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如何委婉地规劝周围的邻居和不熟的人不要对我宝宝说「妈妈不要你了」这种话?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无奈的难题!面对长辈或者不那么熟的邻居们,尤其是看到他们兴致勃勃地逗弄自家宝贝时,想要委婉地让他们停止那些“恶作剧”式的玩笑,确实需要点沟通的技巧。毕竟,你也不想落下个“小气”或者“不懂事”的名声,对吧?

其实,这类话语背后,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逗趣”的心态,他们可能觉得这能让孩子反应更强烈,更有意思。但我们做父母的,深知这对小宝宝幼小的心灵会造成多大的困扰,那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即使是孩子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也能感受到语气中的“不对劲”。

想要既达到效果,又不伤和气,我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你可以试试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核心原则是: 肯定对方的好意 + 表达自己的担忧 + 给出温和的替代方案。

别想着直接“命令”或者“指责”,那样效果适得其反。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话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更合适的互动方式。

第一招:温柔守护,先行一步(预防为主)

如果可能的话,在宝宝还小,还不太会特别在意这些话的时候,就可以先打好“预防针”。

“宝宝现在还小呢,最喜欢粘着我了。” 每次有人逗弄宝宝时,你可以笑着对他说:“哎呀,你看宝宝现在多喜欢我呀,一刻都不想离开我呢!” 这句话包含了肯定对方和宝宝的互动,同时也暗示了宝宝的依恋,间接说明了“妈妈不要你了”这类话语是不符合事实的。
“他(她)现在胆子还小,容易受惊。” 如果你觉得对方的语气或者表情比较夸张,可以加上这一句。意思是你并不反感他们和宝宝玩,但希望方式能更温和一些。
创造属于你们的“暗号”或约定。 和经常接触的家人或者比较亲近的邻居,可以私下里稍微聊一下:“哎,我发现我家宝宝听到某些话会有点紧张,以后咱们逗他,咱们就换个方式,好不好?比如,咱们一起拍手,或者轻轻挠痒痒什么的,他肯定更开心!” 这样说,显得你是在分享育儿经验,而不是在“管理”别人。

第二招:当面“截胡”,巧妙化解(处理当下)

当有人已经张口要说出那句话,或者已经说了出口,你可以这样做:

“哎呀呀,您这说得我都‘吃醋’了!你看我宝宝多黏我呀,怎么会舍得离开我呢?”
解读:
“哎呀呀”:语气词,表示一点小小的惊讶或“抗议”。
“您这说得我都‘吃醋’了!”:用一种半开玩笑的口吻,将焦点转移到“宝宝有多爱我”,而不是“妈妈不要你了”的负面内容上。这里的“吃醋”是亲昵的说法,表明你理解对方的善意,但希望角度更正面。
“你看我宝宝多黏我呀,怎么会舍得离开我呢?”:直接用事实(宝宝的依恋行为)来反驳,并且语调要轻松愉快,就像在展示宝宝有多可爱一样。
“哦,宝宝别听他们胡说,妈妈最喜欢你了,你看,给妈妈一个抱抱!”
解读:
“哦,宝宝别听他们胡说”:语气要非常轻柔,像是对宝宝耳语,让宝宝觉得这是你们之间的小秘密。
“妈妈最喜欢你了”:这是对宝宝的直接安抚和肯定。
“你看,给妈妈一个抱抱!”:立刻让宝宝转向你,用一个亲密的动作来强化“妈妈爱宝宝”的信息,同时也暂时中断了对方的继续“逗弄”。这个举动同时也是在向对方示范,一个更积极的互动方式是什么。
“哈哈哈,您可真会开玩笑!不过呀,我宝宝现在听不懂这些,我怕他会误会,到时候哭鼻子我可得哄半天呢。”
解读:
“哈哈哈,您可真会开玩笑!”:先肯定对方的幽默感,给予面子。
“不过呀,我宝宝现在听不懂这些”:巧妙地指出宝宝的年龄特点,说明他们无法分辨玩笑和事实。
“我怕他会误会,到时候哭鼻子我可得哄半天呢。”:将重点放在“对宝宝的影响”以及“你作为妈妈的辛苦”,让对方产生一种“好像给别人添麻烦了”的潜意识。这里不是在指责对方,而是陈述一个可能发生的情况,让对方自己去联想。

第三招:温和引导,传递正面信息(教育式提醒)

如果对方不是故意的,只是习惯性地这样说,你也可以适时地引导。

“您说得真逗!不过,我觉得咱们这样说,宝宝会觉得更开心呢!”
解读:
“您说得真逗!”:同上,先给予肯定。
“不过,我觉得咱们这样说,宝宝会觉得更开心呢!”:这是最核心的引导。你可以接着说一些你觉得更好的互动方式,比如:“咱们可以一起给宝宝唱首歌,或者一起学小动物叫,他就会咯咯笑。” “你看,咱们学猫咪‘喵喵’叫,他是不是更有反应?”
“哎呀,我最近在学习育儿知识,发现宝宝的小脑袋瓜特别敏感,听到这类话可能会觉得不安。咱们还是多说些积极的话,比如‘宝宝真棒’‘妈妈爱你’,这样对他成长更有好处。”
解读:
“我最近在学习育儿知识”:给自己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显得你在主动学习,而不是在指责别人。
“宝宝的小脑袋瓜特别敏感”:用一种充满爱意的词语来描述宝宝的特点,让对方觉得你是因为爱宝宝才这么说。
“听到这类话可能会觉得不安”:委婉地指出潜在的问题。
“咱们还是多说些积极的话,比如‘宝宝真棒’‘妈妈爱你’,这样对他成长更有好处。”:这是给出了具体的正面建议和示范。

