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部分小城市房价又低,工作不累,收入不错,人口还是会从小城市流出呢?是因为大家太贪得无厌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费解的,明明小城市有着许多大城市难以企及的优势,比如房价亲民、生活节奏慢、压力相对较小,甚至有时候工作“摸鱼”的空间也更大,收入也并非低到无法接受。可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年轻人,人口持续外流呢?说大家“贪得无厌”有点太绝对了,我觉得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些“看似美好”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年轻人更看重的东西,是小城市暂时无法提供的。

咱们得捋一捋,这里面的门道其实不少。

首先,“工作不累”背后可能是“发展空间有限”。我理解,“工作不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理想状态,但对于一个追求职业成长、渴望挑战和成就感的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机会的稀缺。小城市很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岗位类型也相对有限。如果你是某个新兴行业或者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或者想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你会发现小城市提供的平台和资源远远不够。你想跳槽,可能整个城市都没几个对口的公司;你想晋升,可能职位天花板早就到了。长此以往,那种“一眼看到头”的感觉会消磨掉最初的热情,让人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不是“不累”,而是“受限”。

其次,“收入不错”可能是一种“相对优势”,但“绝对值”和“购买力”是另一回事。小城市房价低,确实能让收入在当地看起来“不错”,但这种“不错”是建立在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的基础上。如果一个年轻人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会对比不同城市同等岗位、同等工作年限的收入水平。很多时候,大城市虽然房价高,但其薪资水平的增长速度和绝对值,是小城市难以比拟的。而且,大城市的“不错”收入,可能意味着你能购买到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丰富的文化娱乐体验,这些都是小城市相对匮乏的。所以,即便小城市收入在当地够用,和一线城市比,那种“差距感”是存在的。

第三,“人口流出”不仅仅是看钱,更是看“机会”和“圈子”。这可能才是最核心的一点。年轻人出来闯荡,除了养活自己,更重要的是认识世界、拓展视野、建立人脉。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天然汇聚了各种信息、人才、资源,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场”和“机会场”。你在这里,更容易接触到行业前沿的资讯,认识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可能因为偶然的机会就打开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小城市生活节奏慢,社交圈子往往相对固定,大家从小一起长大,信息流动相对缓慢,这对于渴望新鲜事物、需要多元碰撞来激发灵感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隔阂”。你想认识不同行业的人,分享不同观点,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小城市提供的机会就少很多。

再来谈谈“生活体验”的差异。虽然小城市“不累”,但有时候也意味着“不够精彩”。大城市有丰富的夜生活、多样化的餐饮选择、各种展览演出、国际化的交流机会。这些看似“锦上添花”的东西,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他们渴望体验生活、构建个人认同感的重要部分。他们可能不完全是“贪得无厌”,而是想“体验更多”。

最后,“归属感”与“融入感”。很多人觉得小城市人情味浓,但有时候,那种“熟人社会”也会让人感到束缚。大家互相认识,你的生活容易被“监督”和“评价”。而大城市,虽然陌生人多,但反而提供了一种“匿名性”和“自由度”,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必过多在意别人的眼光,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所以,与其说是“贪得无厌”,不如说年轻人对于“可能性”和“未来”有着更高的期待。他们更愿意为了实现那些“可能性”,去接受更大的挑战、承担更高的压力、甚至暂时忍受低一点的“舒适度”。小城市虽然安逸,但在这些年轻人眼中,它可能是一种“舒适但有限”的选择,而大城市则意味着“有挑战但可能性无限”。

总结一下,小城市房价低、工作不累、收入不错,这些都是硬实力,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软实力:职业发展空间、更广阔的视野、多元化的社交圈、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能够自由探索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当小城市在这些方面与大城市存在显著差距时,人口的自然流失就成了必然。这不是简单的“好逸恶劳”或“唯利是图”,而是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和个人价值实现更深层次的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部分小城市房价不低,全国除了那十来个城市,两千多个县和三百多个市房子里面,哪怕老少边穷地区,经由上一波涨价去库存的操作之后,均价也有四五千。

