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论《三国杀》这款游戏?

回答
如何评论《三国杀》这款游戏? 详细分析与评价

《三国杀》是一款在中国大陆风靡十余年的经典卡牌桌游,其成功之处在于将中国三国历史背景与策略卡牌玩法巧妙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游戏体验。要全面评价《三国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核心玩法与机制:策略深度与乐趣的源泉

《三国杀》的核心魅力在于其身份系统和卡牌驱动的策略。

身份系统:
四大身份(主公、忠臣、反贼、内奸)的引入是《三国杀》最成功的创新之一。 它打破了传统的玩家对战模式,引入了阵营对抗和隐藏身份的元素。
主公: 承担着团队的领导责任,但也最容易成为集火目标。如何平衡自身安危与团队胜利是关键。
忠臣: 以保护主公、消灭反贼为己任。忠诚的执行者,但有时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误伤自己人。
反贼: 目标明确,就是要推翻主公。他们是团队中的攻击主力,需要灵活的策略和默契的配合。
内奸: 最为特殊和复杂的身份。他们的目标是在消灭掉主公以外的所有人之后,自己成为唯一的胜利者。这使得游戏充满了尔虞我诈和背叛的可能性,也带来了极高的博弈乐趣和不确定性。
身份带来的乐趣: 这种隐藏身份的机制极大地增加了游戏的策略深度和社交互动。玩家需要通过观察其他玩家的出牌习惯、技能表现、言语举动来推测其身份,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动。每一次猜错和猜对都带来巨大的情绪波动和游戏快感。

卡牌驱动的策略:
牌堆的丰富性: 《三国杀》的牌堆包含了大量的基本牌(如杀、闪、桃)、锦囊牌(如无中生有、顺手牵羊、借刀杀人、过河拆桥)和装备牌(如八卦阵、诸葛连弩)。每张牌都拥有独特的效果,能够对游戏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武将技能的设计: 《三国杀》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在于其海量且各具特色的武将技能。每个武将都根据其历史形象和特点设计了独特的技能,使得不同武将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并由此催生出丰富多样的战术搭配和克制关系。
技能类型多样: 有的技能是回合外的被动技能,有的则是回合内的主动技能;有的技能是增益效果,有的则是负面效果;有的技能侧重于输出,有的侧重于辅助,有的侧重于控场。
技能的相互作用: 不同武将技能之间的组合和克制是游戏策略深度最主要的体现。例如,诸葛亮(空城)可以克制郭嘉(遗计),而张辽(突袭)可以抢夺其他玩家的牌,对依赖手牌的武将造成威胁。
武将的“生态位”: 优秀的设计使得每个武将都有其在特定局面下的“生态位”,能够发挥出其价值。当然,随着版本迭代,一些武将的设计也存在平衡性问题。
回合制的思考: 在自己的回合,玩家需要考虑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的手牌和技能,同时也要防范其他玩家的进攻。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下的决策过程,需要预判、计算和风险评估。

二、 游戏体验与沉浸感:历史文化与社交互动的交融

《三国杀》在游戏体验上做得相当不错,尤其是在沉浸感和社交互动方面。

三国历史文化的融入:
人物形象和技能贴合: 游戏将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进行了高度还原,他们的形象设计、人物介绍以及技能设定都与其在史书中的事迹紧密相连。例如,关羽的“武圣”技能体现了他的过人武力,曹操的“奸雄”技能则展现了他的奸诈多疑。
历史事件的影射: 许多卡牌和技能的设计都影射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借刀杀人”、“草船借箭”等,增强了游戏的文化底蕴。
语言和对话: 武将的台词也充满了三国时期的韵味,让玩家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社交互动与情感连接:
高强度的社交性: 《三国杀》是一款非常强调社交互动的游戏。玩家之间的交流、试探、推理、甚至对骂,都是游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朋友间的乐趣: 和熟悉的朋友一起玩《三国杀》,能带来极大的乐趣。互相打配合、互相坑骗、在游戏结束后互相调侃,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新朋友的结识: 在游戏中,你也可以通过默契的配合,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游戏流程的节奏感:
前期侦查、中期博弈、后期决战: 游戏一般遵循着这样的节奏。前期玩家处于摸索和试探阶段,中期进入激烈的身份博弈和阵营对抗,后期则往往是关键的几人之间的生死较量。
胜负的戏剧性: 由于身份和卡牌的不确定性,游戏往往充满戏剧性。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绝地反击,或是在大优局势下阴沟翻船,这些都让每一次游戏都充满新鲜感。