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表情和语气最重要! 无论你说什么,都要保持微笑,语气要温柔、平和,甚至带点撒娇或者可爱的成分。千万不要皱眉、板脸,那样再委婉的话也会显得生硬。
抓住时机。 最好是在对方还没有完全说完,或者在说了之后,气氛还算比较融洽的时候提出。如果对方已经达到目的,宝宝开始哭闹了,那时候再纠正,可能对方反而会觉得你在“找茬”。
因人而异。 如果对方是宝宝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你可以用更多的“孝顺”“尊敬”的口吻,强调是为了宝宝好。如果是关系不错的邻居,可以更偏向于“分享育儿心得”。如果是完全不熟的人,可能就需要更简单直接但依旧温和的拒绝方式。
适可而止。 有时候,一次沟通并不能完全改变所有人的习惯。如果对方偶尔说了,你做了上述的反应,对方可能下次还会再说。这时候你就需要重复你的策略,坚持下去。但如果对方屡教不改,甚至觉得你在“小题大做”,那可能就需要考虑更进一步的沟通,或者在允许的范围内稍微加强一下你的界限了。不过,在我们今天讨论的“委婉”范畴内,持续的温柔引导是最好的方式。
别把宝宝当“挡箭牌”。 虽然我们是说“怕宝宝误会”,但不要真的把宝宝抱起来,然后“假装”在对宝宝说话,以此来“躲避”对方的视线。这样显得不够真诚。

总而言之,和大家打交道,尤其是为了自己的宝贝,保持一份温柔和智慧非常重要。把对方的“玩笑”看作是他们对宝宝的喜爱,然后用你作为父母的爱和责任感,去引导他们用一种更适合宝宝健康成长的方式来表达这份喜爱。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你!守护好宝宝,也守护好与邻里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并不矛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去就是一顿哈尔滨直拳,佳木斯大拐,牡丹江扬头接齐齐哈尔垫炮。

user avatar

我举个例子啊,客官就随便听听。

有天,我家老大一脸委屈的回家,跟我说:妈妈,我们同学说我是臭狗屎,我不开心了。

我说这个好办,你就回他:你才是臭狗屎,你们全家都是臭狗屎。而且声音要洪亮,气场要足,不要犯怵。

我还给老大演示了几遍。

老二呢,就在旁边一声不吭的专心看我们演。


过了几天,有个朋友跟老二开玩笑,说:XX,跟我回家吧,你妈妈不要你了。

老二声音洪亮、气场max地说:你妈妈才不要你了,你们全家都不要你了!

我朋友:……

我:……

user avatar

这种事情你还委婉?

每次有人当面对我孩子开这些玩笑,什么有了亲弟弟就不要你了,什么爸妈不爱你了,什么你不是亲生的了。。。。

只要我听到,第一件事我要弯腰把孩子抱起来。

第二件事是当着对方面,大声给孩子说,你是爸妈亲生的,有没有弟弟妹妹爸妈都爱你,爸妈永远不会不要你。声音要足够大,要让对当听到。

第三件事是揭穿对方变态的心理活动。也是大声的给孩子说,有些人,就喜欢看到别人心理难受,看到别人感觉害怕,于是他们就会造谣吓唬人,你被吓唬住了,惊慌失措了,他们看着就会高兴,就会开心,虽然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但是为了满足他们内心这一点点小欲望,他们不惜造谣,说假话,也要伤害你的感受。你要记得,不要信他们,因为他们不是爱你的人,他们只是在戏弄你。

最后一件事,给孩子大声说完,然后转向这个人,面带微笑的说,哎呀,给孩子最心理建设就是要这么大声,就是要说这么多,好消耗体力的,以后你别这么说了,不然我又要给孩子最心理建设了,太辛苦。



我曾经亲眼看见一个孩子上了初中还担心自己不是亲生的,人的形态是自卑的,抬不起头的。更别提学业了。

我非常讨厌拿孩子的惊慌失措和内心痛苦来取了的人。

伤害毫无自保能力的儿童满足自己,低级!



下午更新:

评论区提到情商这个词,这个词真的害了很多人,情商的作用是什么?是让伤害你的人一直伤害你而且还心里很舒服是么?

那伤害你的人凭什么停手?

欺负别人在某些类型的人的心理是有乐趣的事。

你不让人家欺负你的行为带来不适感,每句话都还说的别人很舒服,是我我也不会停止欺负你啊。

指望情商能让世界和平嘛!

那一屋!

真正高情商,是在他人有伤害你感受得行为的时候,即刻给对方反馈,这种反馈要足够清晰,要让对方意识到,是他的某个特定行为侵犯了你。

这样在对方脑海里就会形成认知“下次我不这么对他他就不会这样反应了”。

并且事情过去就不再提,这样对方不会把你的反应和你这个人联系起来,即不会认为,这个人就是这样就是敌人。

而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反而是当时不表达,拐弯抹角转了山路十八弯让对方感到你对他有意见。

这样对方接受到你的意见的时候,会觉得压根不是自己的问题,对方早就忘记了自己之前做过什么,对方不会把自己收到的意见和自己的行为链接起来,而是会把收到的意见和你连接起来,认为你就是个龟毛的人。

什么情商,看透这点才有资格聊情商。

这样做才能让你身边的人和你有一个恰当的清晰的边界。

从而让你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保持每天都愉悦的笑待他人。

而不是模糊自己的边界,让别人始终踩进自己的感受范围伤害自己,憋着不表达,憋的一肚子气,最终变成一个一肚子意见,满脸不开心的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当以德报德以直抱怨!

