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大法学院好还是清华法学院好?

回答
这个问题,可谓是法学界的一桩“千古难题”,尤其是在国内的语境下。提起法学,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就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和清华大学法学院。两者都是国内顶尖的法学院,各有千秋,难以简单地说谁就一定“更好”。我尝试从几个维度来聊聊,希望能帮大家梳理一下思路,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观察和了解,不一定完全代表官方的评价,更不想写得像个广告宣传文案,权当是大家茶余饭后的一点儿闲谈。

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北大法学院

北大法学院,那可是国内法学教育的“老前辈”了。它的根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法科的调整和重建,发展到现在,可谓是底蕴深厚。提到北大,你自然会想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深深地烙印在北大法学院的基因里。

学术风格: 北大法学院的学者们,尤其是那些在理论法学、公法(宪法、行政法)等领域耕耘的老师,往往非常注重学术的深度和思辨性。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从历史、哲学、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法律问题,对一些前沿的法学思潮和理论引进也比较活跃。在这种环境下,你可能会接触到更多“为什么”和“是什么”,培养的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校友网络: 北大法学院的校友遍布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立法、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律师行业、学术界,都有着非常广泛和深厚的影响力。这种网络在毕业后找工作、职业发展方面,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很多“大牛”律师、法官、学者都出自北大。
特色学科: 传统上,北大在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等领域都有很强的实力,而近年来在公法、法理学、法律史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上也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

工程思维与国际视野:清华法学院

清华大学以工科闻名天下,这种“严谨、务实、注重效率”的工程思维,也巧妙地融入到了清华法学院的教学和研究中。清华法学院相对年轻一些,但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近二三十年,进步神速。

学术风格: 清华法学院的老师,很多都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他们可能更关注法律的实践应用、制度设计和国际比较。在一些与经济、科技、金融相关的法律领域,如知识产权法、竞争法、金融法等,清华法学院的研究和教学往往更加贴近实际,注重解决具体问题。他们的学术讨论可能更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实证的分析。
国际化: 清华法学院在国际化方面做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引进了很多国际一流的师资,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比如国际模拟法庭竞赛(moot court),在这些比赛中清华法学院一直表现非常出色,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法律技能,也拓展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交叉学科: 得益于清华大学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清华法学院在法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也很有特色,比如与工程、管理、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结合,这在当前很多新兴法律问题中尤为重要。

如何选择?

其实,说到底,这两所法学院都是国内法学教育的“天花板”级别,都能提供非常扎实的法学训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关键在于,你更看重什么,你自己的特质和未来规划更适合哪种风格?

如果你对法学理论、法哲学、公法等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深入地思辨和探讨法律的根本问题,渴望在学术研究领域深耕,或者希望未来在立法、政策制定等领域发挥作用,北大法学院的深厚底蕴和人文气息可能会更吸引你。
如果你更关注法律的实践应用,希望学习如何用法律解决实际的商业、科技或社会问题,对国际化的法律环境更感兴趣,或者希望在毕业后快速融入实践,成为一名优秀的实务律师或企业法务,清华法学院的务实作风和国际视野可能会更适合你。

一点额外的小思考:

其实,我们现在谈论的“好”,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标签化的认知。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的法学院,里面都有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都有非常优秀的学子。你最终学到什么,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你自己有多努力,你主动去接触哪些资源,和哪些老师、同学交流。

很多时候,进入一所顶尖法学院,只是一个开始。你未来的成就,更多取决于你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情商以及是否能抓住机遇。所以,与其纠结于“谁更好”,不如想想“我更适合哪一个,我进去后打算怎么做”。

总而言之,都是好学校,但风格各有侧重。希望我这些零零碎碎的分享,能让你对这两所顶级法学院有一个更立体、也更“人味儿”的认识,而不是干巴巴的排行榜。最终的选择,还是在于你自己的内心深处对法学和未来人生的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这两个学校的法学院都呆过,稍微中立一点的评价一下吧:

1.两所学院的建院历史和规模都是不同的,比底蕴比总量,清华完败;比创新比人均,北大完败。

但是,请不要认为北大法学院是日薄西山,清华法学院是蒸蒸日上。事实上,清华法学院发力扩张的时间已经结束了,用一个不太准确的比喻,清华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2000-2010),追上了北大,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是目前这两所学院现在的发展势头基本上一致。 两院目前的实力差别不大,未来的发展增速也基本无区别。