三、 游戏的设计与发展:版本迭代与平衡性挑战

《三国杀》作为一个长寿的游戏,其设计和发展也经历了不少变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版本迭代与内容更新:
不断推出的新武将和新卡牌: 这是保持游戏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新武将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战术思路和游戏体验,让玩家保持新鲜感和期待。
不同模式的尝试: 除了经典的身份模式,还衍生出了国战、欢乐成语、斗地主等多种游戏模式,满足了不同玩家的需求。
桌游到电竞的演变: 《三国杀》也逐步向线上电竞化发展,推出了《三国杀OL》等在线平台,并举办了各种赛事,吸引了更广泛的玩家群体。

平衡性挑战:
“强度膨胀”问题: 随着新武将的不断推出,一些新武将的设计过于强大,导致老武将的竞争力下降,出现了所谓的“强度膨胀”问题。这需要开发者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武将价格与稀有度: 在线上版本中,一些强力武将需要通过充值或长时间的游戏积累才能获得,这可能影响游戏的公平性。
特定武将的“毒瘤”性: 有些武将的设计可能过于克制某些玩家群体,或者过于依赖某些特定卡牌,导致游戏体验不够友好。

游戏规则的复杂化:
新规则和机制的引入: 虽然丰富了游戏内容,但也使得游戏规则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新手玩家的学习成本增加了门槛。

四、 总结与评价

《三国杀》是一款集策略性、社交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经典卡牌桌游。

优点:

极具创新的身份系统: 带来了高度的博弈乐趣和社交互动。
丰富的武将技能和卡牌设计: 保证了游戏策略深度和变化性。
与三国历史文化的深度结合: 赋予了游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沉浸感。
高强度的社交属性: 适合与朋友聚会游玩,增进感情。
不断更新的生命力: 新武将和新模式的推出,保持了游戏的新鲜感。

缺点与挑战:

平衡性问题: 部分新武将设计过于强大,存在强度膨胀。
学习成本较高: 对于新手玩家来说,理解所有武将技能和卡牌效果需要一定时间。
线上版本可能存在的充值影响: 部分强力武将的获取方式可能影响公平性。
游戏规则的复杂化: 随着版本迭代,游戏规则变得更加繁琐。

总的来说,《三国杀》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桌游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种社交体验,一种历史的怀旧,一种智慧的较量。尽管存在一些平衡性上的不足,但其核心的玩法和独特的魅力,依然让它成为许多玩家心中的经典。

如果你喜欢策略推理、喜欢三国文化、喜欢和朋友一起享受烧脑的乐趣,那么《三国杀》绝对是一款值得你尝试的游戏。 当然,对于新手来说,建议从基础的武将和模式开始接触,逐步深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杀这个游戏,我玩过四五年的样子。不算多,但也不算太少了。

可以说跟知乎有点缘分的是,当初确实是因为三国杀相关的事情导致的郁闷,从而在知乎寻求到了温暖,而留在知乎的。

所以特写此文,来纪念一下三国杀这给我带来的记忆。


三国杀最火的时候,应该是在它还是一个卡牌游戏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这里有三套三国杀卡牌。

那个时候,同事聚会不是每人打开手机开王者,而是拿出几副三国杀卡牌直接开局。

我认为这确实是比联机农药吃鸡更愉快的团建方式。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确实获得了真实的简单的快乐。

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英雄杀,并不为大众所推崇,因为英雄杀,一开始就是以网游作为主要定位,而三国杀,却是以桌游的身份诞生的。