古人诚不欺我!

别再用情商这个词粉饰自己怯懦的真相了,好好面对真相,作针对性改变,才是正确的路。




20190926更新:

本来已经不打算更新这个话题了,今天从电影院出来看到的一幕,加上评论区的分裂感,让我意识到,中国社会已经有严重的分层了。

从电影院出来,看到天边漂亮的晚霞其实心情蛮轻快的,可是一阵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把我的注意力拽了过去。

回头望去看见一个老奶奶用童车推着孩子,旁边站着一个卖场的保安。

看面相,老奶奶应该是饱经风霜的面庞,皮肤是久经风吹日晒的样子,还有道道深陷的皱纹刻在脸上。

小家伙在童车力用力的哭,准确的说,已经不是哭了,应该是嚎叫,无力逃脱,但是又想逃脱的嚎叫。

虽然小家伙皮肤也是究竟日晒的那种皴红色,但是面部已经接近扭曲的嚎叫,一下让我感受到小家伙内心的恐惧和挣扎。

而那个保安,把发出电子噪音的对讲器,突然一下伸到小孩儿面前,待小孩儿哭声大作之后,自己发出颇有兴趣的“嘿嘿”声,然后把手缩回来,待孩子哭声稍小,再把对讲器伸到孩子脸上,孩子的号哭旋即又高了起来,这保安又再发出“嘿嘿”的笑声,如此不断反复。

看得出来,孩子应该是非常恐惧对讲机,或者是恐惧对讲机里的电子噪音。

保安背对着我,我看到不到他的表情,但是老奶奶是侧面对着我的,能看到我老奶奶脸上带着的是那种所有皱纹都缩了起来的那种笑容。

老奶奶应该是认识这保安的吧。

这个保安应该也是经常这么逗弄这个孩子的吧。

我抑制住自己上前安抚小家伙的冲动掉头走了。

我想,在这种家庭长大,小家伙长大后,要么是变成保安这种,会从别人痛苦里获得乐趣的人,要么,就会变成那种一生都在疗愈童年的人吧。

肯定不会是被童年疗愈一生的人。



任随看客评论,不再更新。

user avatar

谢邀 @菲利普医生 我惊讶的看到,在这个问题下,现有高赞回答无一不摆出「为母则刚」的战斗姿态。


直接「怼」回去好吗?

直接怼回去也许是好的。

这种反击姿态,也许会让邻居意识到他的话过分了,从而变得收敛;过于激烈的反击甚至会让邻居意识到「这人不好惹」,从而避开你。当然,用战斗姿态回应的话就是「避开就避开呗,我也不需要这样的朋友」。

但是,直接怼回去,也是存在风险的。

丹尼尔·西格尔博士曾经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1],通俗地介绍过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

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区域是负责理性思考和情感控制的地方,当我们的情绪开关,因为邻居的这句话被打开时,这一区域就会罢工,从而露出杏仁核——令我们产生恐惧和无意义的感受的早期记忆的储存区域,以及脑干——控制战斗逃跑或将住的区域。

更致命的是,由于大脑存在「镜像反映」的工作模式,当我们无法控制住情绪而露出杏仁核和脑干时,对方也会照做。

有时候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对方可能会指出一些我们在生活中不当的例子,甚至不惜扭曲事实来污蔑我们。而被情绪所控制的我们,也许会说出更多过激的话,翻出旧账来去伤害别人。

短期存在风险,长期也好不到哪去。

如果和邻居交恶,在小区里说你几句是免不了(毕竟人无完人,就看对方要放大你身上的那些问题),有时候不在家也没人帮忙收快递,居委会通知也不会有人提醒你,甚至暗地里在背后说说你和你家孩子的坏话,也不是不可能。

况且,孩子可能也会学你「怼」你,去怼同学、怼老师,甚至怼你。

这可真是「怼人一时爽,怼完火葬场。」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逗娃」

很多成人会将年纪很小的孩子当作猫狗之类的宠物,以逗弄等方式来观察其反应,并以此为乐。

有人也许会拿着骨头举到狗的头部上方,促使狗跳着去够骨头;他们还会越拿越远,让狗获得骨头的难度不断加剧;甚至,他们还会一开始放得很低,在狗跳起的一瞬间突然举高骨头,让狗尝试失败的滋味——然后哈哈大笑。

这种损人(狗)不利己的行为,带给他们的是「掌控感」,就像猫明明可以直接抓住老鼠,但它偏要将之戏弄一番一样。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缺乏共情。

西蒙·科恩认为,如果把人的注意比作是聚光灯,那么,大多数时候我们只开了一盏聚光灯,用于关注自己的内心,自己当下的想法和知觉,这种状态被他称之为自我聚焦(self focus);当第二盏聚光灯也打开时,我们就能识别他人的内心,并作出适当的情绪反应,这种状态正是共情(empathy)[2]

他认为,人之所以做出残酷行为,是因为共情回路出了故障,其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约束,威胁,意图,身体状态,激素水平,神经系统状态,基因,腐蚀性情绪,内群体/外群体,从众/服从早期经验,意识形态及信仰等。


如何规劝邻居?