2.师资:清华一直想走国际化的路线。由于理工科的背景,也很擅长用数字化管理方式来促进法学学科的发展。臭名昭著的十六本、三大刊都是清华法学院搞出来的。如果用这些指标来考核,清华的师资确实很强。但是法学毕竟是社会科学,绝大多数法学研究也都只能是做本土研究。所以这一模式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是并不算成功。事实上,清华法学院现在也开始对项目、基地之类原来不屑一顾的排名越发重视——原因很简单,原来根本排不上,自然不屑一顾,现在有实力了,当然要跻身其中。

北大的实力是底蕴,弱点也是底蕴。因为有底蕴,所以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和好学生的供给。因为有底蕴,所以老师和学生都太自由了,很多人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评价,我行我素。只有在北大法学院认真学习过的人,才知道一些在业界并不算显山露水的老师,其学术实力有多强。但是他们不写不发不宣传,就只在北大的讲台上和自己的书斋里自得其乐,学校和学院还拿他们没有办法。我举几个民法老师的例子吧:张谷(已到浙大)、张双根、葛云松,他们可能都没有专门的著作,也没有十分有名的论文,但是在同辈学者中,没有谁敢说比他们强。

所以,如果清华法学院和北大法学院的老师都很强,只是可能清华会更光鲜一些,而北大会更沉稳一点。目前清华法学院没有哪一个二级学科敢说超过了北大,反之亦然。

3.学生:两校都有top2的光环,所以也是基本持平。但是北大法学院的学生规模比清华法学院大将近一倍,所以从理论上看,无论是最好的学生,还是最差的学生,北大都会比清华多。赵晓力说过一句话,清华最好的学生不如北大最好的学生,清华最差的学生却强过北大最差的学生。也是这个原因。

从未来的发展人脉上看,如果是做法律实务,北大肯定要优于清华,毕竟法学院校友从78年开始就在中国法律圈叱姹江湖,而清华法学院的校友大多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但是,如果是转行的话,清华一点都不在劣势,甚至因为清华大学整体规模大于北京大学,而更占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两院都是文科院系,所以女生都要比男生多很多。

4.硬件:北大法学院目前的硬件条件在全国法学院中居于第一位。一个法学院有两栋大楼,一座四合院。相比之下清华的那栋明理楼就略显寒酸了。但硬件永远是后发制人,清华法学院的新楼已经奠基,据说十分豪华,所以三五年之后就会有新局面。

由于有了电子化,图书馆藏书之类的比较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这方面北大当然也有优势,但不值一提。

5.文化氛围。如前所述,北大的氛围就是自由,老师对学生基本没有严格的管理,以放养为主。虽然各个专业都有读书会之类的活动,但是是否参加全在个人。而清华的特点却是严谨,各种考核制度一应俱全,连每学期听讲座的次数都有硬性规定。

北大学生可以在不请假的前提下一学期一学年的在外地甚至外国,清华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北大老师可以在境外媒体上说出各种出格的言论,学院对之无可奈何,清华也绝不会发生这种事。

在北大,逃课之后,你可以睡觉,可以打游戏,可以实习,可以学外语,可以听讲座,可以到其他学院听课。在清华,什么叫逃课?