但,没有人能够抗住时代的浪潮,氪金游戏从模式上来讲注定比很多其它行业都更能够获取高利润。于是乎,三国杀这款游戏,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氪金网游化的道路。而这个基本思想,决定了后续的发展方向:以不断推出新武将为主要发展目标。因为新武将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氪金需求。


当年,游卡桌游官方论坛关闭了,其中的某个版主,谜之灭率领一帮朋友自建了论坛,所以也就有幸认识了一帮致力于维系三国杀规则的好友,比如凌天翼,被K神邀请过编撰与修订三国杀官方规则,又比如landis维护过多款民间三国杀软件的规则。那个时候,只要开了QQ,就感觉一个话题能讨论几小时以上,为了确定三国杀的某个规则细节大家可以争论得面红耳赤(虽然实际上看不见对方)。

事实上,在桌游时代,规则讲述者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毕竟不能理解规则将很难玩下去。而网游时代就相对没那么重要,毕竟程序怎么跑都以程序设定为准。

我当时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从卡牌游戏的角度,不允许存在需要超过一个回合的状态记忆,所有超回合的状态记忆,都必须有明确的标志来标定。于是乎,从规则上讲,我们不需要记忆一张方片判定是大乔贴上的,只需要知道当前翻开的将池有大乔,那么方片判定牌就必须是乐不思蜀。那么自然,就不能允许另外一个相冲突的技能存在。——事实上,早期甚至包括神将在内的所有规则体系都不与它冲突(但是英雄杀从一开始就不满足这个原则)。

不过在网杀时代,这种原则也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毕竟,程序可以记忆无穷多个状态。而不必依赖人脑或者玩家之间的共识。


我对三国杀感到无可奈何的原因,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因为为了维持盈利与生存,氪金网游可能是必然的方向。——而这个必然的方向,最轻松的方式就是多设计武将,不断推出新武将。

但是,不断的增加新设计武将,实际上动摇了它的根基,因为三国杀不象其它游戏,你只掌握自己拥有的角色就可以很好的玩下去。而是,你必须熟读所有的角色技能,了解所有的配合,才能比较自如的玩,因为就算你自己没有,你也需要明白你如何配合这样的队友,以及如何防守具备特定技能的对手,所以熟读所有武将技能是入门基本门槛。

这也就意味着,新人入坑的门槛被极大的提高了。——而新人入坑的门槛越高,新人越难进入,就越只能更高强度的收割老玩家,这将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可用,但副作用越来越大。

我曾经提出过三国杀可以考虑多增加卡牌,或者多增加玩法,以避免增加新武将带来的问题。不过,那是纯粹以玩家的角度来提出的,大概,从策划运营的角度,会有不同看法吧。


总的来说,三国杀这款游戏的架构本身决定了,每个武将的每个技能都可能发生潜在的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效果,需要在大脑中产生的计算量足够大,也就越来越硬核,它必然将在特定人群中成为欲罢不能的游戏,而它相对欠缺的,大概就是对新玩家的环境并不会太舒适吧,毕竟,虽然这个游戏的爽点不少,但入这个游戏需要学习的知识,也同样非常的多。


三国杀,就是这么一款,让人又爱又恨的游戏罢。

user avatar

三国杀我是从2008年内测阶段就开始参与的玩家,于今已经14年了。从身份场,3V3到现在的国战,我见证了三国杀十多年来的各项重大改版,参加过不止一届的三国杀线上和线下的比赛,整个过程有友情、有爱情、有快乐、有挫折。从个人的角度,我对这一款游戏是很有感情的。

身份场

一开始打三国杀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从身份场开始的。8人局很经典,只是内奸的存在,一直是一个不太好处理平衡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桌游从线下搬到线上的过程中的一个误会。

线下打八人局,尤其是大家不怎么会玩的时候,表演是会有一些比重的,内奸这个角色非常有趣,装忠是合理而有趣的战术——可以参考狼人杀没有专业化,正规化之前的操作。但是把三国杀挪到线上之后,线上大家都是对着牌的陌生人,虽然聊天框可以打字,但是大家的专注点不在于社交,而在牌局上。

在三国杀Online,内的终极打法被迅速的开发出来,它是由两个经济学的权衡所决定的:

首先是经济学中的显示原理——装忠是无效的,因为你的目标始终和忠臣不一样,如果你把自己装的特别忠,那么最终会失去和主公博弈的资本;如果你装的不是特别忠,那么装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是最优化——因为内奸胜利的前提是反贼全灭,和主公单挑获胜,所以这个时候内奸分的是主公的胜率,而不是反贼的胜率——只有在反贼全灭的情况下,才谈得到内奸的胜利。所以内奸几乎一定是要在某个阶段表现出对主忠的敌意甚至于压制的。

没有了线下温情脉脉的表演加戏,线上三国杀回归了理性,迅速的把八人局吃透了。吃透之后大家都发现了这个不平衡的问题,加上三国杀向着竞技发展,就有了3V3.

3V3

3V3 是三国杀组织的竞技类游戏。有点像Dota,大家通过依次拿将组队,来获得优势。3V3 显然更加具有竞技性,由此开发出了很多的流派。最初对33的理解,大家着眼于稳和控,一回合能够偷两张牌的张辽在3V3中彻底封神。

而在3V3发展初期,最古早阵型就是双爆张飞郭嘉黄盖的暖二连。黄盖详尽一切办法攻击郭嘉,然后郭嘉遗计给张飞一张A和所有的杀,等黄盖还剩一滴血的时候,轮到张飞动,拿到了黄盖的遗产之后,又收了黄盖三张牌加上郭嘉遗计的两张牌之后爆发收主。

这一个阵型在最初大家对黄盖这个武将理解不够的情况下,出来是革命性的。把3V3拉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打开了这个思路之后,以黄盖为核心的一批爆阵就被开发了出来:

包括不限于黄盖、郭嘉、华佗的冷黄金一波,黄盖、小乔、郭嘉的冷白银一波,都是抓到之后黄盖开始表演,并且以超过60%的概率直接获得胜利的局面。

后来百花齐放,绝情阵(曹操郭嘉小乔,只要摸到一个AOE就封神),痴虎阵(许褚郭嘉张飞,几乎总是能组成,许褚直接上来裸衣一个杀郭嘉,郭嘉四张牌分出给张飞,加上张飞摸的两张牌,第一回合暖二连爆发)刘备张角甄姬(洛雷阵),3V3各种线上线下的比赛如火如荼。

但是3V3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就是线下的比赛几乎就是明牌——裁判说不许通牌,但是各个队伍都会有一点默契,比如反间的时候,翘中指是草花,翘食指是黑桃,张角搓搓手表示有闪……反而是线上路人局才达到了官方设想的样子,但是一开比赛,那必然是小组成员微信开群通牌…… 并且更重要的是3V3的天花板还是比较低——比如下围棋,下象棋,一个新手基本上对专业选手是十死无生的,不可能赢。

但是3V3手气就是最大的变数。即便是黄金一波——起手就刷,没有任何干扰,理论上可以刷完牌堆的组合,胜率也就是65%-70%左右,这也是3V3的上限。用黄金一波即便是完美的符合牌序,也有刷不出来连弩,都是黑牌无法续航而尴尬弃牌的情况。

作为一个竞技游戏,随机性太大,冷暖开局不均衡,这些都制约了3V3的发展,后来3V3 2.0改进了一些,对冷做了一些限制,加入了新的武将。不过对三国杀有兴趣的还是可以玩玩3V3,也就是现在统帅三军,我个人对牌序的理解,完全就是在3V3爆阵中升华的。平时一手牌五六张,怎么出其实选择不多,显不出来牌序的问题,但是3V3里面黄盖苦出来20多张牌,先出什么,后出什么,对胜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风林火山/一将成名/界限突破

三国杀武将的失衡是必然会发生的,这是三国杀框架本身所决定的。

因为三国杀就那么多类型的牌,而武将不断的出,总要设计出新技能,而技能无非就是转化、预测、改变或者多摸。前两者靠质、后两者靠量。

有转化杀的关羽,有转化桃的华佗,有转化过河拆桥的甘宁,有转化顺手牵羊的邓艾,有转化万箭齐发的袁绍……转来转去还是这么多锦囊,转化系其实一般不太会失衡,因为一回合两张牌,转成顺手牵羊也就是张辽了。而到后来能转的都转差不多了,武将牌的设计就沿着「量」的途径一去不回头了。比如张郃。