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激发对方的共情。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创立的「非暴力沟通」,其中几点要素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 讲述观察,而非评论
  • 表达感受,而非想法
  • 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 提出具体的请求

运用以上要素,我们可以主动替宝宝说出感受,从而迫使邻居打开内心中的另一盏聚光灯,开启对宝宝的共情。例如:

你常常主动要求抱着宝宝玩(基于事实的观察),我感到很开心(感受),我猜宝宝也很开心(宝宝的感受),因为她常常对你微笑(观察)。
但刚才宝宝突然愣住了/哭了(观察),就在你跟他说完「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以后(基于事实的观察),我猜他感到非常地困惑和伤心(宝宝的感受),我也觉得心里非常难受(感受)。
我觉得,你可能是好奇宝宝对此会做出什么反应(对方的需要),或者觉得宝宝表情不一样了很有趣(对方的感受);我希望我们以后都不要对彼此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具体的请求,同时捆绑对方的利益)。

这种说法,通过表达宝宝的感受、自己的感受,迫使对方开启对你和宝宝的共情,从而出现些微的内疚心理——别小看这种内疚心理,他们虽然嘴上不一定道歉,但之后通常会改。


反复规劝无用怎么办?

嗯,确实有反复规劝无用的情况,有时候是由社交关系、社会阶层等因素所决定的,同样也可能来自上文提过的文化约束,威胁,意图,身体状态,激素水平,神经系统状态,基因,腐蚀性情绪,内群体/外群体,从众/服从早期经验,意识形态及信仰等因素。

所以还是要先判断清楚,对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残酷行为」是因为什么,再对症下药。

如果是我们所不能判断和改变的,在对方第二次说出这样的话时,就逐渐远离。


如何抚慰宝宝

首先,申明自己的态度。

「妈妈会一直、一直和你在一起,因为你是我心爱的宝宝。」当然,只说这句话可能是苍白的,现实中更需要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

其次,提前打预防针。

可以提前告诉宝宝,有人也许会告诉你,妈妈爸爸会离开你,但他们是骗你的。

一来,他们不是爸爸妈妈,并不知道爸爸妈妈到底在想什么;二来,他们可能故意逗哭你,或者让你生气,以此证明他们能够控制你。

仅此而已,不必当真。

第三,时常运用五种爱的语言。

包括: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准备的礼物 、服务的行动和肢体的接触等。更多时候,孩子不只是从言语中学习,而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去获得信念的。只要我们能在初期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爱,在平时就将这一切传达给孩子,别人说什么,都很难改变孩子的信念。



最后,我想用近来感触很深的一句话与君共勉:

「两分法」的二元论思想,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非常危险的。

——by @Timothy Wang

参考

  1. ^ Lundahl B. D. J. Siegel, M. Hartzell: 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 How a Deeper Self-Understanding Can Help You Raise Children Who Thrive[J].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 2009, 37(3):262-263.
  2. ^ 西蒙·科恩.《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user avatar

知道为什么学区房这么贵吗?

很多学区房都是老破小房子,凭什么比不是学区房的新小区还要贵呢?

因为,能买学区房的,都是希望让孩子过的更好的,上更好的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家长。

所以,他们会自发的,维护整个社区的环境。他们会更多的学习育儿的知识,无论素质怎么样,至少对孩子,上心的人会多的多。

你出了比隔壁小区多的多的房价,最后换来的其实是一个相对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拥有一群有共同追求的邻居的概率。

看明白了吗?你要多花很多钱,也只能获得一个相对好的概率。

环境,是钱堆出来的。

题主,你觉得你的邻居还有那些不熟悉的陌生人,说了你不想听的话,或者给你孩子说了一些你觉得不好的话。

但是,站在这些邻居和陌生人的角度,这些话可能根本不算什么。

也许他们在家里就是这么对自己的孩子说的。

也许他们从小到大都是被自己的父母这么说的 。

他们真的不觉得这些话不好啊。

说白了,素质就是这样。

你去怼了,无论是委婉还是不委婉,你都是打脸。

委婉的打脸也是打脸。

你说了,对方停止还好。如果对方和你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计较一句玩笑话。

你是吵架呢?还是忍气吞声呢?

到头来,苦的还是你自己。

和环境较真,和环境对抗,最后就算赢了也是输。

所以,让自己的孩子多和自己在一起,少和他们接触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而不是,委婉的规劝(怼人)。


最后,题主,你是孩子的妈妈,不离开孩子,是你的个人事情。你可以用你的实际行动,在孩子的心中证明自己不会离开,而不是去较真邻居的一句话。

无论别人怎么说,无论别人怎么做,妈妈永远不会离开你,妈妈永远支持你,这才是最好的妈妈。

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人都会犯错的,但是犯错以后,和妈妈说,妈妈不会抛弃你。

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共同面对。

我和你分享一个我妈妈对我的做法。

我是一个八零后,你要知道,【啃老族】可是当年社会贴在我们八零后头上挥之不去的标签啊。

当年我谁要是公开表示,要用家里的钱,那真的是丢人啊。

现在想想,当年用家里钱买房的人,都上船了,一家人轻轻松松,其乐融融。

反而头铁的,标榜自己不啃老的人,到现在可能还没买上房子呢。

我妈妈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和我说过一段话。

碰到难题,一定要和家里说。你可以告诉我,这个事情你能解决,但是你不能不告诉我,自己偷偷摸摸去解决。
因为很多问题,在你那个年纪,根本想不到什么解决方法。就算真有,也许是最差选择,兜个大圈子。最后可能为了解决问题,用一个大的错误去圆之前的小错误。
所以和家里人说,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句话,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妈妈不会不要你,妈妈和你是一个整体。你有问题也就是我们全家的问题。