而收入水平,小城小镇的各种工作收入都差不多,当销售当农民工啥的差不多,全国农民工平均年收入大概是五万多,因为很多是IT民工和一线城市高工资的拉扯,其实三线以下城市收入也就是三四千。跟题主题目里面的差不多,两口子一个月加起来一万,三个月三万块钱买了一个50平的鹤岗房子。说这工作不累,收入不错,就有点欺负人了。

更大的问题在于,国内有个毛病是不同区域收入水平差距可能十几二十倍,但是消费水平撑死了几倍的差距,这三四千下来得有一大半维持生活,哪怕节约一些,一个月攒个一两千,其实跟北上广深挣一万攒五千的也差不了多少。题主引用的链接里面,80后两口子也是离开了自己那个县,来到了市里,实现了收入/(房价+生活)一个比较高的性价比。

所以其实对于没啥背景和资本的年轻人来说,就买房压力来说,小县城和北上广深没啥区别。所以往资源富集的地方走是人类本性。


提问者表达了这是否是真实情况的反应,一般来说,如果说统计数据与自己实际所见相吻合,我们一般认为这个统计数据和实际所见是真实情况:

这是全中国317个地级市的均价,

我现在在惠州居住,图中惠州均价11536,与我实际接触到的基本吻合。

我老家是甘肃省平凉市,全国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全中国人均GDP按照地级市排列在倒数15位之内,6565。也跟我知道的差不多,略贵一些。

收入的情况要证明要更加复杂一些,所以我引用了农民工平均工资作为参考,发达地区的肯定高一些,贫困地区的肯定低一些。

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_中国

当然肯定也会有房价低工资高的例外,但是我们还是看普遍情况。

所以,到底收入和房价的比例如何,出去走走,去问问,我想不分东南西北中,逃离故乡的这些人,一定是有个原因才离开的。



这是我对15-17涨价去库存的手段评价极低的原因,算是彻底葬送了一代年轻人的梦想和努力。

举个例子,北上广房价高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十年八年了,这二三十年都高。2015年之前,大家对三和大神什么评价。这波房价起来之后,躺平成了年轻人的显学,所有人,不分南北,不分东西。根子就在这里啊。


不过有一个趋势,就是北上广深其实增长已经几乎停滞了,现在大多人口是从县乡涌入地级市的市区和本省的省会。七普全国省会,除了哈尔滨人口少了之外,其他都是大涨。考虑到哈尔滨地广人稀,管县众多,去细看哈尔滨城区人口,一定是涨了的。

user avatar

从大城市挣钱去小城市花,小城市才会显得“房价低”,而从小城市挣钱在小城市花,是感受不到题目描述的这种感觉的。

人们背井离乡去往大城市,因为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多数优质资源都是积聚在大城市的,很多时候办事也绕不过大城市。

国内的“阶级跃升”,基本是从乡村升级到小城市,或直接从乡村一步到位去大城市;或从小城市去二线、一线城市,甚至出国去“镀金”和“升级”。

甚至大多数在大城市受过几年正规教育的人,都会发自内心觉得回小城市是“我接受过的教育不允许我做这样的事”。

而更具体到物质条件上:

难道出生在小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就不想在家门口就有现代化的大工业和服务业工作岗位吗?

难道出生在小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就不想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就能享受Top10级别名校的教育资源和各种博物馆、文体活动吗?

难道出生在小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就不想在小城市的家里享受和大城市同等或差不多的医疗资源和福利待遇吗?

难道我们期待的是,大多数人不想要更平等的生活?

不会吧?