张郃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当吕蒙,可以当张辽,可以当夏侯渊,可以当吴国太…… 不同的是,人家发动技能都是免费的,而张郃发动任何一项技能都要消耗一张牌。这就是三国杀后期将领设计的『新思路』,消耗牌量来做X做Y,或者干脆就像刘焉那样,做X做Y可以多摸牌。

这样一来,本来设计的比较平衡的牌堆,质量就不再重要了,走量成为了判断武将强弱的主要标准,后来大家说的阴间武将,其实都是摸牌摸的比孙权都溜,甚至于在摸牌的同时还能兼顾输出的。

当年大家开玩笑的时候说的:不会出着出着,大家都用王允、糜夫人,而不用五虎了吧…… 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就身份场而言,作为一个游戏要运营下去,就需要不断的出新武将,而新武将肯定是要比早期的接近白板的武将更强的,久而久之,大家就只能用这些三国志书缝里面抠出来的人物来游戏了。

至于界限突破,其中不乏精品,比如黄盖的突破就非常的不错。

但是大部分武将突破之后依然是弱将,比如——界司马懿、界诸葛亮、界关羽等等。这些武将带的历史包袱太大了,单独对技能进行加强或者增加添头,其实也不会让人多用。

总之,就身份而言,在牌堆没有彻底的重新设计之前,我认为武将越来越强,老武将越来越不受欢迎,这一点无法改变的。

国战

国战我倒觉得是目前三国杀几大板块里面,可持续性比较强,博弈性也比较强的。国战比较均衡,策略能力一般来说大于将面能力,也是主播比较能播出直播效果的。

国战本质上就是一个博弈,除了超级大国的情况,一般来说虽然大家都想赢,但是如果其他人不让你赢,你就一定赢不了。所以这个问题就缩减为:如何能让别人让我赢。

这个到最后就变成,让自己的信息更少被对方预料到,就赢的面更大。

但是人又不是理性的,所以国战就成了一个比耐心的游戏。单纯的示弱是没用的,因为示弱别人也一样可能把你带走。胜率比较高的『降低存在感一波带』需要很高的自我纪律和执行性,这也让国战更加的多元化——人们玩游戏毕竟不仅是为了追求赢,所以在痛苦的赢,和痛快的输之间就存在一个权衡。

国战是综合考量一个人牌序能力和策略能力的,从国战是很容易判断人的性格,尤其是看到国战胜率42%以上的人,一般来说这种人比较自律,目光长远,延迟满足感比较高,能够隐忍。牌序好,打的比较浪的,胜率一般能在39%-40%之间徘徊。



总之我是非常感谢三国杀长期以来的陪伴,在内测的时候也确实没有想到,作为一款桌游,或者说其名字已经将其限定在三国时代的桌游,能够持续了十四年。巅峰时期,自己做将,做技能的讨论都相当的成气候,希望能够在开发出一些新的思路,把这个品牌延续下去吧。

user avatar

评价这个东西你得分开看。

三国杀和三国杀OL在我看来,完全是两个游戏。

前者主打社交,后者重在氪金。

三国杀是个好游戏,作为一款桌游,它爆火简直天时地利人和。

不怕暴露年龄,我10年上的大学,那时候寝室里凑三国杀简直不要太容易。

4人间的寝室,随随便便都能拉起一桌八人局。

武将技能简单易上手,游戏规则好动,打起来乐趣无限。

要互动有互动,要技术有技术。

其乐无穷。

三国杀OL这个东西么……

就很难受了。一开始作为线下游戏的线上版,其实大家都是看好它的。

但是我印象中,从袁术这个武将出厂就开始强度崩坏了。

到冲阵云出现的时候,已经奠定了不买武将没法玩的基础了。尽管官方试图通过界限突破这个拓展包l力王狂澜,但是缺乏长线策划的致命伤,是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直到现在,OL已经完全演变成为了一个无底线圈钱的工具,和三国杀这个游戏,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user avatar

