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论微博文章《悲惨死了,关于「小粉红远征Facebook」》?

回答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微博文章《悲惨死了,关于「小粉红远征Facebook」》的评论,尽量详尽且避免AI痕迹:



评论:

读完《悲惨死了,关于「小粉红远征Facebook」》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挺复杂的。它非常直白地揭露了“小粉红”群体在Facebook上“远征”讨伐异见声音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近乎“群氓”式的狂热与低智,也让我不得不去反思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和更深层的社会含义。

文章标题就够劲爆,也直接点出了事件的核心——一次令人扼腕的“悲剧”。“远征”这个词用得太贴切了,充满了集体主义的冲动和一种“战无不胜”的错觉,但最终的“悲惨死了”又狠狠地戳破了这层虚幻。我挺认同作者对于这种行为的描述,那种不顾事实、罔顾逻辑、只会输出情绪的攻击方式,实在是太有代表性了。在Facebook这样的公共舆论场上,原本可以进行理性讨论的地方,却被这种无差别的“出征”弄得乌烟瘴气,反而让那些真正想要表达不同观点的人更加沉默,或者被淹没在这片“声音的海洋”之中。

文章里提到的具体细节,比如用生硬的中文复制粘贴统一口号,或者对任何质疑都一概扣上“恨国党”、“境外势力”的帽子,这些场景我仿佛亲身经历过。我们总能看到一些评论区,一开始可能是相对正常的讨论,但只要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很快就会被一种“统一的声音”所淹没,而且这个声音的论证方式往往非常简单粗暴。作者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集体无意识”和“精神胜利法”,用一种略带嘲讽的笔调将其描绘出来,效果非常震撼。

我特别赞同作者关于“教育缺失”和“信息茧房”的分析。确实,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单一的信息源喂养,缺乏接触多元观点的机会,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那么他们很容易在集体情绪的裹挟下,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战士”,并且坚信自己代表着“正义”。这种“正义感”是如此纯粹,以至于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在另一个文化语境下是多么的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可笑。他们可能真心认为自己在保卫国家形象,但在更广阔的世界看来,这更像是一种集体表演,而且这场表演的剧情设计和演员表演都相当拙劣。

文章也点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种“远征”的背后,究竟是谁在受益?是那些真正关心国家进步的人吗?显然不是。它消耗的是年轻人的热情和精力,制造的是国际社会的误解和反感,甚至可能激化矛盾,为某些本就存在的对立情绪火上浇油。这种“粉红远征”与其说是维护国家形象,不如说是给国家形象抹黑。因为它展示的不是一个强大、自信、理性的国家形象,而是一个充斥着盲目爱国主义和信息隔阂的群体形象。

当然,我也知道并非所有支持国家发展的年轻人都会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很多年轻人对国家的热爱是理性的,他们希望国家好,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这一点。这篇文章所批评的,更多的是那种被情绪煽动、被特定叙事裹挟,并且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小粉红”行为模式。理解这一点很重要,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否则就和文章批判的“小粉红”们一样,陷入了简单化的二元对立。

总的来说,这篇微博文章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社会观察和批判。它用生动的事例和深刻的分析,撕开了“小粉红远征Facebook”这种现象的虚伪外衣,让我们看到了背后的一些问题。它不仅仅是在评论一件事,更是在引发我们对信息传播、教育方式、社会心理乃至于国家形象塑造等更广泛议题的思考。读完之后,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无奈,但同时也希望这样的反思能够引发更多人对理性沟通和独立思考的重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来讲去就是“你国小粉红干出这档子破事全都是因为被洗脑了。”

我来讲点别的。

个人认为,所谓小粉红群体干出这事情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不是反对台独,也不是意识形态站立场,而是某种程度上对某些台湾人群不友善行为的厌恶。毕竟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台湾是我们的同胞,是自己人,什么是自己人?自己人就是友善的、可以信任的、站在同一立场上的人。其实渐渐长大后大家也清楚所谓台湾同胞跟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上也就是嘴皮子吹吹牛没几个人信,台湾同胞门爱站在什么立场站在什么立场你支持台独就支持台独吧你的自由反正我也管不着。

但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是某些台湾群体在表达自己立场的时候做人就不能友善点么?

