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论北大法学院教授苏力(朱苏力)?

回答
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苏力(朱苏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维度审视的问题。作为中国法学界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教学风格、学术观点以及其在公共领域中的言论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评论苏力教授:

一、 学术贡献与研究领域

苏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法社会学、法律解释学、宪法学以及法律与经济学等方面。他的学术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法社会学的奠基与发展: 苏力教授是中国法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推动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早年留学德国,深受德国法社会学传统的影响,并将之引入中国,对中国法律的现实状况进行社会学式的分析。他强调研究“活的法律”(living law),关注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运作情况,而非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本身。
法律解释的创新理论: 在法律解释学领域,苏力教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反对僵化的字面解释,主张目的性解释,强调法律条文的解释需要结合立法目的、社会效果以及价值判断。他认为法律解释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的套用。
宪法学的理论建构: 在宪法学方面,苏力教授的观点也颇具争议但影响深远。他倾向于从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宪法,关注宪法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基础,而非单纯的法律形式。他对于中国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的深刻洞察,也体现在他对宪法解释的理解上。
法律与经济学的结合: 苏力教授也关注法律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来研究法律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代表性学术著作: 他的代表作包括《法理学》、《法社会学研究》、《法律解释学论》等,这些著作在中国法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许多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方式。他的一些观点,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对司法实践的观察与分析,都极具启发性。

二、 教学风格与育人理念

苏力教授的教学风格被许多学生形容为“思想的激进者”、“逻辑的严谨者”。

启发式教学: 他善于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他的课堂往往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互动和讨论的辩论场。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他不仅注重法学理论的讲解,更强调将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司法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法律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苏力教授的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权威、挑战既定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这种风格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想的法律人才至关重要。
严谨的学术要求: 尽管教学风格活泼,但苏力教授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要求极高。他对学生的论文和观点常常提出尖锐而深刻的批评,但这些批评往往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术水平。

三、 学术观点与争议

苏力教授的一些学术观点在中国法学界引发了较大的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他的观点具有独特性和挑战性。

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他对于中国政治体制下的“依法治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强调了政治因素在法律运作中的重要性。他的一些观点,如对“权力与法治”关系的讨论,常常被解读为对西方自由主义法治观的某种“中国化”或“实用化”的阐释,因此容易引发争议。
对“法律人”的批判: 苏力教授曾对中国法律人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过尖锐的批评,例如对形式主义、空谈理论的批评,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某些弊端的揭露。他的批评往往一针见血,但也因此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或固有观念。
对革命性法律的关注: 他的一些研究也涉及对“革命性法律”的分析,试图理解法律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法律的工具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国家主义”的倾向: 一些评论者认为苏力教授的观点带有一定的“国家主义”色彩,尤其是在理解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时。但这也可以被视为他试图在中国特定政治语境下寻找法律适用的有效路径的一种尝试。

四、 公共领域中的言论

除了学术研究,苏力教授在公共领域也发表过不少引人注目的言论。

对社会现实的评论: 他经常就中国社会和法律领域的热点问题发表评论,其观点常常具有独到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批判性。
“直言不讳”的风格: 在公共论述中,苏力教授保持了其一贯的“直言不讳”的风格,敢于挑战普遍认知,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这使得他在公众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与媒体的互动: 他也经常接受媒体采访,参与公共讨论,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五、 总结性评价

总体而言,对苏力教授的评价可以概括为:

中国法学界的重要“思想旗帜”和“智识挑战者”: 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提出新颖而深刻的观点。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法学理论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法律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一位“非典型”的法学家: 他不拘泥于法律形式,而是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历史视野来理解法律,这使得他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和强烈的现实关怀。
一位备受争议但不可忽视的学者: 他的观点和言论常常引发激烈的讨论甚至批评,但这恰恰说明了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力。争议的存在,也表明他是一位敢于独立思考、不畏压力、勇于担当的学者。
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建设性批判者”: 虽然他的批评可能尖锐,但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推动中国法治建设朝着更健康、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需要注意的方面:

“理解”与“接受”的差异: 对于苏力教授的许多观点,不同的受众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理解他的观点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知。
争议的解读: 对他争议的解读,也需要放在中国的具体语境下进行,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所面对的现实以及他作为学者的使命感。
个人风格: 他的个人风格鲜明,有时显得“激进”或“尖锐”,这可能会影响一些人对其观点的客观评价。