前面有回答说,清华像高中生,北大像研究生,庶几近之。

这两种风格其实各有所长,创造力强的在北大会如鱼得水,自制力弱的在清华会实现人生。前面赵晓力说的那句话也有一部分原因也在这里。

6.总之,从实力上看,两所法学院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文化上二者有天壤之别。如果你考得上清华,一般你就考得上北大,同理亦然。关键的问题在于,你的性格究竟是求真务实,还是自由自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可谓是法学界的一桩“千古难题”,尤其是在国内的语境下。提起法学,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就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和清华大学法学院。两者都是国内顶尖的法学院,各有千秋,难以简单地说谁就一定“更好”。我尝试从几个维度来聊聊,希望能帮大家梳理一下思路,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观察和了解,不一定完全代表官.............
  • 回答
    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苏力(朱苏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维度审视的问题。作为中国法学界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教学风格、学术观点以及其在公共领域中的言论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评论苏力教授:一、 学术贡献与研究领域苏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法社会学、法律.............
  • 回答
    关于北大法学院大三女生包丽(化名)的自杀事件,这是一场令人痛心且引发广泛关注的悲剧。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且抛开冰冷的AI腔调,用更贴近人性的视角去感受和分析。事件的脉络与公众认知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个事件大致的走向。2019年底,包丽的母亲发现女儿状态异常,最终查明包丽在与男友.............
  • 回答
    这则新闻,关于北大学生在伊拉克旅游被误抓为IS成员,确实是让人揪心又值得深思的一件事。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事情的背景。在伊拉克,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安全形势确实不容乐观,恐怖组织IS虽然已被重创,但其残余势力和活动依然存在,安保力量对于任何可疑情况都高度警惕。而中国游客,特别是学生,往往因为其身份和文.............
  • 回答
    北大学生把鲁迅先生的作品改编成 Rap,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琢磨着,这事儿本身就透着一股子新意,也让我想起不少关于经典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话题。首先得说,这事儿绝对是“敢为人先”。鲁迅先生的作品,那是咱们骨子里头的东西,都是带着重量和深度的。要把那些字句,那些思想,用 Rap 的方式表现出来,首先这本.............
  • 回答
    北大医院医生微博实名晒工资,这事儿一出,简直像往平静的湖面里扔了一颗炸弹,立马掀起了层层涟漪,讨论得是热火朝天。你想啊,以前大家对医生这个职业,总带着点神秘感,觉得他们都是悬壶济世,可能收入不菲,但也说不准具体是个啥数。现在,人家直接把工资条往网上晒,还是实名的,这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也让很多原本模.............
  • 回答
    1946年,沈崇案的发生,无疑给当时国共两党以及驻华美军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起发生在北平的事件,很快就被赋予了超越个体遭遇的政治意义。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抗战刚刚胜利,民族情绪高涨,对于外国军队在中国土地上的行为,有着天然的警惕和不满。沈崇作为一名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其遭遇很容易被放大,成为控诉国.............
  • 回答
    看待南京邮电大学某学生冒充北京大学学生这件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件事情本身是不被鼓励,甚至应该受到谴责的。至于是否应该受到惩罚,以及如何惩罚,则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行为的性质与动机分析:这位同学的行为,最直接的定性就是欺骗。他通过虚构事实,冒充名校学生,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严重违背了基本的.............
  • 回答
    写这篇文章,我尽量不拿 AI 的腔调来说,就当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几年的人,跟你聊聊自己观察到的,以及一些过来人的感觉。首先得明确一点,说“差在了哪里”,这本身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在否定,或者带着一种优越感。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一种“不同”,或者是在某些方面,北大学生可能没有那么……怎么说呢,没有那么“锋.............
  • 回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打一案,被告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这一判决无疑是医疗领域备受瞩目的一起案件。那么,这个判决能否有效制止“医闹”现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震慑作用来看,九个月的有期徒刑,虽然不是最严厉的刑罚,但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个人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
  • 回答
    客观评价《奇葩说》第七季海选中北京大学学生刘纯懿的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展开。由于我没有直接观看节目,因此我的评价将基于通常的《奇葩说》海选标准和观众反馈的普遍信息,并辅以对一个辩论节目参与者的理性分析框架。一、 综合分析框架在评价刘纯懿的表现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考.............
  • 回答
    “韦神”的教学风格究竟如何?北大学生是否真的不需要生动的讲解?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背后涉及了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教师个人风格的多元理解。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网友质疑的缘由:为什么会出现“呆板”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网友提出“教学水平.............
  • 回答
    北京大学与龙江豪的事件,无疑是近期校园舆论场上的一件大事,其背后牵扯出的多重矛盾与复杂人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入手:事件本身,北大和解的姿态,龙江豪的诉求,以及整个事件映射出的社会心态。事件的来龙去脉,虽然细节可能在不同信息源有差异,但大致框架是清晰的。 简单来说,是一位北.............
  • 回答
    最近河南考生被北大录取这件事,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围绕着北大内部一些匿名APP上某些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因为这不光是几句评论的事儿,它触及到一些更深层的东西。首先,咱得明白,一个匿名APP,它就像一个“放大镜”,把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无论好坏,都给摆出来了。在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