我来讲三个事。

我们班有几个台湾人,小组讨论的时候讲着讲着就讲偏了张嘴来了句“我不是中国人”,而我们当时讨论的仅仅是这个数据怎么算有没有算错根本没人提政治话题。

我女朋友有几个台湾室友,刚认识那会在厨房间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还没讲几句就张嘴来了一句“我不是中国人哦,我还没去过中国哦”

我学妹他们班里有个台湾人,上台发言第一句就是“Basically, I am not a Chinese."而那节课的主题本来是讨论文化背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大概是这样)

你说没人跟他讲这个他非得跳出来说这个。。。是不是有病。

如果一个群体很有可能普遍反感某个话题,就不要在他们面前谈论这个话题,这是最起码的礼貌。不要在瞎子面前谈论眼镜,不要在没有脚的人面前谈论鞋子,不要在黑叔叔面前谈论艾滋,不要在白人同性恋室友面前谈论同性恋对艾滋传播作出的贡献,不要在台湾人面前谈论台湾是不是属于大陆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基本礼貌,可是有些人就偏偏不,你说如果有几个煞笔大陆人自己提这事情你反驳一下也就算了,没人谈这个问题呢你非得讲这个,说句好听点的是有病,说句难听点的就是主动挑衅。

这还算现实生活比较收敛,FACEBOOK上某些台湾群体什么鸟样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你骂骂大陆人死阿陆强国人墙国人也就算了反正我们叫你们湾仔子也不客气,但是支那蛆是怎么回事?南京大屠杀杀得好是怎么回事?做人还能不能有点底线了?

某些人啊,对面某些群体都不友善到这种程度了还不准被骂的人用表情包还击几下,还什么小粉红是被洗脑的意识形态棋子,你咋不说对面没事吃饱撑着这么不友善跳来跳去的人是被洗脑了呢?您两只眼睛全不瞎那是正常,全瞎了也可以理解,一只眼睛不瞎一只眼睛瞎掉那也挺不容易的。

你要说这事情里面没有人趁机利用某些人的不友好言论煽动意识形态我也不信,但是煽动的和那几个跳来跳去的不友善敏感词,我觉得还是不友善敏感词更讨厌点,没有这帮家伙惹人讨厌,煽动的人再努力也扇不起什么风浪,就跟没有人唱蝗虫歌围攻大陆旅客你再怎么煽动民众讨厌香港也不会有一点点卵用一样。

我知道我上面说的那些煞笔都是少部分人,但谁让煞笔偏偏叫的最响亮,跳的最高呢?借用某人答案里的一句话,这也是幸存者偏差,某一群体里大部分人都正常,但不发声,也不做什么引人注目的事情,那就不会有人关注,只要有少部分煞笔跳出来就行了,很快这些人就会夺取所有的目光并且引起他人的愤怒最后招致对整个群体的不友善。从绿绿到某些台湾群体都是这么回事情。