从此以后,我顶住了所有社会上的嘲讽,没有一个人瞎来,也没有一个人死扛问题。

因为我心里比谁都清楚,妈妈不会不要我。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很险恶的。

你不招惹社会,社会也会招惹你。

我只是在一篇回答中写到我的爸爸去世了,就会受到这样充满恶意的言语。

你觉得,这位半夜不睡觉的,积极恶心我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句实话,真不好说。也许白天他就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是单位的顶梁柱,是邻居眼中的好爸爸,或者是其他什么样子。

不一定是丑恶的。

但是,半夜他就丑恶了。

我一开始是很生气的 。

现在我不生气了。

因为我知道,我爸爸知道我爱他。我爸爸永远知道我爱他。

这就足够了。

题主,无论你的邻居还有其他陌生人和你的宝宝说了什么。

最后,只要你不抛弃,你就永远不会离开。

最伟大的母爱,是无声的,就好比空气一样,包裹着你的孩子,无处不在。


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圣范锦意。(头像一致)

在公众号的对话框中回复【迷茫】,即可阅读《为什么我们总是迷茫没有希望?》。

回复【黏度】,即可阅读《男女之间,怎么样的黏度才让人感到舒服?》

回复【大学人际关系】,即可阅读《和大学室友生活习惯不同,该怎么办?》,《我的大学同学郑小波用十多年的时间,让我懂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在大学被是有排挤了,但是我在外面又没有其他朋友,我该怎么办?》

回复【职场暗坑】,即可阅读《如何了解你的应聘公司,避免职业道路上的暗坑》

这些都是我自己原创的,结合了自己十几年生活阅历写的文章。都是我感悟这个世界的产物。阅读量超过十万+,关注公众号,回复相关关键词,值得你阅读。

如果你也有疑惑,或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

不妨试试我的知乎值乎

私密提问,一对一服务。

值乎全五星好评,超过一千个咨询者的信赖之选。

user avatar

看到这条想到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姑娘。

我们这些小孩子一直都认为她是抱来的,她自己也这么认为,因为大家都这么说。

结果前段时间我放假回老家,我妹说你知道吗?xx不是抱来的,她就是亲生的,是别的邻居逗她的话,还有那个xxx也不是抱的。

她问她爸妈为什么,她爸妈说谁能想到你当真了?

我真是一句卧槽脱口而出。

user avatar

你可以当场安慰孩子说:宝宝别怕,妈妈不会不要你的。这位阿姨是逗你的,她从小父母双亡没人管才会这么说话的,你不要怪她好不好?



小时候我妈出去买个菜邻居大婶都会这么逗我,直到把我逗哭为止。当时我妈没干涉,但我比较记仇。

后来她也生了孩子,我隔三差五往她家院子里扔鞭炮,鞭炮一响她家孩子准哭。报仇原来真的是有快感的。

user avatar

不要委婉,不要委婉!要反击。

讲个过瘾的事吧。

我小时候算半个留守儿童,放在老家村里跟奶奶生活,但是父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就会回来一趟。

他们会轮流的跟我说,爸爸妈妈很亲你,但是没有办法,因为要上班,上班的时候不能把你一个人放在家里啊,所以把你放在奶奶家,奶奶家有大院子,还可以去海边玩,有奶奶陪你,爸爸妈妈上班挣钱给你买好吃的,买漂亮衣服。。。先给我洗好了脑,就是他们很爱我,绝不能听别人的。

然后村里就有那么一个老太婆,我得叫她二奶奶,我高兴的在路上蹦蹦跳跳的玩,她就把我叫过去,说,你知道吗,你爸你妈不要你,才把你放在你奶奶家。

我好气啊!不是那种担心害怕伤心,就是气!因为知道不可能我爸妈不要我,我气的是,我知道她在气我!我没惹你,高高兴兴的,为啥你要气我?

又说不出什么别的,我就只能边哭边骂她,骂也就是说点什么,我要点了炮仗炸了你家,你这个大坏蛋!!之类的这种好笑的话。

过了一阵,奶奶听说我在大街上哭,马上跑出来问明白原因,看都不看她一眼,好好的跟我说,别哭了,你二奶奶逗你呢,以后她再逗你,我教你怎么说,也逗逗她。

你这么说,二奶奶,我爸爸我妈妈没有不要我,他们天天都想我,我也想他们,他们每个星期回来看我呢,你儿子和闺女呢?一年都不回来看你一次,你想不想他们?我看你孩子才不要你不养你吧。

一句一句大声教我说完,拉着我就走了,留下一圈无声的看热闹的。

当时我还不太明白这个意思,照着说了,现在想想,太厉害了啊!!太过瘾了啊!!打蛇打七寸啊!!一个老农村妇女,怕的是啥,就是孩子不养她啊,更怕被村里人评论,孩子不孝顺,特别是如果这还是事实。

小孩子哪有那么多心眼啊,哪有那么快的脑子想出来话来怼人啊,作为监护人,你就得保护他啊!