真正意义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我个人把三国杀的时代分成「网杀」和「面杀」的时代。下面也会分开来评价

「面杀」时期的三国杀——彼时中国桌游的半壁江山

我一直觉得《三国杀》曾经有机会成为全中国最普及的桌游,因为他几乎占据了天时地利任人和。但从线下桌游转到线上的过程中,这个游戏变得越来越恶心人。

个人接触《三国杀》最频繁的时候应该是在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三这个阶段,也就是 2010 - 2014 这个时间点,那时候军争(风火林山)刚出,一将成名只是刚有消息。武将很少,玩的也是三十多块钱一大盒的盗版。天天和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随便找个台阶玩到天黑。同学过生日大概率也是找个德克士或者麦当劳,点个套餐,然后霸占着最大的桌子一玩玩一天。

而此时的《三国杀》相比其他游戏有相当的优势。

1.好玩且平衡

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当时《三国杀》是他妈的好玩,他的游戏形式以及随着玩家水平不断浮动的对局深度达成了一个奇妙的平衡。不管是刚接触的小白还是已经玩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大佬都能轻易的找到其中的乐趣。而且当时的武将少,平衡也好做,并没有特别 bug 的存在,即使有,往往也会被玩家主动禁掉。不会影响游戏体验。

2.较低的游玩门槛。

「面杀」时期的三国杀武将较少,且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杀人物,并没有 SP 这一称呼,「神关羽」等牌往往也会被列为禁卡,甚至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以为神关羽是盗版卡。

武将少,人物耳熟能详,技能也简单。这些都代表着低门槛。只要脑子没问题,肯学的正常人,即使是新手,在旁观几局之后往往也能快速的加入战场,大大提高了社交效率。毕竟左慈玩不来,我还不能玩张飞吗?

3.寓教于乐让家长喜闻乐见

当时的武将技能往往和其在三国杀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典故有较大关联,这些关联也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我们可以看到上面那张图,在张飞的技能下面有一行小字,还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物。这导致了家长看到孩子在玩这种卡牌游戏,没准还能普及一点文学常识,还能让孩子提升去读名著的兴趣,往往管的没有那么严(至少我周围朋友的家长基本都是如此)。反而会支持孩子去玩这个游戏。

「玩什么都是玩,玩《赛尔号》还不如和 xxx 玩《三国杀》」这是我还没有游戏机前我妈亲口对我说的话。

即使现在看来,如果我有孩子,《三国杀》和《王者荣耀》相比,我也更愿意让孩子去玩《三国杀》。

4.安全的游戏形式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杀风靡的时候,95 后刚好处于学生时期。在我的印象里,这一届的家长已经不同以往,他们相比于他们的父母,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往往更注意孩子玩耍的安全,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另一方面生活条件的富足使家长有闲工夫管孩子。「男孩调皮点好,只要不缺胳膊少腿就行。」这种论调正是在这一段时间中逐渐消失的。

此时,一个可以让孩子迅速打成一片,又不像「斗鸡」、「骑马打仗」等游戏危险系数较高的游戏——《三国杀》,自然能够逐渐风靡全国。

「网杀」时期的三国杀——不断试探玩家底线,恶心玩家的游戏

在今天看来,那时候一打打一天的乐趣确实要比现在拿手机或电脑开黑要来的实在。不过随着 4G、智能手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线上游戏以及氪金游戏的时代还是到来了。

盛大耽误了三国杀发展的黄金时间。ui 极差,bug 不修复,语音包不上线等问题层出不穷。后来边锋接过《三国杀》后,虽然武将要买,但是也可以理解,毕竟不卖武将确实很难赚钱,但当时我记得只能氪金买武将,直接劝退一波学生党。之后的《三国杀》的游戏模式就逐渐变成了恶性循环:

出新武将——环境变化——一潭死水——出新武将

每一局的套路也基本固定。导致一大批玩家退坑,虽然后面的国战我觉得还行,但羊都跑的差不多了,现在想起来弥补确实有点晚了。

在 2018 年左右,三国杀打着十周年的名号推出了十周年版三国杀。引发了一系列讨论热潮,一方面相比其他版本确实更便宜,但另一方面,十周年的自走棋玩法以及页游画风的界面与奇怪的操作系统当时确实恶心了一大批人,层出不穷的 bug 也在此不过多赘述。我应该就是这时候逐渐退坑的。(说起来三国杀和炉石我退坑的时间差不多)

之后的事情大家应该就比较清楚了,武将出的越来越难,每一个技能都跟小作文一样,就算是为了避免同质化,也完全没必要搞那么长的技能。更别提层出不穷的诱导充值界面和各种擦边球插画了。

只能说,《三国杀》在 2022 年,已经被凉企从桌游变成了网游。当时被三国杀桌游性质所吸引的人选择抛弃这款伴随他们十数年的游戏也在意料之中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何评论《三国杀》这款游戏? 详细分析与评价《三国杀》是一款在中国大陆风靡十余年的经典卡牌桌游,其成功之处在于将中国三国历史背景与策略卡牌玩法巧妙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游戏体验。要全面评价《三国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核心玩法与机制:策略深度与乐趣的源泉《三国杀》的核心魅.............
  • 回答
    《三国志·战略版》上线两年,对于这款游戏,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毕竟,能在三国题材的手游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持续运营两年依然保持较高热度,本身就说明了它有其过人之处。优点方面,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它的策略深度和三国还原度。作为一款以“战略”命名的游戏,它并没有像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三国题.............
  • 回答
    明天,《全面战争:三国》就要正式和广大玩家见面了,对于许多期盼已久的粉丝来说,这无疑是个大日子。不过,在我们正式踏入那段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之前,总有一些先行者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提前体验了这款备受瞩目的作品。这些“试水玩家”们的反馈,就像是打响了战役的侦察兵,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战场状况的初步情报。从目前流.............
  • 回答
    《三国机密》这本书啊,说实话,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是带着点小忐忑的。毕竟是讲三国,这题材太经典了,要想做出点新意来可不容易。而且,它不是那种纯粹的历史正剧,更偏向于权谋和人物塑造,所以对作者的功力要求就很高了。优点方面,我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塑造。曹操这个人物,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奸雄的代名词,但《三国.............
  • 回答
    要评价刘备这个人物,那可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儿。要我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男人”,你瞅瞅他的那帮兄弟,关羽、张飞、诸葛亮,哪个不是名震千古?可再看看他自己,虽然是汉室宗亲,早早起兵,但一路跌跌撞撞,屡败屡战,感觉像是自带“衰神”光环。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愣是靠着一股子“不认命”的劲儿,硬是打下了一.............
  • 回答
    关于《新三国》和《赤壁》的争论,以及它们能否被称为中国的“史诗”电影,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们对《新三国》的“翻案”呼声,以及对《赤壁》的相对沉寂,背后反映的是观众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期待和评价标准的不同。咱们就来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好好聊聊这两部电影,看看它们到底值不值得“史诗”这个称谓。为.............
  • 回答
    评价三国杀OL新武将界庞统,需要从他的技能、定位、强度、对局影响、以及与其他武将的配合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界庞统作为庞统的界限突破版本,其核心是保留了原版庞统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和优化,使其在现代三国杀环境中更具竞争力。一、 界庞统的核心技能与分析界庞统的核心技能主要有: 连营: (.............
  • 回答
    三国杀国战“不臣篇”的评价:一次大胆的创新与挑战三国杀国战模式自推出以来,一直是许多玩家心中的经典。而“不臣篇”作为其一次重要的更新,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挑战,其评价也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局面。总的来说,“不臣篇”试图在保留国战核心乐趣的基础上,引入更深的策略维度和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其最终效果也伴随.............
