个好父亲吧……
罢了,如他所愿,赐座吧。
……
帝王心思,高深莫测,瞬息万变,夜宴没有结束,一切就都还没有定论。
相关回答:
今天突然檀棋的视频和照片,不是,是热依扎的,我觉得她应该来演杨玉环啊!
这几集都是回忆加一些其他剧情,剧情推动意义不大,还不如看看檀棋的美照。
秀色可餐指的就是这个吧!
热依扎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039556629826355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