委婉有啥用,他先动手的,咱就得照着他的七寸戳啊,要是想什么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怼完了咱可以当什么都没发生,该说笑打招呼还怎么的,咱大方,他们去难受他们的。

user avatar

对这种人你还委婉个P啊,直接当着那个人的面对孩子说:妈妈不会不要你的,这个叔叔阿姨是个傻子,他小时候就是爸爸妈妈不要的,所以他变傻了,才觉得人家爸爸妈妈也会不要小孩,但你肯定不会,你妈妈永远爱你永远在你身边,以后我们不和这个傻子说话了

user avatar

我小时候也有亲戚会这样说,我就很喜欢。

七岁时:

“你妈跑咯,不回来咯,你跟姨奶奶回家吧~”

“好~”

于是我腻腻歪歪的跟着姨奶回了家,我妈晚上下班了去姨奶家找我,我在表舅的电脑上玩的不亦乐乎,手边是姨奶给我放的水果和坚果,俨然乐不思蜀。

我妈让我回家,我就拉着姨奶腻歪撒娇,一边跟我妈说姨奶想我多住几天,我想跟表舅玩。

我妈转念一想,呦呵,可以放几天假了。

于是我就在姨奶奶家住了大半个暑假。

期间我妈来了三四次试图接我回家,第二次时姨奶奶已经有点想让我回去了,但是嘴上必须客气一句“哎呀再过几天嘛孩子跟表舅玩的开心”

于是我就赶在我妈开口前“对对对姨奶奶不想让我回去,我和表舅玩可开心了。”

我妈必然不能说:“不,你姨奶奶想让你回去”

姨奶也不能说:“不,我不想天天带孩子了”

表舅也喜欢我在家里,这样在高中的他还能“陪我”打打游戏。

我妈明显意识到了她现在下班回家不用给我张罗饭,还有表舅辅导我暑假作业,而且这个暑假眼看就要过去了。

有表舅帮我写暑假作业,还能玩一整天游戏,还能每天变着花样的吃姨奶奶拿手的 炸藕饼 爆大虾 杨梅肉丸 鲫鱼汤 蒜苔烧肉 拌雪里蕻 鸡枞豆腐....

于是,姨奶奶就这么笑嘻嘻的带我玩了一整个暑假,实实在在找回了年轻时带孩子的感觉。

暑假结束的前几天,姨奶奶挂着略带疲倦的笑容把我送走,我被我妈接回家“收收心”等开学。

至于我二十几天没回家,当然也是被当块宝一样,我妈也好好的放了个长假,母子其乐融融的逛商场买买买回家吃吃吃玩玩玩中度过了暑假的最后几天。

每次遇到亲戚都要聊起我在姨奶奶家住了大半个暑假,姨奶奶乐得表现她的慈爱,我妈也乐得表现她和姨奶奶关系好,我也在一边添油加醋手舞足蹈夸姨奶奶每天变着法儿给我做的好吃的。

其他亲戚们从此望而却步,我再没有听过我妈不要我了这等好事。


还挺可惜的其实。


想吃杨梅肉丸了。

user avatar

1

对逗我孩子的人,我永远不会委婉以待。

因为他们配不上我的委婉。

有时候连说话者本人都不知道一句话会给别人造成多少伤害,话冲口而出,根本谈不上想象后果。

这种情况下,明白无误的表达,其实也是在帮对方。

新妈不会知道,这个世界的恶意比想象的要多的多。

太多的成年人会把自己的恶意撒给孩子,也就导致新妈总会处在需要目瞪口呆应付这些恶意的状态里。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生了孩子以后,慢慢就从青涩变得泼辣起来。

因为你需要去努力保护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正在努力去承受全世界的恶意。

说“妈妈不要你了”、“姥姥不要你了”这些话的人,他们想的是什么?

他们就想看孩子的反应。

要是说了这个话,孩子不哭不闹,他们就奚落妈妈带孩子带的不亲,所以孩子才会在别人说了“妈妈不要你”这种话以后,没有反应。

而如果孩子立马哭起来,他们肯定第一时间丢个炸弹给妈妈,然后说:这孩子也太娇气了吧,一句话就惹哭了。

不是恶意吗?

我觉得就是恶意的。

2

怎么去优雅地怼回自己不喜欢的话?

第一,树立好的第一印象。

这个好的第一印象,不是说你要给人很善良、温柔的感觉。

而是你要让别人看到你,就明白你不太好惹。

这种气场有时候并不来自你说了什么话,而来自你日常的修养,包括你看了多少书,健了多少身,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坚持。

人只会相信自己眼见到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不一定是真实的。

我见过很多姑娘,明明性情温和柔软,但是由于穿衣、体态等等原因,让别人认为她就是很刚。

当然也同样有很多姑娘,明明内心里刚得不得了,说话又冲又直,没有回旋余地,但是偏爱软萌风,总是莫名被惹,又总是结果不太好。

其实对自己狠的人,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东西,绝对不弱。

如果一时半会儿修炼不出强大的气场,可以先从衣着方面来改善一下。

有一点不好惹的样子,会让旁人不敢轻易来逗弄你的孩子,逗到了,就算是你笑一下接回来,别人也不敢说什么。

第二,不轻易把孩子给别人抱。

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是不给别人抱的。

一般是用背巾把孩子捆在身上,想抱的人,看看背巾捆得很复杂,就不敢下手了。

如果是没有捆起来的情况,我也会立马告诉对方:不行,孩子超级认生,一抱就哭。

所以孩子真的没给几个人抱过,就算是抱了,基本也就是抱一下我就要回来,不会给抱很长时间。

不给别人抱有两个想法,第一是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我是拒绝我不认识的人抱孩子的。

第二可能那时候控制欲比较强吧,我就是很担心别人会哄笑我的孩子,弄得我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的样子。

第三,遇到问题就直接表达。

有个娃,你就相当于有个逗哏啊。

管孩子能不能听懂,你说给孩子听,看起来不在批评别人,可是实际上自己去领悟啊。

我孩子不会说话以前,我没有遇过敢在我面前说“你妈妈不要你”这种话的人。

但是如果遇到的话,我肯定会把孩子立马接过来,然后告诉孩子:妈妈要你的,妈妈非常爱你。

下一次我就会拒绝再给同一个人抱。

大人只是惧怕给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麻烦,但是有了娃就要清楚,除了娃,没人值得你去和世界对抗。

我孩子四岁的时候也遭遇过一对很爱逗她的夫妻。

当时孩子在湖边完,那对夫妻逗她说要把她丢湖里去。

成年人其实很轻易就能知道,这个就是句玩笑,但是我的孩子走心了。

孩子很认真的问我:妈妈,为什么叔叔阿姨要把我丢湖里?