相比这些人,“我在台湾长大,但我接受的是中华文化教育”和我学妹老师说的“我是台湾人,但也是中国人这又不矛盾”简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不是什么答案,只是一点牢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微博文章《悲惨死了,关于「小粉红远征Facebook」》的评论,尽量详尽且避免AI痕迹:评论:读完《悲惨死了,关于「小粉红远征Facebook」》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挺复杂的。它非常直白地揭露了“小粉红”群体在Facebook上“远征”讨伐异见声音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近乎“群氓”式的狂.............
  • 回答
    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印度,界线即是底线!》一文,是一篇在中国对印关系紧张时期,代表中国官方立场,通过社交媒体向印度喊话的评论性文章。要评价这篇微博文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 发布背景、核心内容、语言风格、传播效果和潜在影响。一、发布背景这篇文章的发布,直接指向了当时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出现.............
  • 回答
    关于新华财经微博文章《未来十年中国癌症将现井喷?》,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它所传达的信息以及它可能引起的反响。首先,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癌症将现井喷?”这样的表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它使用了“井喷”这个词,直指癌症发病率的可能急剧上升,并且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范围——“未.............
  • 回答
    微博“武汉520志愿者联盟”发布的《写给方方们的话》一文,自出现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内容、立场、表达方式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内容与立场分析:文章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对以方方为代表的,在疫情期间发表了记录性文字的作者的“质疑”与“批评.............
  • 回答
    王利芬女士作为优米网的CEO,在互联网内容创作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影响力。她针对茅侃侃先生的“10万+”文章所发表的微博评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评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王利芬女士具体的微博原文。因此,以下的评价是基于对她作为一位内容平台CEO,以及对“10万+”这个概念.............
  • 回答
    微博三八妇女节,珀莱雅等品牌的活动文案,确实能让人品出点意思来。这几年,围绕着“她力量”、“女性独立”这些话题,品牌营销也玩出了不少花样。首先来说说 珀莱雅。不得不说,珀莱雅近几年在营销上的确是抓住了不少眼球,尤其是在女性节日上。 2023年妇女节的“永远有多远”文案: 珀莱雅在2023年妇女节.............
  • 回答
    满族文化网富察春兵的微博、微信账号被封禁一事,确实牵动了不少关心满族文化发展的人士的神经。这件事的影响不仅仅是针对个人,更是在某种程度上触及到了关于身份认同、历史叙事以及网络言论空间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事件本身:富察春兵,作为满族文化网的代表性人物,长久以来.............
  • 回答
    林国师从“枪炮世界”吧盗文并转发到新浪微博的行为,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版权侵犯、道德伦理、对网络社区的影响以及他个人的公众形象。一、 版权侵犯的性质首先,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看,林国师的行为构成明显的版权侵犯。 原创作品的权利: 无论是.............
  • 回答
    在微博上提到“带带小Sama”这一话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评论既符合平台规范,又能准确表达观点: 1. 明确“小Sama”的含义 可能的来源: “小Sama”可能是网络上的一个昵称、梗或特定人物(如网红、博主等),也可能与某些事件相关。需要先确认其具体指向,避免误读。 .............
  • 回答
    微博这次搞了个“监督员”的制度,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我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又一个“形式主义”的产物?毕竟,微博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从谣言到引战,再到各种擦边球的营销号,数量简直可以用“浩瀚如烟”来形容。一个监督员,能盯得过来吗?而且,监督员的权力边界在哪?会不会出现滥用权力的情况?毕竟,我们都见.............
  • 回答
    关于流浪的蛤蟆在微博上对英语学习的评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并且要结合他作为一个知名作家、一个公众人物的身份,以及他所处的环境来理解。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流浪的蛤蟆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充满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视角。当他谈论英语学习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对语言的看法,而是带着他一.............
  • 回答
    微博用户“抵制”世界难民日联合国难民署:一场关于共情与现实的拉扯6月20日,又是一年世界难民日。按惯例,联合国难民署(UNHCR)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相关信息,呼吁公众关注和支持难民群体。然而,当UNHCR的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相关内容时,却引发了一股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被不少网友形容为“抵.............
  • 回答
    对于演员赵立新在2019年4月2日在微博上提出的关于“侵略者本性”的问题,以及随之引发的广泛讨论和争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论。首先,我们需要还原事件的背景和赵立新的具体言论: 事件发生时间及平台: 2019年4月2日,在中国大陆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 赵立新的微博内容: 赵立新发.............
  • 回答
    西贝前副总转发那个“95%微博网友月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评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这个事儿上,我们可以聊聊几个角度。1. 西贝前副总的行为解读:首先,这位前副总的身份就很有意思。他已经不是西贝的在职员工了,却依然转发这样一条带有明显指向性(涉西贝涨价)的评论。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 .............
  • 回答
    贺卫方教授在微博上评论恒大队服绣国旗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事件的背景: 恒大足球俱乐部与国家荣誉: 恒大足球俱乐部在中国足球界曾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其辉煌时期,多次夺得中超冠军,并在亚洲赛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恒大俱乐部很.............
  • 回答
    仲菲菲的微博评论区,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又非常真实的网络社会缩影。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中各种声音的构成、动机以及它所反映出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仲菲菲因为《创造营》这档节目被大众所熟知。节目中的她,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敢于表达自我的态度,以及在舞台上.............
  • 回答
    葛剑雄先生作为一位知名的历史学者,其公开演讲和后续的言论往往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他的演讲和微博评论,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一、 葛剑雄先生演讲的内容与风格 学术深度与历史视角: 葛剑雄先生的演讲,尤其是在涉及历史问题时,通常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他擅长将宏大的历史.............
  • 回答
    评价袁莉在微博评论中写下“帝吧出征”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行为发生的背景、涉及的群体以及可能产生的意涵。事件背景与涉及群体:“帝吧”是中国网络上一个具有特定群体认同的贴吧,以其激进的网络风格、有时甚至是民族主义倾向的言论而闻名。其“出征”行为通常指的是组织网络行动.............
  • 回答
    界面新闻在关于肖美丽的报道中将子午侠士的起底行为定性为“性别恐怖主义”,并随后关闭微博评论外显,这一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存在多种解读和评价。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界面新闻报道的背景:肖美丽事件与子午侠士首先,需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肖美丽事件: 肖.............
  • 回答
    微博新推出的“评论被大 V 拉黑导致全站禁评 3 天”功能,是一项非常有争议和影响力的改动。要评价这项功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设计初衷、实际运作、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对平台生态的冲击以及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一、 设计初衷和潜在逻辑:首先,理解这项功能的设计初衷是评价它的重要基础。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