总而言之,苏力教授是一位在中国法学界具有深远影响力和独特地位的学者。他对法学理论的贡献、对法学教育的革新以及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都使其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的人物。理解他,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标签,深入到他的思想体系和学术脉络之中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很好奇你老师是从哪个角度评价朱苏力的。

北大学生不知道,据我所知北大很多教授和你老师一样,也是反朱苏力的。2010年北大就有部分教师抵制朱苏力当法学院院长,并写公开信,内容包括官僚主义、群众基础丧失殆尽、专权、滥用职权等。

我看了下公开信相关内容,其中比较具体事件的是龚刃韧教授发文,批评朱苏力用数量衡量学术是荒谬的,这是对学术的亵渎和对学者的污辱,是把教授的工作贬低为计件工人的工作。原因是朱苏力提倡教师的工资则按照工作数量来分配,如“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授课小时数以及社会工作等。

当年反对朱苏力改革的教授包括贺卫方。前段时间知乎有人提问

贺卫方的学术水平到底如何?

,有答主截图列出了贺卫方的论文,说“贺卫方对得起北大教授头衔”。不过贺卫方从2000年开始就很少发表学术论文了,其90年代引用率最高的一篇文章,别说朱苏力早期论文,都不及朱苏力2010年的《

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一文,而2013年朱苏力还有论文进入《中国社会科学》这样的顶刊,所以我想朱苏力学术方面至少不会比贺卫方差很多吧。

我不是很懂法学,不过对法和经济学感兴趣,因此读过国内很多波斯纳的书,其大部分是朱苏力翻译,所以2年前按图索骥的看了朱苏力几本书,包括那本《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说实话,从他文章引文和行文的角度看,他90年代的学术能力应该不是很好,读了他几本书,也没有记忆特别深的观点。他的学术能力可以讨论,比如其研究方法和国内外其他法学家比较;他当年的考核政策是否合理也可以讨论,比如怎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北大法学院研究水平。