当时两个朋友也在我旁边,我清楚他们的为人是非常好的那种,可是他们爱逗孩子的习惯真的该改,因为他们自己的孩子也经常被逗到无所是从。

我就跟孩子说:你想被丢湖里吗?

孩子说:我不想。

我说:那你就告诉叔叔阿姨,你们不要这样做,你不喜欢。

孩子就跑去他们面前弱弱说了这句话。

童言无忌啊,大人说话乱说,孩子也可以乱说啊。

结果就是我笑笑地牵着孩子的手,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破坏关系什么的,不存在的。

说到底,当妈的维护不了孩子很久,顶多安在身边四岁,四岁以后怎么都要去上幼儿园了。

所以,与其当娘的自己出去怼,不如直接告诉孩子,你可以任性一点,对所有你不喜欢的事情都说“不”!

给了孩子这个权力,孩子才有勇气来保护自己。

第四,特别糟糕的状况,就减少接触。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如果真的遇到非常难沟通,关系上又比较重要的人,那就是躲啊。

我女儿有天晚上和一个她爸爸的朋友的孩子打视频电话。

惊掉我的大牙。

那个孩子比我女儿大一点,一直在教我女儿怎么骂她爸爸,很多话我连听都没听过。

小孩子没有判断力,就被指使着去骂了,还觉得很开心。

电话挂了以后,我问是谁家的孩子那么没有教养?

孩子爸爸说,是某局的副局长家千金。

我去。

我夸了她爸爸一句:真是很会交朋友啊。

从那以后,只要我在的时候,两个孩子都不可能打视频电话了。

我女儿要么在和我玩,要么在忙着洗澡,要么在忙着做作业,惹不起,咱还能躲。

3

为母则刚,你保护的是天使,所以要为他变成超级英雄,怼遍世界。

user avatar

直接当面说就行了。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早点说。

要是等邻居把这段子翻来覆去说了一年,你才委婉地暗示「老娘忍你很久了」,你让邻居怎么办,邻居岂不是也很绝望。

user avatar

我突然想歪个题。

几年前,还有精力打lol排位的时候,我进游戏的第一件事一般都是屏蔽所有人。

倒不是玻璃心,主要是我怕喷别人导致自己的账号被封禁。

有一段时间,我的账号一直是处于禁言状态的,就是对局里不能打字,原因就是我喷人喷的太狠了,你不跟我bb没事,但凡你要是敢多一句嘴,五分钟后你不屏蔽我算我输。

有的时候我跟我双排的哥们都嫌我嘴太脏得屏蔽我,好好的一个大小伙子,三次元里彬彬有礼,打个游戏直接儒雅随和max。

这个技能是怎么点出来的呢?其实和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系。

我小的时候,爹妈是双职工,照顾不了我,于是就把我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

我们那的村子,一个村子里的人基本都是亲戚,而且血缘关系还挺近,只要一家出了点事儿,不出一上午,整个村子都能知道的清清楚楚,到了晚上,各种添油加醋的版本就开始疯狂溢出。

我去的时候刚好是春天,农忙时节,大人也不管我,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孩子当孩子头,带着我们一帮小孩子遍地乱跑。

带着我的那个孩子头,按辈分算是我的叔叔,看我是新来的,也不会说方言,没过几天就开始变着法的欺负我,往我脑袋上倒土啊,领子里给我整个小虫子啊,最恶心的是,这孙子喜欢带着一堆小屁孩围成一个圈,把我包在里面,然后接着不知道哪里的小调,唱“你的爹妈不要你了”这句词。

我是个新来的,我爸妈从小又挺重视我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了解的社交规则就是以礼待人,什么时候见过这种阵势?开始那两天,我不但没法还嘴,而且被欺负的简直想死的心都有。

我尝试过告状,但是大人只当是小孩子的胡闹,一笑了之,我奶奶倒是去孩子王家唠叨了几句,结果第二天换来的是更加变本加厉的报复和一句“再敢告状我就打死你。”

我也尝试过用点爸妈从家里带给我的小零食去贿赂他们,结果他们觉得我不但好欺负,而且还是个肥羊,于是每天就堵着我,问我要吃的和零钱,要完就一把给我推到土堆里。

当时白天被欺负,落得一身土,然后晚上回去再被家长骂一顿,真是晦气的不行不行的。

就这么挨了四五天,转机来了。

那天傍晚,大人回家,那个孩子头的家长和邻居因为一些琐事吵起来了,结果两家人越吵越厉害,最后邻居那边一个中年妇女一下从门里跳出来,叉着腰跳着脚喷着唾沫开始骂街,骂的内容还极其贴近实际,以孩子头家里的丑事痛点为原心,以孩子头家里的与自己不沾亲带故的亲属为半径,以死亡,爱情,生命大和谐等人生命题为点缀,开始疯狂输出。