  • 回答
    这阵子三国杀推新武将的速度,尤其是女性武将,确实有点让人目不暇接。感觉刚认识一个新面孔,转眼又有几个新鲜出炉的姐妹花闪亮登场。这种现象,怎么说呢,有挺多值得聊的点,不能一概而论说好说坏,得拆开了看。首先,这背后肯定是有商业逻辑在驱动的。 拓展受众,增加吸引力: 三国杀毕竟是个运营多年的游戏,用户.............
  • 回答
    说起《三国杀》2017年的设计,那可真是百花齐放,新人辈出。要说那一年最佳的原创设计,尤其是在技能和原画这两个维度上,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来一个人——麴义。咱们先聊聊他的技能,那绝对是点睛之笔,把一个历史上存在感不那么强但战术上极其重要的人物给盘活了。技能设计:神机妙算,奠定胜局麴义的技能是“腾骧”和.............
  • 回答
    话说那一年愚人节,三国杀的策划们(我猜是那些平时看起来一本正经但内心住着个小恶魔的家伙们)突然鬼迷心窍,对咱们的那个江东小霸王——孙策,下手了。你说这好好的一个武将,怎么就在这“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日子里,被“玩坏”了呢?这事儿呀,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回想一下,孙策这人是个什么货色?江东.............
  • 回答
    神关羽,三国杀里的一个传说,一个让无数玩家又爱又恨的存在。要说他牛,那真是牛得没边;要说他坑,那也确实坑得让人想砸键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位战神。首先,他的技能设计,那真是抓住了关羽“武圣”的精髓,还往上拔高了好几层。英魂这个技能,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复活甲”。只要是受到伤害,就.............
  • 回答
    你说的“三国杀3月22日的武将赵襄的秒杀活动”,我查了一下,好像三国杀官方并没有在3月22日推出过名为“赵襄的秒杀活动”的明确活动。不过,如果你指的是新武将赵襄上线后的玩家讨论和评价,或者是一些社区自发的、带有“秒杀”意味的评价和讨论,那我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大家说“秒杀”可能指.............
  • 回答
    三国杀电影项目启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三国杀”这个名字被正式宣布将搬上大银幕时,无疑在游戏玩家和影迷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作为一款风靡多年的国民级卡牌游戏,“三国杀”早已不仅仅是一款娱乐产品,它承载了无数玩家的情感寄托,构建了一个庞大而鲜活的三国人物群像。此次电影项目的启动,无疑是一.............
  • 回答
    岑昏啊,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角色,在三国杀里也算是个“特殊人才”了。要说评价他,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毕竟他身上的特点太鲜明了。首先,从背景故事来说,岑昏这人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历史上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官员,能力倒是不错,但架不住嘴巴毒、爱惹是生非。他没少给孙家惹麻烦,最出名的就是得罪了名将陆逊,最后落得.............
  • 回答
    评价SP严白虎:那个在乱世中摇曳的“女中豪杰”提到SP严白虎,不少三国杀玩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身披虎皮、率领山贼的形象,伴随着那一句经典的“我就是严白虎!”。作为SP系列中为数不多的女性武将,严白虎从设计之初就带着一股子不羁和野性,在三国杀的舞台上,她究竟是一位闪耀的英豪,还是一位凑数的炮灰?今天,.............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聊到三国杀群内的理论和玩法,那可真是门大学问,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既然您问了,我也不藏着掖着,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您听得明白,也听得舒服。首先得说,三国杀这游戏,从最初的桌游,到现在遍地开花的线上版本,玩法那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群内理论和玩法,其实就是玩.............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三国杀十周年爆料的四位新神将。这可不是小事,作为三国杀的忠实玩家,每次新神将的推出,都像是游戏界的一次“超级碗”,牵动着无数玩家的心弦。首先,我得说,这次爆料的四个神将,从名字上看,就透着一股子“不简单”的味道。官方显然是想在十周年这个重要的节点,给玩家们带来一些真正能“炸”.............
  • 回答
    官渡之战,那段烽火岁月在三国杀OL中的一次重现说到三国杀OL的官渡之战模式,我觉得它就像是把我们这些玩家,一下子扔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对于喜欢三国历史,尤其是喜欢官渡之战这段经典战役的玩家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体验。模式的核心魅力:还原与策略的交织首先,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还原性”.............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