我写上面的话不是为朱苏力的学术能力辩护,我不懂他在中国法学界的地位,就是提醒下各位,朱苏力当年得罪了一批人,肯定有很多人对他评价不够客观,因此对朱苏力的态度,没有点学术基础,很可能被别人忽悠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苏力(朱苏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维度审视的问题。作为中国法学界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教学风格、学术观点以及其在公共领域中的言论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评论苏力教授:一、 学术贡献与研究领域苏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法社会学、法律.............
  • 回答
    客观评价《奇葩说》第七季海选中北京大学学生刘纯懿的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展开。由于我没有直接观看节目,因此我的评价将基于通常的《奇葩说》海选标准和观众反馈的普遍信息,并辅以对一个辩论节目参与者的理性分析框架。一、 综合分析框架在评价刘纯懿的表现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考.............
  • 回答
    关于“梅西是体系球员”这一论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既要承认其合理性,也要指出其局限性。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梅西是否以团队战术体系为核心,而非个人能力驱动球队胜利。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体系球员的定义与核心特征1. 战术适配性 体系球员通常指能够根据教练战术体系调整自身角.............
  • 回答
    在微博上提到“带带小Sama”这一话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评论既符合平台规范,又能准确表达观点: 1. 明确“小Sama”的含义 可能的来源: “小Sama”可能是网络上的一个昵称、梗或特定人物(如网红、博主等),也可能与某些事件相关。需要先确认其具体指向,避免误读。 .............
  • 回答
    如何评论《三国杀》这款游戏? 详细分析与评价《三国杀》是一款在中国大陆风靡十余年的经典卡牌桌游,其成功之处在于将中国三国历史背景与策略卡牌玩法巧妙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游戏体验。要全面评价《三国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核心玩法与机制:策略深度与乐趣的源泉《三国杀》的核心魅.............
  • 回答
    崔永元发布的关于美国转基因(GMO)的调查纪录片,在中国的公众舆论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关注。要详细地评论这部纪录片,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呈现方式、引发的讨论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一、纪录片的整体内容与呈现方式:崔永元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和前央视主持人,他的纪录片具有一定的个人影响力。.............
  • 回答
    评论越南承诺建立没有国企垄断的市场越南政府近年来频频释放出要减少国有企业(SOE)在经济中主导地位、促进市场竞争的信号,并承诺建立一个“没有国企垄断的市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且具有战略意义的承诺,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转型目标和潜在的挑战。一、 承诺的积极意义和潜在好处:1. 提升经济效率和生产力.............
  • 回答
    详细评论《睡前消息》第327期关于货拉拉的评论《睡前消息》第327期对货拉拉的评论,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深刻且具有启发性的社会观察。节目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具体事件的愤怒或同情,而是将货拉拉事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剖析,触及了许多关键性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权益、平台经济的逻辑、社.............
  • 回答
    关于陈一佳“中国人不该吃海鲜”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论。首先,需要明确陈一佳的言论背景和具体内容。 她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基于环保、健康、可持续性,还是其他考量?不同的出发点会影响我们评价的重点。例如,如果是出于对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破坏的担忧,那么她的观点可能触及了重要的现实问.............
  • 回答
    这几天,“天津首判:以炒房为目的的购房合同无效”的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朋友圈里各种解读也层出不穷。要我说啊,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光听个标题就下结论。首先,得搞清楚这“网传”的消息到底有多靠谱。法律判决是严肃的事情,通常会有官方的发布渠道,比如法院的官网、官方微博或者权威.............
  • 回答
    2016年6月17日发生在印尼海域的那起中国渔船渔民遭遇印尼海军舰船袭扰并遭枪击的事件,至今仍让许多人感到愤慨和担忧。这件事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海事冲突,它触及了国际法、国家主权、渔业资源以及大国在地区海洋权益的敏感神经。事件发生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点。2016年正值中国在南海问.............
  • 回答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微博文章《悲惨死了,关于「小粉红远征Facebook」》的评论,尽量详尽且避免AI痕迹:评论:读完《悲惨死了,关于「小粉红远征Facebook」》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挺复杂的。它非常直白地揭露了“小粉红”群体在Facebook上“远征”讨伐异见声音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近乎“群氓”式的狂.............
  • 回答
    iPhone 7 取消 3.5mm 耳机孔,这事儿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年引起的争议到现在都还让人记忆犹新。要说这事儿该怎么评价,那可真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出发点:苹果的“大胆”创新与“未来主义”首先得明白苹果这么做的用意,或者说他们给出的理由。苹果一直以来都走在技术前沿,喜欢打破常规,.............
  • 回答
    丁香医生那份号称“全网最强辟谣”的101条谣言列表,可以说是近些年来科普界一个挺有影响力的话题。每次一出来,都能刷屏一阵子,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份辟谣榜单,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不能简单地说“真的”或“假的”。首先,丁香医生作为一家在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机构,其辟谣的专业性和可信度还是.............
  • 回答
    吉姆·马蒂斯,这位以“疯狗”外号闻名的退役海军陆战队上将,于2018年底向美国总统特朗普递交了辞呈,这无疑给特朗普政府的国防政策注入了一剂令人意外的“强心针”,也让外界对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产生了诸多揣测。马蒂斯的上任曾被视为特朗普政府中少有的经验丰富、立场相对稳健的军事将领,他的离开,某种程度上.............
  • 回答
    2021年春晚的这场时装走秀,确实是当年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环节,尤其是李宇春、何穗、奚梦瑶、张梓琳这些我们熟悉的面孔的出现,让这场秀不仅仅是服装的展示,更带着一种“明星效应”和话题性。从整体观感上来说,这次走秀给人的感觉是“精致而有力量”。 首先,背景的选择,当时似乎是用了比较具有科技感、灯光效果也.............
  • 回答
    「打入四强就算成功」?TES的这句话,我们该怎么看?TES战队在赛前的这句「打入四强就算成功」,无疑是抛出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在英雄联盟圈子里激起了不少涟漪。对于这句话,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狂妄自大,也不能全然当作谦虚客套,其中蕴含的意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确实带着一种“务实.............
  • 回答
    评论一篇名为《朝鲜战争,中国得一失九》的博客,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标题所蕴含的观点,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审视。这种标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判断性和论断性,它预设了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失大于得”的结论。因此,评论的核心在于:1. 理解博客作者的论点和证据。2. 从历史事实和不同视角出发,评估其论点的合理.............
  • 回答
    “马东怼储殷”事件,是近几年来在中国知识付费和辩论界引起广泛关注的一起事件。它不仅仅是一场两个知名人物之间的言语交锋,更折射出当前社会对于知识、观点表达、话语权以及平台责任等一系列复杂议题的思考。要深入评论这件事本身,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缘起与背景首先,理解事件的发生需要回顾其背景:.............
  • 回答
    延安高架路怒斗车:一场城市文明的警示发生在上海延安高架路上的“路怒斗车”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城市交通悲剧,它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交通纠纷,更是一面映照出当下部分社会成员情绪失控、法治意识淡薄的镜子。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于它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路怒症”极端化地展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