不到十分钟,孩子头一家就败下阵来,作为主将的女主人抹着眼泪退回了屋内,男主人悻悻的丢下一句无关痛痒的反驳也回到了家里,还顺手把房门关上了。

邻居那边,德胜还朝的中年妇女迈着大步走进小院,男主人跟在后面一边骂“真是个泼妇”一边竭力掩饰着自己脸上的得意洋洋。

周围看热闹的人逐渐笑着散去,我却目瞪口呆愣在原地,不断的在脑子里重放这刚才的场景。

这一场吵架,深深的震撼到了我幼小的心灵,那个中年妇女用了无数我当时还不甚了解的词汇,狠狠地痛击了一直欺负的孩子王的父母,其效果之好,远远超过我的认知。

当天晚上,这个场景就不断地在我脑子里一遍又一遍的复述,从那带着方言的语音语调,再到吐沫星子乱飞的气势,还有那些我当时不甚了解,现在打出来就会被封号的词句。

第二天,大人清早下地干活,孩子王照例又找上了我,比起平常多出了一份怨气,也许是昨晚吃亏的父母从他身上找补尊严的缘故。

像往常一样,他上来就开始翻我的衣服。

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仙保佑,我的嘴开始自动复述昨晚那段场景的音频,刚开始只是小声,气势也是唯唯诺诺,渐渐地,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气势也越来越足,吐沫星子也开始乱飞,手指也开始指向孩子头的鼻尖。

孩子头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坏笑,逐渐转为错愕,然后整张脸逐渐开始泛红,到最后,眼角里居然出现了泪花,

正当我忘我输出到一半的时候,孩子头突然一把给我推了出去,摔倒在门口一片沙地上,然后孩子头借势骑在我的身上,抡起拳头就打。

当时我也有点蒙,双手在地上乱摸,结果摸到一块碎砖,也没多想,直接奔着孩子王的脑袋就招呼。

噗的一声闷响,孩子王就歪坐在了一边,捂着眼睛开始嚎啕大哭。

我爬起身来,一手拎着碎砖,一手指着歪坐在地上的孩子王,继续刚才被打断的输出。

好巧不巧,我输出了没多久,这一幕就被回家取东西的奶奶看见了。

于是我的施法再一次被打断,紧接着就是两个巴掌糊在我的屁股上。

两个男孩,一大一小,一个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一个站在旁边,一手抹着眼泪,一手还拎着一块碎砖。

最后的结果嘛,由于我年幼力气小,加上混乱中准头不足,那块碎砖只是给孩子王的右眉毛蹭起来了一块皮,出了点血而已,挨了几拳的我除了嘴角有点发青之外也无大碍,倒是屁股上那两巴掌是真的疼。

最后的最后,孩子王和我,各获得了一盒价值三元的大大卷,作为补偿。

至于大人的反应嘛,还是那句话,小孩子打架,在当时压根就没人当回事。

第二天,当我惴惴不安的以为孩子王要继续搞我的时候,却发现这孙子看我的眼神开始躲闪,我瞬间有了底气,又捡起了那块碎砖,指着他的鼻子开始输出。

然后这孙子就一边哭一边跑回自己家了。

从此,我就成了新的孩子王,从此,我开始对这种全新的斗争形式有了浓厚的兴趣。

在俺们村,邻里之间吵架是常事,小孩子就算是耳润目染也能学几句XXX。

更别提我这种一心向学的人了。

等到八月底,我父母来接我回去上学,发现他们的乖儿子已经成了他们不认识的模样。

二月份送去的,是一个白白胖胖,衣着整洁,皮鞋脏了都要用口水擦干净的处女座小男孩。

八月份,他们在村口的土路上,提着大包小裹,满心期待的想要见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到的却是一个骑在别的孩子身上,浑身黢黑精瘦,满脑袋黄土,不停的口吐芬芳,正在玩骑马打仗的野小子。

至今,我娘亲提起这一幕,还是会心怀内疚的对我讲,很后悔当时怎么就贪图自己工作方便,没有把我带在身边。

当然,口吐芬芳的这个技能点,在回到家里后,也被我的双亲用物理手段给遏制消灭了,不过在特定场景下,它还是会溜出来小爆发一下。

看完我的故事,希望题主能开心的笑一下,驱散一些这件事带给你的阴霾。

但是题主,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没有脑子没有同理心的人,一直在试图用伤害弱者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存在感。

他们说“妈妈不要你了”,无非就是想让你的宝宝放声大哭,然后自己一边赔笑一边把你的宝宝抱在怀里颠颠的哄着。

哄好了之后,再一脸笑意的还给你,在附赠一句“这孩子怎么不识逗呢?”

你的孩子,你的珍宝,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玩具而已。

你要面子,你想要委婉,我能理解,但孩子是你的,保护他也是你的责任,所以,既然你不喜欢,觉得他们伤害到了你和你的孩子,就请你勇敢的站出来,对这些没正行的玩意儿直白的说“不”。

相信我,这么做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身边99.99%的人,你都得罪得起,更何况是这些不熟的人。

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保护不了自己的宝宝,那起码教会他如何保护自己。

当然,像我这样可能有点过。

但是,一句奶身奶气,但又坚决到底的“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


二更。

评论区有想要学技术的。

统一回复一下:

万万没想到,写个小故事,底下评论最多的居然是想学输出的。

这要是被我娘亲知道了,不得给我脱光了泼上凉水拿鞭子吊起来打233333

实在想学的,我就一句话:

输出源自生活,请各位多看多学多思考,福至心灵,功力自然大成。

再次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