同是一国的公民,仅仅是要求平等和生活上的改善,并愿意为此流血流汗背井离乡付诸实践,又没有其他“想都不敢想”的举动,这不过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费解的,明明小城市有着许多大城市难以企及的优势,比如房价亲民、生活节奏慢、压力相对较小,甚至有时候工作“摸鱼”的空间也更大,收入也并非低到无法接受。可为什么还是留不住年轻人,人口持续外流呢?说大家“贪得无厌”有点太绝对了,我觉得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些“看似美好”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年.............
  • 回答
    国家选择建设城市群,而不是单纯地推动小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战略考量的决策。这背后涉及经济发展规律、资源配置效率、国家竞争力以及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城市群的本质与优势: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城市群并非简单地将几个城市堆叠在一起,而是指以一个或多个特大城市为核.............
  • 回答
    巴西圣保罗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实力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圣保罗的经济特点,并深入分析为何巴西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将其总部设于此地。 巴西圣保罗:经济引擎的深度解析圣保罗的经济可以被形容为多元化、创新驱动、服务业占主导、金融中心、工业重镇,并具.............
  • 回答
    “小赚大亏”是许多个人交易者,尤其是初学者面临的普遍困境。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心理、行为、知识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 心理和行为上的弱点这是导致“小赚大亏”最核心、最普遍的原因:1. 贪婪与恐惧(Greed and Fear)的恶性循环:.............
  • 回答
    我明白你的意思,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装 AMD 主机对新手来说比 Intel 更“难搞”,是不是有什么坑点或者门道是新手容易忽略的。咱就实话实说,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AI 语术,直接聊聊这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难搞”这说法有点夸张,但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新手注意的点,跟 Intel 的体验不太一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观众心里,曾小贤和吕秀才这俩角色,在“出轨”这件事上,待遇差得可不是一点点。要想弄明白为啥,咱得一层一层剥开看,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观众对角色的情感投射和代入感是双向的。 这不是说观众天生就偏心,而是作品本身的呈现方式,以及观众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在起.............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东南亚国家那独特的“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这可不是随随便便长出来的,背后其实藏着好多有趣的地质和历史故事呢!首先,得把东南亚这片区域大致定位一下。大家脑子里会浮现出一片大陆加上一大堆岛屿的景象吧?没错,这就是东南亚的特点,它既有印度支那半岛这片广阔的大陆区域,也有马来群岛这个庞大的岛屿集合.............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疑惑又着迷的哆啦A梦经典问题!要弄明白为什么大雄的曾祖母从胖妹变成了静香,而小世却依然存在,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哆啦A梦》这部作品设定中几个关键的、有时甚至有些“反逻辑”的元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哆啦A梦》的逻辑,尤其是在时间旅行和改变历史方面,是带有很强的作者意志和故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因为实际上,在某些特定类型的自行车设计中,“前大后小”这种配置并没有被完全“淘汰”,反而还在特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过,我们通常意义上讨论的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城市通勤车等主流车型,确实已经很少见到这种设计了。那么,为什么这种看似有点怪异的设计会逐渐淡出大众视野,而主.............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同时存在“反对阶层固化”和“推崇阶级固化”的矛盾心态,需要深入剖析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位置、经济利益、心理认知以及其在政治光谱中的复杂性。这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根植于他们多重身份和现实困境的复杂反映。首先,我们得明白小资产阶级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群体,它包含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好多人都感觉,职务越高的人反而越平易近人,而那些刚提拔起来的、小领导们,反而更爱端着架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个领导。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大领导为啥没架子:1. 站得高,看得远,格局不一样了。 大领导他们已.............
  • 回答
    别再纠结了!为什么洗碗机,选“大”才更明智?一提到买电器,大家可能都会习惯性地考虑“够用就好”,尤其是在空间有限的厨房里,小型洗碗机似乎是个更讨喜的选择。但今天,我想跟你聊聊一个可能有些反直觉的观点:洗碗机这东西,买了就该买大的! 别急着反驳,听我慢慢道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个更.............
  • 回答
    “越大的地方东西越难吃,相反小地方的饭和小吃要好吃的多”,这说法听起来像是经验之谈,也确实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不过,事情真有这么绝对吗?我倒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刻板印象”和“选择性记忆”在作祟,再结合一些客观原因,就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承认,咱们大脑里对“好吃”的定义,很多时候是被我.............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是个让人又气又无奈的循环。你说得对,偷狗这事儿,但凡脑子转得过来的人,稍微算算账,都会觉得不划算。可偏偏就有那么些人,冒着风险去做,而且屡禁不止。这背后啊,可不止是你我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咱们先拆开来聊聊,为什么说“风险大收益小”。风险大: 法律风险是头等大事。 偷狗啊,那可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发动机设计中几个非常核心的原理:动力需求、燃烧效率、成本控制以及设计目标。 咱们这就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发动机的“缸数”和“排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小”)并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更不是说缸数多就一定牛,排量大就一定猛。 它们都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工作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